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学导论(第三章 药物化学)

合集下载

药学概论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药学概论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微波萃取法:利用不同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
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 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
(二)分离纯化
分 离 纯 化
溶剂法 沉淀法
酸碱溶剂法 溶剂分配法
柱色谱法
色谱分离法
聚酰胺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凝胶过滤色谱法
●溶剂法—酸碱溶剂法
混合物种各组分的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 (1)酸溶:有机碱性成分可与无机酸成盐而溶于水。例如,
●天然药物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类型
(1)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N有机化合物,有碱性,可 与酸结合成盐。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成盐后可溶于水。
(2)甙类:可用稀酸或酶水解后产生糖和非糖两部分的化合物,非 糖部分称为甙元。甙元难溶于水,甙类可溶于水。
(3)有机酸:中药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低级脂肪酸 (碳数8个以下)可溶于水,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
• 4、无效成分:
• 与有效成分共存的无生理活性的其它成分; • ※ 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是相对的. • 例如: 鹧鸪菜中具有驱虫作用的是氨基酸;
• 天花粉中起引产作用的是蛋白质;
• 猪苓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是多糖。
• 再如:鞣质在多数中药中对治疗疾病不起主 导作用,视为无效成分;在地榆、五倍子等 中药中因具有收敛、止血和抗菌消炎作用则 视为有效成分。
可待因(codeine)止咳
3、有效部位(Active Extracts) 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如人参总皂
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有效成分不同于有效部位。
有效部位是有一定生理活性尚未提纯的混 合物,能够部分的代表原中药的疗效,目 前绝大多数的中药制剂是由中药的有效部 位制得。有效部位经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才 能得到有效成分。中药注射剂一般含有的 是有效成分。

药物化学第三章.PPT学习教案

药物化学第三章.PPT学习教案
注意点 ①单位 一致 ② 稀释倍 数 ③ 表示方 法(%,mmp)
第23页/共122页
返回
练习1
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 液2ml(每1m l相当 于1 g的As) 制备标 准砷斑 ,砷盐 限量为0 .0001 %,应 取供试 品的量 为
A. 0.20g D. 1.0g
B. 2.0g C. 0.020g E. 0.10g
特殊杂 质:在 个别药 物的生 产和贮 藏过程 中容易 引入的 杂质。 信号杂 质;一 般无害 ,但其 含量的 多少可 以反映 出药物 的纯 度水平, 氯化物 、 硫 酸盐等 就属于 信号杂 质。 有害杂 质:如 重金属 、砷盐 、氰化 物等, 对人体 有害, 在药 品 标准 中必须 严格控 制。
第10页/共122页
第29页/共122页
3.干扰的排除
(1)供试品液混浊 : 可用含硝酸的蒸馏水洗净滤纸中氯化物后过滤来 消除混浊对氯化物检查的干扰。
第30页/共122页
(2)供试品有色:
可采用 内消色 法,按 中国药 典附录 规定的 方法处 理。
供 试 品
+ AgNO3 放置10mi n
供 试 品
+ AgNO3 +水
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物浑浊,所用的 稀酸是(B)
A. 硫酸 B. 硝酸 C. 盐酸
D. 醋酸 E. 磷酸
第33页/共122页
练习2 中国药典 (2005年版)规定,检查氯化物杂质
时,一般取用标准氯化钠溶液(10µgCl/ml)5~8ml ~
的原因是(D) A. 使检查反应完全 B. 药物中含氯化物的量均在此范围 C. 加速反应 D. 所产生的浊度梯度明显 E. 避免干扰
苯 甲咪唑 有A,B,C三 种晶型 ;20%;40%~60%;90%。

药学导论 药物化学

药学导论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的发展回顾
1952年发现了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精 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60年代中期以后,非甾体抗炎药是研究的活跃 领域 ,一系列抗炎新药先后上市。 70年代中期降压药的发展,一系列的ACE抑制 剂被开发 70年代末,在心脑血管药物方面,发现了一系 列钙拮抗剂
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O
N
N
H2N
N CH2 OCH2CH2OH
阿昔洛韦
N
N
H2N
N
N CH2 OCH2CH2OH
地昔洛韦

常见的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方法
药物的成盐修饰 药物的成酯修饰 药物的成酰胺修饰 药物的其他修饰

