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龄的确定
srt指标
SRT(污泥龄或称平均细胞停留时间):是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用SRT表示:SRT=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活性污泥总量/每天从系统内排出的活性污泥量=(Ma+Mc+MR)/(Mw+Me) 其中Ma,为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Mc,为二沉池的污泥量;MR,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Mw,为每天排放剩余污泥量;Me,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污水处理srt是污泥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泥泥龄,指曝气池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SRT是指悬浮固体物质从消化器里被置换的时间。
在一个混合均匀的完全混合式消化器里,SRT与HRT相等。
SRT在非完全混合消化器里与HRT无直接关系,在消化器内污泥密度与出水里的污泥密度基本相等的情况下,消化器体积与出水体积不变时,SRT与消化器内总悬浮固体的平均百分浓度成正比,而与出水里的总悬浮固体的平均百分浓度成反比。
因此,延长SRT是提高固体有机物消化率的有效措施。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准则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2、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削减单位污染物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削减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等。
3、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
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
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
4、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
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计算技巧!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计算技巧!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掌握中很重要的一项操作,通常有MLSS、F/M、SRT、SV等方法掌握排泥量。
1、污泥浓度(MLSS)法用MLSS掌握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状况下,确定排泥量。
首先依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
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
当实际MLSS 比要掌握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解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
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VW——此时应排污泥量;MLSS——实测值,mg/L;MLSSo——依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V——曝气池容积,m³(立方米,下同);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厂依据阅历将污泥浓度MLSS掌握在2000mg/L。
曝气池容积为5000m³。
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行能一次排放1250m3污泥。
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掌握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掌握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状况。
2、食微比(F/M)法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掌握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掌握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
假如不转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掌握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转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
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式中VW——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m³;MLVSS——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mg/L;Va——曝气池容积,m³;BODi——进曝气池污水的BOD5,mg/L;Q——进水污水量,m³/d;F/M——要掌握的有机负荷,kgBOD/(kgMLVSS·d);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污水处理问题解答全套
污水处理问题解答全套(-)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答:1 .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
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 .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
还请检查。
3 .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
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
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 .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 .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 .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 该值不大于0.25 ,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在CASS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些什麽,同时出水堰如何设计(负荷取多大比较合适)?同时,在该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触该工艺,对所涉及到的设备不太了解,请你多多指教!同时活性污泥如何进行培养驯化,整个工程在调试运行适应注意些什麽?如何能实现很高的自控技术。
在曝气过程中,哪种曝气装置比较好?1 .CASS工艺有点像我们比较了解的SBR工艺,属批次处理范畴。
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并抑制丝状菌的增生。
曝气池前又加设了厌氧和缺氧段。
2 .设计中应该根据水量和负荷来确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 .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证排水时液面均匀下降。
排水量可根据设定的排水时间来确定选择。
4 .所用到的设备与SBR工艺接近,泌水器和厌缺氧段的潜水式搅拌机要设置的。
当然还要一套自动控制装置。
5 .污泥培养也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首先接种污泥,24小时闷曝,而后正常曝气(不要过度)先少量排水少量进水,然后逐渐提高进水即可。
