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绿色如何引领新常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与绿色如何引领新常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人类社会已经或即将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论述集中涌现,角度各异、影响广泛,比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第二次机器革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密集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把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大力实施“再工业化”和“再制造业化”,加紧布局新兴产业特别是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度;应用,以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研究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主多翼”。“一主”,是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发

展和广泛深度应用:“多翼”,是指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创新发展及其应用。“一主”和“多翼”之间还

体现出交叉融合、群体发展的协同效应。目前来看,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从生产方式看,将呈现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本地化、绿色化特征;二是从分工方式看,将呈现制造业服务化、产品链一体化、产业链分工细分化特征;三是从产业组织方式看,将呈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特征。

基于以上预期性变化,创新和绿色将成为任何一个国家

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是全方位创新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事关创新能力的人才、技术、标准、信息网络、数据库、软件、知识产权、平台等要素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二是绿色增长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组成,这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三是全球产业分工的传统体系可能会重塑,国别经济的成分可能会提高。四是全球产业结构将出现深刻调整。五是国际贸易结构将出现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出口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实物贸易比重将会下降。

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机遇与新挑战

新一轮产业革命会给中国的创新和绿色发展战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机遇和挑战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相互转化,机遇把握不好就变成了挑战,挑战应对得当也会转化成机遇。

从机遇来看,主要包括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良好要素基础、社会普遍共识等方面。其一,在拓展外部市场空间难度加大以及生产地和消费者相分离的产业分工体系出现变化的背景下,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凸显。中国具备仍在不断成长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而且越发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新消费需求的涌现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并为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机制。其二,中国的“科技人口红利”正

在显现,网络化环境中大量同文化、同语言人口带来的“新人口红利”正在成熟,具有支持自主创新和海外并购的相对充足的资金基础,而且具有相对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很多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技术水平取得明显进步。在诸多与创新和绿色发展高度相关的要素基础方面,中国都已具备较多积累甚至是特有优势。其三,社会共识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中国经济创新和绿色发展共识凝聚期、转型发力期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酝酿兴起期,已经在时间段上高度重合。

从挑战来看,主要包括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调整、体制机制适应性调整等方面。其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可能对中国的传统竞争优势带来重大影响,从而对现有的产业体系形成重大挑战。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运用,“无人工厂”“少人工厂”的出现,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大批量制造和流水线式生产模式,使劳动力成本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下降。另一方面,数字化制造的优势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提供个性化产品,若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取得重大发展,则中国的产业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将遇到重大挑战。其二,中国现行体制长期以来更适应赶超型发展要求,在引领型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积累还较少。要真正实现创新和绿色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挑战。

中国创新和绿色发展战略选择

历史经验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经验表明,国家的发展既取决于技术进步等因素,更取决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因时因势采取的战略抉择。新一轮产业革命酝酿兴起,主要发达国家力图通过“再工业化”和“再制造业化”等战略占领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大规模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谋求竞争新优势,全球经济深度再平衡。因此,立足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转方向、换思路,必须加快实施创新和绿色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和绿色发展战略,要实现: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等为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换;以主动开放、加快融入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技术研发、规范制定和战略分工,从被动跟随向主动引领的角色转换;以选择性关键技术发展为支撑,以重点产业和领域为载体,从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相对割裂向高度融合的转换;以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广泛渗透为重点,改造提升制造业部门的产业链、价值链,引领服务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从制造业、服务业各自分工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转换;以新一代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从传统城市化道路向绿色智慧城市化道路的转换。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导向,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引领经济发展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抓好重点领域的创新和绿色发展

第一,走高效低碳工业化道路。当前,我国工业绿色转型难度大,工业产品附加值依然较低,技术创新基础依然薄弱,能源领域市场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仍不到位。面向未来,要真正走上高效低碳工业化道路,需要重点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高耗能工业能效;二是调整能源供应结构,显著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四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显著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工业部门或者生产环节的比重;五是促进两化融合,加强能效管理。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大法规和标准的落实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是促进经济结构实质性、大力度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产业化;四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五是构建绿色财税体系,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第二,走绿色智慧城市化道路。近年来关

于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实践的陆续出现,为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城市现存问题,以及如何发展新城市提供了机遇。中国的绿色智慧城市化道路包括六大支柱:一是紧凑型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