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力学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特点:内容较分散,比较抽象,涉及面广。主要涉及到《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时,要学会应用相关的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同时从具体零件的失效现象出发,学会正确确定力学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分析各种内外因素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便能从材料和工艺角度提出避免或防止机件失效,延长寿命的技术措施。
测量对象:软材料,不能测量薄试样。
2)、洛氏硬度HR
原理:用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钢球压头在规定载荷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用压痕深度表示。如图3
载荷=初载荷+主载荷
初载荷——10kg
主载荷——60kg(HRA)、100kg(HRB)、150kg(HRC)
由主载荷的压入深度h=h3-h1作为硬度值。显然,h↑,HR↓
断裂依据:K1小于K1C,构件安全;K1大于K1C,发生脆性断裂;K1等于K1C,临界状态。
2.1.6、高低温性能
2.2、金属的塑性变形
2.2.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塑性变形的方式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加工问题。例如:将铸锭轧制成各种规格品种的成材;将钢料锻造成零件的毛坯;通过冲压制造某些器具和零件等。这些都属于对金属材料的压力加工。所谓压力加工是指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它包括锻压、冲压、挤压、拉拔等。
断裂韧性--指材料阻止宏观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度量,也是材料抵抗脆性破坏的韧性参数。它和裂纹本身的大小、形状及外加应力大小无关。是材料固有的特性,只与材料本身、热处理及加工工艺有关。是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常用断裂前物体吸收的能量或外界对物体所作的功表示。例如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韧性材料因具有大的断裂伸长值,所以有较大的断裂韧性,而脆性材料一般断裂韧性较小。
裂纹扩展有三种方式
1)Ⅰ型或张开型外加拉应力与裂纹面垂直,使裂纹张开,即为Ⅰ型或张开型;
2)Ⅱ型或滑开型外加切应力平行于裂纹面并垂直于裂纹前缘线,即为Ⅱ型或滑开型;
3)Ⅲ型或撕开型外加切应力既平行于裂纹面又平行于裂纹前缘线,即为Ⅲ型或撕开型;
Y——裂纹形状尺寸系数,无量纲。
K1c——在裂纹扩展的临界状态下,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因子值。它表明裂纹失稳扩展的抗力大小。K1c只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评定材料抵抗脆性断裂的性能指标;也就是说是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材料的外形和尺寸,也会使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产生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一些规律进行了解,以便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压力加工的工艺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
在前一节介绍拉伸试验时,已经提到过拉伸试样再外力作用下,随着拉力的不断增加,试样先产生弹性变形,然后过渡到塑性变形直至最后拉伸。这些直接可见的宏观变化是靠怎样的微观机制来实现的呢?弹性变形的微观机制是通过外力作用使金属的晶格发生有限的拉长和扭曲。但外加应力较小不超过原子间的结合力,不破坏原子的平衡位置,仅是在有限距离内偏离平衡位置。当外力一旦撤除,原子间的结合力使原子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于是,宏观上的弹性变形也随之消除了,不留下剩余变形。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要比弹性变形复杂多了。
即:材料在对称交变载荷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一般用σ-1表示。
2、产生疲劳的原因:①材料内部微裂纹;②表面缺陷。
3、提高措施:精炼,减少材料内部ຫໍສະໝຸດ Baidu杂物;减少材料表面尺寸的急剧变化;提高表面质量,在材料表面造成一层残余压应力。
2.1.5、断裂韧性K1c
断裂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分析;建立新的断裂判据;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实验测定,断裂机制和提高材料断裂韧性的途径等。
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
1)、布氏硬度HB
测定:布氏硬度计。
原理:一定载荷F作用于淬火钢球(硬质合金圆球)压入材料表面一定时间,卸载后测出压痕直径,计算出压痕面积A,则HB=F/A,单位:kg/mm2,但一般不注出单位。
国标规定:HB在450以下用HBS表示;在450以上用HBW表示。
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有两种:滑移和孪生。
(一)滑移
在切应力作用下,单晶体(或晶粒)内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产生原子间距整数倍距离的移动,当应力除去后也不能恢复原位的这种相对移动称滑移。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滑移后的晶体表面出现一些与外力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细线。实际上这些细线是一条条的小台阶,成为滑移带。每个滑移带又是由一些更小的台阶组成。这些更小的小台阶称为滑移线,见图4-1。对于多晶体,在晶粒中也能看到滑移线。每条线所对应的台阶高度称为该滑移面的滑移量(一般约为103原子间距)。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冶金质量、残余应力及表面和内部缺陷等内在因素,但外在因素如载荷性质(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载荷谱、应力状态(拉、压、弯、扭、剪切、接触应力及各种复合应力)、温度、环境介质等对金属的力学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显然,分析上述各种内在与外在因素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掌握金属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对于正确选择材料,明确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方向和途径,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若裂纹体的材料一定,且裂纹尖端附近某一点的位置(r,θ)给定时,则该点的各应力分量唯一地决定于KI之值;
KI之值愈大,该点各应力,位移分量之值愈高。
KI反映了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的强度,故称为应力强度因子。
它综合反映了外加应力裂纹长度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影响。
实际材料中存在缺陷:夹杂物、气孔等→裂纹→在应力作用下扩展→达到临界尺寸发生失稳扩展→断裂裂纹扩展有三种方式,如图6所示。
σb=Pb/FoN/mm2(Mpa)
(4)、E:弹性模量
E =σ/εMpa——材料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表明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它只与材料本性有关,与合金化、热处理、冷变形等无关。
2)塑性
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塑性好坏可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表示。
标准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样
αk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试样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及内部组织有关,是组织结构的敏感参量。
冲击韧性与温度的关系
2.1.4、疲劳强度
1、什么是疲劳强度:
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其衡量指标即为疲劳强度。
材料的疲劳破坏抗力与应力循环次数和循环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用对称交变循环特性下的破坏抗力表示。
规定弹性极限:σ0.01或σ0.05—微塑变抗力指标.
