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试题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2)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2)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空气调节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了解空气调节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掌握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3.能够了解空气调节节能技术;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几个基本术语。

2. 空气调节常见设备介绍空调、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风管、排风扇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它组成部件的功能。

3. 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1.空调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2.空调故障诊断和排查方法;3.空调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4. 空气调节节能技术介绍空气调节节能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示范案例,分享空气质量监测和质量治理的方法。

5. 空气调节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本章将启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空气调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材介绍为主,辅以教学资料,安排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空气调节基本原理;2.掌握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3.了解空气调节节能技术;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本次教学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将会考核学生对于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空调安装和维修、节能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计划1.第一课时:空气调节基本原理–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几个基本术语。

2.第二课时:空气调节常见设备–介绍空调、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风管、排风扇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它组成部件的功能。

3.第三课时:空调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方法–空调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空调故障诊断和排查方法;–空调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4.第四课时:空气调节节能技术–介绍空气调节节能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和示范案例,分享空气质量监测和质量治理的方法。

5.第五课时:空气调节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本章将启示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空气调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习题以及思考题word精品文档37页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习题以及思考题word精品文档37页

第一节空气调节基础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

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

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4.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

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

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5.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人在某一热环境中要感到热舒适,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人体蓄热率S=0(最主要条件),即M-W-R-C-E=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人体所作机械功,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R—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C—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材、以及熟悉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最终能够独立地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维护和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将分为三部分进行:1. 空气调节原理1.1 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 1.2 空气调节的分类及应用场合 1.3 空气调节的物理基础 1.4 空气调节系统的构成2. 空气调节器材2.1 常见空气调节器材的分类及功能 2.2 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及维护 2.3 空气调节器材的故障处理3. 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3.1 空气调节系统的基本操作 3.2 空气调节系统的调试方法 3.3 空气调节系统的日常维护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材,以及熟悉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

2. 实验式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掌握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

3. 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深入探讨空气调节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空气调节器材的优缺点。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提交空气调节器材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实验报告,教师将根据报告进行评分。

2.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被纳入评估范围,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提问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考试在教学结束后,将进行一次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考试结果也将作为评估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教学参考资料•《空气调节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气调节器材选型与应用》(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气净化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日程安排本教学将持续8周,具体安排如下:日期教学内容第一周空气调节原理1第二周空气调节原理2、空气调节器材1第三周空气调节器材2、空气调节器材3第四周空气调节器材4、空气调节器材5第五周空气调节器材实验1第六周空气调节器材实验2第七周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1第八周空气调节系统的操作流程2、考试答辩在安排每周的教学内容时,本教学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既要有理论讲解,也要有实践操作。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2024《空气调节》课程教学大纲

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与实践•空调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措施•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概述与目标空气调节定义及重要性空气调节定义空气调节是指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度和生产工艺要求的过程。

空气调节重要性空气调节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01知识目标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类型及其性能特点,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空气调节系统设计、选型、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负荷计算、系统类型及选择、设备选型与布置、管道设计与施工、系统调试与运行管理等。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方式与标准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表现、素质体现等方面,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空气调节基础知识热力学基础回顾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边界、环境等定义,理解热力学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原理,了解热量和功的转换关系,及其在空气调节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熵增原理,分析不可逆过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提高空气调节系统效率的途径。

湿空气性质及处理过程湿空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湿空气的组成、状态参数(温度、湿度、焓等)及其相互关系。

湿空气的焓湿图掌握焓湿图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焓湿图分析湿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处理设备及过程熟悉常见的空气处理设备(如冷却器、加湿器、除湿器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在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空气调节第三版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第三版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调节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2.掌握空调系统中主要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理解空调系统的基本调试方法和技巧;4.能够搭建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参数检测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1.空气调节的定义和分类;2.空气调节系统的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3.空调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4.空调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5.实验搭建:搭建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参数检测和调试。

三、教学方式1.理论讲解:采用电子白板或幻灯片,讲解空气调节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空调系统的主要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空调系统的基本调试方法和技巧;2.实验搭建:小组合作,搭建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参数检测和调试;3.课堂互动:随堂小测验、问答环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调系统主要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空调系统的基本调试方法和技巧;3.实验搭建:搭建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参数检测和调试。

