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摘要]在职业教育日益开放、学习者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实行了学分制。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动因、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理念、资源、管理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分制改革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实践反思[作者简介]刘峰(1962- ),男,湖南临澧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论。
(湖南长沙 410132)[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组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xjk011bzj014)[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22-03学分制的“形”是选课制、导师制,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学分制的“神”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
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具灵活性、选择性、指导性、流通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在健康有序地推进;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学分制,但无内涵即形似而无神;更有甚者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高职院校学分制要神形兼备,取得实效,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分析与反思。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与动因学分制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美。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先后出现了四次实行学分制的高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此后,以学分制为主题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大面积推行,到2001年9月,全国多数本科院校都实行了学分制,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试行学分制。
近几年,高职院校纷纷实行学分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内在动因。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摘要] 学分制高职院校改革的热门课题,其强调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修读课程的自控性、开设课程的多样性、教学的竞争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运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做好制定教学计划、建立导师制、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班主任管理、教考分离,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质教师资源的分配等工作,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所谓学分制,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毕业标准学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效果的量的单位,并与衡量学生毕业标准相结合。
学分制具有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修读课程的自控性、开设课程的多样性、教学的竞争性等特性。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培养目标、招生就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质量评价体系、学籍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全方位制度创新;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否则就业面临问题,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否则招生就产生影响,学分制教学管理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双重要求。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观念、师资、设备、学生、管理等。
做好基础工作,切实运行好学分制教学管理。
一、制定符合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是开设一个专业的首要工作。
在学年制教学管理中,只要解决好培养目标问题即可:如就业面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问题。
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后,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到实践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与教学进度、教考分离冲突的问题,就是具体的教学运行的问题。
制定框架一致的教学计划,使各个相近专业在每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周数和实践教学周数相同,实行“分组捆绑”。
譬如某系有六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机与电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管理。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制定学分制方案
确定学分制方案的目标
01
明确学分制改革的目标,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等。
制定学分制方案的原则
02
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分制方案的原则,
如公平、公正、灵活等。
制定学分制方案的内容
03
包括学分的计算方法、课程的设置、选课制度、成绩评定等具
实践探索二:学分评定与成绩管理
1 2
学分评定科学化
制定科学的学分评定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 成绩、实践活动、学术成果等多方面因素,以全 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绩管理规范化
建立规范的成绩管理制度,确保成绩的公正、公 平和透明,同时方便学生进行成绩查询和申诉。
3
奖学金评定与激励机制
设立奖学金评定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 进取,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力。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
管理和服务。
05
学分制改革的成果与影响
成果展示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分制改革推动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 平。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分制改革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兴趣。
优化资源配置
学分制改革促进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挑战应对
应对学分制管理难题
针对学分制管理中的难题,如学分认证、学分转换、学分互认等机制的完善和实施,需要 加强研究和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应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挑战
针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挑战,如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加强课程设计和教 学实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收 稿 日期 : 0 3—2 2 8— 0 5
基 金项 目: 西 省 教 育厅 “ 西 2 世 纪初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 _ t ” 点 研 究 陕 陕 l r  ̄重 -
作者简介 : 轰( 97一) 男, 翟 14 . 山西文水人 , 陕西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院长 , 教授 , 基于完全学分审 的教 学管理模式” “ 3 改革试 点课
( )建成数量充 足 、 较高 的师 资队伍 和教 2 水平 学 管理 队伍 ; ( )开出相 当数 量 , 3 高水 平 、 化的课 程 ; 多样
关键 词 : 完全 学分制 ; 层分 类; 分 因材施教 ; 模块 化课程 结构
中图分类号 : 7 8 5 G 1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42 8 (0 8 0 —20 1 7 -8 5 20 )4 1 —5
Th a tc n i c p e ft e Co p e e sv e i S se e Pr c i e a d Pr n i ls o h m r h n i e Cr d t y t m
