初中阶段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步骤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阶段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步骤与思考

从心理学层面看,学生具有感受全貌的需要和动力;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缺乏体系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从数学学科的特征看,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将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纳为学习对象,让学生经历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

知识系统有大有小,可以是一堂课、一小节的知识系统,也可以是整章的知识系统甚至若干相关章节知识形成的一

个相对复杂的系统。知识系统的建构需要循序渐进,在学生具备了小的知识系统建构经验之后逐步进行相对复杂的系

统的建构。

对于具体一课时、一小节的知识系统,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外显其结构,并要求学生加以体会,进而迁移运用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在导学案中,通过字体、字号的变化,凸显相关内容的课堂结构。学生不难从下面的案例中感受概念、命题、公式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结构,这样的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预想甚至完成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

多个章节知识系统的建构,有赖于单个章节知识系统建

构的经验。文【1】,曾提出下面的路径以发展学生建构单元知识系统的能力:下面框图中的“1→2→3→4”或者“1→3→2→4”。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活动经验的丰富,逐步从学习之后的总结、整理过渡到学习之前的自主构建与调整,从教师的展示走向教师引领下的共同建构、学生的自主建构与交流。

多位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可以逐步具备这样的能力,但需要教师进行整体规划。2012年开始出版发行的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在每章后面设计了一个“回顾与反思”,就是希望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梳理,进而结构化。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笔者细化了知识系统建构的几个阶段,与老师们共享。

阶段1:“扶着走”

没有经验时,学生一般很难自主地梳理知识结构,因此,需要教师的引领。正如小孩初学骑自行车时,家长牵着车龙头,让小孩在成功的骑行中,积累经验,感受方法,进而获得一定的技能,姑且称这一阶段为“扶着走”。当然,初始阶段,不妨多一些指导,手把手地教。如,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回顾知识,思考知识联系,在教师有意识的编排下完成知识结构图,并从具体知识点生发出一些例、习题。这里的梳理工作,实际上是教师假借学生的口完成的,

学生更多的是从这个过程中感受梳理的方法。

案例1:单元复习课1(节选)

1.教师依次提问各节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在学生回答和教师适度追问(如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解释和举例说明)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适当的位置写下相应的知识点;

2.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2、3两节有什么关系等),能否用适当的符号将这些关系表示出来,同时在黑板上进行适当的标注;

3.在1和2的基础上,黑板上形成了一个全章的知识框架图。教师分析这个框架图,说明绘制框架图的方法;

4.解释图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点,说明下面几个例题分别对应着这些考查点,同时在框架图的适当位置上标注相应的题号。框图(略)。

小孩学骑车,可不能老是牵,稍过一段时间,即可让小孩自己控制龙头,自己骑行;但毕竟小孩的经验尚少,还有些顾虑。此时,家长一般扶着自行车后座,随时帮一把。也就是说,学生稍有经验后,教师可以尝试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试试,但又担心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和联系,然后呈现一个知识结构图的半成品,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回忆,补全这样的图表。这里的补,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连线上的标注)。

案例2:三角形单元复习课(节选)

1.依次回忆各节学习内容,学生两人一组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角之间呢?

(2)三角形中有哪些特殊的线,关于这些线有哪些结论?

(3)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有哪些?

(4)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下面是老师的整理,试补全这个框图,并说明各个箭头两端的关系:

3.教师分析这个框架图,并解释其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点,说明下面几个例题分别对应着这些考查点,同时在框架图的适当位置上标注相应的题号。

阶段2:“试着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扶”,小孩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此时,可以脱手让小孩试着骑行了,但还有些不放心,常常跟在旁边适时指挥。这一阶段,真正的骑行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结构图的尝试,然后进行班级的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教师也可以给出某个自认为成熟的结构图进行评析)。当然,为了帮助学生,仍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知识、方法,以控制方向。

案例3:三角形单元复习课(节选)

活动1:知识梳理

1.依次回忆各节学习内容,两人一组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角之间呢?

(2)三角形中有哪些特殊的线,关于这些线有哪些结论?

(3)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有哪些?

(4)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下面空5行,便于学生整理)

学习链接1

3.完成学习链接1。

活动2:典型例析(略)

活动3:自主反馈(略)

学习链接:参见案例2中的框图,并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进行对比。

阶段3:“自己走”

这一阶段,教师不再问题引领了,要求学生课前依次回忆各节学习内容,思考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式梳理本章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析。也就是说,不再提供帮助,完全让学生自己“骑行”。当然,还可以通过交流对学生“骑得怎样”进行评析,促进其“骑”得更好。学生经验丰富之后,甚至可以将课堂巩固的内容也交由学生完成。即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工作,并尝

试在一些知识节点配以适当的题目加以说明。

案例4:单元复习课(节选)

课前准备

1.依次回忆本章各节的学习内容、相应的思想方法,思考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式梳理本章知识;

2.你认为本章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思想方法、易错点等,请配置相应的例题以巩固这些内容,并将题目的序号标注到你整理的图表的相应位置;

3.对于你配置的每道题目,给出详细的分析、解答。

请将作品在上课前上交老师。

课堂活动1:展播交流

根据课前提交的作品情况,教师选择某个有代表性的,要求作者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共同评议。

主讲学生的展示内容:

1.说明你的知识框架结构图;

2.介绍重要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易错点等;

3.依次说明你选择的题目,题目设计的知识点有哪些?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如有可能,还应说明这道题可能有哪些发展。

同学评议的几个方面:

1.结构图:层次的清晰性、内容的完整性;

2.题目:题目的典型性、重要性、新颖性,解答的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