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其构成要素主 要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戏剧、客家流行音乐、客家谚语、客家童谣、客家民歌、客家人物、 客家山水、客家诗文、客家历史、客家饮食、客家家规族训、客家武术、客家名人事迹、海内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 。
● 客家文化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深圳、梅州 、惠州、河源、韶关 ;福建的龙岩 ]、三明;江西的赣州,广西的贺州等地及国内 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范围主要包括赣江、 汀江、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的赣南、闽西、粤东、粤北和珠江口东岸的客 家大本营,还有遍布于湘滇陕黔浙琼等省的散点客家居住地。
● 客家人遍布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份,甚至远及印度尼西分布广泛,影响深远。至2017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国家 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有3个。
● 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认同的纽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源自中原汉人 南迁时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时期的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崇尚华夏正统文化,诗礼传家; 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 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客家人多处闭塞贫困的山区,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俗语,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存。

在长期的迁移中,客家人养成一种刻苦耐劳,自立自强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

同时,又因为在历史上的多次迁移中,都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以封闭式的生活为主,因而家族观念特别强固,保持着较多的从中原到江南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同于广府人、潮汕人的重商意识,而是崇尚读书,外出求学蔚为社会风气,有“文化之乡”之称。

历史上客家人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

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紫金、博罗等客家人聚居地。

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生动通俗,讲究押韵。

客家山歌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本来简单的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而且因为在山地唱歌,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汉剧是客家地区流传较广的地方剧种,有源于湖北汉剧、徽班、秦戏班底,湖南祁阳戏各说。

客家汉剧传统剧目据称有800多个,完整剧本有300多个,唱、做、念、打(舞)表演艺术丰富,武打戏还把南派武功融于其中。

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公、婆、乌净、红净七行,唱腔音乐有二簧、西皮、大板等各种声腔,成为广东地方一大剧种。

客家地方戏剧还有采茶戏和花朝戏,都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

客家民间舞蹈品种繁多,多数为风俗道具舞,较为著名的有船灯、鲤鱼灯、采茶扑蝶、席狮舞、杯花舞等。

客家菜称“东江菜”。

口味偏于“浓重”,主料突出用肉类而少用水产,其特色是“咸、肥、香”,重实惠,多吃熟食,喜吃干腌菜。

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

客家菜以砂锅菜见长,造型古朴,保留较多的古代中原烹调法。

传统菜式有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酒鸡、肉圆以及各色酿菜,特爱吃狗肉。

客家风味小食以土产的大米、豆类、地瓜、芋等加工制成,将大米碾成粉或磨成浆后,或搅或蒸或煮或烤或炸等不同方法制作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尤具特色。

深圳客家城堡式围楼的文化特色

深圳客家城堡式围楼的文化特色

深圳客家城堡式围楼的文化特色【摘 要】客家民居的类型是客家徙居地形成 “文化圈”中的地标,是滚动发展的宿营。

深圳现存168座客家城堡式围楼,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的产物,可谓集赣、闽、粤客家围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从城堡式围楼的特征、传承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宝库的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符合深圳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做法。

【关键词】城堡式围楼 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宝库 保护利用 改革深圳地区现存168座客家围(其中龙岗区113座,坪山区53座、大鹏区2座),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符号镶嵌在美丽海滨城市画卷中,熠熠生辉,彰显出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底蕴。

深圳客家围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的产物,是继赣南土围子、闽西土楼、兴梅地区围龙屋、东江流域四角楼之后客家民居的又一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从城堡式围楼的特征、传承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宝库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符合深圳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做法。

一、城堡式围楼的建筑文化特色深圳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围龙屋、围堡、土墙围、排屋村四种形式。

其中“围堡”可谓集各地客家围之大成,主要特征是以兴梅地区的围龙屋与东江地区的河源、惠州四角楼基本要素结合,并特别强化了城堡的防御功能,故我们称之为“城堡式围楼”。

深圳最令人瞩目的是,占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号称“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楼”(八角楼二望楼)的龙岗罗氏鹤湖新居(图1),以及同等规模的坪山曾氏大万世居(图2),两处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建于嘉庆和乾隆年间,可称为赣、闽、粤客家围之冠,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之所以将“围堡”称之为“城堡式围楼”,除体量大外,主要是具备了冷兵器时代的防卫功能以及使用功能和建筑意象。