题 组 组 长 , 究方 向 : 业 技 术 教 育 。 研 职
高 职 院 校 实施 完 全 学 分 制 改 革 的 实 践 与思 考
l 3
学层面上 , 根据 多元 化 的生 源 和不 同培 养 目标 , 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拥 有足够 的教学基础 设施 ; 1
革课程 内容 , 立分 层 分 类 、 有 梯 次性 结 构 的课 建 具 程体 系 ; 因材施 教 , 地 制宜 地 解 决好 职 业 教 育 的 因 岗位针对 性 、 就业 适应性 及后续 发 展 的问题 。在管 理层 面上 , 实行 弹性 学制 和 主辅 修 制 , 为学 生 提供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管见
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管见标签:学分制;观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必然要求其培养多样化的具有个性特点和特长的人才,以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完善的选课制的基础上的,在设置一定比例专业必修课的同时,开设相应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的进度要求。
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分制要求学校多开选修课,特别是多开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对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千方百计地精选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
并以此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实行产学合作,树立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效益。
4. 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崇尚全民创新的新时代,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
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与实现路径研究
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与实现路径研究摘要:高职实行学分制以来,因观念、管理、资源等因素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学分制培训宣传,转变思想观念。
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导师制度,线上与线下学习灵活结合,解决资源制约因素。
开展教学管理改革,完善教学、学生管理配套制度。
通过以上三种针对性的举措,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实践、实现路径实行学分制改革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幸福指数的必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高职学分制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从多年来高职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学分制的外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具备。
但是学分制内涵的实现尚需继续深入改革。
从众多对学分制研究先行者的理论和滁职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对比来看,观念、资源、制度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因素。
[1]1.对学分制发展认识不足。
学分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体现出来的形态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得到国内教育界的认可并被引进的。
学分制改革在我国是从本科开始实行,然后才逐步扩展到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分制改革时往往忽略了学分制在最初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和本专科的差异性,以学分制的理想形态去实施,忽略教师和学生的对学分制的认知问题,从而导致学分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资源仍然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学分制的内涵是鼓励学生发挥个人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学习方向,表现出来的形式是选修课程。
然而因为师资、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学时等各种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可选项是不足的,形成学生抢课的现象。
未选修到理想课程的学生为完成学分被迫选择其他课程,从而违背了学分制制度的精神。
3、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跟不上学分制改革的发展。
以弹性学制为例,从学分制改革以来,提前或延迟毕业的学生都是少数,即学分制改革实现者是从少数学生开始的。
学生学习取得学分的认定、提前毕业办理手续、评奖评优鉴定等情况没有普遍的制度可遵循。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高职院校学分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
首先,加强学分制的宣传和引导。
宣传教育工作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学校内外的宣传力度,让师生和社会各界了解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解释学分制的政策、举措和操作方法,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其次,科学合理地设计学分体系。
高职院校学分制要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不同专业的学分要根据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应将传统的学时转化为学分,合理地划定课程学分和实践环节学分的比例,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建立完善的学分评价和认证制度。
学分评价和认证是学分制的核心环节,要确保学分评价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性。
通过制定统一的学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课程表现、实习实训成果等进行评价和认证。
同时,要建立学分的转换和积累机制,鼓励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中积累学分。
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学分制需要教师扮演更多的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分制的认知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教学研究等学术活动,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经验和做法。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通过交流研讨会、联合培养项目等形式,推动学分制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就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科学合理地设计学分体系,建立完善的学分评价和认证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使学分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 号: G 6 4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2 6 — 0 2 4 1 — 0 3
0 引言
供 最 大 限度 的 “ 自主 自立 、 自我 塑 造 ” 的条 件 和 机 会 。 可 以
为主 动适 应 2 1 世 纪 经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和 医 药 卫 生 行 说 , 实行 “ 学 分制 ” 是 医学高职教育 改革 的需要 , 有 利 于 教 内 容 的调 整 , 加 大 专 业 实践 教 学 的 比 重 与 学 分 , 提 业 的需要 , 进 一 步 深 化 医学 高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不 断 推 动 学计 划 、 医学 高 职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创 新 , 努 力 培 养 高素 质 技 能 型 医学 高 学 生 的职 业 能力 ,适应 各 类不 同规 格 人 才 培 养 的 需 要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教学改革; 学分制管理
Ke y wo r d s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c r e d i t s y s t e m ma n a g e me n t
积 极 构 建 学 分 制 新 型 管 理 模 式 ,全 面 实行 学 年 学 分 制 , 推 新 的 教 与学 双 方依 存 关 系 。 学 方必 须 克 服 消 极 的 态 度 和被 动 了学 校 教 育 教 学 的整 体 改革 , 收到 了 良好 成 效 。 动学 习的方法 , 努力树 立“ 自我 负 责 、 自我 塑 造 ” 的 主 动 学
