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分章内容

第一章:

1、掌握表1-1和表1-2中常见聚合物的名称、重复单元和单体。

2、了解常见聚合物的命名原则。

3、掌握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的特征(分子量、转化率和机理的不同点)。

4、掌握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的多样性(键接方式、序列结构、立体结构的不同点)。

5、掌握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6、掌握玻璃化温度和熔点的定义及其应用。

第二章:

1、了解常见的缩聚单体的特征,并掌握常见的缩聚产品。

2、何谓官能度?对缩聚有什么影响?那些单体可以制得线型聚合物?那些单体可以制得体型聚合物?

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作官能度,2-2或2-官能度体系缩聚,形成形成聚合物;2-3、2-4、或3-3等官能度体系则形成体型缩聚物。除聚合速率外,分子量控制是线性缩聚关键,凝胶点的控制是体型缩聚的关键。

3、在推导线性缩聚动力学时,用到哪个假设?

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4、什么叫反应程度?与分子量有什么关系?平衡常数对聚合度有什么影响?P60

反应程度定义为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0的分数;Xn=1/(1-p);

5、基团比对聚合度有事么影响?P60

6、逐步聚合有哪些实施方法?

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聚合、固相聚合、,以前两种方法为主,固相聚合为辅,工业上界面缩聚只限于聚碳酸酯的合成。

7、了解界面缩聚的组成和注意事项。

组成,两种单体、水和有机溶剂;单体的活性要高,界面缩聚属于扩散控制,应有足够的搅拌强度,保证单体及时传递。

8、了解常见的线性缩聚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P40

9、何谓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P40

10、碱催化和酸催化的酚醛树脂的结构有何不同?生产控制上什么差异?

碱催化时,醛过量,形成无规预聚物,继续加热可直接交联固化;酸催化时,酚过量,形成热塑性结构预聚物,不能固化,要外加催化剂(六亚甲基四胺)才能固化。

11、了解常见的结构预聚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及交联固化方法。

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酸催化酚醛树脂。

12、何谓凝胶点?如何预测凝胶点?举例说明。

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以上升,出现了凝胶化现象,这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定义为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Pc。Pc=2/f,f为平均官能度。P34

第三章:

1、掌握单体的结构对聚合机理的影响。P66

(1)电子效应(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2)位阻效应。

2、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及特点,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P72

(1)链引发:第一步,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率小;第二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是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大;

(2)链增长:

3、掌握自由基引发剂的种类和特征及选用原则。P75 P80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选用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则用水溶性引发剂,过氧类引发剂具有氧化性,易使聚合物着色,偶氮类含有氰基,具有毒性。

4、掌握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结果及基本假设。P88

聚合速率与引发剂的浓度的平方根、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根成正比。

四个基本假设:

(1、)无链转移或链转移反应一般不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无链转假设)

(2)、在正常聚合过程中,各链自由基的活性是相等的(即等活性理论假设);

(3)、在平稳聚合过程中,聚合速率不变,可认为引发速度等于链终止的速度(即稳态状态假设);

(4)、聚合速率是以单体消耗的速率来表示,引发的单体远少于链增长所消耗的单体,可认为聚合总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

5、了解自动加速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产生自动加速效应的原因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又称凝胶效应。;

危害:自动加速效应是高分子聚合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考虑,轻则影响聚合反应的失败,重则会引起暴聚(爆炸)而损坏聚合设备。

6、了解从动力学链长的定义弄懂影响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并了解各种链转移反应对分子量的影响。

动力学链长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反比。所以提高聚合速率就会降低分子量

(1)增加引发剂或自由基浓度来提高聚合速率的措施,往往使产物分子量降低;

(2)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增加,但自由基浓度高,分子量下降。

向单体转移—聚合速率变化不大,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降低。

向引发剂转移—引发效率降低,分子量降低。

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分子量降低。聚合物生产时往往用链转移剂来调节分子量,如:丁苯橡胶的分子量由硫醇(分子量调节剂)来调节。

向大分子转移—形成支链,分子量增加。

7、了解阻聚剂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的阻聚剂。

(1)加成型阻聚剂:苯醌、硝基化合物、氧硫归入这一类。其中最重要是苯醌。

(2)链转移型阻聚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芳胺、酚类等属于这类阻聚剂

(3)电荷转移型阻聚剂:属于这类物质的主要是变价金属的氯化物,如氯化铁、氯化铜等。

8、自由基聚合的终止方式对分子量有何影响?P115

(1)歧化终止:聚合度分布、平均聚合度与线形缩聚时相似;

(2)偶合终止:

第四章:

1、了解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构特点。

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均聚。产物称为均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称为共聚物。

2、掌握共聚物微观结构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无规共聚物

两种单体单元M1、M2无规排列,且M1和M2的连续单元数

较少,从1~几十不等。由自由基共聚得到的多为此类产物,如Vc-V Ac 共聚物。

~M1M2M2M1M1M1M2M1M1M2M1M1~

(2)交替共聚物

两种单体单元M1、M2严格交替排列。实际上,这可看成无规共聚物的一种特例。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这类产物的代表,也可由自由基共聚得到:~M1M2M1M2M1M2M1M2M1M2M1M2~

3)嵌段共聚物

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每个链段的长度为几百个单体单元以上。

由一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为AB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SB)嵌段共聚物。

~M1M1 M1M1M1M1M1M1M2M2M2M2M2M2M2M2~

由两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为ABA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

~SSSSSSS~BBBBBBB~SSSSSSS~

由n段M1链段与n段M2链段交替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为(AB)n型嵌段共聚物。

(4)接枝共聚物

主链由M1单元构成,支链由M2单元构成。如ABS树脂,SB为主链,A为支链(亦可AB为主链,S为支链)。

3、了解共聚反应的实际意义,并举例说明(例如聚丙烯腈改性原理)。

(1)改性

均聚物数量有限。共聚后,可改变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通过共聚可以改变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弹性、塑性、柔软性、玻璃化温度、塑化温度、熔点、溶解性能、染色性和表面性能等。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改性方法。举例:

乙烯和丙烯都是塑料。将乙烯和丙烯共聚合,得到的是乙丙橡胶。

聚苯乙烯是一种脆性材料。将其与丙烯腈共聚,可得到优良的抗冲性、耐热性、耐油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的材料。

将丁二烯与苯乙烯无规共聚,可得到丁苯橡胶;而进行嵌段共聚,则得到SBS热塑性弹性体。

聚丙烯腈改性原理:主单体:丙烯腈第二单体:7%丙烯酸甲酯合成共聚物:腈纶树脂改善柔软性,易染色;合成纤维。

(2)增加聚合物品种

某些单体不能均聚,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从而增加了聚合物的品种。例如马来酸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