从平面布局看,围楼本体成方形(个别为矩形),四角角楼高耸(鹤湖新居内外二围8个角楼),后座望楼(龙厅)居高临下。

前有禾坪、月池,护楼壕沟环绕(龙田世居的护楼壕沟尚存一段,其他围楼壕沟遗址尚存),后有风水林,整体布局呈椭圆形,符合天圆地方、阴阳合一理念。

广东地区客家传统服饰艺术特征探析

广东地区客家传统服饰艺术特征探析

广东地区客家传统服饰艺术特征探析客家民系是中国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个民系,广东省也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

客家人的服饰艺术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不仅在服饰的选择上有独特的风格,更是在传统的服饰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上别具匠心。

本文将对广东地区客家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进行探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广东客家传统服饰简介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河源、梅州、汕头、汕尾、惠州、清远、潮阳、潮州、揭阳、韶关、深圳等地。

他们的服饰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客家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衣、裤、鞋、帽、裙等不同的服饰单品,同时还有相应的配饰。

在客家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女性的服饰。

女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旗袍、滚边裙、褂、襦等,其特点是色调淡雅,绣有独特的图案纹样。

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短衫、褂、帽等,同样也以淡雅的色调、优美的刺绣和图案为主要特点。

二、客家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1. 独特的图案纹样客家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极为独特,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自然景物和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

这些图案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十分考究,通过不同的刺绣工艺和织造工艺,呈现出细腻、精美的艺术效果。

在客家传统服饰中,常见的图案纹样有花鸟图案、草虫图案和山水图案。

花鸟图案通常寓意吉祥幸福,草虫图案则象征着风调雨顺、丰收祥和,山水图案则反映了客家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图案纹样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承载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祈愿。

2. 精湛的工艺制作客家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主要包括织造、刺绣、缝纫等工艺。

这些工艺传承了古老的传统技艺和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服饰的织造工艺方面,客家人常使用丝绸、棉布等材料,采用纹样对织物进行装饰,通过织造工艺,制作出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的织物。

在刺绣工艺方面,客家人善于运用针线,独具匠心地在织物上刺绣各种图案,使服饰更加精美。

深圳年俗文化的介绍

深圳年俗文化的介绍

深圳年俗文化的介绍
圳东部的原住民以客家人为主,深圳西部的原住民以讲白话的本地人为主。

地域和语言的不同呈现了深圳本土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多样,可谓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世代相沿的各具特色的深圳本土年俗更集中折射出生存其中的风土人情以及原住民的集体性格。

罗湖:吃根甜蔗讨彩头(年前)
在农耕时代,罗湖的原住民都有种植甘蔗的传统,每到年关村民把大部分甘蔗砍下榨糖之外,会专门在地里留一部分供家人在春节食用,因为甘蔗的客家话发音意头好,村民也都讨“倒吃甘蔗节节甜”的好彩头来欢欢喜喜过春节。

罗湖原住民与甘蔗有关的年俗还有:家家户户都用蔗糖做炒米饼。

有儿歌这样唱:“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望龙船,我唔望,望鸡仔,鸡仔大,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 这也说明罗湖人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由来已久。

做饼时,全家其乐融融。

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磨好的饼粉和上自产的甘蔗糖浆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做馅,按在饼模中,用汤匙来回压紧,再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敲出来,讲究的人家还在饼模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用朱红画上福、禄、寿、喜的字样。

一个个形态扁圆、又甜又香洋溢着喜庆的炒米饼,成了罗湖原住民春节的符号和记忆。

观澜:焖只肥鹅过肥年(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这天,观澜客家人的饭桌上少不了祖辈传下来的四样菜:客家狗肉、酿豆腐、客家焖鹅、猪肉焖咸菜。

其中焖肥鹅年菜最具特色。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客家文化特质探析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特质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客家人的背景、家庭观念、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方面对客家文化特质进行探析。

一、客家人的背景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海南、台湾等省份和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他们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南方地区战乱频繁,大量人口迁徙。

客家人凭借着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逐渐繁衍壮大。

二、家庭观念客家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传统的家庭结构一般以父母为主导,崇尚"三从四德"。

