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裂缝模型的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开裂前采用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受拉开裂
后 的 应 力 应 变 关 系 采 用 江 见 鲸 [ 3] 建 议 的 公 式 :
σ=f eα(εit- εiu) t
( 2)
式中: ft 为混凝土抗拉强度 ; α为系数, 与混凝土的
断 裂 能 和 试 件 特 征 尺 寸 有 关 , 数 值 为 3000 ̄50000,
弥散裂缝模型又可分为旋转裂缝模型和固定裂缝 模型, 本文采用固定裂缝模型。
但是弥散裂缝模型在使用中, 在某一级荷载增量 作用下, 可能会出现并列多个单元的主拉应力同时超 过抗拉强度的现象, 使得结构构件原本应产生一条裂 缝而在有限元分析时却出现局部相邻多个单元同时开 裂的现象, 造成结构构件局部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 进而使主要截面分析受力与实际略有差别, 增加分析 误差。如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 析, 在某一级荷载作用下, 会出现梁受拉区并列多个 单元同时开裂的现象, 结果造成梁的裂缝突变由横向 多个单元平均, 造成原本应该开裂的单元变形偏小, 截面受拉钢筋应力偏低, 裂缝开展高度过小; 而原本 应卸载回缩的开裂单元却出现裂缝, 应变偏大, 对应 截面上各单元应力偏大; 继续加载, 原本每隔一定间 距出现的弯曲裂缝被均匀分布的裂缝区域取代, 钢筋 和混凝土应变向支座递减, 在弯矩引起的正应力和剪 力引起的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 发展成临界斜裂缝的 弯曲裂缝位置距集中力偏近, 最终造成构件破坏荷载 误差较大。
摘要: 采用 Darwin 和 Pecknold 提出的二维混凝土 正 交 异 性 模 型 进 行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分 析 。 在 分 析 中 , 采 用 新 的 主
应力轴旋转法则, 以避免计算结果突变。在使用弥散裂缝模型时, 在荷载增量作用下, 有可能出现局部多个相邻
单元应力同时超过抗拉强度, 使得原本应出现一条裂缝的情况被程序误判同时产生多条平行裂缝, 结果造成理论
Δε1u=( σ1new- σ1old) /E1
( 4a)
Δε2u=( σ2new- σ2old) /E2
( 4b)
而 当 45°< θnew- θold <135° 时 , 认 为 σ1new、 σ2new
分别由 σ2old、σ1old 变化 而来, 等效单 轴应变增量 按 下
式计算:
Δε1u =( σ1new- σ2old) /E2
作者简介: 姜庆远, 博士, 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07-09-13
用弥散裂缝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时, 可能会发生该裂 缝附近局部多个单元应力同时超过抗拉强度, 而被程 序误判这些单元同时开裂, 产生多个具有与试验裂缝 平行的裂缝的混凝土单元, 出现一些不应开裂的单元 开裂。为避免这些不该开裂的单元开裂对结构有限元 分析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在使用弥散裂缝模型时采用 开裂判别系数, 判断混凝土单元是否应该开裂, 以减 少误判开裂的单元个数, 并将采用开裂判别系数前后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同时, 为使弥散裂缝模型分析的 结果接近分离裂缝模型, 本文考虑了混凝土单元开裂 在主拉应力垂直方向引起的弹性回弹。
应用广泛。本文混凝土采用二维增量正交异性模型, 描述混凝土开裂的裂缝模型主要有两种: 分离裂缝模型
强度准则采用 Kupfer[2] 提出的双向应力下混凝土强度 ( Discrete Crack Model) 和弥散裂缝模型( Smeared Crack
破坏准则, 主应 力 σi - 等效单 轴压应变 εiu 关 系采用 Saenz 公式:
·82·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年
1 混凝土本构模型
2 裂缝模型
混凝土的性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并且各向异
和抗压强度相比, 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 在较小
性。在多种混凝土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中, 1976 荷载下就会开裂, 然后混凝土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
年 Darwin 和 Pecknold[1] 提出的“增 量正交异性 模型” 模拟裂缝是混凝土有限元计算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 5a)
Δε2u=( σ2new- σ1old) /E1
( 5b)
新的主应力旋转法则应用过程未发现计算结果突
开、滑移量之间的关系模拟裂缝的开展, 所以在有限 元计算过程中需要确定开裂面位置, 不断修改网格拓 扑以跟踪不连续面, 降低了程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 率, 但是当能够预知开裂路径, 则可以在分析前就引 入虚拟的裂缝界面单元从而简化分析计算。而弥散裂 缝模型是假定混凝土开裂后材料是连续的, 裂缝平均 分布在整个单元内部, 用材料应力和模量的降低模拟 裂缝的开展, 所以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固定 的网格划分, 简化了有限元分析工作, 应用广泛[7]。
·83·
这样采用弥散裂缝模型将能较好地确定裂缝的位置,
使结构构件开裂处的局部分析结果接近分离裂缝模型
及实际情况, 尽量减少分析误差。为此本文在有限元
wenku.baidu.com要的。
关键词: 混凝土; 有限元分析; 正交异性模型; 开裂判别系数; 弹性回弹
中图分类号: TU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31X ( 2008) 02-0081-05
Investigation on applying the smear ed cr ack model
Jiang Qingyuan1 Ye Yanchun2 Liu Zongren1 ( 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2. 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1, China)
Model) 。分离裂缝模型是将裂缝表面分离, 通过引入 裂缝界面单元等, 并定义裂缝面上的应力和裂缝的张