2024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
2024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____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分的定义: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工作量和学业成绩的计量单位,一般以学时为基础,按学科门类划分。
2. 课程学分的计算: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各学科门类的课程学分计算标准不同,具体以《学分认定办法》为准。
3. 学分的取得:学生在修读课程并通过考试或评定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4. 学分的使用:学生获得的学分可以用于计算学业成绩、补修学分、申请学位或毕业证书等。
5. 学分的转换:根据不同学科门类的要求,不同学校或学院可以对学生在其他院校或单位获得的学分进行转换认定。
6. 学分的修读限制:根据学校或学院的教学计划,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修读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7. 学分的认定和记录:学校或学院应建立完善的学分认定和记录机制,保证学生学分的准确计算和记录。
8. 学分的管理责任:学校或学院应指定专门负责学分管理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学分的计算、认定、转换和记录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学分制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具体以学校或学院制定的规定为准。
第 1 页共 1 页。
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3月起就已开始酝酿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经过学院党委、教学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小组的认真调研、慎重论证后,组织了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使得大家认清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形势,统一了思想认识,在2008年9月起正式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办学特点,通过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改革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并于2011年7月顺利圆满地送走了第一届学分制毕业生。
证明了我校学分制教学体制的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1 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实施内容我院实行的是全面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所有在校生均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修读课程分为必修课、限修课、公选修课三大类。
并规定了最低计划毕业总学分,实行了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修读年限内,取得最低计划毕业总学分并取得任意选修课的最低计划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资格,课程选修及学生成绩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由于以上这些新的管理制度与学年制下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为此,我们在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期,就专门成立了工作组,针对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订了各专业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指导性计划、制定了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课程免修的实施细则、重修课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同时还整理制订了大量相关配套的信息资料,如全校开设课程简介、设立课程标准、建立课程代码库、教师信息库、专业代码库、学生基本信息库等。
并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问题、新情况、逐步加以完善。
为我校学分制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及信息资源上的支持。
推行学分制的实际操作环节关键在选课,学院开设的课程采取计算机选课的办法,由学生按照其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修当学期所需学习的选修课程及其作任课教师,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主权、灵活性、给了任课教师一定的压力。
高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后 ,经 过 短 时 间 适 应 能 够 很 快 进 入 岗位 角 色 ,甚 至 成 为 年 轻
五、开放 实验 室 ,为学 生提供技能训练条件
内学 生 不 能 达 到 相 对 熟 练 的 程 度 ,因 此 ,要 利 用 课 余 时 间 进
骨干 ,受 到用人单位好评 。检验高职专业 的教 学方式经过几
尿路 炎症 或结石 等引起 ,还需要 做尿 常规与粪便 常规 检验 , 与结课考核 ,考核 内容涵盖实验操作 的各个环节 。考核 方法
重 点查尿液 中有 无红 白细胞 、管 型及 尿蛋 白。粪便应做 涂片 的细化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 陆和 自觉性 。 镜检 与隐血试验 ,以鉴 定消化道是 否出血。思维 中有 了基 本
七 、 重 视 生产 实 习环 节
框架 具体操作每一 项实验 ,就能把凌 乱的实验项 目作 为一 个
生产实习是高 职生学习 的重要环 节 ,在完成第一 年公共
有 机 的 整 体 组 合 在 一 起 。把 过 去 死 板 的 、教 条 的 实 验 室教 学 基础课与第二 年专业课后 ,通过进人 医院实 习,把 在校学的
视 点
调 研
0 0 A 0曩 l 盎 职 教 视 线
高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 式改革 初探
◆ 内蒙古 化工 职业 学 院 侯 慧 姝 贺巧 利
摘 要 : 学分制教 学管- - X - .  ̄ l , 度 ,目前 已开始在 高职院校 大力推进 ,成 为高职教 育改革的必 然趋 势。本文 以本
个专业 的建设应 从人才 的培养模式 改革 开始 ,为凸显
高职教育 “ 工 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内蒙古 化工职业学院
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收 稿 E期 :2 1 -92 t 0 0 —3 1
基金项 目:湖南省职业 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基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 J B 0 9 2 ) Z G 2 0 0 1 作者简介 :伍建桥 ( 9 6 1 5 -)男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 院教务处长 ,教授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 向:高职教学 管理 。杨文 涛 (9 5 1 6 一)女 ,湖南商务 职业 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高职教学管理 。
业 建 设
化合作 内涵 ,以冠名办班为载体 ,切实做到校企合作 “ 共 同” 五 :共 同进 行招生 宣传 、共 同制订教学计 划 、 共 同选择教学 内容 、共 同实施教学过程 、共 同进行教 学 评价 ,形 成 校企 互动 、合 作 双赢 的校 企 合作新 机 制 。在实施深度 校企合 作的过程 中推进 专业建设 ,使 各专业 内涵更切合企业需求 ,可 以引企入校 ,创建研 究 所 或工作 室 ,校 企双 方 共 同研究 开 发产 品和 培养 技 能人 才 ;可 以不 断创 建 重点 建设 专 业的 定点 实 习 基地 ,以满足学生 顶 岗实习 的需要 。努力创建 省级 、 国 家级 校企 合 作示 范基 地 ,持 续探 索 与企 业合 作办 学 的耕机 制 。
杨 文 涛
4 2 5 0 0 ) l
(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 院,湖南 长沙
年 学 分制 管 理 的途径 与 方法 ,在 湖 南的 高职 院校 中 较早地 试行 了学 分制 管理 改革 。
2. 订 了 系列 学 分 制 管理 办 法 和 运 行 规 程 ,确 制
