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结合耳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4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针结合耳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40例
发表时间:2012-11-15T13:57:1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侯捷[导读] 刺激耳窍具有益肾填精、调理充任之功,从而调整五脏阴阳,阴平阳秘,诸证自除。
侯捷(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丹东 118000)
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潮热、出汗、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即更年期综合征,而失眠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常见病证之一。
笔者自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间以体针结合耳针的方法治疗更年期失眠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中医门诊病人,患者年龄44~58岁之间,平均年龄49岁,病程3月至5年。
1.2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2]: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彻夜难眠;睡眠时间不足5h。
②反复发作持续3周以上。
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
1.3治疗方法
取穴及操作手法取穴:
体针主穴:神门、印堂、百会、四神聪、安眠、三阴交;配穴:阴虚阳亢:加行间、太溪、劳宫、心俞、肾俞;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内关、公孙、膈俞、肝俞;痰湿内阻: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太白、脾俞。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较重的不寐患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三阴交用补法,申脉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3d后开始下1疗程
耳针取穴: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内分泌、交感
操作:将王不留行籽放置事先剪好的约5mm×5mm的胶布中心,耳朵皮肤用碘伏液消毒并去油脂,待皮肤干后,将胶布贴至所需穴位处。
两耳交替,每3至4天换一次。
每天自行按摩至耳朵发红发热为止,不拘次数,临睡前必按摩一次。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进行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2.2治疗结果
40例中,痊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2.3验案
李某,女,50岁。
2011年6月23日初诊。
近半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暗。
刻下:经水3月未转,近期因家庭原因精神受打击,工作压力过大。
自觉五心烦热,夜不能寐、辗转不安。
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伴头面烘热阵阵、汗下如雨、心烦易怒、腰酸乏力、动则汗出。
经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前明显延长,且醒后即可入睡,其它伴随症状也明显好转;治疗3疗程后,患者睡眠如常,伴随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3 讨论
更年期失眠中医属“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处于更年期的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阴阳失衡,机体阴衰阳盛,阴阳失调,失去阴液的滋润,则虚火上炎,。
肾虚为此病之本,阴虚火旺即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妇女进入更年期后,此时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造成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造成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气机失衡,心神不宁,引发或加重失眠。
出现入寐困难、辗转难眠、多梦易醒、盗汗、心烦、性情多变等。
百会为督脉穴,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可调理一身之气机,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心藏神,乃神明之府,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俞、原穴,既是心气出入之门户,又可主治神志病,取之可清心安神镇静;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俞、原穴,既是心气出入之门户,又可主治神志病,故而取名,取之可清心安神镇静;安眠穴属经外奇穴,针刺之能镇静安神;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且位于督脉上,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之功。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足三阴之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对于阴不足而阳偏亢之不寐可益肝肾之阴,敛浮越之阳。
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耳穴内分泌、卵巢、子宫都为生殖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组织在耳朵的缩影,与生殖内分泌功能息息相关。
《证治准绳》有言“肾为耳窍之主”,所以,刺激耳窍具有益肾填精、调理充任之功,从而调整五脏阴阳,阴平阳秘,诸证自除。
结合耳针治疗更加能够弥补体针治疗后效应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弱的不足。
二者结合,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另外应重视精神调护,消除紧张心理,劳逸结合,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