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海岸线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世纪60年代岸线逼近金山卫南面,几无 滩地。1制,塘外滩地稍有扩展。大致与今 日相同。
• 杭州湾南侧的姚江平原成陆较晚。20
世纪70年代在河姆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 址距今约7000~6000年,就同时发现的古 生物而论,当时这一地区仍处于湖泽分布
的水乡泽国环境。说明成陆不久,地势低 洼,距海甚近。
一线,即大古塘所在。向北呈弓形突出。
以后不断向外扩展,修筑了一系列土塘
(从后塘至七塘)。从中也可看出海岸线 发展的大致趋势。
• 从后海塘至今海岸约15公里,为近600多年
所涨出的土地。第四塘筑于明成化年间, 即15世纪中后期,从四塘至海边为8公里。 可见16~18世纪外涨较缓慢。
• 19世纪又开始内坍。20世纪开始基本稳定。 近几十年逐渐外涨约6公里。50年代以来修 筑了八塘、九塘。
时代遗址和春秋至秦汉时代的村落。乍浦 南1.5公里许海中在17~18世纪特大低潮时 曾裸露出古代遗址,史称故邑城。据记载
应为东汉海盐县故址。据上所述,说明这 条岸线稳定了很长时间,直至4世纪的东晋 时,王盘山仍为滨海要塞。
• 随长江口南岸沙嘴的延伸,杭州湾南岸加 积,改变了海水的动力条件,引起杭州湾
• 故春秋战国时代遗址多分布在平原和山麓 交接地带。平原的北部成陆更晚。今临山— 浒山(慈溪县)—上林湖一线北侧的古海塘
(大古塘),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其北的慈溪平原都是以 后形成的。
• 12世纪以后海岸向外推进很多,涨到大古 塘(又称后海塘)以北。13世纪发生内坍, 至14世纪坍至蟹浦、观城、浒山(慈溪)、 临山、麦盖山北麓,直至松夏镇(崧城)
成员: 张建兴 张玉斌 戴冲 李卫 任一廷
• 杭州湾海岸公元4世纪以前,杭州湾北侧海 岸线,大致由大尖山向东,经澉浦至王盘 山,折东北与柘林、奉贤一带冈身相连。 现今从金山卫至王盘山之间为大海,在当 时却为滨海平原。
•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金山卫滩地和戚家 墩海滩及大金山山腰上,陆续发现新石器
北岸的内坍。王盘山首当其冲,最先坍入 海中.
• 唐前期的岸线西起澉浦,东北经望海镇 (海盐东7.5公里)、宁海镇(县东)至金 山东南约5公里处,折东北与自奉贤、柘林
南来的岸线相接。唐后期金山附近岸线严 重内坍,唐末五代时海潮直逼金山脚下。
• 海盐一带岸线在县东2.5公里望月亭,乍浦 岸线在故邑城以南,这条岸线保持到南宋 初年。以后海岸又迅速内缩。12世纪50年 代金山始沦入海中,元时海盐城外宁海镇 也被海水吞没。海岸距海盐城约1公里,明 时仅及半华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