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2019.09修订中医病名:痫病BNX080西医病名:癫痫G40.901一、概念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4.L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痫证(俗称:癫痫病)的辨证施治

痫证(俗称:癫痫病)的辨证施治

痫证(俗称:癫痫病)的辨证施治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民间俗称羊羔风。

其特征为发作时突然仆倒,昏迷不知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羊猪叫声,稍后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

但实际上以及古文献上已经有明确指出,颠是颠,痫是痫。

但由于引进了西医的观点,再加上人们的习惯,我们后人往往把颠和痫混为一谈了,称作癫痫。

因为颠病是有存在动态亢奋现象,痫病是有存在静态拟制现象。

这样的一静一动不应该放在一起来去探讨去治疗。

在这里应该指出:应该给痫病予以正名。

也就是说:颠是颠病,痫是痫病。

【病因病机】由于大惊大恐,伤及肝肾,或者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因而水谷之湿,聚为湿痰,一旦肝气失于调和,阳气风动触及积痰,乘势上逆,壅闭经络,阻塞清窍,才以致于突然发痫。

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门》按语所云:“痫证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受惊,以致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痫病多是时发时止,而且反复发作,日久必然影响到五脏的功能,就会导致五脏气血阴阳具虚,即所谓“病久必归五脏”故多见虚实夹杂,证虚邪实的情况。

从以上可以看出,痫病病因病机总离不开积痰、火郁、惊恐、可见本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风痰气逆所致。

但先天因素,其中是积痰为主要,医者不可不知。

若由于先天因素而得此病,则多发生于少年儿童时期。

本病的病机,主要责在肝脾肾三经。

肾虚则肝失濡养体弱;脾虚则精微营养不足,痰涎内结。

再偶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就会肝风挟痰上逆,这样清窍被蒙因而突然发作。

一般多见于儿童时期的,多与先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治疗原则,在发作时期以豁痰宣窍,熄风定痫为主,平时则以培土补肾为法。

【辨证施治】痫病虽有比较典型的证侯,但病情各有不同。

如发作时间有长短,这样就有几秒钟到数小时不等;发作间隙也有期间长短,有每日发作,也有日发数次,还有数日发作,乃至于更长一些时期数月数年发作的。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1. 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情志不遂所致,形成痰火上扰、气火扰动,导致脑络失调而出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中医辨证方法2.1 四诊观察中医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对于小儿癫痫也是如此。

四诊观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2.1.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望诊时,面色常见青紫或红赤,舌苔多为黄厚腻或黄燥苔,舌质较红或暗红,舌体偏胖。

2.1.2 闻诊闻诊主要通过听患儿的声音、呼吸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闻诊时,可听到患儿的呼吸声紧促,甚至有喘息声。

2.1.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长的病情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等。

对于小儿癫痫,可以询问患儿的发作频率、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以及家族史等。

2.1.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儿身体的部位,了解其脉搏的变化和身体的情况。

小儿癫痫在切诊时,脉象多见弦数或弦滑。

2.2 辨证类型根据中医理论,小儿癫痫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辨证类型,主要包括肝火偏旺型、脾虚湿盛型、肾亏气血不足型和痰火互结型。

2.2.1 肝火偏旺型肝火偏旺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情绪激动、易怒、易动怒等表现。

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2.2.2 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盛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腹泻或大便稀溏等表现。

舌苔厚腻,舌质较淡,脉弦滑。

2.2.3 肾亏气血不足型肾亏气血不足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多梦易醒等表现。

舌质较淡,舌苔白腻,脉弱。

2.2.4 痰火互结型痰火互结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痰饮多痰、痰黏或痰多口臭等表现。

