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水资源
不同地区水资源调解案例分析与借鉴
![不同地区水资源调解案例分析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718e76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9.png)
不同地区水资源调解案例分析与借鉴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和调解问题存在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调解案例,总结借鉴经验,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参考。
一、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调解案例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干旱缺水地区之一。
在这个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水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水资源调解案例。
首先,西北地区采取了水资源调剂的方式。
通过建设跨区域水源工程,将水资源从水源丰富地区输送到缺水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调剂和分配。
这种跨区域调剂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其次,西北地区开展了水资源效益评价和调整的工作。
通过对不同用水行业的水资源利用率进行评价,确定了高效用水的行业和地区,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同时,对于低效用水的行业和地区,加大了用水成本的收费力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最后,西北地区通过设立水资源调解机构,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该机构负责监测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和分配。
同时,该机构还负责协调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争端,解决矛盾和冲突,维护了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以上的案例表明,西北地区通过跨区域调剂、水资源效益评价和调整以及设立水资源调解机构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二、非洲地区水资源调解案例非洲是全球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大陆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非洲地区采取了一些水资源调解的措施。
首先,非洲地区开展了水资源的节约与管理活动。
通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推广节水设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同时,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实施水资源精确测量和计量,有效地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其次,非洲地区借鉴了一些建设水库和水源调剂的经验。
通过建设水库和引水渠道,将水资源从丰富地区输送到缺水地区,缓解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493e3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6.png)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哪些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为了守护这片广袤土地的生态平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推行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
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量分配和调度,保障生态用水需求。
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鼓励农业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对于工业用水,也加强了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实施了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
严禁非法开垦荒地,保护现有耕地和草原。
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采取植树造林、种草护坡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对于沙漠化土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种植防风固沙林带、设置沙障等手段,遏制沙漠的扩张。
在森林和草原保护方面,加大了对天然林和草原的保护力度。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乱砍滥伐,加强森林资源的抚育和更新。
对于草原,实行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鼓励牧民合理放牧,推行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生态的恢复。
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大项目。
比如“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不适宜耕种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逐步恢复为林地和草地,增加了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在污染防治方面,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要求企业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加大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建立了生态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对于因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发展机会的地区和群众,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
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e0f8acf524ccbff0218406.png)
流 尾 间 湖 泊 干 涸 , 被 退 化 . 漠 化 植 荒
加 剧 , 然 绿 洲 消 亡 , 态 系 统 遭 到 天 生
毁 灭性 破坏
据 统 计 ,0世 纪 5 2 0年 代 黄 河 流
域及 相 关地 区耗用 水 量 为 1 2亿 m , 2 9 0年 代耗 水 量达 到 3 7亿 m . 长 了 6 增
西 北 地 区 地域 广 阔 .涉及 新 疆 、
青海 、 甘肃 、 夏 、 宁 内蒙 古 、 陕西 、 山西 等七省( 自治 区 ) 约 占全 国 国土 面 积 ,
的 4%。该地 区煤 炭 、 油 、 然 气 、 0 石 天 土 地 等 战 略 资 源 储 量 在 全 国 名 列 前 茅 。脆 弱 的 生 态 系 统 特 别 是 贫 乏 的 水 资 源 . 成 西 北 地 区 资 源 优 势 发 挥 和 构
几 个 方 面 的 工 作 : 一 是 明 晰 初 始 水
调 的水 沙 关 系 进 一 步 恶 化 。 宁 蒙 河 段 , 床不 断淤积抬高 。 河 目前 已 呈 悬
河 之 势 。 黄 河 下 游 河 道 , 期 的 小 流 长 量过 程 , 成 主河 槽严 重 淤 积 、 缩 , 造 萎 主 河 槽 的 过 流 能 力 由过 去 的 6 0 / 0 0m3 s
二 、解 决 西北 地 区水 资 源 问
题 的 对 策
西 北 地 区 一 方 面水 资 源 贫 乏 , 供 求 矛 盾 十分 尖锐 : 另一 方 面水 资源 管
理 、 用 方 式 粗 放 , 费 现 象 较 为 严 利 浪 重 .产 业 结 构 和 水 资 源 不 甚 匹 配 , 还 有较 大 的优化 调整 空 间 。
