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历史理科会考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纲要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纲要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纲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三)列举朱熹的理学及其地位。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概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四)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福建省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人民版必修三精简版本)

福建省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人民版必修三精简版本)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①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②道家: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主张“无为而治”③法家:韩非子主张变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严刑峻法④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是: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③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4、“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②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唯物主义哲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①造纸术: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③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应用于战争。

(▲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④指南针:战国出现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影响: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2、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号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怀素、张旭擅长草书。

3、绘画:(1)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全部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全部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全部知识点中学历史必修三会考学问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见“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开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见“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见“性本恶”。

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承受董仲舒的主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他的思想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专制专制,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朝气。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见“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中学历史必修三会考学问点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开展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学问”,而教育可以使人相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确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起先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I)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发展演变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背景:(文科)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文化教育上,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士人的活跃起来,冲破礼法束缚,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根本原因: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儒(孔子、孟子和荀子)、道(老子和庄子)、法(商鞅、韩非子)、墨(墨子)。

1.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主要思想观点:A.提出“仁”与“礼”学说,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主张“德治”。

C.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1教育贡献:A.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C. 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

整理“六经”;言论集《论语》。

(2)孟子:%1战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著作《孟子》,被尊为“亚圣”。

%1主要思想:A.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B.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C.提出“君轻民贵”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战国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著作《荀子》一书。

%1主要思想:A.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B.他对“礼”的思想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主张礼法并用。

孔子创立儒学之后,经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3最新doc

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3最新doc

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韩非子主要观点:◆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政治主张:“仁”和“礼”的学说——思想的核心;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B、治国思想:提倡为政以德,仁礼结合C、哲学思想:对鬼神持怀疑的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D、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的学习态度(2)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本善等(3)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性本恶等◆道家:(1)老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哲学观点:提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以及“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矛盾的普遍存在以及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B、治国主张: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消极的处世思想(2)庄子:“齐物论”、“逍遥人生观”以及“天人不相胜”等◆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法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形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大一统局面和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包含“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学说(实质: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学说(3)意义:新儒学十分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重难点复习纲要专题一【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纲要】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意义: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思想文化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2、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和思想文化兼容并包与宽容开放的特点。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二、儒学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政治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统治者作为加强思想统治的工具加以利用。

其政治原因在于: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也要求在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

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内涵和当代社会应取的态度自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后,后代又对儒学加以继承和创新,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儒学的内涵和核心始终如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礼”(要求人们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和要求,本质上是建立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等级秩序)。

就其内容来说,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治,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服务于当时社会;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的内容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扶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高二会考复习提纲-word文档资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高二会考复习提纲-word文档资料

2019年会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专题一、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考试大纲]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考点5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点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考点7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产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是根本原因,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阶级:士阶级的活跃,受到重视;4、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①主张A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中庸(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提出“正名”主张评价“仁”: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孔子主张仁爱有差别、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评价“礼”:“礼”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主张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代表了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B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宇宙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评价:A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主张:A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哲学思想——“性善说”;C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D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复习提纲:2011年福建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纲要

复习提纲:2011年福建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纲要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一)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唯物主义),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学的兴起(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要求思想上“大一统”。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3、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A.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三)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三)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三]中国史部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1)儒家:春秋时期:孔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2)墨家: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3)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A.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诸如有无、难易、福祸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B.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4)法家:战国时期:韩非子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①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崩溃②政治上: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③文化上:士阶层的活跃与私学的兴起(2)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确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致走向,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①核心思想:仁(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即:克己复礼)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教育思想和实践: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最早创办私学,打破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2)孟子(战国时期):①核心思想:仁政、民贵君轻②伦理观:人性本善(3)荀子(战国时期):①核心思想:以礼治国、礼法并施②伦理观:性恶论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新儒学的来源: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2)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4)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1)背景:三教(儒、道、佛)合一(2)宋明理学:①程朱理学:A.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张:a.理的含义:理是世界的本原b.认识理的方法: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C.理学地位的确立: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②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A.陆九渊(南宋):“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B.王守仁(明中期):“致良知”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1)背景: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②政治上: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③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僵化和文化专制政策(2)李贽的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皆有私(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③思想上: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提出经世致用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西汉:已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贡献: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贡献: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广泛应用贡献: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4)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贡献: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科技成就:(1)天文学成就①《石氏星表》: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②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2)数学成就: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运用十进位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医学成就: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③《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4)农学成就:①《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提出因地制宜的思想②《农书》:元朝王祯,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③《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编写,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中国古代文化(1)汉字、绘画的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①汉字发展脉络:甲骨文(商代,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大篆——小篆(书同文字)——隶书——楷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②书法: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A.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B.楷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C.狂草书:唐朝张旭、怀素③绘画:A.帛画: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B.人物画:a.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的绘画理论,代表作《女史箴图》b.盛唐时期: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市井生活最著名的作品D.文人画:元明清时期,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2)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①《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中的名篇《离骚》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③汉赋:词藻华丽,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司马相如④唐诗:A.繁荣原因: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B.代表:盛唐:李白(体现盛唐精神)、杜甫(展现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中唐:白居易(猛烈批判黑暗现实)⑤宋词:A.流行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B.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⑥元曲:散曲与杂剧合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知识框架.