舌苔厚腻或厚黄,舌质红,脉滑。

3.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小儿癫痫的治疗原则略有差异。

3.1 肝火偏旺型治疗原则针对肝火偏旺型小儿癫痫,主要治疗原则是清肝泻火、熄风镇痉。

?癫痫的辨证论治

?癫痫的辨证论治

癫痫的辨证论治癫痫是一种反复阵发性发作的疾病。

发作时神志昏迷,肢体抽搐,口吐涎沫,有类似羊叫吼的声音,故俗称“羊痫风”。

属于中医学“痫证”范围。

辨证:一般初起多实,以风痰为主;久发耗伤心肾,正气不足,多为虚中夹实。

治疗须分标本虚实,邪实者,宜涤痰息风,开窍定痫;正虚者,治以补肾养心,健脾化痰。

按语:(1)治疗痫证,重在祛痰,但必须注意痰的兼证,鉴别气、火、风三者的偏盛,分别配合顺气、清火、息风等法。

初病体实痰盛者,可用吐下法以逐痰。

(2)癫痫持续发作,神昏抽搐、痰壅身热者,每有正不胜邪,阴竭阳越之危,应予及时抢救治疗。

(3)癫痫发作时,可配合针灸治疗,选穴:人中、大椎、丰隆、太冲;或耳针:皮质下、神门、脑点。

(4)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制马钱子治疗癫痫疗效可靠。

(5)鲜竹沥口服液清热化痰,醒脑开窍,每天大剂量服用鲜竹沥口服液,对癫痫疗效极佳。

(6)同仁堂出产的牛黄清心丸和安宫牛黄丸治疗也是我临床治疗癫痫的常用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是从根本上对因(不是对症)治疗癫痫,长期服用,疗效满意。

(8)现代医学治疗癫痫多用单用或者联合应用抗癫痫西药、安眠镇静的西药,只能控制或者减轻症状,难以根治!(9)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僵蚕、蝉蜕、地龙等,力量大大强于草本中药,虫类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宜研末冲服,长期服用。

(10)中医辨证论治、对因治疗,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刺血,综合调理,有望除去病根。

癫痫的辨证分型:(1)风痰闭阻证:病机:风痰上道,闭阻窍络。

症状:卒然香倒、两目上视、抽搐、口噤、咬牙流涎、并有叫吼声。

一般发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醒后头晕乏力。

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息风定痫。

例方:癫痫丸。

药用:钩藤、川贝母、胆南星、竹沥半夏、朱茯神、节菖蒲、远志、全虫、僵蚕、珍珠母、矾水郁金。

加减:气郁加佛手片、香附、合欢花、绿萼梅。

痰火内遏者酌加黄连、龙胆草、大黄或礞石痰丸。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痫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述


痰 火

四者可相合为病,病久则虚。
五、治疗
内经多用针灸 张仲景用“ 风引汤”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甘 石脂、紫石英、大黄、桂枝、龙骨、牡蛎、干姜 ) 张从正提出吐法治疗痫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癫痫》按语中说:“痫之 实者,用五痫丸以攻风,控涎丸以劫痰,龙荟丸以 泻火;虚者,当补助气血,调摄阴阳,养营汤、河 车丸之类主之。” 王清任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治之。

至隋唐时期,许多医家认识到:有些痫病的发作, 并非一发即仆,一仆即搐。 《千金要方》曰:“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目 闭青时小惊,是痫候;咽乳不利是痫候;目瞳子卒 大黑于常,是痫候;弄舌摇头是痫候”等。 明·楼英《医学纲目》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 膈间则眩微不仆"。

痫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Ì 典型癫痫大发作 Ì 无意识障碍,口角、眼睑或肢体的局部抽搐,或 短暂失语,或口、舌、指 ( 趾 ) 有阵发性麻木感、 触电感等。 Ì 发作性短暂的失神,突然停止活动,呼之不应, 持物落下,或出现短促的振颤; Ì 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如咀嚼、舔唇、搓手、抚面 、解扣、脱衣、游走、奔跑、独语等,发作过后 毫无记忆。 Ì 腹痛性痫病、头痛型痫病、呃逆样痫病。
三、病因病机

《素问·奇病论》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 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 也”。
指出发病与先天因素、七情失调有关。
宋金元时代,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较深刻。 朱丹溪《丹溪心法· 痫 》云:“无非痰涎壅塞, 迷闷心窍。”----强调痰迷心窍引发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风癫之发作者 ,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隔,燥烁而痪 痰,昏冒僵仆也。”----热甚所致 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大凡风滴病发项强直 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主张病 症乃肝经有热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

癫狂(癫证和狂证)的辨证论治癫狂(癫证和狂证)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而言。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周期性精神病等。

临床辨证以实证为多,病属心肝及脾胃。

癫证表现为抑郁状态,因痰气郁结所致,治当理气化痰;病久心脾两虚,当补益心脾。

狂证表现为兴奋状态,因痰火上犹所致,治当清火涤痰;病久火盛伤阴者,当滋阴降火。

按语:(1)本病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病初正气未虚,痰浊较甚,可用催吐或泻下法以祛痰,如龙虎丸、控涎丹、或大黄、芒硝、芦荟、芫花等。