保 学分制 管理 改革 有 效运 行 。学 院制 订 了一 系列 管 理 和 操作 文件 ,建设 了 以学分 制 为基 础 的计 算机 教 学 管 理系 统 ,初 步建 立 了具有 学 校特 色 的学 分制理 为 适 应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济 发展 ,更 多和 更好 地 论 框架和 具体 的操作模 式 ,使 学分 制在有理 论指导 、 培 养 高素 质 技能 型人 才 ,湖 南商 务 职业 技术 学 院借 有 规章 可循 的 内部 环境 中顺 利起步 ,正常运 行 。 鉴普通 高校学分制 的经验 ,试行 了学分制 改革 ,选择 3 制 定 系统 的教 学 文 件 , 用必修 课 、限 选课 和 全 . 和 坚持 了实施 以学 年 学分 制为 基 础 的高 职 院校教 学 校 性任 选课 重新 构建 课程 体 系。按照 学年 学分 制 管 管理 制度 ,并 以此推动 整体的教学改革 ,逐步提高学 理 方 案的 要 求 ,重新 制定 所有 专 业 的学 分 制教 学计 生 在学 习 中的主体 地位 ,教 学质量 得 到提高 。 划和课程 教学 大纲 ,构 建起 “ 以必修课保证基础 、限 选课确定 专业方 向、选修课拓 宽视野 ,培养特 长”的 实 行 学 年 学 分 制 的 基 本 情 况 高职学 分制课程 框架 ,按 照必 修课和选 修课各 6 %、 0 1. 统一 认识 ,采取 以学年 学分制 为基础 的教 学 4 %的 比例构建 了各个专业 的课程体 系 ,其 中选修课 0 管理模 式。 我 国普 通 高校 的学 分 制模 式 一般概 括 为 又按 限选课 3 % 和全校性 任选课 1 % 的比例 开设 课 0 0 全 学 分制 和学 年学 分 制两 种 。考 虑 到高 职 院校 的学 程 。以必 修课保证各专业人 才培养 的基本规格 , 以选 生规模 、课程资源及师资条件 限制的实 际情 况 ,我们 修课深化 、拓宽学生相 关的知 识和技能 ,培养 、发展 选择 了学年学分制 的教学管理模 式。为 此 ,学院 以人 学 生 的兴趣 、爱好 、特 长和 潜能 。 本 教育 理 念统 一教 师 和教学 管 理 人员 的 思想 ,形成 4 采取 “ . 分层 ” “ 段 ” 的 办 法 组 织教 学 ,保 证 、 分 了符 合 高 职学 生 意 志 和 教 师意 愿 的 整 体 改革 方 案 。 学 分制 改革 方案 的实 施 。 即在 部 分课程 教 学安 排上 认 真研 究 了实 行学 分 制 的可行 性 ,积 极 探索 实行 学 开展分层 教学。如在新生入学 时 ,进行英语测验 ,按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日期:•学分制概述•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践•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的实践案例•学分制对职业学校的影响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学分制概述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进程和学业水平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定义与特点学分制特点学分制定义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起源发展现状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由试点院校向全国高校推广。
目前,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030201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注重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
美国欧洲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教学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欧洲日本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日本学分制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02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践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适应市场需求01职业学校通过实行学分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分制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与产业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02学分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进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提高教学质量03学分制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行学分制,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优秀师资,增强教学实效性。
逐步推广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开始实行学分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分制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学校。
不断完善随着学分制在职业学校的实施,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也不断完善。
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如何制订高职院校教学计划是当今高职院校研讨的重要课题。
经过多年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我院在基于学分制制订教学计划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可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计划;工学结合;顶岗实习2004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决定由我省部分高校承担“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教改试点任务,作为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课题之一。
我院是陕西省第一个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经过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基本思路1、正确定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尤其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正确定位,使“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计划要具有时代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充分依靠行业、企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制订教学计划。
2、基本原则(1)柔性化原则。
教学计划要紧扣学分制运行模式,多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依据社会的职业岗位需要能随时调整相关课程。
允许在校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应条件适当调整专业。
整个课程设置要采用模块化方式。
(2)工学结合原则。
教学计划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工科实践教学总学时数不少于50%,文科不少于40%;理论教学时数原则上控制在1500~1800小时以内。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研究摘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彰显人本特色,契合新时期市场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需求。
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展开探讨,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管理效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971 学分制内涵学分制产生自选课模式,通过学分反映学生学习任务量,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衡量标准。
该类教学管理制度将选课作为核心,取代以往学年制的排课环节。
传统学年管理体制,学校进行课表统一编制,学生则仅能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同班级授课内容则完全一样,对激发学生核心潜能、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极为不利。
引入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该类柔性培养方案下,学生可依据自身喜好需求以及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化的课程选定,进而更好地在兴趣支配中主动积极进行学习。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还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化特点,主体通过各个课程学分计算学生学习任务量,学生在修完课程并通过考核后便可获得相应学分并毕业。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多修几门课程,进而缩短毕业时间。
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放缓修学分进度,优化学习效果,实现分期学习,完成学业的总体目标。
传统学年制管理应用过程模式,通过计划进行安排。
各个教学环节及实践过程均依据相应标准与程序进行。
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则以目标为本,注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赋予学生更广泛的自主权。
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需要编制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课程、学习的具体总量、主讲教师等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一来学生拥有较强的自由性,将充分满足其学习需求,并创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2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包含的问题针对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弊端,各高职院校逐步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例如一些教师没有全面认识到学分制管理重要性,教育观念则相对滞后。