2. 教学难点1.空调系统的基本调试方法和技巧的掌握;2.实验搭建:搭建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参数检测和调试。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前预习情况;2.课中课堂互动情况;3.学生实验搭建和调试成果;4.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以空气调节系统为主要内容,以实验为重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空调系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对于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还不够,以及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

[电子教案]空气调节技术 (32)

[电子教案]空气调节技术 (32)
空气调节技术
第九章 第2节 空调系统风量风压的测定
一、风量的测定
➢ 风系统测试的目的:检测系统的风量是否符合 设计和使用要求。
1、风管内部风量的测定 通过风管道的风量为
L=3600VpF 式中 L—风量(m3∕h);
Vp—风管内的平均风速(m∕s); F—测定断面面积(m2)。
一、风量的测定
(1)测定断面的选择
送风口风速可用叶轮风速仪测定,用匀速移动的 方法按一定线路移动测得整个风口截面上的平 均风速;另一种测定方法是在送风口加罩直接 测定风量,如下图所示。匀速移源自测量路线图加罩法测定散流器风量
二、风压的测定
风压的测定比较简单,可直接利用毕托管 和微压计测得各测点的动压、静压、全压。压 力的计算公式为:
矩形风管测点位置
圆形风管测点位置
一、风量的测定
(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 断面平均风速常用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方
法来测量。间接测定是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通 过测量管内动压力,然后再换算求得断面平均 风速;直读式:采用热球风速仪或旋浆轮式风 速仪直接测得各点的风速。
一、风量的测定
或热球式电风速计
2.风口处风量的测定
Pq=Pd+Pj 式中 Pq—全压 (Pa);
Pd—动压 (Pa); Pj—静压 (Pa)。 为了准确测定风压值可取多个测点的压力算 术平均作为压力平均值。
原则:应选在气流均匀、稳定的直管段上,且在 以上异型部件前面大于或等于1.5倍管道直径的 平直管道处,或在这些部件后面,距离大于 4~5倍直径的平直管道处。
测量断面选择要求
测定断面的取法
一、风量的测定
(2)测点的确定 原则:风管断面上的气流是不均匀的,因此测点
愈多,结果就愈准确。但是测点以不能太多, 所以一般都采取等面积布点法。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2第一部分问答题1.空气调节的任务是什么?2.中央空调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3.空气调节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什么作用4.空气调节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划分这两类的重要标准是什么?5.简述中央空调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6.你能举出一些应用空气调节系统的实际例子吗?它们是属于哪一类空气调节系统?第二部分习题1.湿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要把含量很少的水蒸汽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分来考虑?2.,湿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和湿空气的水蒸汽饱和分压力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受大气压力的影响?3.房间内空气干球温度为20℃, 相对湿度, 压力为0.1Mpa, 假如穿过室内的冷水管道表面温度为8℃, 那么管道表面是否会有凝结水产生?为什么?应采用什么措施?4.请解释下列物理现象: ①在寒冷的冬季, 人在室外说话时, 为什么能看得见从嘴里冒出的“白气”?②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像冬天那样雾气腾腾?③试说明秋天上午的雾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空气温度一提高雾就消失了?④冬天, 有些汽车把热风吹到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就可以防止结霜, 这是什么因素?⑤冬季室内供暖, 为什么会导致空气干燥?应采用什么措施方可使空气湿润些?5.两种空气环境的相对湿度都同样, 但一个温度高, 一个温度低, 试问从吸湿能力上看, 能说它们是同样干燥吗?为什么?6.在某一空气环境中, 让1kg温度为t℃的水吸取空气的热所有蒸发, 试问此时空气状态如何变化?在i-d图上又如何表达?7.测得空调房间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力后, 应如何计算该房间空气的含湿量、相对湿度和焓?8. 空气温度是20℃, 大气压力为0.1MPa, 相对温度, 假如空气通过解决后, 温度下降到15℃, 相对湿度增长到, 试问空气焓值变化了多少?9. 已知大气压力B=0.1MPa, 空气温度t1=18℃, =50%, 空气吸取了热量Q=14000kJ/h和湿量W=2kg/h后, 温度为t2=25℃, 运用h-d图, 求出状态变化后空气的其他状态参数, h2, d2各是多少?10. 已知大气压力为101325Pa, 空气状态变化前的干球温度t1=20℃, 状态变化后的干球温度t2=30℃, 相对湿度=50%, 状态变化过程的角系数。