药物的成盐修饰
酸性较强具有羧基的药物多做成钾、钠或钙
盐类 酸性较羧基药物弱的具有酰亚胺基和酰脲基 的药物,一般做成钠盐 酸性较羧基药物强的具有磺酸基、磺酰胺基 或磺酰亚胺基的药物,通常做成碱金属盐类 少数结构较为特殊的具有较弱酸性的酚羟基 做成酚钠盐类 具有连烯二醇基团的药物做成钠盐类 具有脂肪胺基、氮杂环、肼基或胍基的碱性 药物,因来源与生理原因做成盐酸盐、氢卤 酸盐、硫酸盐、有机酸盐类。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与细胞和体液及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决定了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征,从而决定了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决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药物 的代谢和排泄则决定药物的作用过程和持续时间。 对药物转运代谢过程和规律的研究是安全合理用 药和新药设计的重要课题。为安全合理用药和新 药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化学结构改造是利用各种化学原理,将药 物化学结构加以衍化或者进行显著改变, 以获得新药的方法。 化学结构修饰指在保护药物的基本结构的 基础上,仅对某些功能基团进行一定的化 学结构改变。

第3-4章2010.5试题(药学导论)答案

第3-4章2010.5试题(药学导论)答案

第3章---第4章单项选择题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是(B )A. 增加解离度,有利于吸收,活性增加B.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的活性C.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D.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药物本身是有治疗效用的化学实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成无活性或无毒的化合物,此药物称为( D )A.硬药B.前药C.原药D.软药将氯霉素进行结构修饰制成氯霉素棕榈酸酯的目的是(A )A.改善药物的溶解性B.消除不适宜的制剂C. 提高药物对靶部位的选择性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不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是(C)A.天然产物中B.组合化学C.前体药物原理D.随机筛选研究开发新药,首先需要(C )A.研究构效关系B.进行剂型研究C.发现先导化合物D.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作用力包括(D)A.共价键和离子键B.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C.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D.共价键、离子键、偶极作用、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新药开发中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 )A.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B.剂型研究C. 临床研究D.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药效的药物是(A )A. 结构特异性药物B. 前药C. 软药D.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作用过程的二个阶段中,药物与受体在靶组织的相互作用过程称为(C)A. 药剂相B. 药物动力相C. 药效相D. 药物代谢下列属于半合成药物的是( C )A. 青霉素GB. 青蒿素C. 阿莫西林D. 氯霉素下列属于天然药物的是( A )A. 青霉素GB. 氨苄西林C.头孢氨苄D. 苯唑西林下列属于从植物资源中得到的先导化合物是( A )A. 青蒿素GB. 青霉素G 阿司匹林C.D. 多西紫杉醇下列不属于提取药物的方法是(D)A.超临界流体萃取B.超声提取C.回流提取D. 溶剂分配法下列不属于天然药物化学的作用的是(B)A.探讨防病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B发现新靶点 C.改进传统剂型D. 扩大药物新资源银杏的药用部位属于哪一类化学成分(C )A.糖类B. 苷类C. 黄酮类D. 鞣质麻黄的有效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学成分(D )A.糖类B. 苷类C. 黄酮类D. 生物碱吗啡的化学成分类型为(D)A.糖类B. 苷类C. 黄酮类D. 生物碱多项选择题药物的亲脂性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是( B c )A、降低亲脂性,一般可使药物作用时间缩短B、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C、适当增强亲脂性,一般可使中枢作用药物作用增强D、降低亲脂性,有利吸收,活性增强E、增强亲水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制成前药对药物进行化学结构修饰的目的是(ABCDE)A、提高生物利用度B、改善药物的吸收C、改善药物的溶解性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E、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下列可进行成酯修饰的药物是(AE)A、具有羧基的药物B、具有双键的药物C、具有卤素的药物D、具有氨基的药物E、具有羟基的药物先导物优化的一般方法是(BCDE)A、去除药效团B、结构拼合C、电子等排D、前体药物E、软药设计合理药物设计常用的靶点有(ABCDE )A、受体B、酶C、离子通道D、核酸E、基因属于溶剂提取方法的是(ABCE )A、煎煮法B、浸渍法C、渗滤法D、超声提取E、回流提取下列植物中含有小檗碱成分的是(ABD )A、黄连B、三棵松C、茶树菇D、古山龙E、杨柳树皮五、名词解释SA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通常称为构效关.NCE:New chemical entities, 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新型结构化合物,即为新化学实体.基本结构:通常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类型的药物能与某一特定的受体或酶相结合,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在同类药物中化学结构相同的部分称为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药物化学课件ppt