"三从"即妇女要顺从父亲、丈夫和儿子,而"四德"则是妇女要德行良好、言行端庄、勤俭节约和服服帖帖。

这一观念在客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关注。

三、民间艺术客家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山歌、弦子曲、刻字、刺绣等。

其中,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它以自由朴实的曲调和深情颂唱家乡、家人、祖国等内容,表达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此外,客家人的刻字和刺绣技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是客家文化的瑰宝。

四、传统节日客家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知名的是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在这些节日里,客家人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贴年画、赏月等。

春节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合家团圆,共同享受美食和亲情;中秋节则以月饼和赏月为主要活动;而重阳节则以登高、插茱萸为主,表达对长寿的祝福。

五、宗族文化客家人信仰宗族文化,十分注重家族的渊源和互助合作。

在客家文化中,家族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尊敬、互助互励,形成了一个强大而紧密的群体。

家族祭祀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仪式,每当过年或祭祀活动,家族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交流感情、增强凝聚力。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质和价值观念。

广东客家风土人情简介

广东客家风土人情简介

广东客家风土人情简介说道广东啊,那就不得不聊聊咱们客家这片热土,它啊,真的是块宝藏地!你要是来到这儿,准能被那些浓浓的风土人情给迷住,保证让你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你看啊,那些客家的老屋,一幢幢的,像不像爷爷讲的故事里的那些大宅院?青砖黑瓦,依山傍水,是不是很有那股子古味儿?客家人啊,最讲究的就是那个“风水”,选个好地方,住得舒心,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

走进去瞅瞅,老屋里头啊,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质朴劲儿,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再说说吃的吧,客家菜啊,那叫一个地道!光是听到名字,你就能想象到那股子香气了。

梅菜扣肉啊,沙茶牛肉啊,盐焗鸡啊,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还有啊,那些逢年过节才吃的酿豆腐、艾米果,那可真是舌尖上的美味,每一口都能吃出浓浓的家的味道。

那些老一辈的人啊,总是能把简单的食材做出花来,让咱们这些晚辈啊,真的是既佩服又嘴馋。

说起客家人的性格啊,那也是个顶个的好。

他们啊,个个都是热情似火,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你要是走累了,随便找个客家人问问路,他们啊,不仅会给你指得明明白白,说不定还会拉着你去家里喝杯茶,聊聊天呢。

那场面啊,就像是一家子人坐在一起,没有丝毫的陌生感。

咱们客家啊,还有个特色,那就是重视教育。

你随便走两步,就能看到一个书香味儿十足的书屋,或者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客家人啊,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子孙后代有出息。

所以啊,他们的孩子啊,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以后啊,一个个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逢年过节的时候啊,那更是热闹得不得了!什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啊,客家人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

就说春节吧,那可是个大日子!家家户户啊,都要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那喜庆劲儿啊,真是别提了。

年夜饭啊,更是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吃得大家满嘴流油,还意犹未尽呢。

还有啊,那些舞龙舞狮的,敲锣打鼓的,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说了这么多啊,你是不是也对客家这片热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呢?我告诉你啊,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习俗、每一个人啊,都是那么地有魅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客家由来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

客家由来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

客家由来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口谢重光客家人的由来提起客家人,有的人会想到神奇的土楼,有的人会想到众多的客名人,有的人则会想到客家人遍布五湖四海,人数达好几千万,难免感到有些神秘。

说客家人神秘,其实并不神秘。

从外表上看,客家人与我们身边的各种人——福州人、闽南人、莆田人以及外省人,根本没有什么差别;而客家人内部,长相差别很大的也很多。

比如我与我的一位老乡兼同事,我高大,他矮小;我须发正常,他卷发还有络腮胡子。

这些现象,从血统和种族来解释,就讲不通,既不能解释客家人与别的族群的同,也不能解释客家人内部的异。

从族源上看,高大而须发正常,矮小而卷发多须,显然有着不同的种族来源,但这些都无碍于我们同属于客家,同属于汉族。

翻开汉族五千多年的形成发展史,融汇不同种族、不同来源的事例数不胜数。

黄帝和炎帝,本来就是不同种族,后来融合起来形成了华夏族,奠定了后来汉族的基础。

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元稹等人,论血统,都出身于少数民族,但他们受汉文化熏陶很深,汉化很彻底,都成了汉族的文化名人。