必修三知识结构框架第一单元一、百家争鸣背景:生产力发展,诸侯争霸(政治、经济大变革);士阶层的活跃;“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儒家学派创立:春秋孔子:仁(核心)、克己复礼、德政、有教无类战国:发展孟子: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荀子:仁义、王道;性恶论;君舟民水三、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核心:法治顺应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四、汉代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糅合道法阴阳)主张:⑴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⑵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目的:加强君权)⑶三纲五常(目的:加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作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五、明清进步思想家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矛盾尖锐;资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的要求1、黄宗羲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3、王夫之:唯物思想家评价: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第二单元一、古希腊苏格拉底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评价: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背景:意大利资萌芽出现;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反封建教权);意大利有较多的古典文化遗存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用人的学问取代神的学问)薄伽丘:《十日谈》拓展:英国的莎士比亚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兴起:英国高潮:法国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强烈;自然科学的发展核心思想:理性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既反封建教会,又反封建君主专制既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又提出新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蓝图代表人物:1、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评价: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3、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启蒙运动的评价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资革命时代的到来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后世: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第五单元一、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封建君主是窃国大盗,国家属于人民作用:思想启蒙;人民觉醒;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直接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核心思想:民主和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打到孔家店”,对传统儒学彻底批判)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胡适: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新文学的典范(反封建与白话文相结合)评价: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青年人思想空前解放;知识分子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三、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第六单元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中华民族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局限:没有明确反帝和彻底的土地纲领2、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内容进步之处: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民族主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普遍的民权民生主义: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实践: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评价: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目标,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有本质区别)二、毛泽东思想1、萌发时期(1921-1927年)中共成立到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张:中共要掌握革命领导权,依靠农民2、寻找道路(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成熟时期(正式形成)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主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4、中共七大 1945年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评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归纳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从事的各领域的工作需要了解各行业历史发展,从而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历史必修三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历史必修三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时间线索: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_C五六十年代洋务派〝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_C90N:维新思想→__年:孙中山〝三民主义〞→__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__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24年:新三民主义→_25年:毛泽东思想→_C80N:邓小平理论→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年:科学发展观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林则徐>.魏源>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4.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时代主题)5.性质:反侵略的民族革命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背景:_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地传入中国;内忧外患;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_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对比——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敌,而洋务派则希望制外平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3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_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4维新思想1.出现背景:①_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梁启超:>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谭嗣同:>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男女平等.严复:译著>,〝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与顽固派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5.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5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1.背景:①(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直接原因)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经济基础)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中国需要进行思想革命.2.新文化运动概况:①标志:__.9 陈独秀上海创办>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③思想阵地:>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陈独秀>>.鲁迅>(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不足:全面清算过于偏激,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d.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如平民教育演讲团,白话小说和散文大量涌现,文学新形式.3.影响: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②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6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_世纪末_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_94年,创立兴中会[团体];__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政党])2.思想渊源:经济:单税社会主义,>;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同思想;科学:进化论3.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4.新三民主义是目的,三大政策是手段.(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四)评价: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7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_24-_27.7)(1)著作:>>(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_27.8-_37.7)(1)著作:>>>(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_37.7-_45.8)(1)著作:>>>(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3)中共七大:_45.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著作:_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_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共八大.>(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特点: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精髓是〞实事求是〞2.作用: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五)毛泽东的个人错误晚年犯有严重错误:①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②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度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辨析】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集体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思想错误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一部分,不同于毛泽东思想.8邓小平理论(一)历史背景: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_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二)形成和发展过程:1._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2._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5._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6._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三)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作用: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9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一)背景: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二)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形成过程:1._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2._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四)历史意义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作用: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_科学发展观(一)形成过程:1._.7 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_._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二)主要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历史意义1.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义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相对论1.背景:_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2.时间:_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4.影响: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2量子理论1.发展: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2.影响: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3电脑和网络1.时间:_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_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4生命的奥秘1._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_93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_90年〝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_99年加入这项计划)_97年克隆实验成功5登上太空1._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_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_69年美国〝阿波罗-_〞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6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内容:_64._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_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_66._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_67.6第一颗氢弹试爆;_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_75._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二)东方魔稻_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意义: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三)〞银河〞系列计算机_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_97年〝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飞船_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_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_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_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2.前提条件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7新中国的教育(一)扫盲教育1._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2._82年颁布>明确要求扫除文盲;3._93年>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二)义务教育1.含义: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①_86年>;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实施〝希望工程〞3.成果:_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三)高等教育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2._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3._61-_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4._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5._77年恢复高考制度;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_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8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①经济:_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2.文化方针制定:_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二)遭遇曲折1._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_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三)文艺的春天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2.成果: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④〝三下乡〞活动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_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的记忆和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组织线索,然后连贯起来,最简单的比如中国古代高中历史必背的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你应该在别人还在玩的时候安静地学习.你准备好历史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学史可以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研究过去的人和事.因此,研究历史,要从宏观层面入手,。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之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必修课程,其学习非常重要,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帮助。