(2)痰闭心窍,可用开窍法,痰气郁结者,用苏合香丸;痰火炽盛,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

(3)如患者舌质呈不同程度的紫色,精神症状呈周期性加重,有血瘀指征者,均可酌配调气祛瘀活血法。

癫证的辨证分型(1)痰气郁结证:病机:气郁痰结,神志被蒙。

症状:抑郁痴呆、神情淡漠,语无伦次、或悲或泣、妄见妄闻、多疑妄想、不知秽洁、动作离奇。

舌苔薄白腻、脉象弦细、或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例方:顺气导痰汤。

药用:制半夏、陈皮、胆南星、朱茯苓、香附、枳实、矾郁金、石菖蒲。

偏于气郁者加沉香、厚朴花、佛手片。

痰浊蒙心者加远志、川贝。

痰郁化热者酌加黄连、天竺黄。

气血瘀阻者加桃仁、红花、乳香、丹参。

(二)心脾亏虚证病机:心睥两虚,神失所养。

症状:神志错乱、精神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

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脾养心,安神定志。

例方:养心汤。

药用:党参、白术、当归、丹参、熟地、茯神、远志、炒酸枣仁、石菖蒲。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

血虚脏躁加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神失安宁加磁石,龙齿,珍珠母。

病久脾肾阳虚加黑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熟地、仙灵脾。

狂证的辨证分型(1)痰火蒙心证:病机:火炽痰壅,心神失主。

症状: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面赤多怒,或歌或笑,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涤痰镇心,泻肝清火。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神经元超度兴奋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疾病。

中医认为,癫痫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肝火盛,肝肾阴虚等
因素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火盛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脸红目赤,口唇干燥,
大便秘结等症状。

中医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清肝泻火的中药治疗,如
黄连、龙胆等。

2. 肝肾阴虚证:此证型常见于癫痫病人,表现为舌红少津,口
干咽燥,手足心热,活动不安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采用滋阴清
热的中药,如麦冬、石斛等。

3. 痰湿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口吐浓痰,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枳实等。

4. 气滞血瘀证:此证型表现为癫痫发作时头痛,经脉不畅,甚
至伴有口吐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此证型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赤芍等。

中医治疗癫痫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才能达到
最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癫痫也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讨论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

虽然现代医学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

中医认为癫痫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将癫痫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风内动、痰火扰动、气虚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肝风内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柴胡、黄芩、丹参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药物,以平肝降阳、镇定神志。

同时,还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如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调节肝经气血的运行,缓解肝风内动的症状。

对于痰火扰动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痰火郁结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半夏、枳壳、竹茹等祛痰清热、宣肺开窍的药物,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如神门、风池等穴位,以温通经络、祛除痰火。

对于气虚血瘀型的癫痫病患者,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气虚血瘀所致。

中药方案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川芎等益气活血、调经止痛的药物,以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此外,还可以采用拔罐疗法,如大椎、风府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中药治疗癫痫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病的目的。

然而,中药治疗癫痫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病的中药方案,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癫痫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癫痫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癫痫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癫痫是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阵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由于脑内异常放电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等功能的不同障碍。

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癎性发作,目前已知有数十种不同的发作形式。

过度疲劳,饥饿,饮酒,情绪激动,过敏反应等可诱发癎性发作。

其典型发作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等,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局限性发作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

其特点是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本病的预后,决定于发作类型,病程长短,病变性质和药物效能等多种因素。

根据_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癎病”范畴。

“癎”以病从“间”,间者,即指其病发作有时,间隔而作。

中医认为,本病多与先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所谓“病从胎气而得之”,系“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所致。

七情失调致病,主要责之于大惊卒恐,使气机逆乱,损伤脏腑,肝肾受损,阴不敛阳而化热生风;若脾胃受损,聚湿成痰,肝风夹痰,上扰脑神而发癎。

脑部疾患,或颅脑伤损,高热,中毒,外伤等,致气滞血瘀,脉络不和,或者直接损伤脑神,亦可发生癎病。

病机主要是肝风痰浊,或肝风血瘀,阻于清窍,扰乱神明而发病。

(一)辨证论治1.风痰上扰证【主要表现】发则突然跌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喉间痰鸣,舌苔白腻,脉弓玄而滑。

