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建筑引起了当今建筑界的普遍关注。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不同,生态建筑设计往往将一些生态策略引入设计之中,并最终通过适当的技术和建造方法将其付诸实践。
然而,在建筑创作中生态策略的应用往往受到某些有意或无意的抵触。
在综合训练中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综合考虑周围环境、自然气候、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因素,利用生态的理念来指导建筑设计,试图探索一种建筑设计与生态策略相融合的设计之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合理分区;生态技术
一、建筑设计与生态策略
某综合训练中心基地位于锦秀风景区,建筑场地为山地环境。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南北高差近6 m,四周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
为了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拟建建筑要求即满足综合培训之用,又能作为高档旅馆对外经营创收之用。
根据基地周围环境状况,在生态观念及开放式建筑的理念指导下,设计者提出了“分散组合式”的设计构思。
同时,在方案创作的初期即考虑合适的生态策略,提出了“时代性、地域性、人文性、技术性”的设计原则。
设计者试图把建筑作为一种动态媒介,将人工环境与周围的山地景观和自然植被结合起来。
一方面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系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又为使用的主体创造一种人性化、高舒适度的绿色健康室内空间。
(一)合理分区,收合有致
根据建设方的要求,该综合楼的功能较复杂,包含了客房、餐饮、会议、运动、娱乐等服务设施,同时包含了综合训练馆和办公等其它设施。
面对如此复杂的使用功能,设计者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对即有功能区域的分类整合。
根据基地环境较宽裕和各使用功能分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设计者认为各功能区域不宜简单地在一栋建筑中切割出来,而应分散布置,相对集中。
建筑最终被分为三个区:一区为客房区,位于基地的西侧,包含四个并排设置的三层客房楼(第四栋为职工宿舍);二区为综合服务区,包括旅馆的餐饮、会议、大堂等核心设施,旅馆的主入口亦位于该区南侧。
同时,将办公楼设于该区东侧靠近主干道的地方,设东向独立入口,保持相对独立性,以避免与旅馆人流的交叉;三区为娱乐、运动区,设于基地的北侧。
考虑到警体训练馆可兼作篮球、乒乓球比赛馆等复合性,将该馆亦设于三区,以组成一个集中的“活动区”。
三个区保持一定相对独立性,并通过一条南北向4.5m宽的连廊便捷的联系在一块。
(二)适应环境。
顺势而为
根据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整个建筑组群以主连廊为主轴线,由北到南跌落。
一区四个楼室外地坪依次形成1.5 m的高差,二三区室外地坪通过台阶错落等方式形成2.1m的高差。
这种处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依山建筑的高低层次,另一方面,减少了土方量,保证了充足日照,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通透交融。
端庄朴实
“合院”凝聚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它不仅具有最高、最具诠释意义的人文品质,也是传统形制的载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精彩的空间艺术体现在”合院”里,建筑群体及其空间构成与衍生是以庭园为母体的,中心、边界、等位、序列及时空连续等都是通过合院来完成的[2|。
该案“分散组合式”的模式促使建筑群体自然的围合成了若干不同的庭院,例如,一区通过客房楼与东西两侧连廊围合成三个庭园;二区围合形成二个庭园;二三区之间围合形成了40 m×70 m的庭园。
建筑空间围绕这些庭园组织、展开、延续。
庭园与建筑之间、庭园与庭园之间往往是通透可视的,提供了一系列连续的空间体验。
同时,庭园及庭园绿化构成了建筑群体的生态绿化核,提供了新鲜空气,改善了建筑周围的微气候。
正如现代建筑可以作出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场地和社会情况,传统的建筑形态元素仍然可用于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载体。
为了呼应地域文化和山地环境的特色,该建筑采用了传统形式的坡屋顶,但建筑设计并不沉浸于对传统形式的过分追求。
主立面采用了大实大虚的对比手法,大面积的玻璃和实墙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
建筑形象端庄朴实,整体风格统一协调。
建筑高度控制在三至四层,避免了因建筑体量高大而造成的对周围山地环境的破坏,设计者的意图是使建筑组群“溶于群山环境”之中。
(四)绿化水景,内外渗透
设计从周边空间环境出发,引入周边的山、水、风、林等自然景观,使建筑融人区域地景。
同时,在庭院中作好景观,在室内布置绿化,使整个系统形成了周围环境,庭园景观,室内绿化三级立体生态绿化体系。
根据在别处工程项目的相似经验,我们在基地东侧、北侧,在原有凹地基础上设计了二个蓄水池,通过收集山地雨水、周围管渠渗水等方式蓄水。
(这两个蓄水池现已建成,水质清澈。
)这些收集来的水一方面用于基地绿化的浇灌,另一方面又引入各个庭园,组建微型水系,再利用小型水泵促使其循环,变“死水”为“活水”。
(五)健康环保。
循环利用
旅馆建筑精装修的需要,往往造成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较差,二氧化碳、甲醛等严重超标。
因此,各房间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就成了影响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者通过分散组合式的模式和庭园空间的合理组织,使绝大部分房间直接面向自然环境,解决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问题。
通常建筑用水中仅有3%的用水需要达到饮用水标准。
该建筑采用了中水循环系统,通过对建筑污水的处理及再利用,一方面节约了用水,另一方面维护了周围地下水的安全性。
(六)“适宜生态技术”的采用
可里斯·亚伯认为:“相比于其他的工业部门,建筑物的生产似乎永远陷于过时的实践当中,无法反映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设计者认为作为支撑“生态策略”平台的“生态技术”的采用不能简
单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而应根据国情,结合地域文化、气候等特点,即要引用一些已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技术,又要有所发展,采用一些已成熟的新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长久以来的实践已证明将太阳能技术融入环境设计是未来建筑、技术和美学发展的重要主题。
济南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量为5 000 mj/m2‘年,这就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
同时,如何既保证技术的合理利用,又不影响建筑的整体形象,就成了设计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客房区设置分体式太阳能集热水器,以解决客房洗浴热水问题。
设计人员在客房坡屋顶中心留出一块平屋顶,以放置集热板。
济南地区为北纬36。
41 7,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将集热板设为42。
倾斜角,集热板排间距为1.2 m,同时将水箱置于坡屋顶阁楼内,通过这些措施既保持了建筑的整体性,又节约了能源。
该系统预计5年可收回成本。
其次,大堂部位是三层贯通,高度较高。
由于热压效应,热空气的上浮容易出现温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在房间顶棚处形成热空气滞留层,造成房间上部区域过热。
通过与水暖专业人员协商,设计者设计了太阳能地板低温辐射辅助加热系统,通过地板的热辐射,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
再次,在二期游泳池的热能利用上,采用大面积太阳能集热板产生热水,经计算可维持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游泳池水温(约300
d)。
二、结语
通过综合训练中心的设计,设计者感到生态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合理配置的过程。
生态建筑并不是不可触摸的,以生态的理念指导建筑设计,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才能将策略的应用变成设计的手段,并最终在建筑创作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