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孩子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孩子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问题原因:
1、孩子受父母的暗示和影响
有些父母本身就不擅于与人交往,平时很少与外界接触,亲戚之间几乎不走动,朋友也不多,对门邻居住了许多年没打过几次招呼,见了陌生人常常不知所措,有人来家里串门通常也就是几句寒暄了事。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做法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拿家长做为模仿的对象,孩子会从父母身上渐渐地习得这些行为习惯,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当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如人愿时,家长就会说孩子“没出息”、“上不了台面”、“不会与人交往”,“孩子怕生”等,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他就会当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差很差,从而更加不会与人交往;有些父母经常告诫孩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讲话,他们会使你受到欺骗,孩子接受了这种观念,在他的脑子里就会形成陌生人就是坏人的想法,他就会增加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安全感,总是对别人处处设防,从而影响和阻碍了他与别人的正常来往。有的父母本身敏感多疑,对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结果孩子也具有敏感多疑的不良个性,造成孩子的人际交往困难。
案例1:一位妈妈事先约好了带13岁的女儿来找我咨询。这是位经常看山东商报教育版的读者,她说她看了我大量的文章,认为我还是可以信任的,所以,想让我和她的女儿谈谈,帮她找找孩子敏感、多疑的原因。可是,到约定时间的时候,走进我办公室的只有这位妈妈。我问她:“您的女儿没有来吗?”这位妈妈回答我说:“孩子来了,就在楼下。我先上来看看。”我问她先上来看什么,她一边扫视着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一边回答我说:“我不放心啊!我是第一次来您这里。”
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单的话语,我就意识到她的女儿为什么敏感、多疑,是这位妈妈本身把敏感多疑的不良个性传染给了女儿!
案例2:周末,经常有家长把孩子送到我这里,让我和孩子生活两天,以便发现孩子的问题,为他们寻找出下一步的教育策略。一位爸爸经过当老师的同学推荐,一个星期六的大清早带着孩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经过短暂的交流,这位爸爸填好登记表,交完费,决定把孩子留下来。这时候,我发现这位爸爸什么也没有带。我问他为什么没有给孩子带行李?他回答我说:“带了,在楼下的车里放着呢,我这就去拿。”我意识到这又是一位敏感的家长,但我当时没有说什么。星期天下午,他来接孩子的时候,我告诉他,经过心理测试,他的儿子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信赖感,表现得比较敏感、多疑。这位爸爸很纳闷地问我什么原因。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请他回答我一个问题:“您能告诉我,昨天早上您为什么没有直接拿着行李和孩子一起上楼呢?”这位爸爸略微思考后回答我说:“孔老师,不瞒您说,我当时有点不大放心,想先上来和您交流交流,
如果感觉不好就带孩子走。”听了他的,我笑了。他立即明白过来:“孔老师,是不是我本身也比较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啊?”我点了点头。
2.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往
一部分孩子不擅于与人交往是由于受到了家长过多的干涉和限制。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孩子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人际交往只会使孩子劳神分心,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于是他们就会经常限制孩子与别人来往;有些父母担心孩子会跟别人学坏,喜欢对孩子所交的朋友一一筛选,什么这个孩子不能交,那个孩子要少来往,孩子本来朋友就不多,经过这么一筛选就更加没人可以往来了;有些父母生怕孩子早恋,有个异性同学打个电话就大惊小怪,非要对孩子追问到底,搞得孩子十分狼狈,其实他们不过是普通朋友而已;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带同学到家里来,不是嫌弃孩子们把地面搞脏了,就是嫌弃孩子们乱翻东西,更有甚者居然毫不留情地将孩子的同学“请”出家门。可以反问一句,父母经常如此表现,孩子还怎么与人交往?别的孩子又怎么能够愿意与孩子做朋友呢?
