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总的来说就是情与景的交集,某样的景触发了某样的情,或者某样的情寄托亦或是融合在了某样的景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愚以为,他们的关系如下:一是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二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

如,以乐景写乐情,这个情与景是统一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诗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心情自然是甚好的,在这么好的心情下,当然是“彩云间”和“轻舟”了,既是舟儿轻快亦是心情轻快。还有“喜柔条于芳春”(《文献》刘勰)揭示了人们喜欢用春天的景象来抒发喜悦愉快的心情。就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轻柔杨柳枝和细嫩柳叶流露出诗人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还有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青箬笠”、“青蓑衣”,从色彩上看就非常的具有春天的气息,洋溢着愉悦的氛围。作者在这春暖花开之际,于烟波垂钓,既闲适又恬淡,乐景与乐情相统一。

再如,以哀景写哀情,这个情与景也是统一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是一首赠别诗,门客董大与诗人分别,诗人十分不舍,所以用“千里黄云”、“北风”、“雁”和“雪”这样给人感觉很苍凉的意象来渲染一种不舍的氛围,但同时这些意象又描绘了一会开阔的图景,所以又有一种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这样一说,又有一种以哀景写乐情的意思了,如此一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了。突然想到这很符合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再像《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鸟飞绝”、“人踪灭”展现了一幅幽静寒冷又凄清的图景,也十分符合作者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苦闷孤独的心情。诗人还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或者说这个孤独的垂钓老翁就是他自己的化身,末句的“寒江雪”在创造整体苍茫的大背景的时候,又给整首诗增添了不轻的寒意,这正是以哀景写哀情。又在网上看到说这是首藏头诗,合起来是“千万孤独”,瞬间脊背煞凉煞凉。

又如,以乐景写哀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同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种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感,也显露了诗人的哀情,所以正是以乐景写哀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本是很清新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并不是这样,他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所以在诗的末尾,发出了担忧之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勉强算为以乐景写哀情。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玄宗逃入蜀后,看到了蜀地的碧水和青山,大自然的绿色本是让人心情愉悦的,,给人希望的感觉的,但是这种美景只有恬静的内心才能享受到,而此时的唐玄宗正思念着杨玉环,念之入骨,所以美好的景色反而会成为一种刺激,对他们过往美好生活的刺激,然后与现在的分别形成对比,从而加重内心的苦闷之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真实写照啊。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气沉沉楚天阔。”和“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是清秋美景,但是诗人与情人分别,难舍难分,抒发

了即将失去爱情甚至亲人的痛苦和对身世飘零的感慨,是以乐景写哀情。《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洞庭湖上的眼波飘渺的梦幻美和岳阳楼的高大壮观,震撼人心,但与诗人内心想出仕却找不到赏识的人的悲伤苦闷,形成鲜明对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以乐景写哀情。

综上,情与景是对立或统一甚至对立和统一的。

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虽说诗人们常常触景生情,但愚以为,是内心先存在着这样的情感,然后看到了符合心情的景物,就爆发了出来。就像人的潜意识,如果说人的意识(知识)是一个大方框,那么在方框里画一个小圆,就是人的已知知识,那么剩下来的部分就是人的潜意识。所有的知识人本身都是知道的,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他们从我们的潜意识中唤醒,使那个小圆不断地扩大。“搜求于象,心如于境,神合于物,因心而得”(《诗格》),尤其是“因心而得”,更加体现了这一点。“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文心雕龙》)“诗歌里的景象,不是客观物象的直接移入,而是主观情感将客观物象摄入其中,重新创造出物我融合之新形象。”(摘自互联网)而且,同样的景物,怀着不同心情的诗人也是有不同感受的。就比如说之前提到的两首诗,柳宗元《江雪》和张志和的《渔歌子》中都出现了所以这个意象,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前者孤独凄凉,后者惬意愉悦。再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来前两句是描绘一幅边塞苍凉的景象,但也许是是人之前身处南方,很少看到雪,乍一下看到雪很是新奇,所以在他的眼中,纷纷扬扬的大雪,就变成了梦幻绝伦的满树梨花。所以是新奇、喜悦与温暖的心情被大雪激发出来,继而与大雪融合,变成了美丽的诗句。还有《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中秋到客船。诗人思乡之情在胸中装满,所以举目皆愁苦之景。,“落月”、“霜满天”、“对愁眠”,都是现有这样特殊的思想愁苦之情,才会看到这样愁苦凄凉的特殊的景。还有《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国破家亡,诗人杜甫万分愁苦,也忧国忧民,怀着这种特定的情感,所以他看到花与鸟这样本该美好温暖的场景,就只能感受到“花溅泪”和“鸟惊心”。综上,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所以说,情与景的关系:一是情与景总是对立或统一的。二是情的特殊性使得景具有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