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中国广电集团的发展进程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农业、到工业、到知识产业,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改革浪潮,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滚滚向前。
自从国办[1999]82号文件发出以后,一个以"有线与无线合并","造大船","集团化"的新一轮改革口号,启动了电视走向新世纪的改革新阶段。
这一轮改革的特征是:合!组建集团!
【关键字】中国广电集团发展进程频道制中国发展
古语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当"分"声甚嚣尘上,一时间出现了省级台联盟、城市台联盟、有线台联盟、沿海城市台联盟、企业电视联盟……,中国电视的战国时代刚刚蓬勃兴起,"合"的趋势又到来了。
这一轮的合,是整合与重组,即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职能的重新划分、结构的重新调整、资产的重新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解放电视生产力。
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在转变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扩大市场覆盖面上下功夫,真正增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出几个或十几个大型的电视集团,以有利的形势,面对即将加入WTO的现实,面对国内外大型传媒集团的进入和国内报刊、网络等媒体内挤外压的挑战。
应该讲,这是现阶段组建集团的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适应入世环境并能与国际上的媒体"巨无霸"抗衡,在组建电视集团搞强搞大的基础上,用较短的时间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从而进一步采取资本重组这一集团的运行方式,用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实行跨媒体(如与报业集团、出版集团联合)、跨行业(如与电子、电信、计算机网络、以至实力强大的企业联合)、跨地区(如与其他省、地、县台联合)、甚至跨体制、跨国别的经营,这种发展思路,虽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但却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通过改革,解决目前电视事业体制落后、社会资源浪费的弊病,对于适应传媒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适应"入世"后中国电视将遭遇到国外强势媒体的冲击与挑战,对于中国电视真正走出国门、走上世界舞台,无疑将是一条根本的出路。
(一)中国电视发展进程
回顾我国电视业的发展阶段,可分为:一、创始阶段:从1958年开始,中国历史上有了电视台,一直到了"文化革命"结束以前,完全是根据政府的意志,有计划地在中央和各个省创建电视台。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完全的"工具"和"喉舌"。
二、蓬勃发展阶段:文革结束,各项事业恢复发展,方兴未艾,被压抑了十年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积极性,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冲击力。
于是"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应运而生。
一时间,中央、省、地、县纷纷办起电视台,有条件、无条件都上马。
这对于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来说,不能不说是普及电视的一种好办法。
但也隐藏着"散"与"滥"的危机。
三、无序竞争与重复建设阶段:90年代初期,有线网络与卫星技术应用在电视上,出现了有线与无线、事业与企业、综合与专业的种种电视台,还有许多县以下的村镇也办电视的局面。
于是全国一下子涌现了几千个电视台,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带来的后果是,硬件重复建设,一城几个电视台,几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一个节目、广告收费互相压价、盗版偷播不断出现,还有的电视台(站)落在私人手里,播出一些危害社会、毒害青少年思想、甚至为私人婚丧助兴的节目,荧屏出现脏、乱、差。
四、整合阶段:随着我国电视行业存在问题的暴露和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育,随着加入WTO进入倒计时,以国办[1999]82号文为标志,电视业新一轮改革启动了。
这一轮改革的特征是整合分散实体,无线电视与有线电视合并,解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内耗,组建电视集团,打造电视业的"航空母舰"。
(二)电视集团化设立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文件,是组建电视集团的指导性文件。
"以省为单位组建广播电视集团"是符合目前中央对广播电视管理的精神,也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选择。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是在一个特殊领域里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没有模式可以照搬,没有样式可以临摹,好比汽车在没有路的草原上奔驰、轮船在没有航标的大海上航行。
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远远超过我们过去二十年的改革。
因此,国内一些地方进行集团化探
索的做法,也就不必要去过分指责与评论。
电视进行集团化整合,最早可算是无锡了。
它的模式是局、广电集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典型的政事合一。
它的做法遭到许多责难,不过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现在也发现了弊端。