6 .调试和运行过程中要自己总结合理的操控参数,如进水、反应、沉淀、泌水的时间、回流污泥量等。
7 .曝气装置选择,对曝气头选择应保证沉淀时不堵塞,也可选射流曝气器,搅拌和充氧都比较好,也很少发生堵塞。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2)、活性污泥泥龄(SRT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Ma+Mc+MR )/(Mw+Me )Ma ——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Mc ——为二沉池内污泥量;MR ——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Mw ——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Me ——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SRT =Ma/Mw2、(2)、剩余污泥量(Mw ) Mw= Ma/SRT=SRTXa V • V-曝气池有效容积(m 3);Xa-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2、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范》W=Si Xi ft bh cft Yh bh Yh f Se Si Q ψθ+•+••-〈-19.01000)(>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Q ——进水流量(m 3/d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OD 5浓度(mg/l);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ft ——温度修正系数,取(t-15) ;t ——温度(℃);k de ——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 ·d);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时k de 值可采用~ kgNO3-N/(kgMLSS ·d);并用 4.0.4-3进行温度校正。
即k de(t)=k de(20);ψ——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无测定条件时,取;b h ——异氧菌内源衰减系数(d -1),取;Y——异氧菌产率系数(kgSS/kgBOD5),取;hθd——反应设计污泥龄值(d);Xi——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mg/L);3、《污水处理新技术》W=W1-W2+W3=aQLr-bVNw+(C0-Ce)Q×50%=aQ(Lj-Lch) -bVNw+( C0-Ce)Q×50%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曝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用Ta表示。
(整理)污水处理经典100问
污水处理经典100问1.问: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应该如何解决?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
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PAC和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
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
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
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水还高,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气机3台满负荷运行。
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1mm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
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
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
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内源耗氧速率与基质耗氧速率之比来确定,针对性采取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系统设计
关 系 , 不 同水 平 的除磷 目标给 出 了相 应 的 单元 组 成 。 对 关键 词 : E P 设 计 ; 好 氧泥龄 ; 厌氧 泥龄 ; B A 除磷 目标 B R; OD / P; 中图 分类 号 :X7 3 0 文 献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号 :1 0 0 0—4 0 ( 0 2 0 —0 5 —0 6 2 20 )8 0 6 3 龄一 般 按 经 验 选 用 。图 1表 示 了 P O 及 硝 化 菌 生 A 长所需 的最 小泥 龄 与 温 度 的 关 系 , 计 中 除 了 考 虑 设
之所 以在 图 1中列 出硝化 菌 生 长所需 的最 小 泥 龄是 因为硝化反 应会对 P 0生 长产生不 利影响 。 A 若 在好 氧 段发 生 硝 化 反 应 , 酸 盐 会 随着 回 流 污 泥 硝
大量 吸 收进 水 中挥 发性 脂 肪 酸 ( )并 在 体 内转 VF , 化 为 聚 羟 基 丁 酸 ( oy y rx b trt, 称 P lh do y uyae 简 P )使得 它 在 好氧 段无 需 同其他 异 养 菌争 夺 水 中 HB ,
好 氧 条件 下生 长 繁 殖 , 此 处 的最 小 泥 龄 指 的是 好 故 氧泥龄 。P O 的生 长 速 率 介 于 其 他 异 养 菌 和 自养 A 菌( 化菌) 间, 硝 之 因此 其 生 长 所 需 的最 小 泥 龄 也 介
于两 者之 间。 目前 设 计 中 P O 好 氧 所 需 的最 小 泥 A
艺上通 过 在 好 氧 段 前 设 置 厌 氧 段 ( 间 上 , ~ o 空 如
图 1 硝 化 菌 及 P 生 长 所 需 最 小 泥 龄 与 温 度 的 关 系 AO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基础(张婷婷)请对发现的文字错误及格式等进行修订,同时对我蓝色标出的要求进行补充完善。
注意此章节中公式编辑器所编辑的公式均可正常显示并编辑,所以不用更改为word 格式。
辛苦了,谢谢!孔秀琴一、底物降解速率底物降解速率即每天每公斤活性污泥能降解多少公斤的BOD 5,其单位为:d kgVSS kgBOD ⋅/5,是反映生物反应器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
生物反应系统中,反应器容积等重要参数是根据系统的底物降解速率(污泥负荷)来确定的。
底物降解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如下:Sk Sv Xdt dS s +=max(6-1) 式中: XdtdS —比降解速率,单位 d -1m a x v —最大比底物降解速率,即单位微生物量利用底物的最大速率K S —饱和常数 X —微生物浓度 S —底物浓度环境工程中,一般S 较小,当S K S ≤≤时,分母略去S ,并令2maxk k s=υ,,即可得下式:S k XdtdS2= (6-2) 上式积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X t S S ⋅⋅-=2k 0e (6-3)那么已降解的底物含量为:)(tX k t S S S S ⋅⋅-∆=-=2e-100 (6-4) 式中:∆S —降解的有机底物浓度0S —初始的有机底物浓度t S —t 时刻剩余的有机底物浓度上式中,因一般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浓度x 为定值,所以可令12k X k =,同时把已降解的底物浓度用BOD t 浓度代替,初始底物浓度用BOD U 代替,,即得下式:)1(1t k u t e BOD BOD ⋅-= (6-5)即得5日生化需氧量和总需氧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式:(6-6)因C o20时,23.01=k ,则可得到:u BOD BOD 68.05=环境工程中,用污泥负荷来表示有机物(底物)的降解速率,是特定工艺处理能力的度量参数。
在工程设计中,在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及排泥量等关键数据时,污泥负荷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