维普资讯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e98239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b.png)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如何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过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那么,当前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大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和草原地貌,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
从土地资源方面来看,土地沙漠化是大西北地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过度的开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
许多曾经肥沃的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水资源的保护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大西北地区本就水资源短缺,加上工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河流出现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植被保护方面,虽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措施,但总体上植被覆盖率仍然较低。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例如,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使得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同时,生态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生态修复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例如,采用了先进的沙漠治理技术,通过种植耐旱植物、设置沙障等方法,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扩张。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浅析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fd82b0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7.png)
浅析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我国西北干旱区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
地表水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径流补给源多样化、与地下水经常发生转化等诸多特征。
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状况在人工绿洲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在绿洲之外,则更加严重,其中包括土地荒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繁,天然草地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都是必须用水资源来解决的。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引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中部,远离大海,深入亚洲腹地,常年降水不足200毫米,气候干燥,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恶劣的干旱地带。
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等多个沙漠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
水分对绿洲的生长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旱条件下,绿洲在水源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在干旱条件下出现了绿洲,在干旱条件下形成了沙漠;水资源已成为限制所有生命和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
一、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阳光、蒸发量大、地面径流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然而,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山地和盆地的交错,形成了众多的内部河流,这些河流之间存在着相互分隔的河流。
高山阻隔了空气流动,在山地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降雨和大量的冰雪。
辽阔的群山,是众多江河源头的内流盆地;山区的降水、冰川和融雪是这些地区的主要水源。
大部分内陆河从上游向下游流过2-3个环环相扣的盆地。
二、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可以将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两个时期。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最早是从河流及溢流地带引水;五十年代以来,为充分利用山地丰富的地面径流,在上游相继兴建了许多蓄水池,许多地方的地表水开发率已经超过7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石羊河、乌鲁木齐河等内陆河流流域在充分利用地表水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地下水,也就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开采;水资源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导致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了上游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下游流域水资源的补给量逐年下降,下游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2599e9e45c3b3567ec8be8.png)
CHENGSHIZHOUKAN 2019/15城市周刊4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王诗语 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但近年,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发展。
强蒸发与降雨少,导致水资源匮乏,尽管地下水资源分布广,但开采利用率低。
因此,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及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很迅速,但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1],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丰富的土地、矿产、风力等自然资源无法开采利用,其中开发潜力极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对于严重缺水区,甚至人畜用水都存在问题。
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目前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的利用为主,处于高耗能、低消耗的阶段,即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的利用率远高于地下水,这也与西北地区开发技术相对落后、经济实力较低有关。
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目前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生态平衡的改变,进而造成环境的恶化[2]。
在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注重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特点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并且,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有着地域分布广、水质水量较稳定、调节功能强、蒸发损失小和相对不易被污染等优点[3]。
