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槎江学校导学案(2014年版)
班级姓名___________ 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课型编号
课题30,诗词五首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重点对于诗词的朗读及背诵
难点对于诗歌感情的把握和理解。
课前预习预
习
指
导
作者及写作背景:
1.《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
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2.《春望》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
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
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他与高适
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4.《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与苏轼齐名,并
称苏辛。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本词是词人在江西上饶一带闲居时所作。
预
习
反
馈
课堂活动设计
激情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
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
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随笔
自学交流
一.学习《迢迢牵牛星》
1、初读感知
(1)朗读全诗(字音)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点拨。
2.品读鉴赏
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
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
(5)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
3诵读背诵巩固。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初读感知
(1)写作背景: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
(2)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以下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2、品读鉴赏。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3)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4)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5)诗歌抒发的诗人是怎样的感情?
3.诵读背诵巩固。
三.学习《春望》
1.初读感知。
(1)指名读全诗,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3)就仍不能理解的部分质疑。
(4)师生共同活动,解决疑难。
突出“搔”、“簪”二字的读音。
2、品读鉴赏。
(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
(2)诗歌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诗歌后四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
(提示: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象。
3、诵读巩固。
(1)齐读,自由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诗。
四、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初读感知
(1)作者及背景了解
岑参是唐朝反映边塞生活的著名诗人,他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次前往西北边疆,度过了7年的边塞生活,并以此为内容,写下了大量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白雪歌》是他描写边塞生活的著名作品之一。
岑参的诗风格独特,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写得雄浑奔放、奇峻壮阔、气象万千,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2)指名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3)正音:狐裘(qiú)瀚(hàn)海阑(lán)干
锦衾(qīn)风掣(chè)羌(qiāng)笛
(4)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5)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自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6)质疑问难,讨论解答。
2、品读鉴赏。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诵读背诵巩固。
朗读全诗并背诵。
五、学习《西江月》
1初读感知。
(1)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自读全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师强调:见,念xiàn,意思是出现。
(2)简单解题。
《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
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3)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美。
提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熟读全词,体会诗人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下片
借“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黄沙道怎样的感受?
2、品读鉴赏。
(1)诗词讲究炼词炼句,首句写得十分精妙,真乃神来之笔,试分析妙在何处?
明确:
①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月儿缓缓升起,被夜幕笼罩的
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山鹊却因之受惊。
这样写对眼前景物刻画入微,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
②“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
出不寻常。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
“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乃神来之笔。
(2)名句理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结合以上名句,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写丰收的喜人景象。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诵读巩固。
(1)朗读全词两到三遍,体会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2)背诵全词。
展
示
质
疑
学习了《诗词五首》,你还有什么疑问?
点拨拓展阅读25课《诗词五首》和30课《诗词五首》体会古代诗人写诗的一般技巧和抒发感情的异同。
总结测评达标拓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皎皎河汉女()(2)纤纤擢素手()
(3)浑欲不胜簪()(4)狐裘不暖锦衾薄()
(5)瀚海阑干百丈冰()
2.填写句子。
(1)《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西江月》写出了当时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5.你是怎样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7.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8.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的愉快心境。
疑问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