【治法方药】漆痰熄风,开窍定滴。

定癎(丸)汤加减:天麻10g,获神12g,僵蚕10g,胆南星12g,法半夏10g,丹参15g,全蝎10g,川贝母12g,竹苑10g,远志12g,陈皮10g,石菖蒲12g,甘草5g。

2.痰热内扰证【主要表现】发作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宁,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渴饮冷,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痫症的中医辨证

痫症的中医辨证

痫 症
痫症,俗称羊痫风,其证突然跌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并发出猪羊等叫声,移时即醒,醒后除感到疲乏无力外,其他均如常人,但本病每易发作,为其特征。

【病因】
1. 感受惊恐,惊伤肝,恐伤肾,以致精血不足,经络失养,神志不宁,发为痫症。

2. 脾胃素虚,水谷难化精微,聚为痰涎,痰留经络,有时闭塞清窍,气机壅阻,骤发此证。

此外,又有在母腹中受惊,属于先天性的,在临床上也偶有所见。

【辨证施治】痫证是发无定时,发则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并发出异常声音,有似猪羊鸣,甚至大小便自遗等,但不久即能苏醒,醒后神疲乏力,而起居如常,惟时发时止,有一日数发,数日一发,或数月一发,平时舌与脉无异常,惟发作时,轻者脉多滑数,重者脉反沉细。

治疗之法,先宣宣窍豁痰,用定痫丸①,如痰热留恋,神烦胸闷,治宜清神降逆,用痫症镇心丹②;平时肝肾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③;若脾胃虚弱者,可用六君子汤④。

【附方】
①定痫丸(《医学心悟》):天麻,川贝,胆星,半夏,陈皮,茯苓,茯神,丹参,麦冬,菖蒲,远志,全蝎,僵蚕,琥珀,辰砂,竹沥,姜汁熬膏和药为丸,辰砂为衣如弹子大。

②痫证镇心丹(验方):犀黄,犀角,珍珠,辰砂,远志,石菖朴,甘草,胆星,麦冬,川连,茯神,枣仁,蜜丸,金箔为衣。

③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杜中,杞子,甘草。

④六君子汤(《外科发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6.痫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6.痫
适用于瘀阻头巅,头痛头晕,肢体抽动等症。
常用药及加减:
瘀阻脑络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老葱——通阳开窍,活血通络; 地龙、 僵蚕、全蝎——熄风定痫。
加 减: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竹茹。
【辨证论治 】
心脾两虚证
症状: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第五节 痫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概 述】
一、定义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 亦称“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 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 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 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王清任则认为痫病的发生与元气虚, “不能上转入脑髓”,和脑髓瘀血有 关。”,并创龙马自来丹、黄芪赤风汤 治之
【概 述】
三、范围
原发性
大发作
癫痫
继发性
小发作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七情失调 2、先天因素 3、脑部外伤 4、其它 饮食不节
劳累过度 原有疾病
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七情 失调
2.头颅CT、MRI或脑血管造影:疑有占位病变 或脑梗塞等。
【诊查要点 】
1、痫病与中风病、厥证
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
特异症状
后遗 症
反复性
痫病 口吐涎沫,两目上 无

视,四肢抽搐,异
常叫声
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 无
无或

中风 语言不利,半身不 有
很少

中医内科癫痫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癫痫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和局限性发作等类型。

大发作在中医学称为“痫证”,俗称“羊痫风:发病原因,一为先天遗传,一为情志刺激,或续发于其他疾病,如脑部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心血管疾病等。

由于心、肾、肝、脾的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阴阳紊乱,气逆痰涌,火炎风动,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

【诊断】1询问既往有无同样发作病史,有无脑部疾病和其他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区别是原发性疾病,还是因脑部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癫痫。

2 .癫痫的典型症状为大发作,即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口中发出异常叫声,头转向一旁,全身强直,抽搐咬牙,口吐白沫,咬破唇舌,瞳孔散大,两目上视,二便失禁,经数分钟后抽搐渐停,转入昏睡,约半小时以上逐渐清醒。

小发作者,突然表现痴呆,不能自主,一侧肢体或面部有麻木或抽搐,但为时短暂,并不跌倒。

另有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如精神模糊,无意识动作,短暂的情绪或知觉改变和幻觉等为主,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经过时间亦很短暂。

3 .如癫痫连续发作,反复抽搐,间歇时间短,神志不清,终致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者,为危重现象,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4 .注意与瘠病性抽搐、晕厥、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发作性跌倒及其他精神病相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一般多属实证,但反复久发可致正虚。