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在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下水的行为及其长期趋势对于在特定流域的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主要有: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补给,但由于降水稀少,并且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资源也十分匮乏;②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广,但较大的开发难度依旧使得可利用水资源少[5]。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be4ed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e.png)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一直是该地区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首先,为了解决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水资源开发。
在开展水资源开发时,我们应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一方面,可以加大水库建设的力度,通过集中停蓄水、调度供水的方式,确保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能够平衡。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节水型农业的推广,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耐旱作物的种植,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我们还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
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水位等关键数据,能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做出科学决策。
另一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对水源地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入水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例如,可以开展水资源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以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
通过海水淡化设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增加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加大水资源调度的力度。
西北地区与丰水区相邻,可以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区的水源引入西北地区,以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当然,在调水时需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行,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问题。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各方共同参与、合作下,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于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关于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水资源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91322047cd184254b35350b.png)
陕 、 、 、 、 、 蒙 古 6个省 、 甘 宁 青 新 内 自治 区基 本都 处 于 干
旱 半干 旱地 带 , 水 量 少而 蒸 发 量 大 , 态环 境 相 当脆 弱 。 降 生
30 0 k 的 速 度 在 增 加 , 累 计 增 加 荒 漠 化 土 地面 积 l 0 m 已 5
前 的 支 柱 产 业 。 北 可 持 续 发 展 必 须 要 结 合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西
能 解 决 春季 天 然 来 水 少与 灌 溉 需 求 大之 间 的矛 盾 , 北 主 西 要 灌区普遍 面 临着 严重 的春旱 问题 。 是灌 区土壤 盐 渍化 严 四
重 。 于 上 游 地 区 的 灌 溉 退 水 含 盐 量 很 高 , 大 型 灌 区 下 游 由 在
承 载能 力 。 是 水 资源 开发 利 用方 式 亟待 转 变 。 北地 区多 二 两 数 内陆 河 流域 的地 表水 开发 利 用程 度很 高 而地 下 水利 用 尚
不 充 分 , 而 造 成 灌 区 的 潜 水 无 效 蒸 发 大 且 易 于 导 致 次 生 盐 从
从 西 北 地 区 水 资源 与 其 他 自然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 关 系 看 。 论 土 地 开 发 还 是 矿 产 资 源 利 用 , 要 以 水 资 源 为 基 无 均 础 。 当 以水 为 中心 确定 土地 开 发规 模 和生 产 力布 局 。 力 应 着
2 西 北 地 区 生 态 建 设 的 基 本 思 路
是部 分 地区 的水 资源 开发 程度 已超 过 当地 水 资源 的
面 对 生态 环 境 恶 化 的威 胁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战 备 目标 ,
西 北 发 展 必 须 将 经 济 增 长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结 合 起 面 积 已 达 20 0万 h 占 全 国 盐 渍 化 土 m2次 0 m,
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062e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a.png)
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北地区是我国贫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饮水安全一直是该地区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据统计,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质量普遍较差,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研究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地形起伏大,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类型多样,这些地理条件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居民分布比较分散,这也给家庭饮用水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西北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家庭饮用水设施,也成为影响家庭饮用水质量的因素之一。
水资源管理政策的不完善也给家庭饮用水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以上各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当地饮水环境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饮用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存质量。
西北地区的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家庭饮用水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而且一旦患上水源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家庭饮用水质量问题也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水质污染不仅会增加居民的医疗费用和生产损失,还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最终制约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质量,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品质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问题。