以后陆续有山东模式:局长兼任总台台长;湖南模式:频道制、相对独立,内部竞争力度颇大;浙江模式:局、台分离,下设频道;而即将出台的上海模式是:"小局大集团、两块牌子分头挂",强调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媒体产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严格区分。
根据中央关于广电改革的精神,在坚持基本原则前提下,"大胆创新,探索各种模式,不要求一刀切"的要求,肯定还会有其他模式出台。
但各地都会按照丁关根同志关于"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处理好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变分散为集中,变无序为有序,变被动为主动,先试点后推广,保证改革试验顺利进行"的批示精神行事。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遵循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结构高效为主线,以集团化为重点,深化电视改革。
为了使集团化不致偏离方向,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一、立足于专业化制作、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
致力于机制创新、规范行政、强化生产、盘活资产、合理利用资源,强化联合形成规模,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建设成一个在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电视集团而努力的原则。
鉴于电视的传媒特性和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情况,现阶段的电视集团性质只能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但是,应防止把原有单位拢在一起,再在上面建一个领导层加以管理。
如果这样做,只能是把分散的单位拢起来多出一个婆婆而已。
当然,也应防止表面是合,实际是分,使用竞争机制不当,尚未联合对外,先在内部撕打不休,违反联合对外的总基调、逆时代发展之潮流的偏向。
所谓集团,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是一个讲求投入与产出的经营实体。
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变,党管媒体不变,党管干部不变,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变,党的喉舌性质不变"的原则。
这是因为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改革的性质所决定,是因为我国电视的媒体性质和喉舌功能所决定。
电视组建集团,是为了突破现有的模式,摸索出一条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新的发展道路。
当然,我们也必须走出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个是喉舌性质和功能泛化的倾向,即把一切传播行为都框定为喉舌性质和功能;另一个误区是意识形态特殊论,片面强调一部分传播内容的特殊性质,来取代对行业总体属性的客观判断。
三、坚持政事、政企分离;宣传与经营分离;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离;网台分离;集团内部制作与编播(新闻除外)分离的原则。
这是一个体制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电视系统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但是还应清醒认识到,在国内媒体间改革、融合趋势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时不待我,早改革,早发展;早改革,早受益。
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繁荣,以改革求壮大。
(三)频道制的结构与发展
从全国讲,组建电视集团的做法差异较大,没有公认的模式。
不过,频道制似乎成为组建集团的大趋势。
从各地已经试验组建集团的情况看,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共识:频道应当成为集团运行管理的单元。
在酝酿组建电视集团的过程中,各地、各级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许许多多方案。
有局大一统、政事合一的主张;有多台合一下设诸个中心的意见;有提出合而为二、创造内部竞争环境;也有以集团统领、设总台管频道的设想。
总之,方案多多,各说各理,各施各法。
但是,从已经进行改革,推出集团牌子的省份,或者正在讨论酝酿方案的地方分析,积极推进频道专业化、对象化,不仅对节目改革,也是对管理体制改革中较为能够体现中央精神的一种方案。
其理由如下:
第一、频道制体现我国电视的基础格局。
我国目前虽然有2千多个电视台,尽管分别以有线、无线、地区与企业各种形式出现,但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都在办频道,不管是综合频道还是专业频道,都在进行经营。
对频道进行整合,是在这个基础格局上进行,不至于大动乱、大整合,搞得伤筋动骨、鸡飞狗跳。
第二、符合电视从广播变成窄播的趋势,以及电视频道逐步转向专业化的规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多媒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有线网络已经与电视台分离,人们借助网络的传送,以及数字化改造的成功,能够同时传递几十套,甚至一二百套节目进入家庭。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爱好完全不一样,
由于,人们只选择一定频道看电视,而电视台节目的播放也专门化了,窄播就形成趋势,电视节目逐步走向对象化、专业化。
第三、符合机构整合,解决资源配置的重复和浪费种种弊端的要求。
我国目前各种电视台存在的机构重复,设备和节目撞车浪费的现象日益普遍。
如果以频道分工进行整合,合频道,并机构,合管理,并人员,就可理顺关系,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节目资源的传播效率,避免配置的重复与浪费。
第四、适合分级运营体制的要求。