因此说,界定客家,虽然不能排除血缘的因素,但识别客家的根本标准在于文化,而不在于种族和血统。

客家方言、客家风俗、客家人的社会心理、客家人的自我认同。

这些通常用来判别客家人的基本元素,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在历史上,许多人本不是客家人,但迁入客家聚居区,学会了客家方言,按客家风俗行事,子子孙孙完全认同客家,从而成为客家人,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相反地,一些客家人离开客家聚居区,住到闽南人或别的族群聚居区,久而久之成为闽南人或别的族群的人,其事例也很多。

风俗和社会心理,各族群间虽有差别,相似点也很多,不容易把握,而方言却很容易区分,所以客家人很重视方言,祖训说:“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人互相认同,也用方言,无论天涯海角,乡音相通,一见如故。

客家由来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另一个互相认同的标志是宁化石壁。

不少客家族谱记载,自己的祖上曾经在宁化石壁住过,或在南迁时曾经过宁化石壁,再分迂到各地,于是就有了宁化石壁是客家祖地的说法。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风俗绝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与中原民俗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现象。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1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2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

”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文化简介

客家围龙屋是中 华客家文化中著 名的特色民居建 筑。围屋始建于 唐宋,兴盛于明 清。围屋结合了 中原古朴遗风以 及南部山区的文 化特色,是中国 五大民居特色建 筑之一。只要在 客家人聚居之处, 都能够见到围龙 屋的踪迹。
客家名人
在客家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里,涌现出许多的能人,他们为 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以后孕育出许多政治领袖、 工商俊彦和文化名流,为以后的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不断创造出 光辉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主要由“十大文化工程”和“五大景区”组成。这十大文化工 程包括:客家鼎、客家赋、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客家墟日图、印象客都、潘鹤 四大雕塑、作家庄园、客家祠、梅花园、客天下巨石广场等十个文化含量极高的 项目。五大景区则包括客天下广场、客家小镇、千亩杜鹃园、郊野森林公园、圣 山湖。
中 国 的 城 堡
客家文化简介
美食精神
建筑
节日
文化起源
客家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以来,客家 人极力地保留着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使客家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 族优秀的汉族文化,又与时俱进地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一 样,都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在上千年的相互融合中 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文化。
客家名人榜 历史名人 近代名人 现代名人 未来
文天祥
张九龄、曾巩、 杨时、黄庭坚、 詹学传、罗孟 郊、郑獬、蔡 蒙吉、文天祥、 李士淳、魏禧、 上官周、黄慎、 钟绍京、等
孙中山
廖仲恺、朱德、 叶挺叶剑英、 黄遵宪、刘光 第、吴汤兴、 徐骧、何如璋、 宋嘉树、丘逢 甲、姜绍祖、 罗明、廖仲恺
田家炳

深圳客家文化特征

深圳客家文化特征

深圳客家文化特征深圳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部地区,即今龙岗区的大部分镇村,在与龙岗接壤的宝安区石岩、观澜、龙华等镇也有部分客家人居住。

这一地区的客家人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代从湘赣等省途经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地辗转迁徙而来,也有少数元、明时期迁来的。

他们在长期的辗转迁移过程中,既带来了原住地和途经地的文化,在固守原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地扬弃那些不适于新的生存环境的文化因素。

他们在与深圳地区各民系的接触、交往与融汇的过程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独具特色的深圳客家民居建筑,就是这一文化的外在形式。

崇拜祖先的寻根文化特征:客家人到了新的地方后,还牢牢地记着自己的家族历史,也就是说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在客家的民居建筑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崇拜祖先的和寻根思源的心态。

一是祠堂建筑。

客家人不论是合族聚居在一个围屋建筑里面,还是采用非围屋的聚居方式,他们的居住建筑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的。

深圳市龙岗区的客家人大多以围屋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围屋的中轴线按排祖祠厅堂建筑,其它居住建筑都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

在祠堂里安上家庭始祖和历代祖先的牌位,时时进行祭拜。

散居各处的客家人也同样如此,他们的居住建筑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祠堂而建,并以祠堂为中心。