解决西北农村地区家庭饮用水现状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存质量,还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开展相关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_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_中国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c67d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6.png)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_中国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非常丰富和复杂。
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格局。
首先,华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主要由河北、山西、河南和北京等省市组成,总体上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区。
在这个地区,水资源供给极其有限,人口众多,对水的需求量巨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水资源紧缺状态。
华北平原上的黄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水源,但由于被严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充沛。
这个地区包括了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份,以及上海等大型城市。
由于海洋的影响,这里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
此外,东部沿海地区还有许多湖泊,如太湖、洞庭湖等,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补给。
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主要由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组成。
该地区地势复杂,山地与河流纵横交错,拥有大量的河流、湖泊和水库。
其中,长江和亚洲第一大内陆湖鄱阳湖分别位于该地区,成为该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西南地区降水量较高,水资源相对充裕,对中国整体水资源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西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主要由陕西、甘肃和宁夏等省份组成。
由于地处内陆,且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非常稀缺,使得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极其有限。
黄土高原上的渭河、洮河等是该地区主要的水源,然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这些水源在满足当地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充沛,而北方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合理利用水资源,以确保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0a871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8.png)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
![论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44645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f.png)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和对策引言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
本文将探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禀赋不足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相对较为贫乏,主要原因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干旱和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
水资源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缺乏水源,这给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
同时,干旱土地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发展。
二、交通不便西北地区的交通不便也是其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如东部沿海地区优越,这使得西北地区的物流成本较高,市场接触和经济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
此外,缺乏高速铁路和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也限制了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三、教育水平相对低下西北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西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也相对较低。
这导致西北地区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如石油、煤炭和化工等。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西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缺乏竞争优势,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此外,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也使得西北地区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资源优化利用西北地区应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增加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机会。
同时,加强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浅谈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
![浅谈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2e3629f8c75fbfc77db2ff.png)
浅谈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摘要:西北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的丰富,光热资源异常充足,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些使得西北在开发中具有了显著优势。
但西北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困难重重,影响了开发的进程。
因此,如何在发展西北经济的同时发现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且重视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关键词:西北地区,生态,水资源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1.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干燥少雨西北地区高山环列,基本上形成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单元。