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方案
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方案一、建设基础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实施了学年学分制。
学校实行6年有效期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延期毕业。
学籍管理制度中实施了按绩点评价、按学分毕业的学分绩点制,已经建立并实施了学分互认制度。
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比例已达15%,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并开设了网络选修课程。
学生选修课比例逐步扩大,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选课权。
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不断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教学资源逐步丰富,已经建设了一批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逐步优化,部分二级学院已经实施了导师制。
教学设备设施比较齐备,为逐步实施学分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服务和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类型、规格、层次多样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1-2个高水平专业为试点,逐步建立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建立并实施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学业导师制、补考重修制等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
——以1-2个高水平专业为试点,构建“按学年注册、按绩点评价、按学分毕业”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建设内容(1)修定试点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树立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共享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教育,突出课堂教学,提高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允许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进一步推进按大类招生培养,实施分级、分类、分流教学,打通主修、辅修专业的界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培养方案(主修课程)和自主发展计划(辅修课程)两部分构成。
主修课程由必修课程、限选、任选课程组合而成,而辅修课程主要是任选课程。
表3-1学生课程选修框架结构图注:二年制的学生课程结构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2)建立学分制下的教务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1)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缩短至2年,最多不超过6年,三年制学生可在校学习2-6年,二年制学生可在校学习2-5年。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
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一、课程与学分第一条紧密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一体化。
第二条我院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指为学生扩大选择专业方向或辅修专业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情况,在全系、甚至跨系选择修读的课程。
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学分三年制不低于6个学分,两年制不低于4学分。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个学分。
第三条我院实行学分制。
学分规定为:1.课程学分的计算,以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可包括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
学分以学期〔每学期以18周计〕为计算单位;每18学时计算1学分,社会实践、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课程24学时折算1学分,整周实践课每周计算1学分;、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按1学分计算;与健康共计4个学分,其中体育选项课2学分,一学年两个学期,各1学分,体质健康测试连续两个学年,一学年1学分;5.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周数计算,每周计算1学分;6.高教园区跨校选修课程、校际之间同一层次且教学要求根本相同的课程,经学院批准,可以成认其学分;7.一学期不满18学时的理论课课程,不满一周的一次性实训实习,以及学生应按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毕业鉴定等不计学分;8.实行奖励学分的方法另见《职业技术学院奖励学分暂行规定》。
第四条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三年制不低于120学分、两年制不低于80学分。
二、学制规定第五条实行弹性学制。
我院三年制专业的基准学习年限为三年,两年制专业的基准学习年限为两年。
学生提前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课学分且平均绩点到达2.5及以上,可以提前毕业。
提前毕业的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摘要: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建立校系两级教务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着手,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建立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着手,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从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着手,实现教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分制;教务管理;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各高职院校纷纷实行学分制,推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学分制的实行给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一)明确校系两级教务管理职责是推动教务管理规范化的前提由传统教务管理模式向校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对校系两级教务管理职责进行界定、管理权限进行划分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助于发挥校级教务管理部门领导、指挥和协调作用;二是有助于调动系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做到“责、权、利”的平衡统一。
(二)合理设置校系两级教务管理岗位是教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校级教务管理主要承担管理、指挥、协调全校教学工作的功能,而系级教务管理主要是执行、落实上级指示的功能。
系级教务管理是介于校级教务管理与基层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必须合理设置校系两级教务管理岗位,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完成教务管理机构的资源重组,各系部均设有主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和专职教学秘书,系级管理已初具模型,系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体,在学校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各项事务管理。
二、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期以来,尽管各校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缺少层次感、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对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滞后,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就如何开展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学分制是现代国际教育中一种广泛采用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灵活性。
学分制教学因其可自选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自由选择所修课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新思维、语言表达、组织领导、人际交往、文化修养等。
