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要: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的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出
现供应障碍,使脑部组织出现局部的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
坏死。

现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脑梗死,我们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梗死;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现在,脑梗死对患者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其中脑卒中有80%的患者都是由于脑梗死造成的,并且脑梗死有着很高的复发率,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更严重的会出现死亡[1]。

脑梗死在我国是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率在各种病情中排在首位,致死率仅仅在心肌梗死、癌症的后边,位列第三[2]。

脑梗死的出现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
生活质量,并且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给我国的医疗机构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
所以,现在这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3]。

现在我们对脑梗死病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1治疗现状
1.1基本治疗
1.1.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正常。

在病情的急性期,要对患者进行呼
吸道的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在必要的时候,给患者提供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血
氧饱和度处于正常值以上。

?控制患者的体温[4]。

患者的体温大于39°或者患者的意识不清楚,要了解患者的发热原因,对患者及时的采取降温措施,或者给予患者抗生素的治疗,将患者
的体温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控制患者的血压。

患者在急性期血压往往会升高,当患者的血压大于210/120毫米汞柱时,要对患者进行降压措施,并且要时刻的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患
者血压变化过快[5]。

④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

少数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出现肌钙蛋白增高的状况,要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6]。

1.1.2维持患者的血糖保持平稳,并且保证水电平衡[7]。

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病患要时刻注
意体液的控制,每天补充液体1500毫升左右;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液中钾的浓度和钠的浓度。

脑梗死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低,但是,低血糖会导致脑部出现缺血损伤,并且会
发生水肿,所以要尽快的调整患者的血糖浓度[8]。

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死后会出现高血糖,这种病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浓度
调节在正常水平[9]。

脑梗死的患者如果可以正常的进食,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营养补充,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则需要使用鼻饲,如果患者的进食困难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还需要对
患者进行肠外营养[10]。

1.2溶栓治疗
1.2.1静脉溶栓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发病短时间内,患者有溶栓适应证,要及时的对患
者进行静脉血栓治疗[11]。

越早的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越好。

现在,溶栓对
脑梗死的患者是最有效也是速度最快的治疗方式[12]。

在进行溶栓时,最先使用的溶栓药物
是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治疗要求比较简单,操作简洁,速度快,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治疗的时间比较短,所需要的费用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13]。

静脉溶栓,可以在短时间内
将患者的病灶减小,减轻患者的脑水肿状况,对于脑神经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4]。

静脉溶
栓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还对患者的术后生活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
这种手术方式用药量比较大,容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二次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对于存在微
血栓的患者效果最好[15]。

1.2.2动脉溶栓
①动脉溶栓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使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股动脉或者颈动脉进行穿刺,通过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定位,把微导管导航穿刺进入到脑血管,对患者进行动脉内
的溶栓[16]。

动脉内溶栓治疗方式,使用的药剂量较少,病灶周围的药物浓度比较高,可以
很好的对病灶进行治疗,取得的溶栓效果好,治疗时间较短[17]。

这种方式适用于血管较大,出现的是单一的血栓,或者手术后不适合使用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

但是动脉内溶栓,需要
借助血管造影,这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操作比较困难,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技术比
较高超的医疗人员来进行操作[18]。

这样动脉内溶栓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支付起,所以
会有很多患者符合治疗的条件,但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通过研究表明,脑梗死的患者使用
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的效果更好,血管的再次通畅概率高,患者的病死概率有效降低[19]。

②动脉溶栓加机械性破碎血栓目前,国外最近研究的动脉溶栓加机械性装置,在对患
者的血管内注射溶栓剂,同时,对患者使用机械性的破碎血栓,最后将碎裂和溶解的血栓吸
出[20]。

这种方式使用的溶栓剂量大大减小,能够有效的增加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脑出血
的概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21]。

1.2.3动静脉联合进行溶栓最近有学者指出,可以使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法,即颈动脉
或者患者的大脑动脉出现了梗死,先使用溶栓剂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对患
者使用MRI扫描,确定患者梗死的部位有着异常的改变,使用动脉造影确定血栓阻塞的具体
部位,然后使用动脉溶栓[22]。

研究表明,使用动静脉溶栓能够在短时间内治疗患者的血管
梗死,但是这种手术方式还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的研究探索[23]。

1.2.4溶栓手术加超声波治疗现在国外文献表明,使用超声波溶栓治疗脑梗死,这种治
疗手段可以加快患者的血栓进行溶解,加速血液再次流通,这是一种心形的治疗手段,需要
在临床中进行大量试验证实[24]。