在当前全球变暖,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大趋势中,地处欧亚腹地,四周高山环抱,戈壁沙漠面积奇大,远离海洋的西北地区近50年代以来,降水量呈总体减少的趋势,年均值多已降至500mm以下.如黄土高原地区多为300-500mm.新疆面积大,具有独特的”三山两盆”地貌,其内的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内蒙西部等许多地区几乎终年无降水.,而平原和沙漠区,降水稀少和蒸发强烈,很少或不产生地表径流,是径流的散失区和无流区。
区内的水资源主要有以黄河为代表的外流河流域和内流河流域地表水及其地下水,其量的多寡和分布状况决定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结构和类型,是制约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因素.2.具有共同的地貌纵剖面西北内陆河流域河川径流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由于地质构造、自然条件垂直分带规律,由源头到尾闾一般要流经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径流区,即径流形成区和径流散失区;要流经几个不同的、有规律的地貌岩相带,即山丘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冲积或冲积湖积平原和沙漠等地貌单元;从而使地下水的埋深分布具有自山前向盆地中心逐渐由深变浅的规律。
山丘区河流多数是山区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通道,地下水在河流出山之前几乎全部转化为地表水,经河道流出山外;河流进到山前平原后,地表水大量渗漏转而补给地下水,然后地下水又在适当条件下以泉水形式溢出地面,变为地表水,成为平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8c652d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e.png)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
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多戈壁荒漠,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区。
二、气候条件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由于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差大,风力强。
西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三、地形地貌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我国著名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河流较少、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草原、森林等生物资源。
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五、经济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生产和出口羊绒、羊毛等畜产品。
该地区的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同时,旅游业也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和交通沿线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的重要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荒漠化治理等。
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包括了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了几个不同的气候带,从温带、寒带一直到高山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包括了广阔的沙漠、草原、高原和山地。
西北地区水资源
![西北地区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b712383cc22bcd126ff0ca2.png)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0年西北地区总用水量基本和供水量 一致,其中生活用水量40亿m3,工业用 水量53亿m3,农业用水量778亿m3。因农 业用水比重大,全区综合人均用水量高 达949m3,其中:黄河西北片为459m3, 内陆河流域高达2047m3,在全国居首位; 但单方水GDP产出很低,仅3.4元,居 全国末位,此种高消耗低产出的开发模 式亟待调整
化学需氧量:除西安天江人渡和耿镇桥断面为Ⅴ类外,其 他断面化学需氧量均达到Ⅳ类标准(≤30mg/L)。 与2012年相比,西安天江人渡和渭南树园断面化学需 氧量浓度分别上升11.8%和5.26%,宝鸡林家村、渭南潼关 吊桥断面持平,其他断面均有所下降。 与2011年相比,所有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均下降,其 中咸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46.8%。 氨氮:宝鸡段5个断面氨氮浓度均达到Ⅲ类标准,咸 阳3个断面达到Ⅳ类标准,西安天江人渡至渭南树园断面 为劣Ⅴ类,渭南潼关吊桥断面达到Ⅴ类标准。 与2012年相比,宝鸡虢镇桥、咸阳铁桥、西安天江人 渡和西安耿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上升3.64%、30.1%、 45.7%和17.9%,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阳 兴平断面降幅最大,下降38.3%。 与2011年相比,宝鸡林家村和虢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 别上升3.24%和5.63%,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咸 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63.4%。
(四)无定河水质总体轻度污染。无定河干流化 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7mg/L、 0.785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 30.8%,氨氮下降1.01%;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 氧量和氨氮分别上升21.4%和31.1%。绥德辛店断 面氨氮浓度同比上升40.6%,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 类。 无定河支流榆溪河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 度分别为22mg/L、0.772mg/L;与2012年相比,化 学需氧量上升37.5%,氨氮下降12.7%;与2011年 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46.7%,氨氮下降31.8%。 榆阳红石峡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上升39.1%, 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刘官寨断面化学需氧量 浓度同比上升32.8%,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类。
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
![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b112e9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8.png)
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发布时间:2023-01-15T01:52:41.38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月第16期作者:刘保军马海明[导读] 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刘保军马海明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与西北地区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在我国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近些年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不良的情况,在稀缺水资源的限制下,难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安全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西北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安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西北地区中水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方面,而绿洲主要依靠水资源,无水遍地皆为沙漠。