同时,在实践情况下,学生需要在协作中学习,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学习共同体,进而建立合作与协作的文化氛围。
3、推进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注重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上,并通过综合性考核来实现评价的多角度。
从而避免过分依赖某一门考试成绩、促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公正。
1、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
各高校需要制定学分制教学管理规定:包含选课流程、学分认证、考核方法、学分转移等,同时完善学生学分管理系统:明确学生所选修学分、完成情况、学业成果等情况,确保学生选课退课、转专业等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学分信息。
2、培训教师关于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需要落实培训计划,教师也需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对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学分制实施的意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3、制定课程质量指标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
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需要依靠课程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质量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学术资源。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山职院机电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研究——以中山职院机电学院为例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陈建国彭立志刘亚黄春平谭吉武近年来,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加 大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工作力度, 高职院 校招生形式进入多元化时代。
高职院校现行招生形式有: 学业水平考试、 自主 招生、现代学徒制、三二分段、3+证 书、普通高考等。
招生形式多元化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基础差异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学业基础不牢,对学习缺乏兴 趣和热情,学习主动性较差。
另一方面, 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人 才发展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复合型 趋势。
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改变现行人 才培养模式, 推行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 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 并以学生应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套教学管理 制度。
学分制改革能体现“以生为 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本文对高职院校 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岀了 “专业招生, 专业群培养” “三个结合, 重构人 才培养方案”的观点。
一、观念转变,形成共识转变观念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 件。
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制 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人才发展多样化、 个性化、复合型的必然要求。
只有学校管理者、 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为学分制实施打下坚实基 础。
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来的教学 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岀了新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 难度, 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 导致部分 教师对学分制产生抵触思想。
为了顺利推进学分制改革, 在实行学分制改革 前, 学校应广泛开展学分制改革动员和 宣传,既可聘请专家到校开设学分制改 革讲座,也可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学分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 让教师参与学分制改革, 让学生了解学分制改 革,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 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给学生以知表1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整合前各专业招生规模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招生规模序号专业名称招生规模模具设计与制造806机电一体化技术1002数控技术1207工业机器人技术403机械设计与制造408电梯工程技术1604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009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405电气自动化技术120表2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整合后各专业群招生规模一览表序号专业群名称专业群包含专业名称招生规模专业群招生规模1设计制造专业群数控技术120280模具设计与制造80机械设计与制造40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402自动化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120420机电一体化技术100工业机器人技术40电梯工程技术1603交通服务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包含三个专业方向)100100情权, 才能形成对学分制改革的共识,为学分制推行创造先决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把学分制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制度,并通过不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深化了教育教学内部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体现了学生的独立地位、个性发展。
但学分制如何反映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及制度的设置还有待在实践加以探讨。
标签: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制度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
十八世纪末,德国首创选课制,学分制起于选课制。
1952年,我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年制,代替了学分制。
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部分重点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已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以学分为基本单位来衡量、计算学生对某门课程学习量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一般有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也把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
从各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来看,主要以学年学分制为基本类型,辅以加权学分制。
学分制的采用体现了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需更新
一种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先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分制是以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当实现三个转变: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生的学习观念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教学行为主角。
2.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资源充足。
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如教室、教学设备等方面量和质上地限制了学分制的实施。