组建集团,要求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不是垒大堆、吃大锅饭。
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有可能使我们不会再做蠢事。
组建电视集团,实行频道制管理,可以做到台与频道分级运营。
这种管理与运营,和原来各自为政、各自独立不同,它是在台的总体利益统筹下,进行梯级管理、分工负责,没有根本利益冲突。
第五、尊重电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频道可以实行不同运作体制。
从全国角度看,各省都有十多个频道,其中都以省无线一个主要频道作为主体频道,其他作为专业频道。
广东省一级电视机构就有11个频道,其中以卫星频道和珠江频道作为主频道,其他都是有自己特色的专业频道。
实行频道制,主体频道可以实行主旋律运作,保证发挥喉舌作用;非主体频道可以市场化运作,不同频道可以实行不同体制,某些经营部分,可以采取股份制方式运作,条件成熟的还可以考虑上市。
第六、适应电视媒体产业化改造的要求。
实行频道为单元的运作体制,可以使我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不把一切传播行为都框定为喉舌性质和功能。
也就是说,不同频道可以区别不同的功能,有的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有的则可以通过改革,使频道由事业机构实行企业管理,逐步提升企业化水平,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化、公司化。
如果笼统地分成对垒的两台制,表面上看是强化了竞争(姑且不评论这种竞争的利弊),但对电视产业化的进程是起着阻碍作用的,势必导致喉舌性质与功能泛化,或者走进意识形态特殊论的怪圈,妨害了对电视行业总体属性的客观判断,阻碍了电视的深化改革。
第七、实行频道制运作,有利于体制的创新。
实现电视深化改革,关键一点是体制创新。
当电视完全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阶段,实行两台竞争体制,有利于冲破计划经济的桎梏,有利于刺激成员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提高宣传、经营和管
理的水平。
而当电视被市场经济冲刷越来越重的时候,就必须探索体制创新之路。
实行频道制运作,可以更快地推动政事、政企分开;更好地实行两个剥离,从而可以渐进地实现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投资多元化,推动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发展。
第八、实行频道单元运作,容易实现电视行业的分类管理。
频道制可以自如地使公益性机构(如公共频道)和经营性机构(如购物频道)分流,通过政策调节、市场规律和法律手段实施分类管理。
相反,如果实行各自为政的两台制,则难以分流、难以分类,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的加强,都将困难重重。
在集团化改革的摸索进程中,频道制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以频道为运行管理单元,成为电视集团改革的大趋势。
由于电视有强烈的喉舌功能和意识形态特点,因而改革相对滞后,刚刚起步。
虽然我们可以参照已经有20年改革经历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借以少走弯路,但毕竟不能照搬企业改革的做法。
路还是要自己去开拓的,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可以说都各有一定道理,各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我们不能听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休止地任其争论下去,以致拖延时日,坐失良机。
更不能盲目主观武断从事。
我们要确定一种符合目前中央对广播电视的管理精神,要选择一种能抗击入世以后强势外来力量冲击的体制,也要符合我国正在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选择。
我们不能期望挂上集团的牌子就能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对于选择频道制作为营运单元的体制,要看到其幼稚和尚未成型,因此碰到挫折和困难也不必大惊小怪。
重要的是我们选准了目标,迈开了步子。
只要老老实实地遵循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脚踏实地、摒弃浮躁,开拓视野,发挥优势,建立扩张性强的电视集团,使中国电视真正能够组成几艘"航空母舰",真正能够走出国门、走上世界舞台,这才是有责任感的电视人的选择。
发展的机遇不是随时都在的,不是谁都能抓住的。
谁抓住机遇,谁就能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动。
怎样对待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壮大自己,迎接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严肃课题
[参考文献]:
[1]黄会林.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培筠.马背民族的英雄史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5) .
[3]巴义尔.拍出我们民族自己的巨片.民族团结.1998,(7).
[4]郑茜.那一种心绪——《黑骏马与导演谢飞》.民族团结.1997,(1)
[5]苏林娜、包英格.浅论《天上草原》的文化内涵.第三卷第四期.2005,(12).
[6] 远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笔谈——一个群族的影像.当代电影人物.
[7] 张卫.驰骋草原——塞夫、麦丽丝访谈.当代电影人物.
[8] 田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访谈录.
[9]柴婉飞.天上草原人间真情
[10] 姚新勇.风格与特色——《天上草原》,身归何处?.
[11]李箐.完美的结合统一的风格——《天上草原》的音乐分析.
[12] 陈宝光.马背民族颂.当代电影人物
[13] 塞夫、麦丽丝.我们的思考与追求——《东归英雄传》创作谈.
[14]陈宝光.铁流无敌——看《东归英雄传》.
[15]尹鸿.暴力与爱的交响史诗.当代电影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