我国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中重要的储备地包括西北地区,并且自主国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需要更好的环节水资源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以此促进西北地区的良好发展。
1.水文地质概况西北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变质岩及岩浆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其集中供水意义主要是在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汉江与嘉陵江流域及3大干旱内陆盆地山区的岩溶水等地带[1]。
变质岩、岩浆岩地下水整体上存在水量欠缺贫乏的问题,并没有集中供水的意义。
由于区内内流河流域、外流河流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水温等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2类水温系统中,西北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条件等各个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2.水文地质工作方向与着力点2.1工作方向(1)对地下水库勘测加大力度,将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充分发挥,以此强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西北地区所具有的地下空间调蓄水资源巨大,不仅包括天然的地下水库,同时其山间河谷洼地、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采煤从而发生的高原沙丘、沙漠等看似并没有具备危害、不良情况的地下空间也是调蓄利用水资源的宝贵资源[2]。
浅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及其循环利用
![浅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及其循环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1c7c3dee06eff9aef807e1.png)
通 过政 府职 能 部 门 , 采取 切 实 可行 的行政 手段 , 坚
决有 效地 切 断高 污染 企 业 的污 染 源 头 , 者追 令 这 些 或 企业 限期 整 改 , 少 污 染 源 。同 时 西 北 地 区 的政 府 可 减
13 通过 政府 行政 手段 , . 改变 工矿 企 业用水 和发 展 之
间的 矛盾
地 下水 为 08 .3万亿 m , 由于 地 表水 与地 下 水 循 环转
换 , 为补给 , 除两 者 重 复计 算 量 0 7 互 扣 . 3万 亿 m , 与 河 川径 流不重 复 的地 下水 资 源是 约 为 0 1 亿 m , .万 这 样计 算下 来 , 国的水资 源总 量并不 算 多 , 在世 界第 中 排 6位 , 而人 均 占有 量 更 少 为 22 0 m , 在 世 界 第 8 4 排 8 位 。我 国水 资 源在空 间分 布 极 不 均衡 , 尤其 是 约 占我
以在 如何 提 高水 资源 的循 环 利 用 等 中 , 合理 有 序 引 导
1% , 3 再加上该地 区长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 甚至有
些 地 区一年 四季 无 雨 。地 下 水 资 源 匮乏 , 表 水 仅 靠 地
并帮助企业投入技术力量 , 提高水 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
水 的污染 , 现西 北地 区经济 的可 持 续发 展 。 实
黄河 和少得 可怜 的天然 降雨 。面临严 峻 的水资 源 紧张 形 势 , 认 真对待 水资 源保 护 的问题 了 , 级政 府应 采 该 各 取 各种措 施 落实 到人们 的生 活 和工作 中 。
2 提倡水资源 的循 环利用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c247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2.png)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
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
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地势阶梯状,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这个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水土不易保持。
再次,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规律,干旱频发,无法形成有效的土
壤覆盖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防风
固沙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搭建遮风网。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风蚀,减
少沙尘暴的发生,防止土壤沙漠化。
其次,应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例如,修建水渠、堤防、水库等,以供农田灌溉和农作
物生长使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
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才能保护好这片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
![大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718a70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2.png)
大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有限。
同时,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衡,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度短缺,而在一些季节和区域,又可能出现短暂的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统筹规划。
通过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原则,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农业是大西北地区用水的大户,因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举措之一。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选育耐旱作物品种,优化种植结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用水需求。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渠道,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领域,推动工业节水改造也是必不可少的。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对于高耗水的企业,要加强监管,促使其采取节水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
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产业的比重,发展节水型工业,也是从源头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居民生活用水方面,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是关键。
通过宣传教育,让居民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例如,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减少家庭用水的浪费。
社区和学校可以开展节水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
西北地区水资源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北地区水资源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f324e019e8b8f67c1cb984.png)
