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摘要:对于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来说,语文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融为一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中,这个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解决办法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对学生的基本课本知识传授,其次就是要时刻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习惯,努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以及改革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教学成绩一直都不见提升,这样的情况一直都是困扰国家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双语发展特色,文化和语言不能够进行融合,所以,在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双语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语言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将民族语言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展现在教学形式上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多数使用本
族的语言,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会明显落后一些。这样的局面的形成教师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不能够将教材中的教学与民族特色的教学相互结合,致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这样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也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语文教学知识的真正融合。
但是在现实当中,这两者的关系其实非常好处理,因为二者本身的关系是互补关系,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相互协调,所以,只要教师能够做好这一点,二者的关系就能够处理好。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分割讲课时间,划分好教材知识讲授以及民族语言讲授的时间,尤其是汉族的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普通话教学比较便利,就忽视民族语言,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这两种语言中得到一个完好的补充以及过渡过程。然后,教师要深入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中去,寻找那些常用的语言文化与教材进行对比,将这些民族语言插入到教材中去,这样就能够在学习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和提升汉语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语言文化,要学会适当融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这两方面一定要共同前进。
二、利用多样的教授方法
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课本难度系数并不高,
它主要以树立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有语文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普通话障碍等问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却非常的低,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法单一是导致学生求知欲望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通过多方面来展现不同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启发出来。在讲解与学生本民族的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踊跃的发言,谈一谈对这一历史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多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还要为学生开辟一个舒适、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多地将自身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例如:在讲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有趣的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渔夫、渔夫的妻子和金鱼的角色,生动的演绎故事的情节,使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含义,和贪得无厌的下场,通过表演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有难度的知识时,首先考虑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性的知识加深印象,这样他们才能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加深。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纪,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寻找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还能够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一举两得。
三、认清自身的教学角色
在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宰性地位是一直不可撼动的,人们对教师的尊重使人们忘记了学生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他们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主观能动力,他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一个自己的看待知识与事物的方式,进而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起来,杜绝在教学中不顾学生感受被动灌输学生知识的做法。
教师若想要在教学中取得效果,就要打破传统教师为尊的思想观念,首先要将自身的位置进行转变,将学生推入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自身置于辅助的位置,教师如果不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那么再多的教学改革也是在做无用功。教师在转变角色时一定要时刻有转变角色的自觉性,在什么时候应该做辅导、引导的角色,在什么时候应该做补充的角色。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第二天向其他学生讲解课文,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结束之后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够将自身融入课堂中去,张扬自身的个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演讲能力,间接地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以及不易,这样学生还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加的体谅老师,师生关系最终变为更加融洽的关系。
但是教师也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过分的纵容学生,过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就会出现课堂时间浪费、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度,要在教师自觉转换角色上进行详细的设计并计划,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尝试以及突破,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能够从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成课堂主体的地位,奠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结论: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共同组成的,虽然汉族的人数较其他民族的人数多,但是少数民族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教育上国家也要赋予相应的重视。在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教育中,小学教育尤其重要,小学教育不仅为学生奠定了今后学习的基础,还为学生打开了沟通交流的通道。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语文教师负有非常大的责任,他们不仅要具有本科目的专业素养,还要兼具能够融合民族语言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能力,所以,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少数民族的双语知识实现进步是其真正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金晓红.新课程理念下少数民族小学语言教育[J].吉林教育,2012(01).
[2]阿娜.浅谈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形式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