二是教师知识和技能尚不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课程资源少,造成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选课特有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3.选课体系构建不合理
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而构建科学的选课体系又是选课的关键。
有的院校只强调专业性,不注重人文性,或只强调理论系统性而不突显技能性,或对跨年度、跨专业选课不予充分考虑。
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应模块化,各模块间层现关联、层次、递进关系,共同构成高职高专学分制的选课体系。
4.教学管理工作有待改进
学分制的运行和实施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将所有的课程和相关的信息及时而准确地传递给全体学生;建立一系列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课程编排、选课管理、转专业管理等制度。
因此,现行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三、构建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1.扩大选修课原则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修课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遵循学分制运行规律,多设选修课,使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及课程。
课程设置要采用模块化方式,允许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应条件适当调整专业。
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学分制更多是学年制的变通,把学年制的分数折算成学分制的学分,且对选修课部分课程设计缺乏与其他模块的关联性、功能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应当在学分制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总时数≥40~50%以上。
每个专业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半年的顶岗实习,并给予相应学分。
3.双(多)证原则
专业技能资格证证明技能水平和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双证或多证书。
各专业应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及技能竞赛学分体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目的。
4.兼顾人文素质原则
高职教育在重视智商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情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既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又兼顾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既考虑学生就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又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开设美术和音乐欣赏、应用写作、诗词欣赏等选修课程,并作为院级选修课。
四、具体措施
1.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阐述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应对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具体描述,应详细说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这是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的价值评价和依据。
2.弹性的修业年限
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学习年限宜为2~4年,正常学习年限为3年。
各专业一般应按照三段制(1+1.5+0.5)的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阶段(第1学年)按专业大类培养;第二阶段(第3学期至第5学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第三阶段(第6学期)工学结合,进行岗前训练与实习。
很少高职院校采用弹性的修业年限,原因很多,主要是难以满足学生选课要求,相关管理制度协调不够,学年制思维未能突破。
3.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按知识、技能模块构建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这是学分制实施的关键。
模块式课程体系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全院性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必修课组成,以培养学生一般基本知识和素质为目的,学生必须完成这部分学习内容。
专业必修课培养专业素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分别制定,要求选读该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应学完专业基础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专业主干课程按专业方向需要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要求选定本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必须修完该类课程并取得学分。
专业选修课具有专业拓展功能,由大量的选修课组成,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发展的需要任意选择学习。
专业选修课可以是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延伸课程,也可以是跨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可以是按某一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而组合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学习完成并取得学分,若为跨专业的其他课程可承认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取得的第二专业合格。
实践课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独立自成体系。
全院性选修课全部为人文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学分规定
4.1学分规定
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各专业课程均以每学分为16~18学时计算所需的总课时,以0.5为最小学分单位,各专业其他课程的总学时必须为8的倍数。
如果某门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满足(16×学分)≤(理论周数×该门课程周学时)。
4.2周学时要求
考虑到学生的自由时间,周学时要保证≤28学时。
4.3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给予学分
双证书奖励学分5学分,技能大赛获奖学分2~6学分。
5.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学生
可以采用绩点学分制或加权学分制,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内在质量,并相应地规定最低学分总量的平均总绩点数作为升级或毕业的标准,允许修满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或修满第二专业学分的学生,发给第二专业合格证,这就是学分制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将学生取得的绩点学分与评定优秀生、奖学金等级直接联结,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动态管理机制。
6.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支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学分制的实施是对我们的教师考验和重新评价。
首先,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厚实、文化素养广博、学术水平高,还能在边缘、新兴学科的科研中有所建树,能开设计院出高水平的选修课;其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实行“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不但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其选择课程,介绍、学习方法,使之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还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基于学分制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赵居礼.刘向红.
[2]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9月19日.赵晖.
[3]《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珩.
[4]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黄立志.
[5]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