质 河 长 为 6 9 9 k , 5 3 ;Y 水 质 河 长 为 3 8 8 5 k 占 3 . m 占 . l类 3 . m. 3 . ; 类 水 质 河 长 为 9 5 k 占 7 8 ; 于 、 类 水 质 河 长 20 3 m. . 劣 。
36 . m. 3 . 。 1 2k 占 O 1 3 黄 河 下 流 西 北 段 总 长 4 1 . m,l~ Ⅱ 类 水 质 河 长 为 3 8 0 k
彭 勃 王 内 侯 炳 亚 。 , ,
(. 河流域水 资源保护局 , 南 郑州 1黄 河 4 0 0 ;. 南 黄 河 勘 测 工 程 处 , 南 郑 州 0 42河 5 河 400 ) 5 0 3
摘
要 : 北 内 陆 区 河 流 上 中 游 和 黄 河 干 支 流 源 头 水 质 一 较 好 , 部 分 湖 泊 水 质 矿 化 度 很 高 . 当 数 量 的 水 资 源 已 经 西 股 人 相
表 现 为浓 度 差 异 较 大 的 咸 水 或 盐 水 。 其 中 新 疆 全 区 1 多 个 ∞ 湖 泊 中 只有 极 少 数 几 个 为 淡 水 湖 , 质 一 股 较 好 ; 斯 腾 湖 是 水 博 西 北 内 陆 河 地 区最 大 的吞 吐 型 淡 水 湖 . Ⅱ类 水 质 = 青 海 湖 水 属 质 多数 也 表 现 为 高 矿 化 度 的 咸 水 或 盐 水 , 河 源 头 湖 泊 水 质 可 黄
中 图 分 类 号 : V2 1 X 2 F 1; 5 2
矿 化 度 很 高 的盐 湖 。 绝 大 部 分 湖 泊 水 体 中 矿 化 度 较 高 或 极 高 .
西北 地 区 水 资 源 质 量 概 况
本 文 所 称 西 北 地 区 包 括 新 疆 、 夏 的 全 部 , 海 、 肃 两 省 宁 青 甘 区 的 黄 河 流 域 和 内 陆 河 流 域 . 西 的 黄 河 流 域 部 分 , 蒙 占 的 陕 内 伊 克 昭 盟 、 拉 善 盟 和 乌 海 市 。全 区 土 地 面 积 3 阿 1 2万 k . m 总 人 口 为 76 8万 人 . 我 国 西 部 大 开 发 的重 要 部 分 。 3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0年西北地区总用水量基本和供水量 一致,其中生活用水量40亿m3,工业用 水量53亿m3,农业用水量778亿m3。因农 业用水比重大,全区综合人均用水量高 达949m3,其中:黄河西北片为459m3, 内陆河流域高达2047m3,在全国居首位; 但单方水GDP产出很低,仅3.4元,居 全国末位,此种高消耗低产出的开发模 式亟待调整
(一)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全部为优。3条河流水质 稳定保持Ⅰ~Ⅲ类标准。汉江出省断面、丹江出省断面、 嘉陵江出省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水质优。 (二)渭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渭河干流水质由重度污染 转变为中度污染。其中:渭河干流宝鸡段总体为Ⅲ类水质, 水质良好;咸阳段总体为Ⅳ类水质,轻度污染;西安段总 体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渭南段总体为劣Ⅴ类水质, 重度污染。 渭河干流Ⅰ~Ⅲ类断面比例为28.6%,较上年持平; Ⅳ~Ⅴ类断面比例为35.7%,较上年上升7.2%;劣Ⅴ类断 面比例为35.7%,较上年下降7.2%。 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1mg/L、 1.770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8.7%,氨氮 下降0.17%;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32.3%,氨氮 下降43.4%。咸阳兴平、南营断面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 38.3%和29.7%,水质均由Ⅴ类改善为Ⅳ类;渭南潼关吊桥 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6.08%,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
水资源配置问题
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是: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 的耗水要求,使下游的生态环境和上中游的社会经济系统合理 分享水资源,原则要求该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应控制在70%以内 为宜,要保证生态环境的耗水不低于水资源总量的50%。从总 体上说,贺兰山以西内陆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应基本控 制在现有规模,不再增加。超过规定限额所挤占的生态环境耗 水,或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足,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加 以压缩。经济社会用水的内部配置为:农田灌溉用水应大力节 约并逐步压缩;城镇和工矿发展必需增加的用水量除少数地区 由外流域适当调水外,大部地区原则上由农业用水有偿转移, 并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
(三)渭河支流水质明显好转。渭河支流Ⅰ~Ⅲ 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均为33.3%。 渭河支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 25mg/L、2.694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 下降19.4%,氨氮下降21.9%;与2011年相比,化 学需氧量下降37.5%,氨氮下降35.5%。 渭河支流中,清姜河、金陵河、千河、泾河、 黑河(咸阳)水质良好;漆水河(咸阳)、黑河 (西安)、沣河和北洛河为轻度污染;灞河和沋 河为中度污染;临河、皂河、涝河、新河和漆水 河(铜川)为重度污染。咸阳泾河桥断面石油类 浓度同比下降83.3%,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西 安灞河三郎村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70.8%,水质 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铜川漆水河金锁断面氨氮 浓度同比下降84.6%,水质由Ⅱ类改善为Ⅰ类;渭 南沋河张家庄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70.3%,水质 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
量的蒸发量确实可以是当地降水量的数十到上百
倍。吐鲁番的年降水量不足20mm,而气象站测得
的年蒸发量超过3500mm,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何 止100倍! 估计北疆地区湿润水面年蒸发能力在 一般1000mm以下(北疆东部要高些),南疆在一 般1500mm以下,东疆一般在1700mm以下。
西北组 制作
陕西水系特征
化学需氧量:除西安天江人渡和耿镇桥断面为Ⅴ类外,其 他断面化学需氧量均达到Ⅳ类标准(≤30mg/L)。 与2012年相比,西安天江人渡和渭南树园断面化学需 氧量浓度分别上升11.8%和5.26%,宝鸡林家村、渭南潼关 吊桥断面持平,其他断面均有所下降。 与2011年相比,所有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均下降,其 中咸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46.8%。 氨氮:宝鸡段5个断面氨氮浓度均达到Ⅲ类标准,咸 阳3个断面达到Ⅳ类标准,西安天江人渡至渭南树园断面 为劣Ⅴ类,渭南潼关吊桥断面达到Ⅴ类标准。 与2012年相比,宝鸡虢镇桥、咸阳铁桥、西安天江人 渡和西安耿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上升3.64%、30.1%、 45.7%和17.9%,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阳 兴平断面降幅最大,下降38.3%。 与2011年相比,宝鸡林家村和虢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 别上升3.24%和5.63%,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咸 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63.4%。
2013年陕西省主要河流水质状况通报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全省对汉江、丹江、嘉陵江、渭河、无定河、延 河等主要河流开展监测、评价。 2013年,全省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54.2%,较上年上升0.2%;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 为31.3%,较上年上升8.3%;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 为14.5%,较上年下降8.5%。 全省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 19mg/L、1.246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 下降5%,氨氮下降11.4%;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 氧量下降20.8%,氨氮下降34.8%。
