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融合与社会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王新,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制度社会学。 学界观察

问题扫描 !学术界∀(月刊)总第147期,2010.8

ACADEM ICS

No .8Aug .2010

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融合与社会整合

#王∃新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 通过对历史上存在过的三种资源配置体制:互惠体制(习俗体制)、再分配体制(指令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历史演化及社会功能的梳理,表明历史上三种体制严重对立时,经济社会必然失衡,三种体制互补和一体化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对建立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是要注意避免陷入%市场社会&,完善市场体制意味着要重塑再分配体制和培育互惠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上述三种经济体制的有机融合和平衡统一。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惠体制;再分配体制;市场体制

突破经济学学科界限,纵观历史上不同社会以及其中的经济形式,尤其是市场体制出现以前的社会及其经济形式,纯粹的经济体制不限于经济学所认为的市场经济和指令经济两种,还有一种习俗经济或称互惠经济。

一、三种经济制度概述

经济制度就是不同社会在一定时期采用的配置稀缺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希克斯在考察了经济史、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研究后认为,在市场经济出现以前,人类社会存在两种纯粹意义上的经济体制:%指令经济&和%习俗经济& 1 。无独有偶,波兰尼在考察市场经济兴起时,同样认为%在我们的时代之前,没有任何哪怕只是在原则上由市场控制的经济& 2 。而是存在两种他称为%再分配经济&和

%互惠经济&的经济形态。 3 下文中,%指令经济&与%再分配经济&同指;%习俗经

济&与%互惠经济&同指。

208∋

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融合与社会整合

习俗经济是最早的非市场经济体制,是农耕时代普遍的经济形式。%农民、士兵、官员和工匠,一应俱有;但没有商人,没有专门从事于商业的人&。 4习俗经济通过自我调整,以维持均衡状态。%一旦这种系统达到了均衡状态,他就能长期持续、无需改组∋∋∋无需做出组织方面的新决定。普通的紧急情况,比如作物歉收或(平常的)敌人来犯,都不需要新的决定;可以把应付这些情况的办法并入传统的章程之中。只要这种均衡状态持续下去,说不定连行使最高权力的机构都不需要&。 5可以肯定,习俗和惯例是调节习俗经济的唯一依靠力量,它维系着整个习俗经济的运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除了%习俗经济&,还能看到再分配的身影。从狩猎征程中凯旋的波哥达玛男人,采集果实满载而归的女人,都被预期会将其收获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贡献给共同体,再由头人或群体中地位突出的人进行分配,这正是再分配。所有大规模实物经济都是在再分配原则的帮助下方才得以运转的。巴比伦的汉默拉比王国,尤其是埃及的新王国,都是以这样一种经济为基础的科层制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 6另外,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实行的指令经济也是典型的再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这种配置资源方式成为人类主要经济制度直到近期才出现。市场起源于交换,但早期人类交换的主要是%礼物&而不是%商品&。随着从定期集市到频繁贸易,逐渐形成一个商人阶层。%一旦有了一个商人阶级,他们便会开始把自己或紧或松地组成一个社会,一个新型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在习俗型和指令型之外增加的第三种组织形式,我们只能把它称作重商主义或商业性的组织&。 7商业经济是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即我们今天甚为熟悉的市场经济。其中,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成为商品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希克斯说世界经济史可看成%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具有一个可以认识的趋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过程:这就是由习俗经济和命令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8

二、三种经济制度的对立性表现

希克斯和波兰尼都把市场(经济)的出现看成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转型。他们均认为互惠交换的目的不在于物质利益,而在于社会义务和亲情的维系和延伸,即重义不重利;再分配制度则是阶层化社会的特征,部落首领集中来自下面的物品或劳务,然后再把它们%慷慨地&赐予社会。而所谓市场交易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其交换的目的在于谋求利益最大化。

(一)市场经济对互惠经济和再分配经济的冲击

亚当 斯密是全面论述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观念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先是倡导自由市场体系,进而提出拒绝政治的市场社会。亚当 斯密认为国家是通过经济关系把人当做商品生产者连接在市场中,经济关系是社会的真正吸引力。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具有%利益与公正的奇妙协调&能力,所以,市场可以取代政府,即市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特殊场所和交换场地,而是整个社会构成了市场。 9这绝不是亚当斯密在书斋里的%构想&,而是市场体制在欧洲逐

209

学术界2010.8 学界观察

渐建立后的社会现实。市场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实施各种财富转移和再分配。人类社会的真正变化正是随着一种市场社会的诞生而显现出来。

到18世纪中期,迅速扩张的市场经济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世纪时期的决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特征在市场快速扩张和经济巨大转型的过程中彻底消失。传统的互惠和再分配的资源配置方式遭到市场体制的巨大冲击,市场体制一度使社会服从它的运行法则,即出现%市场社会&。所谓%市场社会&意味着,原先是经济%嵌入&社会中,市场的原则即价格机制仅仅在经济的领域内才发挥作用;现在,市场原则却试图通行于整个社会,在经济以外的所有领域,如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作用。并认为通过%利益和谐&可以达到政治和道德无法达到的%社会和谐&。

(二)%反向化&运动对市场经济的对抗

在波兰尼看来,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纯粹的自由市场制度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 10他认为,市场社会是由两种相互对立的运动组成的:力图扩展市场范围的自由放任运动,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力图抵制经济脱嵌的保护性反向社会运动。波兰尼指出,一个%脱嵌&的、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是十分野蛮的力量,因为当它试图把人类与自然环境转变为纯粹的商品时,它必然导致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毁灭。为了抗拒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一种与市场化相反的保护社会的运动同时兴起。即当一个国家在自由市场制度方向走得越远,社会对市场的限制的要求与行为也将会更强烈。从这个意义上看,市场可能威胁社会,但永远无法脱嵌于社会。

三、三种经济制度的融合和统一

凯恩斯主义是社会保护性反向运动的另一个产物。它既是对市场社会一记重拳,也是对市场经济的拯救。与市场社会倡导者倡导的资源仅由%市场配置&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在经济领域可以发挥也必须发挥作用,即对资源进行%权力配置&。自此,市场与国家的关系开始象钟摆,有时摆向政府,有时又偏向市场。众所周知,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钟摆&是摆向政府;而里根时期,又摆向了市场。20世纪西方福利国家和东方转型国家都彰显了三种经济制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变化。

(一)福利国家的经验

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它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寻求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当社会中每个人的个人收入的效用总和达到最大值时,社会的经济福利也就达到最大值。由于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多,分配越平均,则社会福利也就越大。因此,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分配,使每一个公民能保证一定水准的社会福利。但这并不是说,福利国家就是单一的再分配制度,而是三种资源配置并存。首先,这些国家均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过∋

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