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图文稿

合集下载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表2 导线公称截面积及对应最小拉力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04.030-2009-0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04.030-2009-0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SQR.04.1045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及 Q/SQR.04.935 中的定义。
3.1
干线 main stem
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份。
1
Q/SQR.04.030-2009 3.2
支线 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 1 所示)。 3.3 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 l 所示)。 3.4 接点 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 terminal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6 干区 desiccation 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 damp 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刺破连接 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3.9 插接器 connector 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10 护套 housing 接受端子形成电气连接的塑料件。 3.11 插头 male 插入插座形成电气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 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汽车用熔断器 线束波纹管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 线束紧固件标准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 汽车用低压电缆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t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旳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业旳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实施之⽇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旳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旳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积规格和与其对应旳拉⼒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旳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旳使⽤环境温度、耐⾼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旳试验⽅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检验增加了“接点防⽔”、“⽆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密封塞压接”项⽬旳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旳抽样⽅法、编组、检验项⽬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孙⽟德、汤曼如、⽅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旳要求、试验⽅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于标称电压低于50V旳各种汽车⽤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范性引⽤⽂件以下⽂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期旳引⽤⽂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

然⽽,⿎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旳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Word版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106-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引用标准GB 484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35 002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ZB T36 003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2572铜编织线JJG 4钢卷尺3 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 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110、120mm 等。

4.2.2 支线长度不小于5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20±5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 电线与端子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ZB T35002中规定的颜色。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Q-FTA036—2005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FTA036—2005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6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定期检验、型式检验和本公司进货检验。
6.1 出厂检验
6.1.1 电线束须经分供方质量检验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QC/T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T 29106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FT A095 汽车产品电连接技术条件
Q/FT B102 车辆产品零部件追溯性标识规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QC/T 29106规定的术语。
4 技术要求
4.1 电线束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电器所负责解释。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低速货车(包括拖拉机变型运输机,下同)电气设备之间电路连接用的低压电线束(含单根线)(以下简称“电线束”)。
5.4 电压降试验
5.4.1 按图1及图2所示,在接线片夹住导线端头与其后面75 mm导线处(剥去绝缘层挂锡)的两点之间测量电压降。扣除75 mm长的导线电压降后即为导线与接头间的电压降。每台电线束应检测5根不同规格的导线接头,应符合4.8的规定。
220V12V
图1 测量电路
75 mm75 mm
图2 电压测量点
——贮存要求更加具体;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所规定的检验规则是一项基本要求,各类检验具体实施时允许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但其抽样方法、判定原则、检验项目至少不得低于本标准检验规则的相应规定。对于本公司暂时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检验项目,应要求供方每次送货时提供其有效的出厂检验报告。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旳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旳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比,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旳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旳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旳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旳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旳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旳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旳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旳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旳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旳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旳逐批检验抽样打算GB11121汽油机油GB17930车用无铅汽油GB/T13527.2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T2196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JB/T6313.1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6313.2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6313.3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JB/T813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JG4钢卷尺QB/T2423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QC/T238汽车零部件旳储存和保管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QC/T414汽车用低压电线旳颜色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旳圆柱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n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纳以下及QC/T417.1中旳定义。

18N2160依维柯系列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2012.12.28

18N2160依维柯系列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2012.12.28

18N2160依维柯系列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2012.12.28D标准技术条件Specification of low-voltage electric harness for IVECOseries vehicle页码 2/8日期 2012.12.28编制审核标准审定批准日期2012.12.28图 1e)铆接处的电性能应小于或等于表1的规定;压接压降是指在连接件与电线上距压接端10mm处之间测得的电压降。

表 1 电压降导线的公称截面积(mm2)额定试验电流(A)电压降(mV/A)0.50 5 30.75 10 51.0 15 81.5 20 112.5 30 164.0 35 186.0 40 2010.0 50 2525.0 70 1835.0 80 20f)抗拉强度应大于或等于表2的规定。