高C_B值污水生化处理产泥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上述按 BOD 或按 COD 计算产泥量的公式和方 ( 2 ) 计算产泥 法都存在逻辑上的缺陷 : 在按式 ( 1 ) 、 量时 ,只考虑了 BOD 和 SS 的影响 , 未考虑 COD 的 影响 ,当 C /B ≤2. 2 时 ,只要 BOD 相同 ,不同 COD 情 况下可得到相同的产泥量 ; 同样 , 在按 ATV 附录方 法计算产泥量时 ,只考虑了 COD 和 SS的影响 ,未考 虑 BOD 的影响 ,当 C /B > 2. 2 时 ,只要 COD 相同 ,不 同 BOD 的水质下也会得出相同的产泥量 。不过这 种缺陷并不影响它们的应用 , 因为对于实际工程来 说 ,污水水质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 ,计算的产泥量是 一个近似的数值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计算得非常精 确 ,近似的数值已能满足工程上的要求 。基于这种 观点 ,笔者根据自身设计实践的体会 ,在上述两种计 算产泥量方法的基础上 , 推荐一种更为简便的污水
采用 ,并经过实际工程的检验进行了修改 ,使其更符 合实际情况 。修改后的产泥率计算公式为 : SSi Y = 0. 75 + 0. 6 BOD i ( T - 15) θ 0. 8 × 0. 17 × 0. 75 × 1. 072 c × ( 1) ( T - 15) θ 1 + 0. 17 × 1. 072 c × 式中 Y — — — 污泥产率系数 , kgSS / kgBOD SSi — — — 进水悬浮物浓度 , mg /L BOD i — — — 进水 BOD 浓度 , mg /L θ — — 泥龄 , d c— T — — — 设计水温 , ℃ 产泥量按下式计算 : SSw = Q (BOD i - BODe ) Y
污水处理中泥龄的计算
污水处理中泥龄的计算一、泥龄的概念和意义泥龄是指污泥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污泥的总量与活性污泥污染负荷的比值来表示。
泥龄的计算对于了解系统中污泥的留存时间,确定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碳污染负荷非常重要。
活性污泥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通过调节进水量和出水量的比例以及搅拌、曝气等措施,可以控制泥龄,从而优化处理效果。
泥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处理能力。
当泥龄较小时,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处于较短时间的代谢状态,容易被冲走,降解效果较差;当泥龄较大时,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代谢作用,处理效果较好。
因此,正确计算泥龄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废水处理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泥龄的计算方法泥龄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需结果的精度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泥龄计算方法:1.插值法插值法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
可以先确定系统中一部分样本的泥龄,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其他时间段的泥龄。
2.考虑混合过程的公式法这种方法考虑到了系统中混合过程对泥龄的影响,适合于复杂的处理系统。
该公式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特点进行微分方程求解。
3.整理法整理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泥龄的方法,通过测量活性污泥容器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总污泥浓度,计算泥龄。
可以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泥龄 = 容器中的总污泥质量(kg) / 每天加入的活性污泥质量(kg/d)三、泥龄的调控泥龄的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的比例来实现。
当进水量增加或出水量减小时,泥龄相应增加;反之,当进水量减少或出水量增加时,泥龄相应减小。
调整泥龄可以实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运行稳定性的优化。
总结起来,泥龄的计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插值法、考虑混合过程的公式法和整理法等方法来确定。
膜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大量工业污水亟需合理的处理。
膜技术分离工业废水已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其具有处理效率高,资源损耗小的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对不同类别的膜技术对于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废水处理技术推广有所帮助。
关键词:膜技术;MBR;污水处理引言:膜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MBR工艺中,能充分发挥膜技术的优势,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目前,MBR工艺在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还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
1膜处理技术概述1.1膜处理技术概念膜处理技术就是使用过滤膜来对污水中的污泥和有害分子进行去除,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目前的膜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类型,由于两种膜在过滤原理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技术人员会结合需要来进行膜技术的选择。
1.2膜技术的特点1.2.1 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很多污水处理技术往往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出现,因为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质,从而导致对水环境的破坏。
使用膜处理技术时,可以对污水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过滤,整个过滤过程中,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仅仅是在成分比例上出现变化,因此可以有效控制因为净化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1.2.2 具备优良的经济特性膜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只需要简单的净化工作就可以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工作,能广泛应用到废水的处理当中,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膜处理技术需要的经济投入较低,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 协调性好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需要,可以对膜的种类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膜之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出污水处理的效果。