《空气调节》课件x

《空气调节》课件x

《空气调节》课件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空气调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调节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气调节的概念、作用以及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调节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空气调节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调节的概念、作用以及常见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原理。

难点: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空气调节设备实物或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空气调节相关的现象,如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寒冷的冬天烧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调节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空气调节的概念、作用以及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如空调、暖气、新风系统等。

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讲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以空调为例,详细讲解空调的工作原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空气调节现象,分享彼此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空气调节概念:空气调节是指通过设备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们舒适生活的需求。

作用:空气调节能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设备:空调、暖气、新风系统等。

原理:以空调为例,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部件的工作,实现空气的制冷或制热。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家中的空气调节设备,它是如何工作的?答案:我家中的空气调节设备是空调。

空调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降温,变成液态制冷剂。

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同时,空调通过风机将冷却后的空气循环到室内,达到降温的效果。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哈尔滨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哈尔滨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哈尔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设备,了解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熟悉常见的空气调节技术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空气调节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和评价简单的空气调节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空气调节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设备,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常见的空气调节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空气调节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理,讲解空气调节的主要参数和指标。

2.空气调节设备:介绍空气调节系统中常见的设备,如空调器、新风系统、净化设备等,讲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3.空气调节系统:讲解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空气调节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4.空气调节技术:介绍常见的空气调节技术,如制冷、加热、通风、净化等,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5.实践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空气调节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调节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讲解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设备,使学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空气调节系统的优缺点、适用场景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空气调节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空气调节设备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空气调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空气调节教案.doc

空气调节教案.doc

空气调节教案2006~2007学年第1学期院(部)热能工程学院教研室暖通授课专业班级暖本031-034班主讲教师曲云霞教师职称教授教材名称空气调节热能工程学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焓湿图☞第二章空调负荷的计算▲☞第三章空气的热湿处理及设备▲☞第四章空气调节系统▲☞第五章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第六章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第七章空气的净化与质量控制☞第八章空调系统的消声、防振与空调建筑的防排烟☞第九章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注:加▲符号者为本课程重点掌握的章节绪论※1、空气调节的任务(AC Tasks)※2、空气调节的内容(AC Contents)※3、空调发展史(AC History)※4、空调系统应用(AC Uses)※5、空调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Foucs and Problem)※6、本课程特点※7、推荐参考书1、空气调节的任务(AC Tasks)保证某一特定空间的空气参数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特定空间: 房间、厂房、剧院、手术室、汽车、火车、飞机等。

空气参数: 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气压、噪声、洁净度等。

所要求的状态: 分为舒适性要求的状态、工艺性要求的状态两类。

2、空气调节的内容(AC Contents)空气调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内部空间内、外扰量的计算;空气调节的方式和方法;空气的各种处理方法(加热,加湿,冷却,干燥及净化等);空气的输送与分配及在干扰量变化时的运行调节等。

3、空调发展史(AC History)空调发展取决于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1902年7月17日,美国机械工程师威利斯·卡里尔博士(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空调生产商中文译名为“开利”)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印刷厂设计了首台空调装置,可对温度、湿度、通风和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人为控制。

(1902, A C Systems with air conditioned parts was built up in a press factory in USA)很快,卡里尔开始将这个装置应用到其他场所,并且成立了一家公司,至今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空调公司之一。

空气调节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教学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调节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建筑物、汽车、火车等封闭空间中,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对于人们的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空气调节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空气调节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原理、设备、安装和使用技术。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空气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学习空气调节设备的特点、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能够设计和安装空气调节系统,并进行运行检测维护。

教学内容基本原理空气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空气循环、空气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流动方式、传热方式和湿度变化对舒适度的影响。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空气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设备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分别介绍其特点、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常见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空调、新风系统、中央空调、地暖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不同设备之间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系统设计和安装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可以设计和安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空气调节系统。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安装步骤。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运行,检测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空气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设备的特点和优缺点。