治疗当以化痰熄风为主,兼以顺气、清火。

如久发正虚,当补益心肾,健脾化痰,标本同治。

1 .风痰壅阻发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旋即昏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面色苍白,目瞪直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甚则二便失禁,发后头昏痛,神疲,身酸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举例:定痫丸加减。

嫩钩藤12g,川贝母6g,陈胆星5g,竹沥半夏IOg,朱茯神12g,菖蒲5g,远志5g,全蝎5g,制僵蚕10g,珍珠母30g。

亦可服成药定痫丸,每次5g,1日2次。

加减:气郁胸闷甚者,加矶水炒郁金10g,制香附10g。

癫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癫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癫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为特征。

多由薯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范围】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抑郁型、躁狂抑郁症的抑郁型大致相当于本病。

凡此诸病出现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性格内向,遇有人事拂意,意志不遂,则易七情内伤,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蒙蔽心窍而发为本病。

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病史。

如若禀赋素足,体质健壮,阴平阳秘,性格活泼开朗之人,虽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暂的情志失畅,并不易发本病。

2.情志内伤精神紧张刺激,忧思郁结,或气郁不行,气滞湿郁,痰气交结上蒙清窍;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蒙蔽心神脑窍均可发为本病。

此外情志失节,所愿不遂,突受惊恐以及其它情志过极,可成为癫病发作的诱发因素。

3.饮食失节嗜食肥甘膏粱,一方面可化生痰浊,内伏于心,另一方面损伤脾胃,水谷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内盛,若遇情志不遂,痰浊与气滞相搏,阻蔽神明而发为本病。

二、病机1.发病起病多缓慢,呈渐进发展。

2.病位本病病位在心(脑)、肝、脾,亦可涉及肾。

3.病性属阴证、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主要表现在心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气滞、痰阻。

4.病势本病初起可表现为实证,但可转为虚实夹杂证,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更伤,致心脾及肾损伤,表现以虚证为主。

5.病机转化初期主要由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滞;进而木克脾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聚生痰浊;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

久病则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致邪未去而正已伤,气虚而痰瘀互结。

日久不愈,伤及肝肾,病机复杂,病体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有精神抑郁,多疑多虑,或焦急胆怯,自语少动,或悲郁善哭,呆痴等性格和行为异常表现。

2.多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

3.有家族史。

4.排除药物原因导致者。

中医癫痫辨证论治

中医癫痫辨证论治

癫痫辨证论治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有关癫痫辨证论治知识要点,医学教育/网特搜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痫证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
决定本病轻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作的时间长短,一个是间隔时间的长短。

这主要与痰浊的浅深及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二)痫证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
治疗方面,宜分标本虚实。

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平时以治本为主,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

(三)分型证治。

中医关于“痫证”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痫证”的辨证要点

中医关于“痫证”的辨证要点
一、辨病情轻重
判断本病之轻重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

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二、辨病性虚实
1.痫证发病初期多属实证,反复发作日久则多虚实夹杂。

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2.阳痫发作多实,阴痫发作多虚。

实者当辨风、痰、火、瘀之别,如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属痰;如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属火;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发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变者,属瘀。

虚者则当区分脾虚不运、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肝肾阴虚等不同。

三、辨阳痫阴痫
痫证发作时有阳痫、阴痫之分。

发作时牙关紧闭,伴面红、痰鸣声粗、舌红、脉数有力者多为阳痫;面色晦暗或萎黄、肢冷、口无怪叫或叫声低微者多为阴痫。

阳痫发作多实,阴痫发作多虚。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ppt课件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ppt课件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10
3.脑部外伤
• 跌仆撞击、出生时难产