而在高考中,历史必修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一、坚持做好基础复习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历代王朝、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因此,要想掌握历史必修三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做好基础复习。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复习,比如说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演变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非常重要。

二、多看历史文章,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多看一些历史文章,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这些文章可以是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历史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撰写的历史文章。

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应对各种历史题目。

三、注重历史案例的学习历史案例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不仅可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这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多启示。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案例,比如说抗战时期的一些英雄事迹、明朝中期的中兴历程等等,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四、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历史学科的核心。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和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思维包括历史事实分辨能力、考证能力、推理和归纳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做历史试题、读历史书籍、理解历史人物等方式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五、关注历史文化的学习历史文化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灵魂。

高中历史会考专题复习提纲-必修3

高中历史会考专题复习提纲-必修3

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今中外科技文化史(一)古代中国科技文化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1]发明及外传: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3)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4)唐朝时传入阿拉伯随后传入欧洲和北非印刷术:(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1)古代炼丹家在发明火药,(2)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火药武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3)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

指南针:(1)战国:司南(2)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使欧洲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2、农学①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它主要记录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3、书画艺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画像石等。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绘画理论。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其还提出“以形写神”。

此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隋唐时期,绘画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著名画家有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

此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2014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1、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2、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④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如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A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B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C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思想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江苏省历史会考必修三知识提纲(完全对照考纲要求编写)

江苏省历史会考必修三知识提纲(完全对照考纲要求编写)

江苏省历史会考必修三知识提纲(完全对照考纲要求编写)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形成一、诸子百家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二、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孔子:1.教育上:有教无类;2.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为政以德孟子:1.仁政;2.民贵君轻;3.性本善荀子:1.施政用王道和仁义;2.“君舟民水”论;3.性恶论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的学说;(4)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2.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一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2)在郡国兴办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学系统。

这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汉字起源和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书法艺术a楷书艺术:欧阳询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b草书艺术: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均为草书大家c行书艺术: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三)元杂剧的繁荣a春秋出现优伶b宋代产生杂剧(滑稽戏)、金代讲唱戏(诸宫调)c元杂剧―标志中国戏剧成熟:代表作品:关汉卿《_______》王实甫《》马致远《》(四)京剧的形成a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b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学习西方求变革1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抵抗派、洋务派)(1)抵抗派:a代表:林则徐――《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海国图志》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2)洋务派的洋务运动:a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倡西学,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把儒家“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把社会划成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严复:译著《天演论》《法意》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变法思想的意义: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doc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doc

历史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一)早期儒学 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唯物主义),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学的兴起(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要求思想上“大一统”。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3、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13年福建省理科历史会考纲要知识要点整理(必修三)

13年福建省理科历史会考纲要知识要点整理(必修三)

2013年福建省理科历史会考纲要知识要点整理(必修三)2012年福建省理科历史会考纲要知识要点整理(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儒家道家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实⑴背景:①政治上的大一统要求文化大一统②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挥,形成了新儒学⑵内容: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⑶评价: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名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发展,但是,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1 老子庄子政治思想孔子孟子荀子天行有常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以德治民礼→礼乐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六经制天命而有之性本恶道本原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道本原无为齐物论政治:兼爱、非政、尚贤认识论:提出三表法逻辑学:提出最早的逻辑学术语⑴法治政治认识论:参验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真伪⑵变革⑶君主加强中央集权⑷结果: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正统思想。

△如何推广儒学⑴中央建立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文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⑵在地方建立学校,学习儒家经典。

3、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朱熹思想⑴理气关系方面:理比气更根本。

⑵理学的修养论方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认识理。

⑶社会政治论方面:推崇“三纲五常” △陆王心学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发明本心五守仁:①本心即是良知②致良知③知行合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的比较相同点:①都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

②都是封建专制统治。

不同点:①朱熹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理在外,属于客观维心主义者;陆王守认为心是世间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维心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考纲】必修(Ⅲ)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影响。

(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及他们的代表作。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考纲解读】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思想和成就:①“仁”与“礼”;“克己复礼”,主张“德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①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②社会基础:各诸侯国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兴盛,“士”阶层的兴起;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原因(了解):①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诸侯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完成了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1)南宋朱熹理学思想:理气关系:理生万物;理先于气,理不离气;修养论: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著作:《四书》集注朱熹的地位: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即理学的特点和评价:(了解)①特点:使儒学思辨化、世俗化,成为一个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②评价: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1)发展特点:①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甚至实行“众治”;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最求个性解放;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③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统治地位。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思想的共同点: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趋势:由繁到简)绘画:(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意境。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现实主义流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采用楚国方言,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

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吏”“三别”)(4)宋词: 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苏东坡,辛弃疾。

(5)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变法通议》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就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4)维新思想的影响:①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兴起背景:(了解)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①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④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

其中: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民主指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人权思想;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或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的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文学革命包括普及白话文,提倡写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4)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第一,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二,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第三,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第四,局限: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