(四)无定河水质总体轻度污染。无定河干流化 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7mg/L、 0.785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 30.8%,氨氮下降1.01%;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 氧量和氨氮分别上升21.4%和31.1%。绥德辛店断 面氨氮浓度同比上升40.6%,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 类。 无定河支流榆溪河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 度分别为22mg/L、0.772mg/L;与2012年相比,化 学需氧量上升37.5%,氨氮下降12.7%;与2011年 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46.7%,氨氮下降31.8%。 榆阳红石峡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上升39.1%, 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刘官寨断面化学需氧量 浓度同比上升32.8%,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类。
(五)延河水质轻度污染。延河化学需氧量、氨 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1mg/L、0.723mg/L;与2012年 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8.7%,氨氮上升79.9%;与 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上升5%、 104.8%。 (六)其他河流 除六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外,全省开展监测 的其他河流中,榆林黄河干流、商洛南洛河、延 安仕望河、延安云岩河水质优,榆林秃尾河、渭 南徐水河水质良好,榆林窟野河、延安清涧河、 渭南金水沟、榆林牸牛川水质轻度污染。 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3年,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取 水62167.03万吨,达标水量为62028.03万吨,达 标率为99.8%。4月份监测延安市王瑶水库石油类 超标0.16倍。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 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 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等。 我们将以新疆,陕西为重 点,简要介绍一下西北的水 资源及其面临的问题。最后 再概述一下西北的整体情况。
西北组
制作
新疆水资源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位于亚欧大陆腹地
典型内陆干旱地区
新疆水资源
水资源特点
春旱 秋缺
夏洪 冬枯
1.新疆水资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新疆水资源主要可划分为4个水资源 分区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区 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区 吐哈盆地诸小河流域区 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外流区
2.新疆水资源整体状况
★ 新疆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5亿立方 米,分别居全国第十二位和第四位,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 仅占全国径流量的3%. ★按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北疆为南疆的2.7倍,按实际能利 用的水量计算,北疆比南疆多1/4. %-50%,南疆占60%-8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 现春旱、 夏洪、秋缺、冬枯。新疆河流的天然水质北疆优于南疆,西部优 于东部,山区优于平原。 ★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 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 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
水资源及其变化态势
西北地区基本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均 依赖于径流性水资源,有限的径流性水资源既要支撑经济社会 发展,还要支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尽管现状全区综合平均人均 水资源量比较高,但考虑到干旱区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后, 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程度仍然比较突出。
西北地区年降水资源量为6934亿m3,折合降雨深201mm,形成 河川径流量1441亿m3(见表1),地下水资源量1067亿m3。扣除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874亿m3后,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为1635亿m3,其中黄河西北片为533亿m3,内陆河流域为1102 亿m3。内陆河流域有6条出入国境的河流,集中在新疆,多年平 均出境水量240亿m3,入境水量88亿m3。扣除出境水量,加上入 境水量,现状条件下西北地区全区可被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 统所利用的总水资源量为1484亿m3,其中黄河西北片为533亿 m3,西北内陆河流域为951亿m3。
★ 新疆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6-8月),北疆占40
3.新疆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1、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新疆大部分地处我国干旱 区, 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 造 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 一般说北部多, 南部少, 西部多, 东部少, 山区多, 平原少; 新疆水资源总量880×108 m^3, 目 前已开发利用了近50%。
半干旱草原区水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影响草 原的天然植被。本区绝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区,天然降水形成的土壤水 和地下水,主要耗用于维持草原的天然植被,不能形成可集中开发的 地表或地下径流。目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虽然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1 %,但今后也没有更多的开发利用空间。因此,只可能在一些降水量 接近或超过400mm及个别有引水条件和地下水丰富的地方,适当建 设人工饲料基地,少量用于发展社会经济。 黄河西北区水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缓解干旱年份的水资 源危机。流域内的降水首先为当地的植被耗用,剩余的才形成可供开 发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水资源配置的顺序是:当地植被耗水,当地 社会经济用水,最后形成黄河干支流出境的径流。目前黄河上游的来 水主要供黄河下游使用,在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实施以前,各省 (自治区)用水基本上接近或超过国务院1987年黄河分水指标,该流 域已不具备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局部地区或支流上开发利用潜力 也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