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教案

胶体的性质教案

【篇一:胶体的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胶体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

特征和性质;了解胶

体的分类及分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

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

敛性和发散性,使

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情感

目标:让学生感受大

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励学生学好化学,

将来应用化学知识改造世界美化生活。板书设计篇二:=胶体教案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各位专家,同行好,今天我说课内容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

第一节第三个内容《一

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

个重点,也是整个化学体系的教材重点之一。这

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

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

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

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

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二,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胶体的概念和应用作为本

节的重点。根据学生

的认知水平,我把胶体的性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

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

体的丁达尔现象,电

泳,聚沉等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

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思想目标: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

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

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

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

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胶体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

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胶体

性质。

3.比较法:通过nacl溶液与胶体,nacl溶液与浊液,胶体与浊液

的比较,启发引导学

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胶体,获得新知。

五、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

且会学。这是教学的

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丁达尔

现象的定义。

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六、教学过程: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以促进教学目

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

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

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三个对比试验引入,这样引入会

使学生感到分散质,

分散剂,分散系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溶液,浊液知识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胶体的应

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胶体定义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胶体

定义时,我强调胶体

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通过与浊液,溶液的对比,让学生知道胶体有不

同于溶液的独特性质,截下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定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在胶体聚沉的

的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的故事给学生设疑,从

而引出

胶体聚沉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科学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

科学意识,同时使学生的

思想受到教育。最后再讲解胶体的电泳时,我设计试验,让学生真

切体会工业生产中将乳胶,

橡胶等微粒通过电泳镀到镀件上的工业流程,加深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他们继续深造及

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完成一个试验后,我及时提问,如:同学

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等问题

及时反馈实验教学。

3、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

联系;还包括提问

4、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

知识之间的联系,还

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

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

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

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七、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

中以胶体的定义为基

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性质为主线,运用实验,挂图等多

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

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

地培养学生。

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p37,2(1)(2)九,教学评价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

教学模式,打破以教

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

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

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

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

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

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

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

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

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问题,主动搜索所需知识

的能力。

2.1

【讲解】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有趣的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支试管,大家看这第一支试管里盛有na cl溶液,溶液澄清透明,

而这第二支试管里盛有泥土浊液,我们看到泥土浊液浑浊,这第三

支管中盛有牛奶,它既不

像nacl溶液那般澄清透明也不像泥土浊液那般浑浊,那么牛奶属于

溶液,浊液还是自成一派

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同学们还须学习今天的的知识。在学校新课

之前呢,同学们需要了解

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大家看小黑板和老师一起朗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分散质:分散

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了解了这些

预备知识后,老师要考考大家,哪位同学知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

各是什么

呢?

【同学a】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浊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

子的集合体。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讲解】正如同学a所说的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中分

散质微粒小于1nm,才

表现出均匀、透明、稳定的宏观特性,常见的溶液有nacl、kno3,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为分子

或离子的集合体,其微粒直径大于100nm,所以表现出浑浊的宏观特性,长见的浊液有泥土浊

液。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又是什么

物质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

介绍化学家族中的新成员------胶体。

【板书】2..1.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讲解】我们先来了解胶体的定义胶体是分散质的微粒介于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

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常

见的胶体有豆浆,血液,

云烟雾,有色玻璃等,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常见的fe(oh)3的制

备方法,大家看这是75ml

蒸馏水,老师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

所得的分散系就是fe(oh)3胶体,在这个实验中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板书】fecl+3h2o= fe(oh)3(胶体)+3h2o

【讲解】下面老师用钢笔式激光笔照射fe(oh)3和nacl溶液,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

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呢?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同学b】我看到fe(oh)3胶体有束光亮的通路而nacl溶液没有通

神奇的现象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下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丁达尔现象的定义。

【提问】同学们讨论出结果了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展示

所讨论的结果呢?

【同学c】我们总结的是:用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

方向上可观察到胶体

的光亮通路。

【评价】回答的非常准确,请坐,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定义丁达

尔现象的呢?同学们

请看挂图----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

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

达尔现象,换句话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的散

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

在生活实际中随处可见如“清晨在密林里看到的一缕缕光束等”在实

验室里可用来鉴别胶体

与溶液。

【讲解】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啊?

【回答】愿意

【讲解】传说汉高祖刘邦之孙,人称淮南王刘安,其母亲喜食黄豆,一日母亲病卧在床,

淮南王便派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之以便让母亲引用,又怕食之

无味,于是加了些盐调味,

没料到居然凝结成块了,这也正是豆腐雏形的形成,同学们想不想

知道淮南王制豆腐的秘密

呢?好,我们需要继续学习胶体的第二个性质聚沉,下面老师要通

过一组实验给同学证明胶

体的聚沉的现象,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主

要实验药品。大家看这是

fe(oh)3胶体,这是nacl,al2(so4)3, 亚铁氰化钾溶液,老师要请三位小助手来辅助老师完

成实验,那三位同学愿意来呢?好同学a,同学b,同学c 请这三位

同学分别向试管里加入少量的fe(oh)3,同学a,向试管中加入nacl,同学b向

试管中加入al2(so4)3,同学c向试管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并震荡。好请这三位同学回

到座位上。

【讲解】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fe(oh)3胶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学d你能告诉大

家,你看到什么现象了呢?

