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BT疗法的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REBT疗法的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辅导[摘要]文章通过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归纳出这些问题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特征,提出基于REBT 疗法模式运用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对女大学生的系列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助其自助,实现其顺利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REBT疗法就业心理问题
一直以来,工科女大学生都存在就业难问题。为了能够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甚至采用“捆绑式”就业方式,以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如因工作性质要求导致一些岗位性别限制、一些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局部利益不愿意招聘女生等。其中,也有工科女大学生因自身心理因素而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在求职过程中的劣势地位。故本文将基于REBT疗法,重点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以期促进工科女大学生轻松求职,顺利就业。
一、REBT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REBT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阿尔伯特·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创立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在其ABC 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该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在REBT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是核心。“辩论”(Disputing)、“效果”(Effects)这两个词的英文字头分别是“D,E”,加入这两个字母,治疗模式REBT就成为ABCDE了。该理论疗法的基本假设在于:人们自己对事件和情境不合理的解释方式,导致了心理问题和症状。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技术进行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最终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以改变他们对事件和情境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问题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特征
根据REBT疗法原理,要很好地对工科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方面的辅导,首先要对她们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
(一)工科女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1.自卑与自负心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工科院校的女生一直以来就处于劣
势地位。在强大的竞争面前她们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很多女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更容易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负,这种情绪正好和自卑相反,是一种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有些女生在校成绩优秀,便自认为综合素质较高,眼高手低,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部门,对那些一般工作岗位,她们宁愿没有工作也不愿委曲求全。
2.焦虑与抑郁心理。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很多工科女大学生都存在急躁心理,导致她们在对用人单位还没有进行全面了解之前就匆忙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事后又后悔,随意毁约,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女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过多的挫败感导致她们情绪低落、心情紧张而压抑,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烦躁心理,继而变得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直至萎靡颓废、自暴自弃,从而影响她们积极求职的心理与行为。
3.逃避犹豫与攀比心理。一些工科女大学生平时娇生惯养,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在即将毕业面对求职走上社会的时候,她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安乐窝积极努力地去找工作,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工作,拒绝接触社会。面对很多的工作机会,她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追悔莫及。还有一些女大学生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她们找工作的标准就是不管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只要比其他同学好就行。这种盲目攀比、永不满足的心态也导致她们错失了很多到手的工作机会。
(二)工科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特征
根据REBT疗法原理,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常常是由一些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工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与她们对自己、对就业的认知偏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总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这一特征在不合理的信念中最为常见。所谓绝对化要求,即对某一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主观意愿而非客观事实分析基础上出发,认为该事物一定发生或者一定不发生的信念。这种情形容易在一些工科女大学生中出现,她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以自己的内心意愿为出发点,过于强调自我的利益和立场,认为自己应该到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部门等待遇地位高的单位就业,否则就不愿意轻易就业。她们将自己的心理需求绝对化为对他人的行为要求。但是,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就业工作也不例外,这是不会以她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当这些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困扰着她们时,心理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表现。持有过分概括化信念的人往往会依据某一件事情或几件不相关联的事情便对自己或他人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比如,在工科院校的女生,因诸多因素,一直以来都处于劣势地位。这让很多女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善于学习工科,在找工作时缺乏自信,不敢积极参与竞争,尤其是当她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不为一些用人单位认可、
接受时,更容易出现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这种不合理信念不可避免地导致当女大学生遇到问题时,以偏概全、以一概十,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卑自弃;要么一味指责他人,产生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最终导致自己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3.糟糕至极。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难免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只要积极地去面对,便没有过不去的坎。但是,持有“糟糕至极”非合理信念的人却认为,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便是非常的糟糕与可怕,将会是自己的世界末日来临。这种非理性的信念会导致一些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那些所谓糟糕至极的事情时容易陷入极端不良的负面情绪体验之中,如焦虑、羞耻、愧疚、自责、悲观、抑郁等。如果这些不良情绪不能够及时、妥善地得到宣泄排解,久而久之,各种心理问题便会接踵而来。
三、REBT疗法在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如何驳斥女大学生的这些不合理信念,帮助她们改变已有压力症状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代之以合理的情绪与行为呢?
(一)改变认识,确认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持有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1.理解REBT疗法理论。在对就业有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进行辅导时,首先应该帮助女大学生了解REBT疗法理论,帮她们理解ABCDE内涵之间的关系,并教会她们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予以分析,初步对自己的问题做出简单的解释。让她们相信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对就业的看法与信念,从而更深层次地领悟到自己的就业心理问题是由于自己目前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她们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症状与行为。
2.寻找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一些不合理信念并非独立存在,而常常是和合理的信念混搭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觉察。因此,让她们自己寻找自身在求职过程中的那些不合理信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对每一个人来讲,找一份好工作都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工作不好,这是一种合理的想法。好工作带来的愉悦心情,不好工作引起的不愉快心情也都是正常的、恰当的情绪体验。但是,一些不合理信念,如“我就应该找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别人就会嘲笑我、瞧不起我,在别人面前我就无法抬头”等也可能会混于其中。因此,要帮助女大学生辨别、寻找、并能够恰当地对待这些不合理信念,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她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3.领悟心理问题存在的缘由。在识别出不合理信念之后,还要帮助女大学生领悟到自己求职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都源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她们识别支撑她们问题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如“我必须……你应该……”“在小公司就职,对于我来说就是没有前途的”等这些绝对化的信念,僵化、刻板的评价标准。不能接受任何“不应该”的事件和不合乎逻辑的非理性信念,必然制约她们本来自由的、适当的求职行为及情绪发展,对她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导致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达到抑郁状态。因此,在对她们进行具体辅导的时候,还要结合她们求职过程中的特殊事例,作具体分析、反复说明,使她们能够真正领悟、认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