药物化学课件ppt

总结词:介绍新药开发的流程和策略,包括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候选药物的选定与优化等。
总结词
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药物研发案例,包括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药物。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PARP抑制剂等,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式发挥抗癌作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等,能够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肾脏等器官。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如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等,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这些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或碱的催化下,醇与羧酸或其他含羧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酯化反应
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同时生成新的分子。
缩合反应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控制好反应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
实验操作
注意安全问题,如使用腐蚀性试剂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注意环保问题,如废液的处理和回收;注意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HAPTER
06
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药物化学课件
药物化学概述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药物设计与新药开发药物化学的应用与实践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药物化学概述
总结词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其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科学。

药学导论全部习题详解

药学导论全部习题详解

第一章1.名词解释:Drug/Medicine(药品):药品系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Pharmacy/ Pharmaceutical Science (药学) 研究药物的一门学科,揭示药物与人或者药物与药物,或者药物与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曾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Pharmacist (药师)受过高等药学教育,活在医疗防御机构、药事机构或制药企业中从事药物制备、调剂。

检定和生产,并经卫生部审核通过的高级药学人才Licensed Pharmacist (执业药师)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药物工作者Clinical Pharmacist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药物性能与应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实施与评价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Drug therapy/Pharmacotherapy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合理用药)以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为原则对药品的使用2.问答题:药品有哪些特殊性?既有效又有毒、具有特殊的用途、特殊时效性、特殊消费方式、特殊质量要求的学科。

(专属性、两重性、质量重要性、限时性)药学学科的任务?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合理用药、科学监管药品、培养药师、药学科学家、企业家药学包含哪些二级学科?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物制药药学工作的意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自然科学地位(p18) 合理用药的内涵(指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第二章药化复习思考题1. 名词解释: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得到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2. 简述药物的分类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生物技术药3. 药物化学的任务是什么?①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定性、定量关系籍以讨论其合成、结构改造及其稳定性,以及毒理作用、生物转化关系、生物效应,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化学第3章__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药物化学第3章__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ppt课件
问题: 1.对氯丙嗪分别进行哪方面结构改造,开发相 应结构类型的抗精神病药? 2.氯丙嗪结构的变化,使疗效和毒副作用发生 怎样的改变? 3.开发新药还可能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
30
19:46
优化氯丙嗪结构开发其它抗精神病药过程
改变 换2位Cl
侧链 换10位吩噻嗪类
三氟丙嗪
6 7
S
5
43
89
10
N
1 2 Cl
氯丙嗪的吩噻嗪结构具有还原性,患者 用药期间,受到强光照射,在体内也会被 氧化产生自由基,再与某些蛋白质作用, 发生过敏反应。这可能是某些患者用药后 出现光敏性皮炎的原因。
.
34
19:46
一、吩噻嗪类
• 代表药:奋乃静 Perphenazine 结构与性质
N S
N N OH
Cl
1.吩噻嗪结构见光或置于空气中 易被氧化。 2.被过氧化氢氧化,溶液呈深红色
• 分类: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病药;抗精神失常药
.
注意 ! 本章使用 的药物管 理特
殊啊
精神 药品
4
19:46
第1节 镇静催眠药
概念: ①使病人的紧张、烦躁等精神过度兴奋症 状缓解 ②获得近似生理性睡眠
分类: 巴比妥类 苯并二氮杂 类 氨基甲酸酯类 其他类
.
5
19:46
一、巴比妥类
(一)基本结构、类别、常用药物:
C 2 H 5 C H C O N H C O N H 2
.
11
19:46
案例3-1
李某意外过量服用了苯巴比妥,出现昏迷、休 克及呼吸衰竭等症状。医生除对其采取人工呼吸、 给氧、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等常规急救措施外,还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进行解救。

药物化学 PPT课件

药物化学  PPT课件

(二)近现代的药物化学
发现阶段(discovery)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设计阶段(design)
1.发现阶段
19世纪,有机化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 人们在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甲苯、 苯胺等一系列新的化合物。1856年,化学 家帕金(W. H. Parkin1838-1907,英)以苯 胺为原料合成了苯胺紫—第一个人工合成 的染料。以后化学家又合成了一系列染料, 发现了药物和香料。
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 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他说"巨胜(胡 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 故为万物宝。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 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 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 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 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2.发展阶段
百浪多息
H2N NH2 百浪多息 Prontosil N N SO2NH2
磺胺
磺胺嘧啶
H2N
SO2NH2
磺胺 Sulfonilamide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磺酰胺类药物
甾体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 广泛研究和应用,对调整内分泌失调起重要作 用。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出现和半合成抗生 素的研究、神经系统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以 及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等都显示出很大的进步。 从药物化学的角度看,这一阶段的成就同有机 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三)计算机技术
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图形模拟技 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将构效关系 的研究和药物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 。 X-线结晶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合,可以反映药物分子与受体分子在三维空 间中的相互位置和作用,为研究药物分子的 药效构象!诱导契合和与受体作用的动态过 程,提供了方便而直观的手段。

