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在景观内布局自然植被廊道,对地表径流和物种流动具 有重要意义;而在不同用地类型大斑块之间的边界过渡带 内聚集许多细小斑块,则有利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
例: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规划
要考虑:
①绿地斑块的数量、规模及其生物组成; ②绿地斑块和绿地廊道的有机结合,绿廊的宽度、连通度 和环度等; ③重视核心斑块及关键结点。
二、 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
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的中心思想 ,将 相似的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 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边 缘也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这种景观模式的特点: 1)包含大型植被斑块,可保护水源,为多种动植物提 供生境,缓冲干扰;
通过研究景观生态空间与生态过程,可以判别和设计景观生态 安全格局,从而有效控制景观生态过程,达到优化景观功能 的目的。
例:丹霞山风景区的生物保护规划
对生物保护而言,一个典型的景观安全格局 应包括以下几个景观组分:
①源:现存的乡土物种栖息地,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元 点; ②缓冲区:环绕源的周边地区,是相对的物种扩散低阻力区; ③源间连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④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⑤战略点: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板:
要点:
1)有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与生物保护所 必需的自然地; 2)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 要; 3)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可以保 证景观的异质性。
三、
景观安全格局
景观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它们由一些 关键部位、点(斑块)及位置关系构成,这一格局对维护和 控制某些生态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Security patterns)。
②景观生态规划强调从空间上对景观结构进行规划,通过景观 结构的区别,构建不同的功能区域,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研 究的性质;而景观生态设计则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设计, 由生态性质入手,选择其理想的利用方式和方向。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是从结构 到具体单元,从整体到部分逐步具体化 的过程。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是密不可分的。
主要步骤:
背景分析—总体布局—关键地段识别—生态属性规 划—空间属性规划—形成景观生态规划方案—随着生 态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对该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 。
传统的适宜性评价生态规划方法和景观格局优化方法的 互补:
适宜性评价方法主要强调景观单元要素的匹配,有利于 土地利用与自然条件的协调,但对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 影响及景观整体的综合效益反映不够;而格局优化方法则较 关注景观单元水平方向的相互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景 观空间结构,从而对传统的以适宜性评价为主导的生态规划 方法形成了有利补充。
城市景观中的敏感区? ①生态敏感区: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 滨水地区、山丘林地,特殊或稀有植物 群落地带; ②文化敏感区:城市景观中具有特殊或 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如文物古 迹、革命遗址等; ③天然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中可能发 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不稳定区,空气 严重污染区等。
例如:城市河流廊道,作为重要的环境敏感 区,是当前城市景观规划计考虑的重点部位。
景观生态学重要理论分析及其应用实例: 1. 景观中的关键部位?
2. Forman的最优景观格局模式? 3. 景观安全格局概念?
一. 景观中的关键点?
在分析景观的斑块 -廊道- 基质构型时,我们往往 会发现在景观中存在一些关键部位,这些部位可 以是某些生境的交会点,也可以是某个斑块,包 括: ①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型自然 植被)或不寻常的地物(如沙漠中的河流); ②变化较多的敏感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 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 ③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5)在主要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布局碎斑块,这 样可以减少边界抗性,不仅不致于使周围的大斑块显 得支离破碎,而且有利于自然过程(如水土的流动、 物种的迁移)的进行;
6)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周围布局小的自然植被斑块,不 仅能作为物种扩散的踏脚石,为局部灭绝的物种提供 栖息地和落脚点,而且能提高基质异质性,减弱风速 和水土流失,还能包含大密度种群的边缘种,具有较 高的物种密度 ;
设计师眼中的的河流廊道:
①自然景观:软质景观
②人造景物:硬质景观 ③人与文化:人文活动和历史文化
设计河流廊道的要点:
①安全性: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②自然性:体现河流自然形态
③生态性: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 ④观赏性:满足人的视觉观赏需要
⑤亲水性:考虑人自然的亲水特性
⑥文化性:提升河流的文化内涵
不同学者提出的保护河流廊道适宜宽度: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①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②尺度分析原理; ③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④格局过程关系原理; ⑤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 ⑥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⑦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基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的景观规划:
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不同的土地 规划任务结合起来,以发现景观 利用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通过 景观格局优化: 景观格局调整来寻求解决这些问 题的生态途径 。
2. 自然优先原则
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使其 维持自我更新和自我恢复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最小干预和最大促进原则 人类活动总是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干 扰,设计要尽可能将这种干扰降低到 最低程度,并努力通过设计手段维护 和促进设计场所的自然过程与生态格 局,增加物种多样性。
4. 地方性原则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利用当地材料(包括植物和建材)
2)粗粒与细粒要素结合,不仅利于大型内部种生存, 而且有利于广生境物种的活动;集中的建成区和农业 区则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工农业活动;
3)多布局的大型农业斑块或自然斑块能分散干扰风险, 如虫灾、火灾;
4)小斑块内可能发生的基因变异可以使某些物种在大 斑块遭到破坏时幸存部分个体,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 供可能性;
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必须:
①考虑规划区域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 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 ③规划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 ④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
景观生态规划中5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①规划区域的时空背景; ②规划区域的整体背景; ③规划区域景观中的关键点; 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 ⑤规划区域的空间特性。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综合整体性 生态可持续性
资源可持续利用性
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
社会广泛参与性
景观改造谨慎性
补充: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 4R原则 2. 自然优先原则
3. 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 4、地方性原则
1. 4R原则 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 再生资源的使用; 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 设计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 Recycle:建立回收系统回收材料和资 源; 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 收材料。
河流廊道?
指河流水体及其两侧分布的、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 带,它包括河道本身,以及河道两侧的河漫滩、堤坝和 部分高地,宽度随河流大小和水文特性而变化。
河流廊道的功能:
①控制从高地到河流的水、矿物养分等的流动; ②为动物、植物的迁移提供路径,促进高地或坡地森林内部 种沿河流向下游迁移,同时也促进下游湿生或水生物种向 高地坡地蔓延;但同时对某些物种的迁移也起着阻断作用; ③作为一些物种的栖息地; ④直接影响河水(保持河水清凉;凋落物沉积于河水中成为 河流食物链的基础等)。
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步骤
景观生态规划
确定规划目标
景观生态调查
实地考查,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经济和社会)
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 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 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分析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 规划方案调整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要点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概述
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风 景园林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及其它 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 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 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 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份, 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 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 过程的协同进化 。
景观生态设计:是在小尺度上对 景观生态规划中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定 功能的实现过程,一般与具体生态技 术工程相联系,强调减少设计对自然 环境的干扰,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 能。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①景观生态规划强调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 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份,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 格局及功能区域,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而景观生态设计 更多地是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来配置景观生态 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个小流 域、各类公园或休闲地等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