瘀血阻窍,脑神失养

痫病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11
4.其它
• 饮食失调
脾胃受损,积痰内伏,再
遇诱因
气机逆乱,触动积痰,痰蒙
清窍
癫痫:无痰不作痫。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12
• “除了遗传、脑损伤等常见的原因会引起癫痫以 外,近年来发现,电视、电脑、视频游戏以及照 相机的闪光灯等视觉冲击也会诱发癫痫,这在医 学上称之为光敏感性癫痫。”光敏感性癫痫的易 感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病人数约占所有癫痫 病例的5%~10%,近年来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 1.失神发作
• 典型失神发作表现为突发突止的短暂的意 识障碍,持续3-15秒,多在儿童期发病, 每日多次发作。
• 2.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26
2 ·青少年发病者,多有家族史。 3 ·发病前多有诱因:惊恐、劳累,
饮食不节。 4 ·脑电图检查: 棘波,尖波, 棘慢波。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3
《古今医鉴·五痫》“发则卒 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 脊背强直,口吐涎沫,声类畜叫, 食顷乃苏。”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4
•《丹溪 ·心法》“无非痰涎壅塞, 迷闷心窍。”
•《景岳全书》“治此者,当察痰 察气,因其甚者而先之。”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5
三、范围:
西医的癫痫病
原发性癫痫 继发性癫痫
• 自主神经性发作:上腹部不适、 • 恶心呕吐、出汗、竖毛。
• 精神性发作:遗忘症、情感异常、 • 错觉。
痫病中医辩证诊治

癫痫的中医辩证

癫痫的中医辩证

癫痫的中医辩证癫痫的中医辩证癫痫的中医辩证【1】【关键词】癫痫中医辩证临床上的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患,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 辨证施治1.1 风谈壅阻主证:发作前常觉头痛眩晕,胸闷欠伸,随即昏扑倒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并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甚至二便失禁。

方用竹沥、菖蒲、胆南星、半夏以豁痰开窍;天麻、全蝎、蜈蚣以平肝熄风镇痉;朱茯神、远志、珍珠母以镇心安神。

1.2 痰火内盛主治:发作时昏扑抽搐吐涎,或有叫吼,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1.3 心肾不足脾失健运主证:精神萎靡,甚则智力减退,言语不清,面色不华,头目昏眩,腰酸腿软,食少痰多,苔薄,脉细。

2 病案举例患者张某某,女31岁,工人,2008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经常头昏、时昏倒在地。

现病史:半月前因在单位值班出差错受罚,精神刺激而患病,突然昏扑,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有吼叫声,在市中心医院检查诊断为癫痫。

望其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常感头昏目眩纳差寐少,遇劳累则发作,舌质淡红,苔白润脉沉缓。

中医辩证:心脾两虚,痰蒙心窍。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化痰佐以熄风开窍。

方药:归脾汤加蔓蒲、钩藤、珍珠母、丹参。

党参25、黄芪30g、炒白术15g、当归15g、炙甘草15g、茯神12g、炒枣仁12g、远志9g、木香6g、龙眼肉15g、昔蒲12g、钩藤9g、珍珠母25g、(先煎)、丹参25g、焦三仙12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六剂,水煎服。

11月28日复诊,面色、精神较前好转,睡眠明显好转,上方再服6剂,后改为服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一个月后又来复诊,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3 小结西医认为痫证是一种临床综合证,为反复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

中医治疗癫痫【2】【摘要】利用中医诊疗探究分析癫痫的症状及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癫痫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与诊断治疗

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与诊断治疗

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与诊断治疗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大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的意识、行为、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

癫痫病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先天畸形、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

癫痫病的发作形式也很多,有全身性发作(如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和局灶性发作(如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等)。

癫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脑电图(EEG)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癫痫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癫痫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以控制发作和减少副作用。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非药物治疗,如生酮饮食、迷走神经刺激等。

1.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癫”、“狂”、“厥”等相关记载。

中医将癫痫病归为“五癫”之一,即“风癫”、“惊癫”、“食癫”、“咳癫”和“寐癫”。

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于风邪、火邪、痰邪、惊邪、血瘀等邪气侵袭心脑,导致心神失常,清窍闭塞,造成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清浊失分,阴阳失衡,风火相搏,上扰清窍所致。

那么这些病理因素,又是如何作用到脑的呢?在中医学理论中,对于这种病理因素从肝脾肾作用到脑的传递途径,可以使用经络传递信息的概念进行阐释。

经络被认为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连接内部的脏腑器官,延伸到外部的肢体关节,能够覆盖全身,是信息传递和传导的途径。

经络上的腧穴是经络中气血汇集之处,是信息的接收点和反应点。

各种风、气、火、痰、惊、瘀等病理因素的最终作用途径均为影响经络的正常流注传导,或导致经脉中气血不足,或使病理产物停滞导致经脉阻塞,即通过经络的传导使病理因素影响脑部。

举例来说,如果血瘀于体,导致血脉堵塞,使神经失去供养,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因此,当经络中的气血不足或运行受阻时,就可能导致脑部元神失控,从而表现为癫痫症状。