表2中未提及的导线公称截面积对应的抗拉强度按QC/T 29106的规定执行。

2012.12.28 撕裂力12 16 25 38 49 65 77 89 110 143 224(N)e)连接处做好绝缘处理。

导线走向应大于90º,也即布线要顺畅,如图2所示。

图 2 焊后包扎3.6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3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图 33.7 端子在护套中的保持力2012.12.28图 4 半叠包扎d)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e) 采用波纹管包裹时,不应产生移动、开裂、挤压导线和影响线束弯曲的现象;f) 接插件根部裸露导线的长度,如无特殊要求,五线插盒以下应不大于30mm,五线及其以上的插盒应不大于50mm。

3.10线束中导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3.11 线束应保证与设计文件规定的连接线路的正确导通率为100%,不应有错路、短路现象。

3.12线束应能承受33Hz、70m/s2的振动试验和17~200Hz、50m/s2的扫频振动试验。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 (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

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QJQ4002.5-201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JQ4002.5-201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适用范围: 所有车型
标题: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编号 Q/JQ 4002.5-2010
第4页 共 40 页
3 术语及定义
3.1 干线 main stem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 1 所示)。
3.2 支线 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 1 所示)。
3.3 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 l 所示)。
3.4 接点 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 1 所示)。
3.5 端子 terminal 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3.6 干区 desiccation 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 湿区 damp 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 刺破连接 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
接方式。
图1 3.9 插接件 connector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适用范围: 所有车型
标题: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4.2.3 接点之间距离应≥20mm,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应≥5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应≥20mm。
4.2.5 波纹管及保护套管到插接件尾部的尺寸应≤30mm,插接件尾部未包扎线束的尺寸
应≤20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1 规定。
电线束基本尺寸 L≤200
适用范围: 所有车型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QCT291062021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291062021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291062021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Q_JLY J7110195C-2015 汽车电线束低压连接器技术条件

Q_JLY J7110195C-2015 汽车电线束低压连接器技术条件

Q/JLY J7110195C-2015 汽车电线束低压连接器技术条件<秘密级>编制:衡成功校对:王秀艳周永华审核:吴刚审定:熊想涛会签:兰振宇胡定辉姜文刘伟夏欢标准化:伍永会批准:胡红星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前言本标准替代Q/JLY J7110195B-2012《汽车电线束插接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Y J7110195 B-2012的差异为:——修改了企业标准名称——修订和完善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防水和振动等级”——修改了3.10 插接器定位的定义;——删除了3.11 插接器编码的定义;——删除了5.26 流动气体腐蚀的试验方法;——增加了5.2.2 尺寸检查;——增加了5.2.7 板端端子保持力;——增加了5.2.8 端子弯曲强度;——增加了5.2.10 解锁力;——增加了5.2.11 连接器插入力;——增加了5.2.12 连接器拔出力;——增加了5.2.14 防水密封圈保持力;——增加了5.2.27 耐寒性;——增加了5.2.30 耐水性能;——修改了5.2.9 端子防退位的试验方法;——修改了5.2.22 结合温度振动的试验方法;——修改了5.2.23 机械冲击的试验方法;——修改了5.2.18 泄漏电流试验方法;——修改了5.2.15 密封性的试验方法;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衡成功、周永华、王秀艳、吴刚。

本标准于2015年11月30日发布,2015年12月3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195B-2012(2012年9月30日第一次修订)。

——Q/JLY J7110195A-2010(2010年8月21日首次发布)GEELY汽车电线束低压连接器技术条件Q/JLY J7110195C-2015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线束连接器一般性能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JLY J7110446B-201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秘密级>编 制: 蒋人喜校 对: 赵禹 周永华审 核: 吴刚审 定: 陈文强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前 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446A-2011《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Y J7110446A-2011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4.2.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表1中支线极限偏差的尺寸;——修改了4.4.5端子与电线连接其拉力值表2中导体公称截面积以及和其对应的拉力;——修改了4.4.7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的规定;——增加了4.20 电线束中使用双绞线,屏蔽线的要求;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赵 禹、周永华、蒋人喜、陈 潞。