2研究进展
2.1抑制患者血栓形成
2.1.1使用抗凝药物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血栓有着很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体内的纤
溶酶原抑制物含量大量增加,这种高凝的状态会导致患者的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加,造成脑梗
死的病情加重[25]。

抗凝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血液中血栓进一步发展,并且用来预防患者深静
脉血栓的出现[26]。

临床中经常用到的抗凝药物是低分子的肝素。

低分子的肝素对患者的凝
血系统影响比较小,不会造成血小板出现凝聚,不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所以出现出血等不
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27]。

现在,对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抗凝药物
会将血管内部的血栓溶剂脱落,形成栓子的概率增加,所以对于中度的脑梗死患者不能使用
抗凝药物[28]。

2.1.2抗血小板凝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是造成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而血小板出现
活化是造成血栓形成必要机制。

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治
疗脑梗死[29]。

在发病的早期,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能够有效的延缓脑梗死的发展,
降低发病率,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30]。

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的用药量,早期每二十四小
时使用200毫克,急性期的时候使用100毫克,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候不推荐使
用阿司匹林。

对使用阿司匹林有耐受性的患者建议使用氯吡格雷[31]。

2.1.3降纤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会大量的增高,使用降纤类药物,
可以有效的控制纤维蛋白原,并且能够增加纤维溶解物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生成[32]。

但是在用药期间,要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出血。

2.2脑神经的保护
现在,在临床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神经保护药物,这些神经药物虽然在动物的身上得到了
很好的疗效,但是在人体使用的数据还是比较少,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33]。

通过降低
颅内压可以减少患者脑疝的形成。

大面积的梗死往往会引发脑水肿,从而造成脑内压的升高,造成脑疝形成[34]。

所以我们使用脱水的方式减小患者的脑内压。

但是脑梗死的患者一般发
生水肿的情况发生时间比较迟,脱水的时间不能太早[35]。

3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在不断的被开发,但是仍然不能彻底的解决患
者出现伤残的问题。

现在的治疗中还存在着脑梗死的再次发病如何避免,并且现在在使用抗
凝药物时也会有很多的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淑娟,刘倩,李言洵,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
脑血管病杂志,2017,14(5):225-229.
[2]冯爱君,蒋曼丽,侯鹏飞,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及其亚型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
脑血管病杂志,2017,19(5):507-512.
[3]张宏伟,赵俊娜,李舟,等.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
疾病杂志,2017,20(8):68-70.
[4]李慧敏,杨亚峰,刘瑞敏.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方面的应用[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4):416-418.
[5]李军.动态血压对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1):32-34.
[6]陈东方,王锦达.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脑白质病变的影响[J].中华老
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20-822.
[7]邱琴.以脑梗死为表现的急诊低血糖性脑病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175-1176.
[8]吴丽娜.糖尿病低血糖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状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231-232.
[9]刘艺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水平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42-44.
[10]尹更生,李菊香,邱霞,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
的意义[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182-185.
[11]连丽霞,张佩兰,罗玉福,等.比较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脑梗死后PLT、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56-58.
[12]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
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33.
[13]陈燕.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7-39.
[14]马瑞,张晓惠,徐亚辉,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19-920.
[15]李欣,李雯,刘凌云,等.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
[16]田洪,郝磊,宋川,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0):839-842.
[17]杨伟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
病杂志,2017,20(6):74-76.
[18]关玉华,艾克拜尔?加马力,曹莹莹.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
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4):222-224.
[19]何劲松.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5(11):132-133.
[20]熊波,李航,史树贵,等.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3):185-188.
[21]马朝晖,李贵福,尤劲松,等.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
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7):406-411.
[22]许皓莉.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71-73.
[23]戚纪胜,符玲萍.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42-3644.
[24]杨清泉,周婷婷,林乔.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62-63.
[25]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等.双抗与抗凝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10例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0-562.
[26]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等.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
杂志,2017,30(2):141-143.
[27]尹魁明,肖爱玲.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7,37(1):106-108.
[28]杨明健.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2):11-13.
[29]包颖.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化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0-12.
[30]路芳,刘翠,聂忆秋.抗血小板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
调控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68-70,76.
[31]沈明强,石冬敏,程庆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05-107.
[32]唐思治,包正军,罗霄鹏.降纤酶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4):566-569.
[33]张晓红.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对脑梗死后炎症损伤的脑保护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5):145-146.
[34]李春雷,黄川锋,张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醒脑窍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1873-1877.
[35]姚恺,邬军锋,杨晓波,等.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37-4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