演示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循环、空气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对于舒适度的影响。

同时,实验演示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的空气调节需求,研究不同设备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空气调节技术的应用。

《空气调节》试题及答案

《空气调节》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空调系统和的变化。

2、窗玻璃的遮挡系数是指与日射得热量之比。

3、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定义式是。

4、空调中的瞬变负荷一般是指由于、、等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喷水室的设计计算的双效率法要求:(1)满足。

(2)等于。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贴附射流:2、机器露点:3、PMV-PPD指标:4、群集系数: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试写出管道均匀送风的三个条件,并说明在空调系统的风管设计中的主要调节方法。

2、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的散热量。

3、空调房间中常见的送、回风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4、空调消声器有几类?各自的消声原理和消声特性是什么?四、论述及计算题(共32分)1、说明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意义,并通过外壁面的热量分析导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定义式。

(10分)2、空调室内有工作人员18名(新风量为16 m3/h.人),室内体积250m3,室内有局部排风为300m3/h,维持室内正压需要换气次数为1.2次/h,空调冷负荷为3600W,送风温差为8℃,求该空调房间的最小新风量。

(12分)3、设新风量为60 m3/h,室内回风量为240 m3/h,试按比例绘出风机盘管集中处理新风,新风不承担室内负荷,处理后直接送入房间的送风方式的焓湿图,并分别说明其作图过程和风机盘管的风量。

(1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在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电动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应考虑电机同时使用率、安装系数和(负荷/安全)系数的修正。

2、已知湿空气的含湿量为d kg/kg干空气,则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的质量是。

3、从振动传递率的定义可看出,振动传递率愈隔振效果愈好,但振动传递率只有在时,才起到隔振作用。

4、净化空调的初效过滤器的位置在,高效过滤器的位置在。

5、湿球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湿球温度时,如果水杯中的水温高于空气温度,则蒸发所需的热量首先取自,然后取自。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茂名国际酒店的空调机房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茂名市影剧院 走廊风道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茂名市影剧院 空调风口与吊顶灯具的配合
送风口
吊顶上 的照明 灯具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整体设计 2、环节设计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空调房间的送风状态和送风量、新风量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3、实例操作教学 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电子设计手册的查阅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五、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4、录像演示教学 利用数码相机录制一些现场录像及
局部图片。将现场带到教室,让学生有 身临其景的感觉。
重基本理论学习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2、教学目标 初步具备空调系统设计基本技能, 能完成一个简单的空调工程设计。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二、教材分析
高职类教材 主教材: 高职类教材《空气技术》 辅助教材: 1、高等专科学校试用教材 《空气调节》 2、大专04级优秀毕业设计 ——新图书馆的中央空调工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整体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学 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以中 央空调设计的内容展开。
土木工程系 空调教研室 2009-5-8

空气调节技术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空气调节技术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02
传统空气调节技术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
和噪音污染。
舒适度与健康
03
如何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同时避免“空调病”等问
题。
空气调节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空气调节系统的自适应、 自学习和自优化。
绿色化
采用环保制冷剂和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空气调节系统的能耗和环 境污染。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根据使用目的分类
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舒 适性空调以满足人体舒适要求 为目的,工艺性空调以满足生 产工艺要求为目的。
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 情况分类
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 系统和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根据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 介质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类
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系统。全空气系 统以空气为介质负担室内负荷 ,全水系统以水为介质负担室 内负荷,空气-水系统以空气和 水为介质共同负担室内负荷, 冷剂系统以制冷剂为介质负担 室内负荷。
空气调节技术的应用领域
• 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在这些场所中,空气调节技术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 工业建筑:如工厂、仓库等。在这些场所中,空气调节技术能够保证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同时提供舒适的工 作环境。
• 交通运输:包括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这些场所中,空气调节技术能够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保证 乘客和驾驶员的健康和舒适。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根据人体舒适度和室内环境要求 ,确定合理的温度、湿度、空气 流速和空气质量等参数。
新风量确定
根据室内人员密度、活动强度和 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等因素,计算 并确定新风量,以保证室内空气 的清新度和健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调节试题一、名词解释1. 含湿量: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湿量,即取对应1kg干空气的湿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