2 MBR工艺2.1 MBR工艺介绍MBR是膜生物反应容器的缩写,该技术使用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全新水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包括分置式、一体式和复合式三种,其中分置式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由循环泵推动进入膜组件的过滤段,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会透过膜,一些污染物组分会被膜过滤掉,实现对水的净化处理。
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
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
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施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后,达到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时间。
混凝土的养护龄期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首先,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的确定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水泥种类、气候条件等因素。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龄期发展规律,因此在确定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次,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的具体要求包括养护方式、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
在混凝土施工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龄期过快,导致混凝土早期龄期发展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和28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养护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养护条件包括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防止混凝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最后,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的监测和评定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定。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等性能指标的检测和评定,可以确定混凝土的龄期发展规律和养护效果,为混凝土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是确保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方式和养护时间,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2)、活性污泥泥龄(SRT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Ma+Mc+MR )/(Mw+Me )Ma ——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Mc ——为二沉池内污泥量;MR ——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Mw ——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Me ——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SRT =Ma/Mw2、(2)、剩余污泥量(Mw ) Mw= Ma/SRT=SRTXa V • V-曝气池有效容积(m 3);Xa-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2、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范》W=Si Xi ft bh cft Yh bh Yh f Se Si Q ψθ+•+••-〈-19.01000)(>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Q ——进水流量(m 3/d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OD 5浓度(mg/l);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0.8~0.9. ft ——温度修正系数,取1.072(t-15) ;t ——温度(℃);k de ——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 ·d);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时k de 值可采用0.03~0.06 kgNO3-N/(kgMLSS ·d);并用4.0.4-3进行温度校正。
即k de(t)=k de(20)1.8t-20;ψ——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无测定条件时,取0.6;b h ——异氧菌内源衰减系数(d -1),取0.08;Y——异氧菌产率系数(kgSS/kgBOD5),取0.6;hθd——反应设计污泥龄值(d);Xi——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mg/L);3、《污水处理新技术》W=W1-W2+W3=aQLr-bVNw+(C0-Ce)Q×50%=aQ(Lj-Lch) -bVNw+( C0-Ce)Q×50%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曝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用Ta表示。
{精品}HJ576-2010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指非充氧池(区),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 0.2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 3.3 缺氧池(区) anoxic zone
指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3.7 生物除磷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指污泥中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出磷,在好氧条件下摄取更多的磷,通过排放含磷量 高的剩余污泥去除污水中磷的过程。 3.8 污泥停留时间 sludge retention time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4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指大气压为 101325Pa、温度为 20℃的状态。
4 总体要求
4.1 AAO 宜用于大、中型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4.2 AAO 污水处理厂(站)应遵守以下规定:
a)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符合 GB50014 的有关规定。总图设计应符合 GB50187 的有关规定。
b)污水处理厂(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c)污水处理厂(站)区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 GBJ16 和 GB50222 的规定。 d)污水处理厂(站)区堆放污泥、药品的贮存场应符合 GB18599 的规定。 e)在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的治 理与排放,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 f)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
SBR工艺的设计
SBR工艺的设计
朱明权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1998(24)4