药学导论重点

药学导论重点

第一章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产品纯度高、性质均一;生产低耗能、无污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在体内特异性高,生物活性强。

2、药学的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和药品。

3、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生存期、生命质量指标进行评价。

4、生命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生活标准,以及生活状况的体验,包括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观感受和综合满意度。

5、健康:狭义的健康概念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康,精力充沛”6、2005年中国卫生部公布城乡居民十大死因排序: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泌尿生殖系统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病。

农村居民: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内分泌和代谢病、结核病、精神障碍。

7、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在我国专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动物疾病用药、农药等。

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药品分类:按使用目的: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保健药品。

按药品管理:处方与非处方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按使用方法:口服药、外用药、注射用药等按原料来源: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生物技术药物。

按药物功能:预防治疗疾病药物、改善缓解痛苦药物、影响生物功能药物。

8、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具有科技发展和医学发展特征):一、药学发展的高科技特征。

二、药学学科分化、综合、交叉发展的特征。

三、药学的社会化发展特征。

药学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

9、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一、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三、抗感染药物。

四、老年病药物。

10、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系指将体外非同源DNA重组,通过载体使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并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产生所需产品(药品)的一种技术。

药学导论第3章-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药学导论第3章-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薄层色谱(T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1、确定化合物结构的程序
① 先推测被确定成分的结构类型 ② 然后推测取代基类型、位置和分子式
③ 最后确定结构式。
2、确定化合物结构常用的方法
① 化学法
② 波谱法(UV、IR、NMR、MS) ③ 圆二色谱CD与旋光光谱ORD
④ X-射线结晶衍射法等。
(1)煎煮法 (2)浸渍法(浸泡法) (3)渗漉法 (4)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 (5)超声法 (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7) 微波萃取法
(二)水蒸汽蒸馏法:
利用某些挥发性成分能随水蒸气蒸发的性 质,从药材中提取该类化学成分。
(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1、溶剂分配法 2、酸碱法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制备衍生物法
6、透析法
7、分馏法
8、结晶法
9、吸附法
10、色谱法(按操作方法不同分类) (1)柱色谱法(如硅胶/氧化铝柱色谱) (2)薄层色谱(TLC) (3)纸色谱
柱色谱
薄层色谱(TLC)
纸色谱
★★★
色谱法按照原理分类
(1)吸附色谱:如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等 (2)分配色谱:纸色谱、HPLC (3)凝胶过滤色谱 ◆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G ◆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 (7)离子交换色谱
三、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
1、探明天然药物中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化 学成分(有效成分)。 例如:中药麻黄草具有平喘、解茎作用 的有效成分是左旋麻黄素。
又如:甘草根具有抗炎、抗过敏、治疗
胃溃疡等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甘草酸。
2、研究对应中药临床功能主治的主要活性部 位与活性成分 ※ 目的在于控制质量、开发二类中药乃至一 类新药. 例如: 鸦片 → 吗啡 → 呱替定(度冷丁)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

《药物化学》第3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精神失常药)第3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精神失常药)重难点提示和辅导一.镇静催眠药1.结构类型分为三类: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和其它类。

2.巴比妥类典型药物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药品名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又名鲁米那白色有光泽的结晶,在空气中较稳定,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具有弱酸性。

用于治疗失眠、惊厥和癫痫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水,具有弱酸性。

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5-烯丙基-5-(1-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镇静催眠药3.巴比妥类药物的重要性质:因此,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不能做成水针剂,而必须作成粉针剂。

苯巴比妥的钠盐水溶液放置易分解,产生苯基丁酰脲沉淀而失去活性。

因此,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不能预先配制进行加热灭菌,须制成粉针剂。

4.苯二氮类典型药物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药品名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地西泮(安定)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2-酮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在空气中稳定。