(P6)2.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

表征湿空空接近饱和含量的程度。

(P6)3. 热湿比: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

(P9)4. 湿球温度:湿球温度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和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之为热力学湿球温度。

(P11)5. 露点温度: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P14)6. 机器露点温度:在空气调节技术中,当空气经过冷却器或喷淋室等机器处理后,所能达到的其最大含湿量(一般相对湿度为90%—95%)时所对应的温度。

7. 冷负荷: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内恒温衡湿,需向房间内供应的冷量称之为冷负荷。

(P20)8. 得热量:在室内外热湿扰量的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称之为在该时刻的得热量。

(P20)9.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所谓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 w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P33)10. 除热量:当空调系统间歇使用时,室温有一定的波动,引起围护结构额外的蓄热和放热,结果使得空调设备要自室内多取走一些热量。

这种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室内带走的热量称为除热量。

(P35)11. 换气次数:换气次数是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它的定义是:房间通风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

(P56)12. 析湿系数:通常把总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之比称为换热扩大系数(P63),又称析湿系数(P80)13. 定风量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中按照房间的设计热湿负荷确定送风量,并在全年运行中保持送风量不变的系统。

(P132)14. 非等温射流:空调系统中,当送风射流出口温度与房间温度不同时,称为非等温射流。

(P161)15.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 I: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P183)16. 换气效率:理想送风方式的空气龄与实际送风方式空气龄之比。

(P184)二、填空1. 空调房间冷、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和空调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

(P20)2. 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空调基数和空调精度。

(P20)3. 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空气的流动速度、物体表面辐射温度、人体活动量、衣着等。

(P21)4. 在PMV=0处,PPD为5%。

(P25)5. 空调系统根据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

(P25-26)6. 太阳常数I0=1353w/m2。

(P29)7. 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的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

(P34)8.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有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P36)9. 室内热源包括工艺设备散热、照明散热、人体散热等。

(P51)10. 表面式换热器只能实现等湿冷却过程、等湿加热过程和冷却减湿过程三种空气处理过程。

11. 空气调节的任务,就是在任何自然情况下,能维持某一特定的空间或房间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洁净度等技术指标。

12. 空气加热器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温差法和热交换效率法两种。

(P93)13. 空气调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为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和全分散系统;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系统;按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

(P114)14.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规范规定,不论每人占房间体积多少,新风量按大于等于30m3/人•h采用。

(P116)15.一般情况下室内正压在5-10Pa即可满足要求。

(P116)16. 确定新风量的依据有:满足卫生要求、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空调房间正压要求。

(P116)17. 空调系统中新风占送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10%。

(P117)18. 一次回风系统中的冷量包括室内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和再热负荷三部分。

(P119)19. 射流按射流与周围流体的温度状况可分为等温射流和非等温射流;按射流流动过程中是否受周界表面的限制可分为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按流态分为层流和紊流。

自由射流分为三段:极点、起始段和主体段。

(P161)20. 空间气流分布的形式取决于送风口的形式和送排风口的布置方式。

有上送下回、上送上回、下送上回、中送风四种形式。

(P169)21. 气流分布性能评价有不均匀系数、空气分布特性指标、换气效率、能源利用效率。

(P182)22.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方法有:定露点和变露点的调节方法、调节一、二次回风混合比、调节空调箱旁通风门、调节送风量、多房间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P185)23. 自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调节机构组成。

(P195)24. 自动控制系统调节质量的指标:静差、动态偏差和调节时间。

(P196)25. 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可以采用间接控制法(定露点)和直接控制法(变露点)。

(P197)三、简答题1. 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2. 湿空气的含湿量和焓为什么要用每公斤干空气作为单位?用绝对湿度不能确切的反映湿空气中水蒸气量的多少。

而用1kg干空气作为计算基础的含湿量就克服了绝对湿度的不足。

干空气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其质量不变,含湿量仅随水蒸气量多少而改变。

因此能准确的反映出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3. 两种空气环境的相对湿度都一样,但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试问从吸湿能力上看,能说他们是同样干燥吗?为什么?不同。