【摘要】SBR工艺由于其除磷脱氮效果好、运行灵活已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套除磷脱氮SBR工艺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的确定、SBR池贮水容积的确定、污泥沉降速度的计算和池子尺寸的确定、进水贮水池的设计、曝气系统和撤水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这套设计方法的应用举例。
【总页数】1页(P6)
【作者】朱明权
【作者单位】奥地利SFC环境工程咨询公司;奥地利SFC环境工程咨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临海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MSBR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2.CWSBR工艺应用于乡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3.多孔悬浮填料SBR工艺和传统SBR工艺的对比研究
4.改良型SBR工艺改造为A-AAO工艺的设计探讨
5.无滗水器SBR工艺在挤奶厅废水回用项目上的设计与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沟设计
氧化沟的工艺系统的设计1、设计的参数和选择:对于城市污水,氧化沟系统通常的预处理采用粗细格栅和沉砂池,一般不设初沉池。
混合液在沟内的循环速度为0.25~0.35 m/s ,以确保混合液呈悬浮状态。
氧化沟污泥回流比采用60%~200%,设计污泥浓度为1500 ~5000mg MLSS/L ,氧化沟中的氧转移效率为1.5~2.1 kg/(kW ·h)。
设计参数与进出水水质密切相关,与是否脱氮脱磷密切相关。
氧化沟工艺的重要设计参数及相应取值如下:泥龄:氧化沟的设计泥龄范围为4~48d ,通常的泥龄取值为10~30 d 。
泥龄与温度、脱氮、脱磷要求和要求稳定污泥的程度相关。
有机负荷:氧化沟常用的设计有机负荷取值0.16~0.35 BOD 5kg/(m 3·d)。
污泥负荷:0.03~0.10 BOD 5kg/(kg MLSS ·d)水力停留时间:对于城市污水,采用的数值为6~30 h 。
2、氧化沟的工艺系统的设计:1) 氧化沟工艺设计一般的原则:除考虑有机物的去除和污泥的稳定的要求外,目前氧化沟的设计中,通常考虑脱氮,有时还要考虑脱磷的要求。
脱氮时按如下步骤进行:①确定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②调查进水的pH 值和营养物含量是否适合生物处理的要求;要求脱氮时,应考虑碳源的来源和质量。
③估算用于合成的总氮量和需要去除的总氮量;④计算硝化菌的生长速率μn 和在设计环境条件下硝化所需最小污泥平均停留时间θcm ;20.098(15)0.051 1.1580.47[][][10.833(7.2)]10T n T O NDO e PH N K DO μ--=--++ 式中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 -1);N ——出水的NH 4+-N 的浓度(mg/L) ;T ——温度(℃);DO ——氧化沟中的溶解氧浓度(mg/L) ;K O2——氧的半速常数O 2(mg/L ),0.45~2.0 mg/L 。
污泥判断
1、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2、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3、污泥指数SVI,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4、污泥指数SVI,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5、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减少,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6、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增多,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7、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8、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以上仅是进水浓度、曝气强度等外界因素波动很小,理论上的控制方法。
此外随季节、温度波动会对污泥的质量有影响。
污泥上浮的现象及原因缺氧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带有小气泡。
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有机氨化合物含量高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积泥或停留时间过长,NO3-还原产生的N2会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其密度减小使得活性污泥上浮。
回流量太大引起的污泥上浮回流量突增,会使气水分离不彻底,曝气池中的气泡带到沉淀区上浮,这种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不变,上翻的方向是从导流区壁直向沉淀区壁成湍流翻动。
溶解氧高或进水淡,污泥会缺少营养自身氧化,色泽转淡。
上清液浑浊说明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分解氧化不彻底。
有细小污泥漂浮,是水温高、C/N不适、营养不足、充氧过度导致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投加营养物质或引进高BOD的废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较少,泡沫呈新鲜乳白色。
正常气泡易碎,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鲜白色,堆积性较好说明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陈旧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说明过度爆气,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是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加强排泥。
泥龄和排泥量
1.泥龄的确定污泥龄(SRT)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1000左右,或以下,进水BOD=50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曝气池有效容积×污泥浓度)/(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24)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可指导排泥了。
我的经验是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
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
任何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单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2. 我今天算了一下我们厂上个星期的污泥龄在4d左右,而我们的设计污泥龄是9d,即使我们的设计进水跟实际的相差一半(BOD),但也不至于相差那么大吧!还有F/M是0.17左右,应该符合要求的,究竟问题出在哪呢?还想问问,沉淀池出水带点绿色是什么原因呢?2.你的食微比是正常的,污泥龄偏低。
由此生物活性增强,不利于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
3.我不知道你们厂是不是城市污水处理厂。
如果是的话,出水带点绿色也很正常的。
这应给与污水在管网内发生厌氧后的结果。
4.请检查SV30值,该值应给对你有帮助,大于50%,可能是丝状菌的问题。
小于25%,上清液混浊,夹有细小颗粒,显微镜观察有大量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如侧跳虫、滴虫)。
则可能是污泥龄偏低的原因。
5.还请综合判断。
(整理)污水处理300问
污水处理技术答疑300题1.问:采用 CAST 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 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应该如何解决?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