3.对孩子溺爱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疼爱,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于是当他与别的孩子相处时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关心别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十分骄蛮任性,让人无法接受和靠近,从而使他失去了许多交朋友的机会;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了一些不必要的保护,他们对孩子的外出是处处不放心,总怕孩子会有危险发生,总怕孩子和别人在一起会吃亏受欺负,于是就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即使允许孩子出门也会陪伴左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缺少与人交往的锻炼,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往往较差,在社交场合经常会有一些笨拙的举动出现,显得手足无措,而且一旦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发生,他便会选择退缩和回避来应对。
4.孩子心理上缺少安全感和信任感。
没有安全感和信赖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是表现出过分的攻击行为就是过分退缩。
案例3:暑假到了,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我很想利用这个机会,全面了解孩子,于是,决定举办夏令营。第一期夏令营于7月2日开始。其中有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离开家,他的妈妈居然要求他的爸爸一起来陪着睡觉。我坚决不同意,如果想改变孩子,就把孩子放心地留下,如果不放心就请把孩子带走。结果,这位妈妈最终还是把孩子留下了。我们夏令营有规定,期间不允许家长来电话,更不准探视。可是,这位妈妈竟然一二再地破坏我们的规定,不时地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事情,请我多多关照孩子。尤其不能令人接受的是,这位妈妈居然在7月3号的凌晨三点打来电话!这是位何等焦虑的母亲啊!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她的儿子不仅肢体发展很不协调,动作拙笨,而且不会和人交往,不敢和人对视,既胆小怯懦又很有攻击性,他心理上没有一点安全感和信任感,几乎每天都哭,他时时做好攻击的
准备。如果家长单纯改变孩子,自己不进行心理治疗的话,恐怕这个孩子就给毁了!7月3日中午这位孩子的妈妈再次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严厉地批评了她,绝对不允许她再打电话,我无可奉告!结果,7月5日上午,孩子的爸爸给儿子送钢笔,这是一支崭新的钢笔,里面没有墨水,毫无疑问,这位爸爸以送钢笔为理由来看孩子。
除了这个孩子,这一期夏令营孩子表现出的问题最多的就是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在童年期不把孩子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起来的话,这个孩子将来必然形成敏感、多疑、不合群的不良个性。
孩子为什么缺乏安全感和信赖感呢?其一,是孩子的父母本身缺乏安全感和信赖感,处处表现得敏感、多疑;其二,从小没有被妈妈搂睡过的孩子,母子之间最初的肌肤相亲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前提,但很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让老人或保姆搂睡孩子,或者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婴儿床上,结果,孩子从襁褓之中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妈妈抛弃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安全感;其三是家庭成员缺位或者家庭不完整的孩子。;其三是生活在不和谐家庭的孩子。父母吵架、父母意见不一致。
5.孩子缺少人际交往
由于现代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变,独门独户的家庭已占据大多数,这在客观条件上就压缩了孩子的活动天地,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走动来往空间限制,减少了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玩耍和交往的机会;另外,许多家长对孩子看护过严,孩子每天上学和放学都由家长亲自接送,而且孩子回到家后一般都不再容许外出,孩子与别人的交往仅限于在学校里很少的课间休息时间;再者,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不仅要学好学校里的功课,而且孩子的大量业余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和特长班占用,搞的孩子整天疲于奔命,根本没有精力再与别人玩耍和交往;还有,现在电子和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孩子足不户出就可以享受到电子游戏、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娱乐,这也削弱和淡化了他们与同伴间的交往动机和欲望。可以说,孩子们的社会接触面是比较窄的,他们尤其缺少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人际交往的经验严重不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有的对家庭产生了过度的依恋,有的习惯于以自我中心从不理会他人感受,有的懦弱胆小,在与他人交往时十分紧张,有的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所以,交往的冲突和矛盾也就经常发生。
6.孩子有不良交往的习惯和行为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将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使他成为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比如有的孩子很“自我”,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事都要自己独占,处处喜欢占上风;有的孩子对别人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耍态度;有的孩子的攻击性比较强,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好抢别人的东西,如果有谁不听招呼就会以武力相加;有的孩子不爱关心别人,不愿帮助别人,即使别人有困难向他求助请他帮忙,他也会常常无动于衷;有的孩子自私自利,为人特别小气,自己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染指,有好吃的或好玩的从不愿意拿去与别人分享。孩子如果在人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