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没有晚清-何来“五四”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中国现代文学溯源
-
第一章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中国现代文学溯源
王德威《被压抑的 现代性——没有晚 清,何来“五 四”?》
王德威: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 系教授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晚清文学(1840-1911): 甲骨文
诗歌:宋诗派→主张复古
↑
文类:桐城派→“学行在程朱之后,文章
③刺:顿悟 “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 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我本 蔼然和也,乃读林冲雪天三限、武松飞云浦 厄,何以忽然发指?我本愉然乐也,乃读晴 雯出大观园、黛玉死潇湘馆,何以忽然泪流? 我本肃然庄也,乃读实甫之琴心、酬简,东 塘之眠香、访翠,何以忽然情动?若是者, 皆所谓刺激也。”
两种文化的冲撞带来本土文化蜕变的痛苦和 危机意识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eg:王国维之死
a “殉清” 说
b “殉情”说: 殉文化之情,是 为文化守节。
王国维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凡一种 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 苦艰;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 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 自杀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 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 变穷,则此文化精神凝集之人,安能不与之 共命运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 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 晚清实质上是研究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关系 的一个标本,晚清文学中包含了制约我们最 终形成什么样的现代文学面貌的因素。
② 洋务运动:核心是实现国家自强
物质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层面
③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政治改良) ↓
④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制度层面
Leabharlann Baidu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梁启超:“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简 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 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 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 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 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 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 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 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复古主义意味) 在韩柳之间 ”
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
语言上追求 “班马笔法”
↓ 班固《汉书》 司马迁《史记》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晚清文学已具备的现代小说的重要质素: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变——从新小 说到现代小说》:新的小说叙事模式
1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出现:“我” 传统文学:第三人称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2 晚清是五四文学的重要准备,为其爆发提 供了先决的历史条件:
⑴硬件:开启了新的传播方式-现代书报媒 介 新式报刊: →职业作家 →现代稿费制度 →作家写作方式的改变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经济的市场化和资本主义化 提供了文学发展制度层面和环境层面的硬件 上的保障。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译印政治小说序》 《告小说家》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1902):梁倡导“小说界 革命”的宣言
“群”=“society”
-
梁启超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欲新一
小说功能的具体化:
① 熏:熏陶
②浸:浸化
“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 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 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 有余怒。何也?浸之力使然也。等是佳作也, 而其卷帙愈繁、事实愈多者,则其浸人也亦 愈甚!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⑵软件(思想内容):为五四新文学的出现 作了理论上、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准备。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1 文体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结构:诗文为正宗,小说与
戏曲为边缘文类。 小说功能:“补正史之阙” 晚清的文学结构:小说为正宗
诗文(抒情文类)正宗向小说(叙事文类) 正宗转变的背后隐示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过渡,从对农业社会的歌咏转为对工业社 会的叙事。 文体结构的转变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eg:《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九死一生”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夺命感应》(1998)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2 叙述顺序的变化: 传统小说:顺叙 晚清小说:倒叙、插叙
eg:《九命奇冤》:倒叙 得益于西方侦探小说的翻译
3 叙述结构的变化 : 传统小说:故事和人物 晚清小说:心理和情绪
-
《九命奇冤》
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 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 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 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 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
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 “小说者,文学之最上乘也。” 小说+“救国”=梁启超的神话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⑤ 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
激烈的反传统
→思想文化层面
物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 化层面
结论:鸦片战争实质上开启的就是一场 文化战争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疑问:传统的基因是否就此被反掉?如果不 能全部消除,那么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 形态存在?