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 PAC 和 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
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
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
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水还高,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 0.2 mg/L右,曝气机 3台满负荷运行。
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 1mm 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
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
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污泥耗氧速率,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
污水处理中泥龄的计算
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值,单位:日。
由于在稳定运行时,剩余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量,因此污泥龄就是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龄-概述污泥龄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用SRT表示也是指微生物在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停留时间。
控制污泥龄是选择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一种方法。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长,则该类微生物在繁殖出下一代微生物之前,就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方式排走,该类微生物就永远不会在系统内繁殖起来。
反之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短,则该种微生物在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排走之前,可繁殖出下一代,因此该种微生物就能在活性污泥系统内存活下来,并得以繁殖,用于处理污水。
SRT直接决定着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年龄大小,一般年轻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强,但凝聚沉降性差,年长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能力差,但凝聚性较好。
用SRT控制排泥,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最准确的排泥方法,选择合适的泥龄(SRT)作为控制排泥的目标。
一般处理效率要求高,出水水质要求高SRT应控制大一些,温度较高时,SRT可小一些。
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决大多数微生物的世代期都小于3天。
将NH3-N硝化成NO3—-N的硝化杆菌的世代期为5天。
污泥龄-A131的应用① 进水的COD/BOD5≈2,TKN/BOD5≤0.25;② 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① 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② 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3-N和BOD5的比值;③ 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④ 泥龄ts;⑤ 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⑥ 污水温度。
由氮平衡计算NDN/BOD5:NDN=TKNi-Noe-Nme-NsA131应用式中 TKNi——进水总凯氏氮,mg/LNoe——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Nme——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龄的确定:
泥龄是根据理论同时又参照经验的累积确定的,按照处理要求和处理厂规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泥龄,德国ATV标准中单级活性污泥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数值见表1。
表中对规模小的污水厂取大值,是考虑到小厂的进水水质变化幅度大,运行工况变化幅度大,因而选用较大的安全系数。
泥龄反映了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泥龄的长短与污水处理效果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泥龄越长,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越长,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时间越长,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越彻底,处理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是泥龄长短对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因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有不同的世代周期,如果泥龄小于某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这种微生物还来不及繁殖就排出池外,不可能在池中生存,为了培养繁殖所需要的某种微生物,选定的泥龄必须大于该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
最明显的例子是硝化菌,它是产生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它的世代周期较长,并要求好氧环境,所以在污水进行硝化时须有较长的好氧泥龄。
当污水反硝化时,是反硝化菌在工作,反硝化菌需要缺氧环境,为了进行反硝化,就必须有缺氧段(区段或时段),随着反硝化氮量的增大,需要的反硝化菌越多,也就是缺氧段和缺氧泥龄要加长。
上述关系的量化已体现在表1中。
无硝化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选择4~5 d,是针对生活污水的水质并使处理出水达到BOD= 30 mg/L和SS=30 mg/L确定的,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像污泥负荷的取值一样。
有硝化的污水处理厂,泥龄必须大于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设计通常采用一个安全系数,以确保硝化作用的进行,其计算式为:
θc=F(1/μo)(7)
式中θc——满足硝化要求的设计泥龄,d
F——安全系数,取值范围2.0~3.0,通常取2.3
1/μo——硝化菌世代周期,d
μo——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
μo=0.47×1.103(T-15)(8)
式中T——设计污水温度,北方地区通常取10 ℃,南方地区可取11~12 ℃
代入式(8)得:
μo=0.47×1.103(10-15)=0.288/d
再代入式(7)得:
θc=2.3×1/0.288=7.99 d
计算所得数值与表1中的数值相符。
表1是德国标准,但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积累具有普遍意义,并不随水质变化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设计中应用。
在污泥负荷法中,污泥负荷是最基本的设计参数,泥龄是导出参数。
而在泥龄法中,泥龄是最基本的设计参数,污泥负荷是导出参数,两者呈近似反比关系:
θcFw=Lj/Y(Lj-Lch)(9)
式中污泥产率系数Y是泥龄θc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