治疗焦虑症、失眠,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

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 7-氯-1,3-二氢-3-羟基-5-苯基-2H-1,4-苯并二氮-2-酮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乙醇、氯仿,几乎不溶于水.用于治疗焦虑、紧张、失眠、头晕及部分神经官能症艾司唑仑(舒乐安定)8-氯-6-苯基-4H-[1,2,4]-三氮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氯仿或醋酐,溶于甲醇。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抗癫痫。

阿普唑仑1-甲基-6-苯基-8-氯-4H-[1,2,4]-三氮唑并[4,3-a][1,4]苯并二氮杂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药物化学第三章

药物化学第三章

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神经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入神经:局部麻醉药 外周神经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骨骼肌 植物神经—心肌、血管平滑肌、腺体
递质(transmitter):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位 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传递物。递质传递神经的冲动和信号,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主要用于抗老年性痴呆。
1.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机制
ACh-AChE 可逆复合物
乙酰化酶
游离酶
广义碱催化乙 酰化酶的水解
2.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及降解
• 在AChE中,由Glu-Gis-Ser构成的AChE催化三联体负责水解底物 乙酰胆碱。
• 首先三联体之间的氢键作用使Ser的羟基进攻乙酰胆碱的羰基碳, 形成过渡态A。此过渡态不稳定,分解形成胆碱和乙酰化酶B。
• AChE一旦处于酰化状态,就不能再与其他乙酰胆碱分子结合, 因而是非活性的。
• 乙酰化酶B可迅速经水解重新产生原来的活性AChE和乙酸。这 最后一步称为酶的复活,对开发抗胆碱酯酶药具有重要意义。
3. 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 生物碱类:毒扁豆碱
• 季铵类:溴新斯的明
代表药物:溴新斯的明
• 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供口服; • 甲硫酸新斯的明供注射用; • 用于重症肌无力和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 • 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可
溴甲阿托品 atropine methobromide
异丙托溴铵 ipratropium bromide
季铵盐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分别用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后马托品 homatropine

2024年药物化学课件(带目录)

2024年药物化学课件(带目录)

药物化学课件(带目录)药物化学课件一、引言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是药物研发和创新的基础,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缩短研发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介绍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二、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药物研发和创新的基础。

2.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药效和毒性的重要因素。

药物分子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活性中心组成,这些活性中心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靶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药效。

药物化学家通过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方法对于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化学家需要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的主要方法,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药物分子。

4.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方式。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代谢过程等方面来揭示。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5.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化学家需要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三、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1.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合成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药物分子。

有机合成方法包括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和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如催化合成、光合成等。

药物化学药学导论PPT学习教案

药物化学药学导论PPT学习教案
数学方法加以研究、表达和描述。
第10页/共64页
定量构效关系所使用的参数 ① 生物活性参数: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抑制浓度
(LC50); ② 结构参数:电性参数,Hammett常数(σ)、Taft常数(σ*)、解离常数
(pKa); ③ 疏水性参数:脂水分配系数(P )、疏水性常数(π) ④ 立体参数:立体参数(Es)、分子折射率(MR)、Verloop多维立体参数。
第11页/共64页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吸收、分布和排泄统 称为转运。 药效产生依赖于吸收和分布;代谢和排泄则控制了药物的作用过 程和持效时间。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第12页/共64页
一、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除受许多生理因素影响外,其化学结构、
第4页/共64页
1. 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
↙↘
一定的水溶性 一定的脂溶性
(亲水性) (亲脂性)