重返晚清:晚清文学正是现代和传统相碰撞 相结合的区域。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1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
林
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全面反传统
毓
的运动
生
思考:为什么五四文化运动要以对 中国传统猛烈抨击的方式来推动 中国走向现代化?这后面有着怎 样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① 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
——中国现代文学溯源
-
第一章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中国现代文学溯源
王德威《被压抑的 现代性——没有晚 清,何来“五 四”?》
王德威: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 系教授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晚清文学(1840-1911): 甲骨文
诗歌:宋诗派→主张复古
↑
文类:桐城派→“学行在程朱之后,文章
③刺:顿悟 “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 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我本 蔼然和也,乃读林冲雪天三限、武松飞云浦 厄,何以忽然发指?我本愉然乐也,乃读晴 雯出大观园、黛玉死潇湘馆,何以忽然泪流? 我本肃然庄也,乃读实甫之琴心、酬简,东 塘之眠香、访翠,何以忽然情动?若是者, 皆所谓刺激也。”
两种文化的冲撞带来本土文化蜕变的痛苦和 危机意识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eg:王国维之死
a “殉清” 说
b “殉情”说: 殉文化之情,是 为文化守节。
王国维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凡一种 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 苦艰;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 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 自杀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盖今日 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 变穷,则此文化精神凝集之人,安能不与之 共命运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 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 晚清实质上是研究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关系 的一个标本,晚清文学中包含了制约我们最 终形成什么样的现代文学面貌的因素。
② 洋务运动:核心是实现国家自强
物质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层面
③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政治改良) ↓
④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制度层面
Leabharlann Baidu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梁启超:“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简 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 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 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 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 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 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 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 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复古主义意味) 在韩柳之间 ”
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
语言上追求 “班马笔法”
↓ 班固《汉书》 司马迁《史记》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晚清文学已具备的现代小说的重要质素: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变——从新小 说到现代小说》:新的小说叙事模式
1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出现:“我” 传统文学:第三人称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2 晚清是五四文学的重要准备,为其爆发提 供了先决的历史条件:
⑴硬件:开启了新的传播方式-现代书报媒 介 新式报刊: →职业作家 →现代稿费制度 →作家写作方式的改变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经济的市场化和资本主义化 提供了文学发展制度层面和环境层面的硬件 上的保障。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译印政治小说序》 《告小说家》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1902):梁倡导“小说界 革命”的宣言
“群”=“society”
-
梁启超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欲新一
小说功能的具体化:
① 熏:熏陶
②浸:浸化
“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 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 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 有余怒。何也?浸之力使然也。等是佳作也, 而其卷帙愈繁、事实愈多者,则其浸人也亦 愈甚!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⑵软件(思想内容):为五四新文学的出现 作了理论上、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准备。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1 文体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结构:诗文为正宗,小说与
戏曲为边缘文类。 小说功能:“补正史之阙” 晚清的文学结构:小说为正宗
诗文(抒情文类)正宗向小说(叙事文类) 正宗转变的背后隐示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过渡,从对农业社会的歌咏转为对工业社 会的叙事。 文体结构的转变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eg:《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九死一生”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夺命感应》(1998)
-
一 “缺席”的晚清文学
2 叙述顺序的变化: 传统小说:顺叙 晚清小说:倒叙、插叙
eg:《九命奇冤》:倒叙 得益于西方侦探小说的翻译
3 叙述结构的变化 : 传统小说:故事和人物 晚清小说:心理和情绪
-
《九命奇冤》
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 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 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 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 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
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 “小说者,文学之最上乘也。” 小说+“救国”=梁启超的神话
-
三 晚清文学所作之理论、观念和思想 上的准备: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⑤ 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
激烈的反传统
→思想文化层面
物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 化层面
结论:鸦片战争实质上开启的就是一场 文化战争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疑问:传统的基因是否就此被反掉?如果不 能全部消除,那么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 形态存在?
重返晚清:晚清文学正是现代和传统相碰撞 相结合的区域。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1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
林
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全面反传统
毓
的运动
生
思考:为什么五四文化运动要以对 中国传统猛烈抨击的方式来推动 中国走向现代化?这后面有着怎 样的历史和思想背景?
-
二 “晚清文学”的重要性: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① 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