(2)、屈服点σs
σs:具有上下屈服点时以下屈服点为σs
σs=Ps/FoN/mm2(Mpa)
名义屈服极限:σ0.2,即产生0.2%的残余变形时的应力值作为σs。
(3)、抗拉强度σb: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σb: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表征材料产生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或材料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第二章材料的力学行为
2.1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是关于材料强度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材料受力作用后的力学行为规律及其物理本质和评定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
1、金属材料在各种服役条件下的失效现象及微观机理;
2、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本质、物理概念、实用意义,以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金属机件的承载条件一般用各种力学参量(如应力、应力场强度因子、应变和冲击能量等)来表示,因此,人们便将表征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称为金属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指标σ0.2、σb、σ—1、塑性指标δ、ψ,韧性指标αKU、KIc等等。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优劣就用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来衡量。
1)、强度
强度:材料或结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承受外载荷的能力。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弹性极限σe
1、σe:材料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
σe=Pe/FoN/mm2(Mpa)
而绝大多数机器零件或构件(简称机件)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并在不同的载荷与环境下服役。如果金属材料对变形和断裂的抗力与服役条件不相适应,便会使机件失去预定的效能而损坏,即产生所谓“失效现象”。因此,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又称为金属材料的失效抗力。
常见的主要失效形式有:1、过量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2、断裂;包括磨损、接触疲劳等不完全断裂;
2.1.1强度和塑性
刚性:指两个物体相碰撞不会发生变形,因此两个刚体就不会占据同一个空间,微粒、原子就是这样的物质。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试验:1、设备:拉伸试验机。
2、试样:标准试样,按照《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标准拉伸试样。有圆形截面和方形截面两种,长度有l0=10d0和l0=5d0两种。
冲击韧性--工程上常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来测定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即测定冲击载荷试样被折断而消耗的冲击功Ak,单位为焦耳(J)。
冲击韧度指标的实际意义在于揭示材料的变脆倾向
裂纹尖端任一点的应力和位移分量取决于该点的坐标(r,θ),材料的弹性常数以及参量KI。对于图7-2a所示的情况,KI可用下式表示
金属力学性能的物理本质及宏观变化规律与金属在变形和断裂过程中位错的运动、增值和交互作用(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位错与点缺陷的交互作用)等微观过程有关。
综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优化和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创制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开展零构件失效分析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塑性:表征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用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表示。
δ=(L1-L0)/L0×100%,同一材料的δ5、δ10不同,须标明。
ψ=(A0-A1)/A0×100%,与试样长度无关,表征更准确。
δ、ψ↑,材料塑性↑。
2.1.2硬度
硬度:表明材料表面抗其它物体压入的能力。是局部塑变抗力指标。
表示:640HV、800HV。
适用范围:表面硬度(硬化层)。
优点:载荷小,压痕浅,但测定麻烦。
2.1.3:冲击试验
1)、冲击韧性
1、冲击韧性αk
表征抗冲击载荷的能力。αk=Ak/S,单位:J/cm2
通过冲击试验测定。试样有U、V型缺口试样。冲击韧性的测试按照
《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229-1994。新标准直接用冲击功表示。标准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样如图2-1-7所示。
3、影响金属力学性能的因素,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方向和途径;
4、金属力学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是指金属在外加载荷(外力或能量)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这种行为又称为力学行为,通常即表现为金属的变形和断裂。因此,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金属抵抗外加载荷引起的变形和断裂能力。
为习惯方便起见,HR=(k-h)/0.002,金刚石压头,k=0.2mm;钢球压头,k=0.26mm。
注意:①HRA、HRB、HRC的测量范围;②优点是操作简便,压痕小,可用于成品检验;③表示方法。
3)、维氏硬度HV
原理:和HB相同,只是压头不同。
HV=F/A=1.8544F/d2,kg/mm2
压头:锥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头。
两条滑移线之间部分称为滑移层,其厚度约为102原子间距。各滑移带之间距离约为104原子间距。可见晶体的滑移不是均匀分布的。即使发生均匀的宏观塑性变形,晶体内也不仅是有限部分发生滑移。对于一个滑移系来说,也仅是部分晶面上的滑移。
1.滑移系:晶体中不是任何晶面都可以成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只要那些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才可能成为滑移系。随晶格类型不同晶体中滑移的数量也不同,体心立方体晶格有6×2=12滑移系。对于面心立方晶格,4×3=12个滑移系。密排六方晶格情况较为复杂,其具体的滑移面和三个滑移方向常因具体金属的晶格常数和所在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总的来说只有一个滑移面和三个滑移方向。密排六晶格有1×3=3个滑移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