扩散转运
通过脂质生物膜


血液或体液→ 进入细胞内→(至作用部位)
第5页/共64页
2. 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部分解离, 以离子型和分子型混存 于体液中且存在动态平衡。
改善药物的转运与代谢过程,提高生物利用 度
改善药物理化性质和不良嗅味 有利于药物与受体回酶的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制剂要
求,方便临床应用
第20页/共64页
具体可表现在以下:
通过结构修饰,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发生作用 结构修饰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强 通过结构修饰,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 通过结构修饰调整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通过药物的结构修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重点
一、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 1、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应有的药效。 2、在作用部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通过复合物产生 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而显现药效。 二、药物作用部位的浓度是决定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先导化合物:又称模型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生 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3、组合化学
是将一些基本的小分子通过化学的、生物合成的程序,将这些构造砖块 系统地装配成不同的化合物。 再对经组合化学技术所发现的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先导药。 现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仍是化学合成。 1981—2002年全球上市的新化学实体(NCE)中,化学合成占32.8%
3、通过修饰,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酸性或碱性有机药物成盐后水溶性增强,方便口服或注射。
如磺胺嘧啶
4、调整脂水分配系数
如林可霉素
5、其它修饰
延长作用时间
降低毒副作用 调整不良嗅味
二、常见的有机药物化学结构修饰方法
1、成盐——调整水溶性和稳定性 2、成酯——提高稳定性或减少不良反应
3、成酰胺——改善溶解性,降低刺激性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一、决定药物药效的主要因素 药物从分子水平的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效受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与药物化学结构关系较少) 结构特异性药物 ——药物与体内特定受体相互作用有关(与结构关系密切) 药物从进入机体到产生作用,需经过吸收、分布、代谢、组织结合、在作用 部位发生作用,其间每一过程都可能对药效有影响。 决定药效的主要因素有: 1、药物必需以一定浓度到达(转运)作用部位才能产生药效——受药理化 性质影响。 2、在作用部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产生物理化学和 生物物理的变化而显现药效。——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关系密切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任务和性质
一、药物化学的性质
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发现与 创制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改进现有化学药 物、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 门综合性学科。 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3、解离度: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 子型,脂不溶)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脂溶)同时存在于体液中。通常药物以非解 离的形式被吸收,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后,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解离形式而起作 用。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几乎不解离(如水杨酸类、巴比妥类)——易在胃吸收 弱碱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全部呈离子型(如奎宁、麻黄碱)——很难在胃吸收
第三章
药物化学
药化属于药学的二级学科 主要介绍:药物结构、性质及其制备的基本知识。是创制 新药合成化学药物研究构效关系和④改进现有化学药物 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好药化为从事药物设计和新药的创新 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任务和性质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对先导化合结构)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简介 第六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第七节 药物化学进展
二、药物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理化性质影响非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 主要影响的理化性因素: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 质量。 2、分配系数:指某物质在正辛醇(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比值的对数值(用P表示)
P CO Cw
影响水溶性:分子极性大小、含极性基团多少、形成氢键能力和晶格能 影响脂溶性:极性基团减少、烃基增大、卤素原子增多、碳链增长、脂环增加
第七节 药物化学进展
一、创新新药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的进展
1、合理的药物设计
现新药的主要设计方向是作用于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为主要作用靶点 现已知治疗药物作用靶点各占比例:
受体 酶 激素和内分泌
45% 28% 11%
DNA 核酸 离子通道
2% 2% 5%
2、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新药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简称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及分 子药理学多年来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药剂学阶段:选择适当的途径和剂型,使药物达到最佳给药 效果 二是药动学阶段: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三是药效学阶段:它涉及到药物与靶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影响上述三个阶段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药效
二、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1、合理药物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2、发掘长效信号分子药物
3、基因治疗药物的应用
4、创建新的的筛选模型
5、应用组合化学及其它资源获得更多新药
4、其它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简介
第六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1)随机与逐一筛选与意外发现获得先导化合物 (2)从天然活性物质中获得先导化合物
(3)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4)由药物的临床副作用观察发掘先导化合物 (5)研究药物的体内生物转化发掘先导化合物
六、药物的其他结构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的转运:指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 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 代谢分Ⅰ相和Ⅱ相代谢: Ⅰ相代谢:是药物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水解过程 主要是官能团(-OH、-COOH、-NH2、-SH)的化学反应 Ⅱ相代谢(又称结合反应):在酶的催化下与内源性小分子( 葡萄糖醛酸、硫酸、某些氨基酸)发生结合,产生极性强或水 溶性的药理失活结合物,随尿和胆汁排出。 转运与代谢与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三、药物的基本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结构影响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 ——主要是影响了与特定部位受体的相似性 药物分子的大小、形状、电子分布影响结构特异性药物的生物活性。
四、药物的电子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五、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物的影响
原子间距离、立体异构体、取代基空间的排列
(6)组合化学的方法产生先导化合物
(7)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设计先导化合物 (8)其他发掘先导化合物方法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对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使其成为实用的高效低毒、可
控的优良药物的过程。
(1)一般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剪切分子;
增加或减少亚甲基,组成酯环 引入双键或成烯 ④饱和链状化合物合环或环关化合物开环与开环后优化 ⑤引入体积较大的基团,起位阻作用 (2)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是指原子数及电子总数相同,而且电子排列状态也相同的不同分子或原子团。 (3)前药设计方法优化 (4)设计软药方式的优化 软药是指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生物体内起作用后常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