本标准于2012年9月20日发布,2012年9月3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446A-2011(2011年11月20日第一次修订)——Q/JLY J711301-2008(2008年9月10日首次发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11121 汽油机油GB 17930 车用汽油 HG/T 2196-2004 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 JB/T 6313.1-201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2011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2011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199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 4-1999 钢卷尺 QC/T 238-1997 汽车零部件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1999 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730-2005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QC/T 29010-1991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013-19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JLY J711175-2009 车内非金属件气味等级限值技术条件Q/JLY J7110195A-2010 汽车电线束插接器技术条件Q/JLY J7110335A-2011 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Q/JLY J7110538A-2012 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QJQ4002.5-201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JQ4002.5-2010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前言
本标准是公司产品技术标准之一。 本标准为公司统一执行的企业标准。 本标准是在《Q/JQ 4002.5-2009 汽车低压电线束试验要求》基础上根据相关国标增 加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并结合韩标、日标增加了接点、导线、插接器的相关技术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同时更名为《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本标准代替《Q/JQ 4002.5-2009》,与其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原标准“1 适用范围”规定的整车电压等级。 ——增加了“3 术语及定义”; ——增加了“4.1 电线束总成通用要求” ——增加了“4.2 电线束尺寸要求” ——增加了“4.3 电线束包扎要求” ——增加了“4.4 电线选用要求” ——增加了“4.5 插接器选用要求” ——将原标准“6.1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拉力”、“6.4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电压降”中 的技术要求整合为 “4.6.1 端子与电线压接要求”,并修订了端子与电线连接的拉力值, 增加了“4.6.2 钎焊连接要求”、“4.6.3 刺破连接要求” ——增加了“4.7 接点要求” ——将原标准“6.5 耐温性能试验”整合在“4.8 电线束总成的耐环境性能”中 ——将原标准“6.11 阻燃性要求”修改为“4.9 线束材料阻燃性”,并对阻燃要求 及试验方法进行了修订。 ——删除了原标准“6.12 气味性要求” ——将原标准所有试验方法整合在“5 试验方法”中,并增加了“5.7 接点相关试验” ——增加了“6 检验规则” ——增加了“7 检验规则和包装、储存要求” 本标准由技术中心电气电子部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技术中心标准法规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霞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刘晓军、叶金飞、吴永平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JQ 4002.5-2009 主要起草人:刘晓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106-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引用标准GB 484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35 002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ZB T36 003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2572铜编织线JJG 4钢卷尺3 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 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110、120mm等。

4.2.2 支线长度不小于5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20±5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 电线与端子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ZB T35002中规定的颜色。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4.3.3 片式插接件应符合ZB T36003的要求。

圆柱式插接件应符合QCn29012的规定。

4.3.4 电线应符合GB 9328的规定。

铜编织线应符合JB 2572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4.4.1 采用压接方法时,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

4.4.2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导体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4.3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钎剂。

焊点应光滑,无漏焊、未钎透、钎剂夹杂等缺陷。

4.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4.5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规定。

4.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导体不应压断。

4.5.2 采用钎焊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钎剂。

接点应光滑,表面绝缘良好,无漏焊、未钎透、钎剂夹杂等缺陷。

4.5.3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4.6 电线束采用绝缘物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移位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4.7 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套在连接部位上,无脱开、移位现象。

4.8 电线束中电线及零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应到位,不应滑出。

4.9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4.10 电线束使用环境温度为一25~70℃,经高、低温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4.11 电线束经ZB T 35001中3.4条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4.12 电线束经ZB T 35001中3.5条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4.9条规定。

4.13 电线束经频率为50Hz,加速度为9.8m/s2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第4.4.44.14 电线束经耐油试验后,应符合4.6、4.9条规定。

5 试验方法5.1 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它规定时,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 18~28℃;b.空气相对湿度: 45%~75%;c.大气压力: 86~106kPa。