【同学d】我看到胶体聚沉了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胶体的聚沉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重

要的作用,如“江水

点豆腐”现在哪位同学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给大家揭示制造豆腐的

原理呢?好,同学e,

你给大家揭示这其中的奥妙吧!篇三: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3. 通过胶体性质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

无处不有,增强求知

欲。

教学重点

胶体的性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胶体的概念及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等知识,那么胶体具

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胶体的性质

【自学讨论】导学提纲:

1.用强光直射溶液和胶体,二者现象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胶体还具有哪些性质?产生这些性质的原闲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1.电泳现象动画。2.布朗运动动画。

【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2.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也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

【过渡】通过自学、讨论、总结,我们了解了胶体的性质,那么胶

体具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二、胶体的应用

【自学讨论】导学提纲:

1.冶金厂、水泥厂高压除尘的原理是什么?

2.为何盐碱地土壤保肥能力差?

3.明矾净水原理是什么?

4.你能列举一些胶体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实例吗?【学生活动】分析讨论上述提纲中的问题。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胶体的三个性质及胶体与溶液、浊液

的区别,胶体与溶液、

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投影】不能透过半透膜

1、胶体粒子较溶质粒子大

丁达尔现象

2、胶体粒子较浊液粒子小比浊液稳定带电

电泳

【反馈练习】

1.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有尘埃的空气 b.纯水c.溴水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2.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电泳 b.渗析c.丁达尔效应 d.布朗运动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板书设计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

3.电冰现象

二、胶体的应用篇四:胶体教案(2课时) ★★★★★

★★★★★

《胶体》教案(2课时)第1课时

一、课题胶体

[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⑵一般了

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

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

育。

[重点]胶体概念

[教具]多媒体

[教法]实验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

[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任何

情况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

[实验]力以及主义教

【篇二:胶体教案】

[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广东省潮州韩山师范学院黄婵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

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

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

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

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分散系及其

分类》。本节课我将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以及懂得如何鉴别它们。为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

的重难点,我将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

散系的例子,胶体的例子,来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化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上高一的学生还是好奇心比较强,

所以做好“科学探究”中的三个探究实验也是比较关键,让学生通过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准备

cuso4溶液、饱和fecl3溶液、泥水、蒸馏水、稀墨水、肥皂水、

稀豆浆、茶水、激光笔、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烧杯、玻

璃棒。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主要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学生齐答。)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

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下是怎样分类的呢?(师生一

起回顾。)在这棵树中,纯净物这个分支发育得非常好,这节课呢,我们将让混合物这个分支也发育,让这棵树很好地开枝散叶下去。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提问】什么叫分散系呢?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认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

【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

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它

的组成是分散质和分散剂。【板书】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中所得到的

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师】(展示实物cuso4溶液、泥水)像cuso4溶液和泥水都是

分散系,它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呢?

【生】cuso4溶液分散质是cuso4固体,分散剂是水,泥水分散质

是泥沙,分散剂是水。【师】对,非常好。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

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分散质是氧气、二氧化碳等等,分散剂是

氮气;还有酒精水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我们在分析

分散质与分散剂时,通常我们按这个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

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水做分散剂。

【过渡】我们举的这些例子中,分散质与分散剂都有不同状态。我

们知道物质有三态,如果按分散质分散剂所存在状态不同来分类的

话可以怎样分呢?可分为几种呢?【生】九种

【师】对。现在大家思考下,尝试分别它们举个生活中的实例。

【板书】(3)分类:

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分析】

【设问】生活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分散系还是分散剂是液态的,所

以对当散剂是液态时,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

【答】我们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

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

浊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为胶体。

【板书】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

【讲解】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以

下这表格是用小黑板先准备好,然后根据讲课进度,再一一填写上

去的,如果有多媒体条件的话,可选择使用多媒

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比较熟悉,像我这里的cuso4溶液和泥水,在

我们初三下册第九单元里对溶液这样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透明、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所以我

们知道溶液外观上是均一、透明的。而浊液,像泥水,外观不不均一、不透明的,且放置一会马上大颗粒就沉降下来了,所以它是不

稳定的。

【过渡】那么胶体呢?是我们所陌生的,所以要想研究胶体,必须

先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科学探究1”这个实验,制备fe(oh)3胶体。大家先阅读下课本的实验步骤。

【板书】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1) 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1】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在上课一开始,就开始煮蒸馏水,等讲到

制备胶体时,水基本上刚刚好煮好。)【板书】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讲解】这是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里我要强调

的是加热条件,还有这里fe(oh)3是胶体,不可以打沉淀符号,而应

该在后面打括号,注明是胶体。现在胶体制备出来了,大家观察它

是均一、透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胶体都透明呢?不是的,像牛奶,

它是胶体,但不透明。

【提问】溶液是稳定的,浊液是不稳定的,那么胶体的稳定性呢?【答】它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

们不容易聚焦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此外,胶体粒子所作

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板书】(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

【提问】刚刚在制备胶体时,为什么要用蒸馏水,而不用自来水呢?【答】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电解质杂质,使得制备好fe(oh)3胶

体马上发生聚沉而形成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聚沉是:向胶体

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

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

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聚沉是胶体的另一重要

性质。【板书】②聚沉

【提问】对于溶液、胶体和浊液要怎样鉴别呢?

