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带来的若干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的若干影响

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之一,为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在中国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的骄傲,是北京大学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对五四运动的回顾与反思,是每个北大人在北大求学历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关键词:五四运动;影响

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还包括广大群众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之后近百年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作用。可以按照不同维度来划分它的影响范围。按照时间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短期影响(从1919年到1949年)和长期影响(从1919年至今)。按照社会整体性,可以分为宏观影响与微观影响。按照学科类别,可以分为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下面我们将选取几个方面,展示五四运动对社会造成的各方面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

1、社会革命方式的转变

1919年前后30年,中国社会处于极度动乱之中。几次非常关键的革命,主导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改变了社会的进程。其中较早的,也很重要的就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成功的运用这次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统治——清王朝。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代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站上了历史舞台,继续为促进中国社会进程发展做出贡献。那么五四运动在哪些方面促成了中国革命的转型呢?

五四运动的启蒙对于整个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人们在庆贺胜利之余,渴望和平与民主,封协约国标榜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民族自决主义寄予了厚望。【1】自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取代三民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由此革命对象转变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性质也由此改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主要以资产阶级为主要力量,其中也有如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革命。但是总体来说当时的中国群众广泛的力量尚未完全觉醒,没有全身投入革命之中。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工人成为参与后期运动的中坚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无产阶级的觉醒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革命的主要力量又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

2、中国的国际地位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五四运动的成功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外交方面的弱势,但是它推动当时的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拒签条约,表达了来自中国强硬的声音,帮助提升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3、开和平抗争运动之先河

五四运动之前,国内运动形式几乎总是是暴力革命,而学生在五四运动中以和平方式抗议游行。五四受到关注的井然有序的抗议游行、街头演讲以及派发传单、抵制日货的同提倡国货等,在当时是非常明确的新志向。这与至辛亥革命前的政治结社型态完全不同,其中大多数超越了绅士活动的范畴,启发大众、推动运动的发展,从以往的秘密及非法的活动,转变为在民国法制规定的公民权内正常的活动。【2】

二、长期影响

1、统治思想的改变

自宋明以来,朱程理学的发展使它不断壮大,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学派之一。它提倡将“天理”与“人欲”的二元对立:相对应于“天理”,“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其深刻的政治哲学化内涵,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青睐,成为当时的官学。有识之士自然反对这种理学的提倡,于是就有了冯梦龙欲以“情教”代替“礼教”的主张,有戴震“以理杀人”的谴责和鲁迅先生“礼教吃人”的控诉。职是之故,“礼教”也就成为“五四”反帝反封建旗帜下首当其冲的炮轰点,反对“礼教”也便成为时代的主调和启蒙的话题。【3】五四之后,“科学”、“民主”深得人心,人民内心的意见能够通过这次运动表达出来,不再受制于旧的“礼”的约束。同时,人民的情感得以迸发,人民意见得到尊重,结束了封建式的政权代表国家的情况,封建式的统治基础完全动摇,大众权利得到尊重。为以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引导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埋下伏笔。

2、中国师生关系

我国自古重视人际间的辈分关系,家族中的辈分关系,师生关系,君臣关系一直是中国社会运作的重要纽带。自春秋时代起,就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师生关系的规定,儒家强调的师尊道德是封建礼教时期一直所注重的对于师生关系的制衡与界定。五四运动之后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再加上与国外学者的互动开始加强,我国对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精神发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不久,提出实施三民主义的教育:“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4】其实就是以三民主义表达了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化。

五四运动拉近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使得一些西方思想传进我国,特别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巨大和深远。【5】

中国师生关系受到西方强烈的影响,以及自身也有迫切的改变现状的需求,同时推动了中国师生关系进一步的平衡与发展。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著书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教育思想,负担着把西方思想介绍进来的使命。

总的来说,与统治思想的改变和中国文学翻译的进程发展原因大致相同,而后发展到批判旧的封建教育观、强调师生平等的关系。一系列的变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腾飞做了深刻的铺垫。

3、中国文学翻译

中国文学翻译非常年轻,只有约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学翻译的大趋势是有归化走向异化,而五四时期,翻译界提出了“欧化”的主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向异化发展的进程。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整个中国对于外国异域的了解非常至少,以至于翻译家在文学翻译的初期,必须要适应大众对于异国文学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从而多采取意译的方式,例如林纾描写福尔摩斯“勃然大怒,拂袖而起”,就是为了让国内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的神态与情感而采取的意译方式。之后随着中国读者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学,读者对于想要能够真正品味国外原汁原味的文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顺应读者的需求,就出现了“欧化”的主张,鲁迅就发挥了旗手的作用。早在1918年,他在写给张寿明的信中说:“我认为以后译本,要使中国文中容得别国文的度量,又当竭力保持原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最好是逐字译,不得已也应逐句译,宁可‘中不像中,西不像西’,不必改头换面。”(陈福康,1992:312)从翻译的策略来看,这次运动带来了两个可喜的变化:其一,彻底废除文言文,无论写作还是翻译,一律通用白话文,大大推动了国语标准化、统一化的进程;其二,翻译界出现了“欧化”主张,借鉴吸收西洋的语言长处,来提高汉语的表现力。【6】从此,中国翻译界多了一种新的选择,同样也要归功于五四运动的影响。

4、对西方看法的分裂

巴黎和会上国际各国对中国权益的不尊重,直接影响了中国人对西方各国的友好态度。首先国人对西方(欧美)的印象从整体的美好分裂成为良莠不齐的复合,而作为新兴的大国的苏联并没有参与此次和会。对晚清时期留学生西方旧势力的美好印象逐渐破灭和全国舆论宣传下对新势力的看好,成为了对西方印象产生分歧的两个主要元素。其客观证据在于:一、梁启超原认定的“优越西方”,他鼓吹了许多资本主义内容,此后他越来越反对资本主义【7】;二、陈独秀在1918 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 还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到1923 年12 月,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独得227 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正是由美到俄这个榜样的典范转移趋于完成的象征。【8】这样的转变奠定了国人之后百年对于西方辩证的看法,国人不再一味的崇洋而是可以辩证地看西方的政治、哲学、文化等,也为苏俄在中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做了铺垫。直到苏俄十月革命之后, 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学西方得出的最后结论乃是“走俄国人的路。【9】

以上所讨论的只是五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小部分影响,但是它们的作用都是长远的,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进程。大可以联系到中国统治思想,小可以联系到中国师生关系。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作用,其背后所起到作用的都是与五四当时的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国际背景。由此看来,五四带来影响的深刻性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新纪元的开启。

三、总结

五四运动传播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是五四产生影响的基础,它在中国思想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