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极为强大的向心内的凝聚力量,使整个家庭成为一个整体。

二是用悬挂堂匾这种形式来标明、记载自己的姓氏郡望和光荣的祖先。

堂匾一般挂在中堂上,上书本族姓氏的郡望堂号,如黄姓为“江厦堂”,李姓、彭姓为“陇西堂”,赖姓为“颖川堂”,何姓为“庐江堂”,肖姓为“兰陵堂”,邓姓为“南阳堂”,等等,这是氏发祥地的堂号。

三是通过祠堂中的祠联、楹联记载自己家庭的历史祖先的业绩。

宝安区上合黄氏宗祠上的祠联是“珠玑旧泽,江厦先声”,既说清楚了家庭的堂号,又说明了他们这一族是经从南雄迁来的客家。

福田下沙黄氏宗祠的楹联是“泽传参里,声讫程乡”,说明他们的先祖是晋代的黄舒,是经从梅州迁过来的。

客家文化介绍

客家文化介绍

客家文化介绍客家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客家人是广大中国民族之一,他们的祖籍主要可以追溯到中原地区,后迁徙至今的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区。

客家人以勤劳、俭朴、好客、团结、坚强等特点著称,他们的文化传统充满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客家菜是中国传统的地方美食之一,以其独特口味和精致制作而闻名。

客家菜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细致,尤以酸甜、鲜香入味、口感爽滑为特点。

客家人崇尚俭朴生活,讲究一荤一素、一酸一甜的搭配,注重平衡营养。

蚝油煲、客家酿豆腐、荔浦芋泥等是客家菜的代表性菜肴。

客家人的建筑文化客家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之一。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外观宏伟,内部精心布局,既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客家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团结互助的生活理念。

客家围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有着独特的雕刻和砖雕工艺,展现出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客家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农历三月三的“三月三”节日是客家人的传统节日,当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登高赏花等活动,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此外,“开墙留钱”、“包水缸”等传统习俗也是客家人节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传承着客家文化的精髓。

客家人的传统手工艺客家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术也非常丰富多彩。

客家人以制陶、编竹、雕刻等手工艺闻名,这些手工艺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却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

客家人的手工艺作品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客家人的音乐舞蹈客家人的音乐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传统音乐形式,歌词朴实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客家舞蹈舞姿悠扬、优美,富有地域特色。

客家人在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歌舞形式表达心情和祝福,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声融入其中。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俗、传统、建筑、节日、手工艺和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展现了客家人勤劳、俭朴、好客、团结、坚强等特质,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客家文化的三个特征:风雅传统_家国意识大爱情怀

客家文化的三个特征:风雅传统_家国意识大爱情怀

客家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自古代迁徙至赣闽粤边区,以此再播迁至海内外各地的一个具有相同方言基础、相似文化积淀的汉族支系。

客家人分布范围广泛,“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他们以一直“在路上”的韧劲及充满智慧的品质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

遍及世界各地近1亿人口的客家人是一个庞大的汉族支系。

作为跨地域族群,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客家族群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风雅传统、家国意识、大爱情怀是客家文化的三个特征。

/肖艳平 编辑/秦斯 图/画报图库三个特征风雅传统家国意识大爱情怀风雅传统客家人自中原迁徙至赣南、闽西、粤东北边区,乃至远播世界各地。

不管身在何处,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了古代中原的优秀传统文化。

客家方言是客家族群的重要识别特征,客家人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执拗传承了古代中原的古音古义。

客家方言是研究古代中原语言的重要参照。

在客家方言传承之下的口头文学中,一首首歌谣、一段段故事中均可见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在民间的传承与积淀。

在相同语言背景的强化下,客家族群表现出极强的宗族凝聚力。

他们崇敬先祖,在恢弘的祖祠、宗祠、支祠、众厅、厅堂等祠堂序列下举行古雅隆重的民间礼俗。

在祖先符号的凝聚下,在迁出地作为堂号的聚集下,形成了一个个和谐有序的宗支群体。

他们以传统宗族家训作为处世原则,以祖训家规律约言行,把“崇文重教”作为宗族社会群体发展的基本路径。

于是,在客家地区书院林立,例如建于宋代的赣州濂溪书院、兴国安湖书院、大余道源书院、宁都梅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的兴国潋江书院等著名书院。

客家人在创造区域农业文明的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杰出人才:一门四进士的“西江四戴”戴衢亨家族,“一门四代五杰”“中国文化之贵族”的陈寅恪家族以及作为学术流派的“易堂九子”等。