【答】首先,我们从外观上就可以马上分辨出浊液,浊液静置,马

上就沉降分层。那胶体和浊液呢,我们知道溶液是能通过滤纸的,

那胶粒直径比溶液大,我们猜想要是胶体不能通过

滤纸,那么,用过滤的方法便能将溶液与胶体区分开来,现在我们

就来验证下,我们来做“科学探究3”

【实验3】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提醒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全部通过滤纸;

泥水:过滤后滤纸上留有滤渣,滤液澄清。

【结论】胶体能通过滤纸,无法用过滤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提问】其实胶体和溶液的粒子直径大小还是有区分的,那有没有一种东西

的孔隙比滤纸还小,使溶液可以通过而胶体不能通过呢?

【答】是有的,那就是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

或许对半透膜大家比较陌生,我这里也无法提供给大家看,不过鸡

蛋大家熟悉吧,鸡蛋在蛋清与蛋壳之间的那一层膜就是半透膜。我

们腌咸鸡蛋就是利用半透膜的这种性质。蛋清是一种胶体,我们用食盐来腌制时,食盐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进入到蛋清里面,而蛋清是胶体不会透过半透膜跑出来。

【过渡】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鉴别它们呢?大家看看“科学探究2”【实验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条通路呢?

【答】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是我们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它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只要激光笔一照,便能分辨出是溶液还是胶体。

【板书】③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师】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当夜晚,我们用手电筒一照,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也是丁达尔效应。我这里有几种胶体,我们一起来验证下,是不是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分别对稀墨水、肥皂水、稀豆浆、茶水进行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师】胶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电做电泳。这个性质只做了解就好。【板书】④电泳

【过渡】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胶体的粒子直径的大小,决定了它有以上这四种性质,而这四种性质又决定了它有广泛的应用。【板书】(3)应用:纳米技术

【讲解】我们课本上说到,纳米粒子的尺寸正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科技的发展,所以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像我们生活当中,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介稳性;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经常见一的凝胶态物质,是利

用了胶体的聚沉;还有我们的明矾净水、激光手术刀、止血胶布止

血等等,都是胶体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练习】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盐酸 b蔗糖溶液 c氯化钠溶液d淀粉溶液

【分析】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常用的物理方法。因此要

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必须是胶体。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b、c均是常见的溶液,故选d。淀粉溶液,为什么说它是“溶液”了它还可以选呢?其实它是胶体,只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性了把它叫为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时,可根据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重

点要掌握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

体的常见的物理方法。【作业】p29 5、6、7

七、教学后记

本课时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上比较紧,必须很好地把握住重难点,便于很好地突破。另外,本节课的实验也很重要,有些人等要制备

胶体的时候才来加热,往往会在加热这里浪费时间,导致讲不完或

者拖堂,所以我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上课的同时就开始加热,二

是用事先准备好的煮开的蒸馏水。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总

结归纳的能力,所以本节课采用小黑板形式,制作了一个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的表格,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下去,另外,利

用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的比较,便于学生的掌握。

八、板书设计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所得到的体系。(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3)分类:

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

【篇三:胶体教案】

胶体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两节,第一节主要通过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渗析等胶体的

性质入手引入并介绍了胶体的定义和分散系的概念;第二节着重介

绍了胶体的布朗运动现象和电泳现象等性质,并总体介绍了胶体常

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

和应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

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事物的复杂性。由于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

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聚集状态表现的性质。所以,教学设计

时应重点考虑一下两点,以寻求理解上的突破。第一,创设亲切而

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进入这一陌生的领域;第二,设计

适当的方式(精当的设问、形象的课件、现象明显的实验等)引导

学生思考理解胶体是物质聚集状态表现的性质。【整体思路】

教学步骤知识主线

【教案设计】

胶体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

2、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事物的复杂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的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课件演示等教学方法

【备用习题】

1、下列关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用光束照射都能看到光

路通过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两者都呈红褐

色 2、下列关于渗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操作须要半透膜②该操作能分离胶体中的离子和小分子③渗

析要用大量的溶剂,反复几次④渗析是化学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④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雾是气溶胶

b、用半透膜可以净化胶体

c、光束照射胶体可以看到光路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

沉淀 4、“纳米材料”是指开发研究的粒子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c、光束通过时可以看到光路 d、能全部透过半透膜5、医学上治疗有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类似,透析膜同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内毒素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备课素材】

胶体和光散射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微粒时,如果微粒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微粒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的光路就是光的散射或乳光现象。由于胶体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现象。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心情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