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 弗里在研究动 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 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 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 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 智力有卓越的贡献。
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文化敏感期(6-9岁
感觉是物质的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是感性认识的 起点,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感知觉是视觉,听 觉,皮肤感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 事物多种感觉的综合。在知觉过程中,人脑将感官刺 激转化为整体经验,并且不断地通过调节让本能的感 觉活动上升到知觉状态,认知就这样开始了。 感知觉非常重要,没有感知就没有认知,对小儿进行 感知觉教育是早期教育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智力发育 重要的训练方法。
语言能力
(1)反射性发音(1-4个月),1个月细小喉音,2个月“a,o,e”等元音,3-4 个月逗引能笑能咯咯笑能咿呀发音,逗引能笑这说明有交流欲望是社会 性笑
(2)咿呀学语(5-8个月)5个月看到熟悉人和玩具发出咿呀声,7个月发 da-da ma-ma等辅音,8个月模仿发音能弄舌,咳嗽等
(3)区别声音和做出反应, 6-7个月叫名字会转头寻找,9个月欢迎再见时 会做出相应反应,问他要东西知道“给”,能理解语言。
(1)抓握动作发展: 1个月内有握持反射存在,手常常成握拳,2个月 能抓握细物体2-3秒,3个月抓握半分钟,3个月时能触摸.推.碰等不随意 性手抚摸动作,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手的动作开始有了随意抓握, 大把抓不能确定抓(尺侧抓握),以后能五指分开,手眼协调抓,3个 月以前主要是手被动抓握
(2)抓住动作:4个月时能抓住并能注意手中的物 体,5个月能两手交替物体,(即将物体在两手间传 递)6个月时抓取两个物品等 (3)7个月时出现耙弄动作:用整个手掌耙弄小物 品,所有手指弯曲作耙弄 (4)倒手动作 (一只手拿着积木再给予第二块积 木时,会把拿着的积木递到另一只手上再拿) (5)9~10个月时出现对捏动作 (6)一周岁左右垒砌方木等
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秩序,不能逾越,也不 能增长,更不能互换;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 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 但前后两个阶段有着质的差别。 ④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 是有一定的交叉。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一个水平上分化的形式和内容,会在更高的水平上得 到重构、改组或综合
(3)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本阶段是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思 维和言语等初步发生发展的时期,也即儿童智力 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身 体运动引发各感官产生对事物的认知。
(4)前运算阶段与自我中心化现象 2岁以后,婴儿进入了前运算阶段。这是感知 运动智力向概念性智力发展的一个中间性过渡阶 段。由于这一时期婴幼儿还不能进行逻辑运算, 故称为“前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阶段理论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前运算阶段(2 ~ 7岁)、具体运算阶段 (7 ~ 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 成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完整地归纳为以下几个 要点: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但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着 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具体到每一个儿 童的发展,阶段则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 序不变。
触觉 触觉非常重要,出生后就有触觉反应, 有物体触 到手时会握住,尿湿后皮肤觉敏感会哭,对温度 感觉尤其是冷刺激产生明显反应 有触觉障碍小儿特别是高危因素和生后活动受限 孩子,触觉刺激少,胆小,不愿洗手(脸),这 些小儿尽早进行皮肤触觉刺激 。
嗅觉:新生儿期能区分不同气味,6天新生儿 能辨别自己母亲气味, 3个月孩子能嗅觉认母 味觉 :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感觉,出生时已 发育相当完好,区别酸甜等。
3-4个月时竖头能力非常好,控制能力较前提高能上下追 视 2个月是黑白色关键期 3-4个月时颜色视觉基本接近成人但有偏爱,如红色 5个月能寻找失落物体和做目光转移 7-8个月时 细小事物观察期 视觉进一步发展 能注意到细 小事物存在
听感知 瞬目 、凝视, 听 、寻找声源 、分辨声音、 分 辨音调等 。 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 声源,听到悦耳的声音时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 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个月时可寻找不 同响度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4岁时听觉发育已 经完善。听感知发育和儿童的语言发育直接相关 。
同化:主体通过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例如,从用杯子喝水到用碗喝水 顺应:改变主体本身的动作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例如,从吸奶嘴到用杯子喝水,婴儿采用新的动作,以 适应环境。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采用同化或者顺应的方 式重建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 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实质和原因。
早教适应对象
脑损伤造成的高危患儿和智力落后小儿 引起感知障碍和认识障碍
婴幼儿智能的表现形式
大运动 2 小运动 3 语言 4 社会适应性 5 社交行为等
1
早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感知
, 认知, 语言 , 精细, 社会 适应性, 社交行为这几方面。
感知觉
感知觉: 视 听 触 嗅 味
(1)视感知:注视 、 追视 、失落物体寻找 、 目 光移到 、细小事物观察(深视觉)等 。 注视:观察注视时间是第一个智力测验方法 追视:水平追视 、 垂直追视, 一个月能追视90º 左 右 , 两个月120º 左右 ,三个月小儿能180º 出现头 眼结合能力。
社会适应性
对外界刺激分析和综合能力,分为14个方面; 眼睛跟踪物体,听觉反应 ,玩具失落会寻找, 伸手够远处玩具,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摇 铃,对敲方木,杯中取物,盖盖子,认知大小 多少等,区别颜色,懂得里外,认知图形, 指出图中缺什么.