虽然两种空气的相对湿度都一样,但是由于温度的不同造成两种空气的含湿量不同,从i-d图上可以看出,温度低的空气的含湿量比温度高的空气的含湿量小,因此,从吸湿能力上看温度低的空气环境更干燥。

4. 冬季人在室外呼气时,为什么看得见是白色的?冬季室内供暖时,为什么常常感觉干燥?人呼出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一定,而冬季空气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

冬季墙体的温度低,可能会使得空气结露,使得空气的含湿量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也会降低。

5. 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是如何选取的?(28—29页)夏季:a、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确定新风状态b、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日平均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逐时温度采用给定气温峰值出现在下午3时的一阶简谐简近似计算),计算传热负荷冬季: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6. 为什么空调房间的送风量通常是按照夏季室内的冷负荷来确定?(1)按照夏季室内冷负荷计算的送风量比冬季大(2)夏季向房间供冷所需要的设备投资比冬季向冬季房间供热所需要的设备投资大得多,即冷量比热量昂贵7. 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各有什么优缺点?喷水室优点能够实现多种空气处理过程,冬夏季工况可以共用,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的能力金属耗量小和容易加工制作,缺点是对水质条件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水系统复杂和耗电较多。

表面式换热器的优点构造简单,体积小,使用灵活,用途广,使用的介质多。

缺点是只能实现三种空气处理过程。

8. 改变机械露点的方法有哪几种?1.调节预热器加热量;2.调节新、回风混合比;3.调节喷水温度或表冷器进水温度。

9. 有哪些空气处理方法?它们各能达到什么处理过程?喷水室:减湿冷却,等湿冷却,减焓加湿,等焓加湿,增焓加湿,等温加湿,增温加湿。

表冷器:等湿冷却,减湿冷却,等温加湿。

电加热器:等湿加热。

喷蒸汽:等温加湿。

喷水雾:等焓加湿。

加热通风:减湿。

冷冻减湿机:减湿。

液体吸湿剂:吸收减湿。

固体吸湿剂:吸附减湿。

10. 为什么表冷器表面上有凝结水产生时其冷却能力会增大?表冷器表面形成冷凝水膜,于是表冷器表面不仅存在显热交换,还存在一定的湿交换,换热量增加。

11.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能达到哪些处理过程?它们的条件是什么?减湿冷却,等湿冷却,减焓加湿,等焓加湿,增焓加湿,等温加湿,增温加湿。

空气接触的水量无限大,接触时间无限长。

12. 什么是一次回风系统?什么是二次回风系统?一次回风系统的主要缺点及解决办法?二次回风系统的优缺点?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前混合的空气处理系统称为一次回风系统;回风与新风在喷水室前混合并经喷雾处理后,再次与回风混合的空气处理系统成为二次回风系统。

一次回风系统的主要确定是冷热抵消;解决办法:机器露点送风,二次回风。

二次回风系统的优点:没有“再热负荷”;缺点:系统复杂,机器露点低,冷源要求温度低、天然冷源受限制,热湿比不能过小。

13. 集中空调装置的系统划分原则。

(P127此答案为课件上的)室内设计参数及热湿比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

这样做空气的处理和系统控制方案都可以一致;房间朝向、层次和位置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做,风道布置和安装容易、同时也便于管理;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节能;空气洁净度和噪声级别要求一致的或产生有害物种类一致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

这样有利于节约投资、安全和经济运行;此外,当按上述原则划分出来的系统特别大时,为了减少与建筑配合的矛盾,并与现有的空调设备规格协调一致也应划分为多个小的空调系统。

14. 空调系统是如何分类的?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类: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根据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不同分类: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根据空调系统使用的空气来源分类:直流式系统、封闭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15. 室内气流组织评价指标有哪些?不均匀系数,空气分布特性指标,换气效率,能量利用系数。

16. 总结各种送风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上送下回:送风气流不直接进入工作区,有较长的与室内空气混掺的距离,能形成比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上送上回:可将送排(回)风管道集中于空间上部。

有利于层高较高的场合。

下送上回:有利于改善工作区的空气质量,节能。

中送风:不需将整个空间都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可节能。

但会造成空间竖向温度分布不均匀。

用于高大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