5.2 电线束尺寸用符合JJG 4规定的钢卷尺检测。

5.3 电线束外观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4.4.15.4 电线与端子及接点的拉力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速度为25~100mm/min。

5.5 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检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5.5.1 试样制做将受检样品按图2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把与电线连接的部分固定在树脂类物质中,试样横断面应无影响观察的缺陷。

5.5.2 试样检验将做好的试样用显微镜放大至少20倍,按附录A要求对照检验,必要时拍摄有标尺的照片。

5.5.3 检验数量按每条电线束端子总数的10%计算,但不得少于6个,如果端子总数不足6个。

则全检。

5.6 端子与电线之间电压降试验按QCn 29009中的电压降试验方法进行。

5.7 线路导通及短路、错路在专用检验台上进行。

5.8 低温和高温试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5.8.1 将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低温箱内,降温到-25±2℃时保持2h后取出,全部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5条电线束最大外径之和),电线束要在从箱内取出2min之内卷绕完毕,然后进行检查。

5.8.2 将电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高温箱内,升温到70±2℃时保持2h后,取出检查。

5.9 湿热试验按ZB T35001中4.5条规定进行。

5.10 盐雾试验按ZB T35001中4.6条规定进行。

5.11 振动试验将电线束模拟安装状态在振动试验台上振动8h,进行检查。

5.12 电线束耐油试验,应将有包扎物的电线束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6条电线束最大外径之和),将其分别浸入温度为120±5℃的HQB一10润滑油(GB 485)及温度为20±5℃的90号汽油(GB 484)内各浸泡48h。

浸入油内时,其支线应露出油面。

浸泡后取出,放置1h后进行检查。

6 检验规则6.1 电线束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

6.2 电线束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 出厂检验按表4规定。

6.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一次;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5 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共抽6条,先按出厂检项目检验,合格后等分成两组。

每组电线束的检验顺序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5规定。

6.6 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

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

如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6.7 用户有权按GB 2828规定进行验收,验收时采用:a.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b.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Ⅱc.合格质量水平: AQL6.5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7.1 标志7.1.1 电线束应附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志。

7.1.2 产品标志的内容如下:a.产品名称;b.型号或适用车型;c.制造厂名或商标;d.制造日期。

7.2 包装7.2.1 同一包装箱内应装入同一种类、同一型号的电线束,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包装。

7.2.2 包装箱应牢固,每箱总质量一般不超过50kg。

7.2.3 包装箱内应有出厂合格证或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内容如下:a.产品名称及型号;b.检查日期;c.检查员签章;d.制造厂名称。

7.2.4 包装箱表面应有清晰的标志,内容如下:a.收货单位名称或地址;b.产品名称及型号;c.包装数量;d.包装箱尺寸;e.总质量、净质量;f.制造厂名称及商标;g.“防潮”“小心轻放”标志及字样。

7.3 运输电线束在各种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潮湿,抛摔和压伤,应文明装卸,并符合有关运输规定。

7.4 贮存电线束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重压、碰撞,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物质和有机溶剂。

附录A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的要求(补充件)A1 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A1.1 如图Al所示,所有导体的断面应呈不规则多边形,导体与端子压接部位之间应无明显的缝隙。

端子压接的卷曲部分a、b必须相接,且应包住全部导体。

横断面上的端子卷曲部分和内部导体分布应基本对称。

A1.2 如图A2所示,端子压接卷曲部分a、b端部距底部c的距离d,不小于单根导体直径的1/2。

A1.3 如图A3所示,横断面底部的毛刺长度a应不超过端子压接后的厚度c;毛刺宽度b应不超过符子压接后c的1/2。

A2 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不允许存在下列任何一种缺陷A2.1 如图A4所示,端子卷曲部分a、b之间有缝隙。

A2.2 如图A5所示,端子卷曲的端部a或b与端子其它部位相接。

A2.3 如图A6所示,横断面上端子压接部位出现裂纹a。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