中医治疗癫痫的经验和特点有哪些

中医治疗癫痫的经验和特点有哪些

中医治疗癫痫的经验和特点有哪些1、中医对癫痫的认识11 病因病机111 先天因素:如胎中受惊、禀赋不足等。

112 后天因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脑部外伤等。

12 病位121 主要在脑,但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13 病理性质131 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中医治疗癫痫的原则21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211 发作期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开窍、息风定痫。

212 缓解期以治本为主,侧重调理脏腑、滋阴养血、益气扶正。

22 扶正与祛邪兼顾221 扶正以补养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222 祛邪则以祛痰、化瘀、清热、泻火等为法。

3、中医治疗癫痫的常用方法31 中药治疗311 方剂应用:如定痫丸、涤痰汤、龙胆泻肝汤等。

312 单味药的使用:如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等。

32 针灸治疗321 针刺穴位:选取百会、神庭、风池、内关、太冲等。

322 艾灸疗法:适用于虚寒证型。

33 推拿按摩331 头部按摩:缓解头部紧张,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332 肢体按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中医治疗癫痫的经验41 辨证论治的精准性41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作症状、诱因、频率等。

412 综合舌象、脉象等进行准确辨证。

42 个体差异的重视421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3 长期治疗的坚持431 癫痫治疗周期长,中医强调患者要有耐心,坚持用药和调理。

5、中医治疗癫痫的特点51 整体观念511 从人体整体出发,综合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内部环境。

52 副作用小521 中药多为天然药物,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绿色安全。

53 注重预防复发531 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诱因,降低复发率。

6、中医治疗癫痫的优势与局限性61 优势611 对部分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有效。

612 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62 局限性621 起效相对较慢,对于急性发作的控制可能不如西药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概述】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症状,或兼而有之。

大多数病人的癫痛(发作)是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称为继发性癫痫,目前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癫痫。

原发性癫痫发病年龄多为5岁前后和青春期。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一般来说,原发性癫痫如用药及时、规则,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否则,易使癫痫反复发作,顽固难治。

癫痫属中医“痈证”范畴。

【病因病理】
癫痛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孕妇失其调养(母体突受惊恐)和胎儿发育不全为先天原因:后天原因为七情失调,脑部外伤,以及六淫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他病之后可致脏腑受损发为痛证。

病理变化为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恐则精却”,使胎儿发育产生异常,出生后发生辅证,此为先天因素所致。

后天因素所致痫证主要由于惊恐和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进而损伤脏腑,如肝肾受损,可使肝肾阴亏,生热生风,脾胃
受损则健运失司,痰浊内聚,一遇诱因,风火痰热上窜脑神,蒙蔽心神清窍,而发癫痫。

如果情志不舒,疲劳过度,肝气郁结,肝风夹痰上逆,闭塞心窍,壅塞经络,也可发为癫痫。

此外,由于脑部外伤之后,神志逆乱,气血瘀阻,络脉不和,也可发为癫痫。

癫痫与肾、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病机转化与风、痰、瘀有关,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诊断要点】
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多数情况下,详细的病史、临床特点、仔细的体检,结合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大发作也称全身性发作。

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目前认为大部分属继发性。

发作可分为三期: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

3.小发作多无全身阵挛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

单纯型仅有意识丧失,复合型则伴有简短的强直、阵挛,或自动症,以及自主神经症状。

4.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前者多为大脑皮质局部病灶引起,后者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

5特殊综合征多发生在婴幼儿或青少年,如婴儿痉挛症,良性儿童中央区一颞叶棘波癫痫,儿童枕部放电灶癫痫等;尚有5%的癫痫患者可为诱发性癫痫。

6.脑电图检查是常规和重要的检查方法。

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加上各
种诱发方法,对各型癫痫发作的阳性率可达80%~85%。

若能在发作时作描记,则更有诊断意义。

【辩证分型】
1.风痰闭阻症状: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

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

舌苔白腻,脉多弦滑。

证候分析:眩晕,胸闷,乏力,身体局部抽动等症,均为风痰上逆之先兆症状;肝风内动,痰随风动,风痰闭阻,心神被蒙,神不守舍,则痈证发作;肝郁则脾不健运,痰浊内生,风痰上涌而吐涎沫;如痰浊不重,偏于风者,可仅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苔白腻,脉弦滑,均为风夹痰浊之象。