σi = 1.0+(
E0
E0 εiu - 2) εiu
+(
εiu
)2
( 1)
Ec
εic εic
式中: E0 为初始 弹性模量; Ec 为 曲线峰值点 的割 线
弹性模量; εic 为曲线峰值点所对应的应变。
Abstr act: The 2 - D concrete anisotropic model proposed by Darwin and Pecknold is applied on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A new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rule is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to avoid the discontinuous result obtained by the primary rule. It can happen in applying the smeared crack model that stresses for several elements at a part of a concrete member are computed over the tensile strength under one load increment so that several parallel cracks are misjudged to appear simultaneously in these elements instead of only one crack in practice. To avoid the above error, a judgmatic coefficient for crack is propos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its neighboring elements, it is judged whether a crack appears in the concrete element so that the computed result with the smeared crack model is close to that with the discrete crack model and the result error is reduced. Furtherm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lastic recovery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crack in the concrete element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omputed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als are rational and necessary. Keywor ds: concrete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isotropic model; judgematic coefficient for crack; elastic recovery E-mail: jqyhit@163.com
Δθ=θnew- θold→0( θ为主应力 σ1 与坐标轴 x 的夹角) , 本 文 采 用 如 下 主 应 力 旋 转 法 则 [ 5- 6] :
当 θnew- θold < 45°或 135°<|θnew- θold|<180°时, 认 为 σ1new、σ2new 分 别 由 σ1old、σ2old 变 化 而 来 , 等 效 单 轴 应变增量按下式计算:
第 41 卷第 2 期 2 0 0 8年2月
土木工程学报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 41 No. 2
Feb .
2008
弥散裂缝模型的应用探讨
姜庆远 1 叶燕春 2 刘宗仁 1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2. 北京城市开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11)
一般可取 4000; εit 为混凝土开裂时的应变。 混凝土开裂以后, 单元的混凝土抗剪刚度降低,
本文参考文献[ 3] , 取剪切刚度降低系数为
β=0.4e800(εit- εiu)
( 3)
1.1 主应力旋转法则
在增量加载过程中, 主应力方向可能会发生改
变。为了计算等效单轴应变, 需要对主应力进行跟
踪 , 以 判 定 增 量 加 载 后 的 新 主 应 力 σinew 是 由 哪 一 个 加载前的旧主应力 σiold 变化而来。
由于 Darwin 和 Pecknold 提 出 的 原 主 应 力 旋 转 法
则在应用时可能会产生计算结果突变[4], 考虑到当荷
载 增 量 ΔF →0 时 , 加 载 前 后 主 应 力 方 向 改 变
混凝土拉压强度差异较大, 在外界作用下, 尤其 是在开裂后,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性能具有明显的非线 性。为了更好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非线性有 限元分 析模拟, 本 文对 Darwin 和 Pecknold 提出 的 混 凝土二维正交异性模型应用进行探讨, 采用新的主应 力轴旋转准则以避免计算结果突变, 并对弥散裂缝模 型的应用方法进行改进。在荷载试验时, 在某一级荷 载作用下, 结构构件受拉区会产生一条裂缝, 而在使
分析与实际情况不符。为避免上述情况, 建议采用开裂判别系数, 通过相邻单元系数的比较判别混凝土单元是否
开裂, 使弥散裂缝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分离裂缝模型相近, 减少分析误差。建议在使用弥散裂缝模型时考虑混凝土
开裂引起的平行于裂缝方向的弹性回弹。本文编制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改进前后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改进是合理必
此外, 由于荷载增量越大, 可能引起的同时开裂 单元越多, 所以弥散裂缝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增量的大 小关系相对较大。
在有限元分析时, 如果将单元划分得较小, 而且 在主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仅仅使其同一拉方向上主
变。
拉应力最大的单元开裂, 开裂后相邻单元卸载收缩,
第 41 卷 第 2 期
姜 庆 远 等·弥 散 裂 缝 模 型 的 应 用 探 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