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生物一诊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生物一诊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2.(6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6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R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6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5.(6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隔开。

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mRNA中,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体mRNA的合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B.基因的内含子中含有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片段
C.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将模板链与成熟mRNA结合可检测内含子的位置
6.(6分)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
B.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
C.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8分)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l)甲、乙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植物是,判断的依据是。

(2)若在35℃恒温条件下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一昼夜(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根据图示信息(填“能”或“不能”)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原因是。

(3)进一步研究发现,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据此推测,45℃时导致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8.(10分)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得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对象TSH浓度(mU/L)
注射前注射后
健康人9 30
甲 2 29
乙 1
(l)TRH注射后通过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

(2)根据如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填“下丘脑”或“垂体”),依据是。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则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9.(9分)脱落酸( 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

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l突变体(无法合成CRYl)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l)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什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填“提高”
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10.(12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种马的平衡种群中,皮毛颜色(栗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l)在马的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的频率是指。

平衡种群保持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改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

(2)若该马的平衡种群由AA、Aa和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组成,且这三种基因型个体数量之比为1:4:4,那么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是该平衡种群随机交配三代后获得R,则R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假设母马每胎只能生育一匹小马,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完成皮毛颜色性状的显隐性判断,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白蚁消化道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酶是。

若要测定纤维素酶的活性,可对纤维索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测定。

(2)制备选择培养基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灭菌的目的是。

灭菌结束后,若提前打开灭菌锅的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会导致的后果是。

(3)某同学将白蚁后肠中的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体生存,出现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4)培养一段时间后,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滴加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是否产生,就可初步筛选出能降解纤维素的目的菌株。

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l)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获得目的基因,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运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答出两点)。

(2)基因表达载体应该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

常把两个启动子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目的基因上游,双启动子的作用可能是。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3)目的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

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出胰岛细胞
B.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元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
糖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

【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出胰岛细胞,A错误;
B、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神经元细胞,既需要载体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
正确;
D、物质被动运输进细胞时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6分)下列与健康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恒定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抗体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质。

肾上腺
髓质也能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发挥激素的作用也能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解答】解:A、由于血浆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还有部分来自于血浆蛋白等,所以医用生理盐水NaCl的浓度略大于血浆中NaCl的浓度,A正确;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时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体液中,B错误;
C、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只有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
温恒定,C错误;
D、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6分)与半胱氨酸相比,同型半胱氨酸R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来折叠蛋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折叠蛋白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不同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不能正常形成肽键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解答】解: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其中的肽键反应呈紫色,蛋白质结构是否折叠都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错误;
B、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羧基数目相同,R基组成不同,B错误;
C、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也能正常形成肽键,C错误;
D、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引起国内改变,所以可能影响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和蛋白质鉴定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

4.(6分)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4个染色体组,因此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果蝇体细胞核中含有8个DNA分子,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DE段后细胞中只
含4个核DNA分子,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
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四
分体,C错误;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
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做出准确的判断。

5.(6分)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隔开。

基因的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会将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转录在一条前体mRNA中,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体mRNA的合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B.基因的内含子中含有转录成终止密码子的片段
C.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将模板链与成熟mRNA结合可检测内含子的位置
【分析】1、真核基因包括非编码区(启动子、终止子)和编码区,且编码区不连续,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

2、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信息“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
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答题。

【解答】解:A、前体mRNA通过转录过程合成,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基因的内含子中不含有转录成终
止密码子的片段,B错误;
C、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不
会导致性状改变,C正确;
D、前体mRNA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会被剪切掉,因此将模板链与成熟mRNA结合可检测
内含子的位置,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文,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6分)研究人员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该抗病突变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两种单倍体植株中,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水稻是杂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验证
B.该抗病突变为隐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
C.抗病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雄配子
【分析】假设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的一对等位基因是A、a,根据题干中“将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种子进行人工诱导,获得了一种抗病突变体,该突变体是由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且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二倍体不抗病野生型水稻基因型为aa,抗病突变体基因型为Aa。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野生型水稻是纯合子,可通过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验证,A错误;
B、据分析可知,该抗病突变为显性突变,可以通过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进行验证,B错误;
C、抗病突变体Aa产生的雄配子理论上抗病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而实际上抗病与野
生型的比例为1:3,这说明含抗病基因的雄配子可能部分死亡,C正确;
D、该抗病突变体植株成熟后,产生的雄配子数量应该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结
果,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能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8分)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l)甲、乙两种植物中,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植物是甲,判断的依据是温度高于3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更大。

(2)若在35℃恒温条件下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一昼夜(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原因是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量。

(3)进一步研究发现,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据此推测,45℃时导致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量减少。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

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解:(1)从曲线图可推知,植物甲的最适净光合速率大于乙的,所以植物甲可能更耐高温,可能是阳生植物或热带植物。

(2)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量,也就无法确定两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

(3)由题意知:45℃恒温条件下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是45℃时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量减少,植物乙净光合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l)甲温度高于3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更大
(2)不能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黑暗条件下两者的有机物消耗量
(3)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量减少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并学会识图分析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8.(10分)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为了判断甲、乙两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健康人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得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对象TSH浓度(mU/L)
注射前注射后
健康人9 30
甲 2 29
乙 1
(l)TRH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

(2)根据如表的实验结果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填“下丘脑”或“垂体”),依据是注射TRH后TSH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则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和垂体。

【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过程为反馈调节。

2、分析题干信息: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TSH(促甲状腺
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是下丘脑;乙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乙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
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TSH浓度依旧低,可见乙缺乏的不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是促甲状腺激素,其病变器官是垂体。

【解答】解:(1)TRH注射后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能作用于垂体,原因是: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

(2)根据试题分析,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可见甲缺乏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变器官是下丘脑。

(3)为了进一步判断乙患者下丘脑是否发生病变,还应该补充的检测指标是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若该指标的测定值比性康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结合表中数据: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乙的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较正常人低,注射适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TSH浓度依旧低,可说明乙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和垂体。

故答案为:
(l)血液循环(或体液)只有垂体细胞有TRH的特异性受体
(2)下丘脑注射TRH后TSH浓度恢复正常,说明垂体功能正常
(3)注射前血液中的TRH浓度下丘脑和垂体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本题判断病变的器官较难,解题策略可采用假设法进行推理。

9.(9分)脱落酸( 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

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l突变体(无法合成CRYl)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l)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什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CRYI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填“提高”
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在相同浓度ABA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