社交行为
对环境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主要指以 下几方面能力: (1)社会交往能力,如逗引有反应,见人会笑,认亲人等 (2)生活自理能力:开口表达个人要求,穿衣知配合等 (3)适应外界要求能力:会控制大小便,有简单是非观念等 (4)懂得社会常识:懂得常见物和人名称,会说 途。 常见物用
(1)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 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 主体为认识客体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在动作的 过程中主体或者客体发生相互改变、相互适应。 他认为,这种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儿 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是智慧的本质,而适应的本质则在于取得机 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他把适应分为 两种类型: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小结
1.早教训练方法很多,不好用统一模式而定,需要 根据小儿年龄和智力发育水平,遵循脑神经系统发
育规律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2.
0-3岁大脑可塑性代偿性非常大,尤其是6个月
以前小儿,抓住关键期,越早越好。
谢 谢
包括13个内容:眼睛看人,逗引反应,反应和游 戏,辨认亲人,见食物兴奋,是非观念,懂得常 见物用途来源,穿脱衣服,控制大小便,提出个 人需求,解扣与系扣,复述能力,认知颜色等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育虽可因 所处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正常儿五个方面发 育是平行的,相互联系并彼 此有所重叠,异常儿五个方 面发育是参差不齐,相差显 著的。
早期教育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 “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 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 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 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早期经验塑造终生学习的大脑
婴儿出生时的突触连接只有成年人的1/10。 到3岁时,孩子的突触连接几乎是成年人的两倍, 达到约1000万亿。 到14岁时,孩子的突触连接数量又回落到成年人的 数量。 科学家的结论:宝宝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将决定 其大脑的构造。宝宝的早期经历越有意义、越丰富、 越有趣味性,他的大脑就塑造得越精妙。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 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 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 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 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 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 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3、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在面临困难时往 往会勇往直前,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如 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 逃避行为。因此,改变人的回避行为,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是 十分必要的。
早期教育
康复医学科
早期教育定义
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用于
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 通过这种措施使其发育水平提高或赶上
正常儿童
早期教育理论基础
皮亚杰婴儿认知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皮亚杰婴儿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具广泛而持 久影响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和贡献最大的儿童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生于瑞士纳沙特尔, 聪明早慧,22岁便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1921年皮 亚杰到日内瓦大学任职,正式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特 别是儿童的思维、智力和认知发展的系统研究工作。 在此后的50多年里,他先后发表专著百余卷,论文 多篇。195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 识论中心”并任主席,直至去世。
认知能力
在感知觉基础上发展而来,如5个月孩子认母认识
奶瓶,6个月左右能区分生熟人,7-8个月依恋母亲 ,
6个月左右能定向认知“灯”.“表”等。以后会认
知越来越多,在感性认知基础上出现理性认知,如
8-9个月能理解“拿”“放”等,之后发展出观察 力,记忆力,思维等高一级认知。
精细能力
孩子在实现行动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之后,就开始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 法来增加对环境的认识。手的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随之而来,所以手 的能力手的动作是早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 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 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 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 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 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