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考研复习通用笔记,知识点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之二——世界体系论
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发展以及其处于其中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世界体系理论的兴起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术界,主要标志是美国社科家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社会现实起源:传统发展理论受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现实的强烈挑战:
学术思想起源:熊彼特(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波拉尼(自我调节的市场)《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普雷维什(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分析方法起源:法国年鉴学派:长时间和大范围;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和百年趋势;卡尔马克思:资本积累。

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
1单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首要特征。

它涉及三个问题:
(1)世界体系的起源和形成
(2)世界体系的运转机制
世界体系一旦建立便围绕着两个二分法运行:一是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二是经济专业化的空间等级,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

其中“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是这个体系运行的动力。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等价交换不仅存在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于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之间。

A“三个地带”和“不等价交换”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
B“融入”和“边缘化”
(3)世界体系的周期和趋向
周期和趋向则是世界体系的时间方面的体系。

A两种周期与霸权国家的周期不同的是世界体系论者关心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周期。

它是比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更长的周期150-300年。

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并将其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析之中。

他们认同在经济周期存在停滞和扩张的两种相互交替的过程,即康德拉季耶夫的A段和B段,认为在经济周期中一般是停滞B段先于扩张A段,为扩张提供了三个要素:一是停滞为资本集中提供机会;停滞引起的阶级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重新分配会扩大需求;停滞阶段在边缘地区产生了大批低工资工人。

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等人根据利润的高低,高工资商品以及低工资商品的供求变化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分为四段:A1-B1-A2-B2。

A1 高工资商品和低工资商品生产急剧增长;B1 低工资商品需求开始小于低工资商品供给,同时高工资商品供给等于高工资商品需求,此时低工资商品先于高工资商品出现停滞;A2 高工资商品需求高于低工资商品需求,高工资商品
需求小于高工资商品供给但是低工资商品需求大于高工资商品供给;B2 高工资商品需求下降幅度远高于低工资商品需求下降幅度。

于是经济又回到A1。

特长周期的特点是周期用A-T-B阶段表示。

T是过渡。

经历三个特长周期。

B五种趋向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出现繁荣—平衡稳定---上升---衰退这样的周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产生之初,一直向广度(时间)和深度(深入社会)不断扩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五种趋向:
商品化主要两种土地和劳动力。

机械化机器形式出现,资本比率不断上升的趋势。

合同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由正式的精确的法律协定来决定,而不是以前由习惯和地位来决定。

相互依存随着世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以及由此导致国际贸易程度加深,世界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

两极化随着世界经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在社会福利和社会结构方面差距越来越大。

2多重国家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政治上的独特特征是多重国家并存,国家和国家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独特产物。

主要关心三个问题:
国家和国家体系:处于国家体系的国家有如下几个特征
A国家主权的有限性;
B国家力量的等级性;
C国家力量的均衡性:
国家与世界体系:
A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
存在三重结构:核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

与此相对应: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政治特征国家体系也存在二重结构: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或强国和弱国。

在国家体系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过程:核心区“中心化”过程,这些国家成为核心国家;边缘区“边缘化”过程,这些国家成为边缘国家。

经济两极化的过程对应的是政治两极化的过程出现了强国和弱国主要原因是核心边缘国家之间不等价交换。

B霸权与世界经济:在沃勒斯坦看来,就像是世界经济体系在不断地周期性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垄断一样,国家体系在其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动,这个周期是长周期,即霸权周期。

存在三个霸权周期:17世纪中期荷兰、19世纪中期英国、20世纪中期的美国。

国家体系中的霸权主要指如下一种机制:在所谓的大国竞争中,一个大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在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于国际体系中。

霸权的物质基础在于它的公司在三个经济领域:农业-工业生产、商业和金融有更高的效率。

霸权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国家这一政治机器来为其他国家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最大利润提供垄断的政治条件。

C边缘国家与世界经济
边缘区(域外区域)在经济上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时,在政治上如何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扩展过程中,不同的政治结构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融入过程”,在具体融入过程面临不同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角度看,最新被融入的区域的理想的政治结构有两种:国家结构不是很强,没有能力控制商品、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一种是国家力量不但很强,而且能有效地控制商品、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流动,并且努力为这种流动创造条件。

沃勒斯坦根据融入政治结构的特点,将边缘地区的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类具有具有比较大而且强的政治结构地区。

指的是世界帝国,
第二类诸如加勒比地区、北美州地区或澳大利亚等
第三类是其他广大的地区
在域外区域的地区政治结构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后,这些被融入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本身就成为国家体系的一部分。

国家体系随之就促使边缘地区的生产边缘化,并通过不平等交换使得剩余价值流向核心地区。

反体系运动
在世界体系论者看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反体系运动。

主要指:社会主义劳工运动;民族主义运动。

两种运动的共同之处:谈论一种共同语言:自由平等和博爱;以启蒙运动意识形态来武装自己;两种运动都力图破旧立新。

3作为一种文明的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论的影响及其争论
影响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1)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研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2)对世界政治的长周期研究:不仅对世界体系的霸权周期进行研究,而且主张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经济)进行研究,并认为后者更为基本,带动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政治学界对长周期的研究。

莫德尔斯基的长周期理论(252页)
(3)国际体系(资本主义体系)的历史研究: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为一个历史体系进行研究是世界体系论的核心问题。

争论:1500年以前的世界体系是否存在;世界体系是什么特征;世界体系的未来是社会主义还是其他;世界体系论是否是一种新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