2.痰火内盛症状: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牙关紧闭,或有吼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

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肝火偏旺,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故咯痰不爽,口于口音;风动痰升,阻塞心窍,神明受扰,则昏仆抽搐吐涎,且牙关紧闭;肝气不舒,则情绪急躁;火扰心神,则失眠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肝火痰热偏盛之征。

3.脾虚痰湿症状:平日倦怠乏力,胸闷,眩晕。

发作时面色晦滞或眯白,四肢厥冷,神识昏朦,蜷卧拘挛,或抽搐频发,呕吐涎沫,啼声
低怯。

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征候分析:脾胃阳虚,湿痰内蕴,因而平日倦怠乏力,胸闷;阳气不足,无以温煦肢体,故发作时面色晦滞,四肢厥冷,啼声低怯;痰湿蒙蔽清窍,故神识昏朦,拘挛,抽搐;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乃脾阳不足,痰湿内盛之象。

4.髓海亏虚症状:癫病发作日久,神思恍惚,面容憔淬晦黯,失眠,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苔薄腻,脉细弱。

征候分析:由于癫痫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心血不足,髓海亏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耗,心肝肾俱虚,故出现神思恍惚,健忘失眠,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苔薄腻,脉细弱为心肝肾俱虚之象。

5.瘀阻脉络症状:多有头部跌撞、脑部受伤史,癫痫日久不愈。

平时可有头痛,精神抑郁,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等。

发作时症状较固定,抽搐或全身或局部,发作后常有头痛。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紧。

证候分析:头部外伤,血苑于脑,瘀阻脑络,久病人络等均可引起头痛,且痛有定处;脉络瘀阻,则肢体麻木或头面麻木,发作时抽搐也较固定不变,发作后头痛较明显;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血瘀之征。

【分型治疗】
1.风痰闭阻治则:涤痰熄风,开窍定痈。

方药:定痛丸为主方。

竹沥30克半夏9克石菖蒲12克胆星12克川贝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全蝎粉2克(吞)僵蚕12克炙远志6克龙齿30克朱茯神9克随症加减:神志不清,偏于痰盛者,加天竺黄12克、白附子9克,以豁痰开窍定痫;痰火壅实,加生大黄9克,以清热通便泻火。

2.痰火内盛治则: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6克山桅9克木通5克生地12克半夏9克权实9克菖蒲12克南星9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广地龙12克全蝎粉2克(吞)随症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以泻火通便;失眠者,加枣仁12克、夜交藤30克,以宁心安神。

3.脾虚痰湿治则:健脾祛湿,化痰定痫。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菖蒲12克地龙12克炙远志6克蜈蚣2条甘草6克随症加减:心烦不眠者,加柏子仁12克、枣仁12克,以养心安神;形寒肢冷,偏于阳虚者,可加附子9克、干姜6克,以温阳化湿。

4.髓海亏虚治则:滋养精血,补益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党参12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杜仲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天麻12克钩藤15克随症加减:偏于肾虚为主者,可加龟版12克、紫河车粉6克(吞),以
填精补肾;神志恍惚,恐惧,抑郁,焦虑者,可加淮小麦30克、大枣7枚,甘以缓急,养心润燥。

5.瘀阻经络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9克赤白芍各12克柴胡9克枳壳9克桔梗6克牛膝12克僵蚕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头痛甚者,加天麻12克、葛根30克,以平肝活血;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30克、龙齿30克,以镇惊安神。

【中成药】
1.白金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青黛散每次3克,每日3次,饭后服。

半年不发者,每日2次,一年不发者,每日1 次。

【简便方】
全蝎、蜈蚣、僵蚕、地鳖虫各等份,共研为未,装入空心胶囊,每次5粒,早晚各卫次,功能熄风定痛。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发作时,可取百会、人中、后溪、涌泉穴,用泻法,强刺激,功能豁痰开窍,平肝熄风。

穴位埋线:双侧丰隆、内关穴皮下埋植羊肠线,3个月埋1次,共埋
3次,可化痰清心定痛。

体疗法: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体质,减少发病。

如太极拳、健身操等。

取嚏法:以棉花或鹅毛或消毒导尿管等,徐徐插入病人鼻腔,令其取嚏复苏。

【注意事项】
l.癫痫患者不能骤减或停服抗病药,以免引起癫酰持续状态。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

4.严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活动,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