此外,诸如宋应星、刘永福、丘逢甲、黄遵宪、孙中山、叶剑英、郭沫若等灿若繁星的先贤亦同样饱受客家文化滋养。

在客家耕播的大地上,六祖慧能、马祖道一、王阳明、周敦颐等禅宗宿儒亦立足于此,在此成名成圣。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客家民俗文化知识涵盖广泛,包括传统节日、婚礼、祭祀、饮食、服饰、艺术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介绍:1.传统节日:客家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等习俗,清明节期间有扫墓、烧纸钱等习俗,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婚礼:客家人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时的“拜堂”,新郎新娘会在堂上跪拜祖先,以示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客家人还有“送嫁”的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娘家人会选派几位有威望的长辈护送新娘到夫家,以示对新娘的关爱和尊重。

3.祭祀:客家人重视祭祀祖先,认为祭祀可以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在祭祀活动中,客家人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鸡、鸭、鱼、肉等,并烧香、上烛、敬酒等。

此外,客家人还会在祭祀活动中进行“做公德动作”,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4.饮食: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客家酿豆腐”。

这道菜是用豆腐和肉馅为主料,加入葱花、姜末等调料制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吃糯米饭,糯米饭是客家人的主食之一,因其口感软糯、清香可口而备受喜爱。

5.服饰:客家人的服饰文化也有独特之处。

传统的客家妇女服饰以宽松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穿蓝色或黑色的衣服。

而传统的客家男子服饰则较为简单,多穿白色或蓝色的衣服。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和花纹,以示吉祥和美观。

6.艺术:客家人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客家山歌”。

山歌是客家人用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曲调,被誉为“客家文化的瑰宝”。

此外,客家人还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以上是关于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一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

深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之处

深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之处

深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之处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出深圳与众不同的一面。

深圳的饮食文化便是其风土人情的一大亮点。

由于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各自家乡的美食,使得深圳的饮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地的传统美食如公明烧鹅,皮脆肉嫩、肥而不腻,独特的烧制工艺让烧鹅的香气四溢。

而潮汕的牛肉火锅、四川的麻辣火锅、东北的铁锅炖等各地特色美食也在深圳遍地开花。

此外,深圳还有众多的西餐厅、日本料理店和韩国烤肉店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在深圳的街头巷尾,你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种多元的饮食文化反映了深圳的包容与开放。

深圳的语言也是其独特风土人情的一部分。

虽然普通话是主要的交流语言,但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能听到各种方言。

粤语依然在一些区域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本地居民之间。

此外,来自湖南、四川、福建等地的方言也常常能听到。

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不仅体现了深圳人口的来源广泛,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碰撞。

在传统习俗方面,深圳保留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动。

例如,“下沙大盆菜宴”是深圳下沙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数百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大盆菜,场面十分壮观。

盆菜里食材丰富,有海鲜、肉类、蔬菜等,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还有“南澳舞草龙”,以稻草扎成龙形,在夜晚舞动,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这些传统民俗活动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挑战,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深圳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的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

在老城区,你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如骑楼。

而在新城区,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展现出深圳的科技感和创新精神。

例如,平安金融中心、地王大厦等标志性建筑,不仅是深圳的地标,也是深圳经济繁荣的象征。

这些建筑的外观设计独特,内部设施先进,充分体现了深圳在建筑领域的领先水平。

深圳最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什么

深圳最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什么

深圳最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什么深圳,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依然保留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风情。

那么,深圳最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什么呢?要论深圳的民俗风情,不能不提的便是“大鹏所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

走进大鹏所城,仿佛穿越了时空,古老的城墙、狭窄的街巷、古朴的建筑,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城内的将军府第、天后宫等建筑,不仅具有建筑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

每年的重大节日,这里都会举办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祭祀庆典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深圳的“渔民娶亲”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之一。

这一习俗源于南澳渔村,反映了渔民们的生活和爱情。

娶亲当天,新郎穿着传统的渔民服饰,划着小船去迎接新娘。

新娘则在亲友的陪伴下,等待新郎的到来。

整个过程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还有各种独特的仪式和环节,如过“火盆”、喝“交杯酒”等。

