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
一、以身作则,用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煅练环境,教师主动地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们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在冬天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黄沙弥漫,而教师笔挺的身
姿、宏亮的声音,无时无刻地感召着那些稚嫩的心灵;在夏天,迎着炎炎烈日,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
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运动生理负荷,在体育大纲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要求又各有差异。
二、利用体育课堂常规约束学生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
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
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为学生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把贯彻
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三、在体育比赛中增强科学的竞争意识渗透德育工作
教学比赛能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以及在复杂的比赛条件下,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培养坚毅、勇敢、果断、克服困难、自制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渗透。
首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项体育比赛活动的组织,从报名、编制赛程表到比赛的开展,都需要许多人的参与。
那么多人去共同做一件事,各自独干是绝不可能做好的,必须要求大家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更需要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协助,务必发扬团队精神。
因此,作为学校(体育老师)每学期都应组织几次有效而实用的体育活动,并将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放手让学生做,老师在整个组织过程只是指导者,而更多的是引导参与组织的同学自己领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
其次,抓好体育比赛项目的训练工作,对学生进行“耐性,毅力”的锻炼。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取得一项体育项目的成绩,必须经过强化而长期的训练,而体育训练往往又是“相同地点、相同时间段、相同动作”的反复,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又加上体育运动训练的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
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
要承受“强化”训练带来的机体疲劳和肌肉的酸痛。
此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耐性、毅力”的教育。
引导他们坚持训
练下来,让他们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引导他们边训练边感悟“耐性、毅力”对人生的作用。
最后,在体育比赛活动结束后,进行德育的渗透。
比赛结束后,此项体育活动已结束了,但还有许多“尾音”,学校、老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尾音”,积极进行德育渗透。
四、在课程管理细节中促进良好的习惯养成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
例如,在上课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
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等)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
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支持和推动它,使它在学校教育中有更大的作用。
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
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体育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
体育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美的情操,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