这种民俗不仅展现了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传统婚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深圳的民俗风情中,“客家山歌”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歌词内容丰富,涵盖了劳动、爱情、生活等各个方面。

其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深圳的一些客家村落,经常能听到人们唱起客家山歌,那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间田野,传递着客家人的情感和智慧。

“舞麒麟”也是深圳民间艺术的瑰宝。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

深圳的舞麒麟表演通常在春节、喜庆节日或重大活动中进行。

舞麒麟的队伍由经验丰富的舞者组成,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麒麟的形态和动作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欢快的锣鼓声中,麒麟时而跳跃,时而翻滚,精彩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深圳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习俗。

如春节期间的逛花市,人们纷纷涌上街头,选购鲜花、春联等年货,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乡土情缘】青草地:深圳客家人

?【乡土情缘】青草地:深圳客家人

【乡土情缘】青草地:深圳客家人【华北文苑】推送:深圳客家人文/青草地我未到深圳定居前,对客家人所知甚少。

到深圳后的八年来,通过与当地客家人的日常接触,对客家人才有了些许的认识。

所谓客家人,是指做客它乡之人,是区别于当地原居民的一种称谓,是中华汉族的一个民系。

据史料记载,客家人是为躲避战乱,自西晋、唐宋未年起,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诸省的汉人。

后来,清代众多客家人从偏辟的山区又迁至海滨之地。

深圳地处沿海,也就成了客家人来此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与原来的居民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在语言、建筑、民俗、民性独特的、充滿魅力的文化。

深圳的客家人很多,有人对我说:你随便走到哪条街,都会与客家人擦肩而过。

客家人的住宅很有特点。

几十户上百户聚居在自己建造的围龙屋、土楼、方楼、五凤搂里,造型多为方型或圆型。

宅前必有一湾池水,象征“得水为业,财源茂盛"之意。

一座围屋,就是一个家族的生活中心,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子孙成群。

几乎每处宅屋前都裁种一颗蓉树,根部盘根错节,相互缠绕,树冠遮天避日,郁郁葱葱,不仅用于乘凉,重要的是企盼家族兴旺,子孙众多。

客家人一般称宅地为"老围”。

公交站点就有许多站名带有"围”字的,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

客家人的宅屋朴实无华,厚重憨实,外墙多为水泥灰色,无论是石砌的还是土坯的,像一个个坚固的碉堡,窗户很小,外表给人以冷峻压抑之感,围内却扬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宅屋虽年长日久,历经风雨冲刷,仍傲然挺立,在城市高楼林立的围困下,仍占有一席之地,威武不屈。

千万别小看这些宅屋,一旦被政府征用,宅主一夜间就成为百万几百万甚至千万元土豪,这是许多客家人生活富裕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常对客家朋友说:辛苦工作几十年,不如客家老宅尺寸间。

这就是深圳老宅的价值,让人羡慕。

语言是文化的活石。

客家话作为一种方言,极具有特色,但外人一般听不懂,里面藏着深奥。

我所在的小区有来自湖南、湖北、梅洲、潮洲、汕头等多地的客家人,他们虽然同是客家人,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域,在语音语调上也有不同,彼此间也不能完全听懂对方的话。

深圳龙岗客家文化

深圳龙岗客家文化

深圳龙岗客家文化深圳龙岗客家文化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

他们在来深垦殖的三百年间,有过一个相当长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时期。

他们既能适应新环境,又能抓住好机遇;既坚持以农为本,又不失时机地发展了本地工商业;既能维护传统,又能带动新风尚,就是说,龙岗客家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而跟闽粤赣客家中心地区的传统客家相比,其文化独具特色,闪烁着非凡的光芒。

龙岗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其文化也最具特色,龙岗客家成为深圳客家的代表,在客家学和客家史上,有其特出的深圳龙岗坪山客家村地位与价值。

龙岗客家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

既是“老深圳”的骄傲。

更是“新深圳”的财富。

在现代深圳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善待善用之。

一深圳客家—“迁海复界”典型产物深圳客家有自己的特色,这跟它独特的迁徙历史、社区形成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开始的“迁海复界”,是客家史上第四次大迁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地区在“迁海”运动中,半是直接受害区,半是间接受害区。

今日龙岗区亦大体如此。

其沿海地区为直接受害区,其北部山区是间接受害区。

“迁海”的二十余年间,这两种地区都遭到空前严重破坏。

直接受害区人口全部内迁,其地面建筑荡然无存;“迁海”造成社会不靖而引致间接受害区人口大量逃亡,村落损毁,发展停滞。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始全面“复界”,原居民迁回的极少,初时响应“招垦”的也不多。

从方志和族谱资料看,到康熙三十年(1691)后,迁来者方始渐夥。

西部主要是增城、东莞方向来的粤语系人,东部则多是从闽粤赣山区出来的客家人。

这样,就形成了深圳民系人口和地域文化独特的分布格局:西部广府人,东部客家人。

在深圳这个新开发区,作为移民,无论东部西部,都表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都有不错的业绩。

但相比之下,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东部的发展明显胜于西部。

“迁海”所累最严重的是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其中尤以闽粤为甚。

深圳客家人

深圳客家人

深圳客家人
'客家人' 属于我国汉族八大民系中的一支,这一民系个性鲜明、分布面广,对中国的历史甚至世界华人史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客家人根在中原,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从西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间,经历五次大规模迁徙和不断零星的转移,开始驻足赣、闽、粤交界地区,以后又逐渐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

现在客家人已经遍布于我国赣、闽、粤、川、桂、黔、湘等省和自治区,还有的漂洋过海,散居于东南亚、美洲、中南非洲等地。

目前共有六、七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X
龙岗区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深圳市龙岗区距离客家人形成地和大本营--粤东梅州地区直线距离只有250多公里,临近南海,是客家人在闭塞落后的山区形成之后向东南沿海一带迁徙的首地区之一。

在深圳本土的原住民中,客家人约占65%,而龙岗区则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这种迁徙自从客家民系形成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客家人的迁入一同带来的还有客家人的语言、文化、民俗、生活方式等、当然也包括客家特有的建筑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客家文化特征
深圳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部地区,即今龙岗区的大部分镇村,在与龙岗接壤的宝安区石岩、观澜、龙华等镇也有部分客家人居住。

这一地区的客家人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代从湘赣等省途经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地辗转迁徙而来,也有少数元、明时期迁来的。

他们在长期的辗转迁移过程中,既带来了原住地和途经地的文化,在固守原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地扬弃那些不适于新的生存环境的文化因素。

他们在与深圳地区各民系的接触、交往与融汇的过程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独具特色的深圳客家民居建筑,就是这一文化的外在形式。

崇拜祖先的寻根文化特征:
客家人到了新的地方后,还牢牢地记着自己的家族历史,也就是说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在客家的民居建筑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崇拜祖先的和寻根思源的心态。

一是祠堂建筑。

客家人不论是合族聚居在一个围屋建筑里面,还是采用非围屋的聚居方式,他们的居住建筑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的。

深圳市龙岗区的客家人大多以围屋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围屋的中轴线按排祖祠厅堂建筑,其它居住建筑都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

在祠堂里安上家庭始祖和历代祖先的牌位,时时进行祭拜。

散居各处的客家人也同样如此,他们的居住建筑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祠堂而建,并以祠堂为中心。

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极为强大的向心内的凝聚力量,使整个家庭成为一个整体。

二是用悬挂堂匾这种形式来标明、记载自己的姓氏郡望和光荣的祖先。

堂匾一般挂在中堂上,上书本族姓氏的郡望堂号,如黄姓为“江厦堂”,李姓、彭姓为“陇西堂”,赖姓为“颖川堂”,何姓为“庐江堂”,肖姓为“兰陵堂”,邓姓为“南阳堂”,等等,这是氏发祥地的堂号。

三是通过祠堂中的祠联、楹联记载自己家庭的历史祖先的业绩。

宝安区上合黄氏宗祠上的祠联是“珠玑旧泽,江厦先声”,既说清楚了家庭的堂号,又说明了他们这一族是经从南雄迁来的客家。

福田下沙黄氏宗祠的楹联是“泽传参里,声讫程乡”,说明他们的先祖是晋代的黄舒,是经从梅州迁过来的。

“龙湾世居”
围(黄姓)的楹联是“溯渊源而有笨为箕为裘犹是春申令绪,绵世泽于无疆肯构肯堂依然叔度家风”,更将他们的始祖追溯到了战国时期的春申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