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改革分析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分析与建议研究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分析与建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1f1e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6.png)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分析与建议研究引言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同时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绩效工资改革。
通过此类方式,使职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减少消极怠工问题出现的概率,从根源层面强化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为社会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通过对绩效工资改革实施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导致相关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而为解决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帮助事业单位实现理想发展目标的重要研究价值。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简析事业单位绩效工作改革是新时代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够将职工的工作绩效情况与考核流程相关联,在相关数据支持下,设定薪酬以及待遇条件,来促进职工积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达到激发事业单位运营活力的目标。
绩效工资的实际考核内容与职工工作性质存在密切关联,其能够将劳动工作强度、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大小纳入考量范围,有利于提高评定流程的综合性,可以在数据支持下,最终实现薪酬待遇的科学转变目标[1]。
通过积极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强化职工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参与到工作中,最终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运营效益的理想目标。
同时,绩效工资改革还可以显著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推动相关制度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减少违规问题出现的概率,为事业单位完善收入分配条件提供重要支持[2]。
因此,需要重视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确保其能够得到正确实施,为事业单位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难点问题分析(一)制度激励作用不足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影响,经常会遇到一些执行难点或部署问题。
这些负面因素会削弱绩效工资改革效果,不利于相关制度正常落实,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例如,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所推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对于职工的激励作用实质上较为有限。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d0ec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d.png)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服务和管理部门,其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估等环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目标的达成。
它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预算执行力不足、绩效评估指标不科学、管理者缺乏绩效激励机制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亟需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本文旨在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以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挑战和难点,找出影响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探讨如何改善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验证和论证。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更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绩效提升,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预算为基础,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价绩效等手段,实现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
预算是事业单位实现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引导和规范组织的行为,帮助事业单位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
事业单位改制的绩效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改制的绩效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2532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8.png)
事业单位改制的绩效管理方法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选择改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然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绩效管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制后的绩效管理方法,以提高组织效益和员工绩效。
一、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事业单位改制后,需要建立一套适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来准确衡量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情况。
这个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岗位能力提升等。
这些指标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而对于组织绩效,指标可以包括:整体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组织运营效率、员工满意度、财务状况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营状态,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事业单位改制后绩效管理的关键。
这个机制应该确保考核公平、客观、透明,并与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目标紧密结合。
要实现这一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目标和期望:在开始工作之前,明确工作目标和期望,并与员工沟通,确保共识达成。
同时,要和员工一起确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保证工作的高效推进。
2.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表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包括对其优点的肯定和对其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这能够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并关注自身的发展需求。
3.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是推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予优秀员工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励他们保持高绩效;而对于绩效不达标的员工,可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绩效。
三、加强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改制后的绩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
通过使用绩效管理软件或平台,可以实现员工绩效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1d5ca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f.png)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效益,各级政府纷纷开始进行绩效考核改革。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一、背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是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过程,无法有效评估单位的绩效和效益情况,导致了无法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和实力。
因此,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二、必要性1. 促进工作效率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增强履职能力: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可以评估事业单位的工作表现,借此了解每个人的实际履职能力,为进一步培训和提升工作能力提供依据。
3. 强化责任担当: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责任和权利,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提高单位整体的竞争力。
4. 推动创新发展: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可以激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积极创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目标1.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单位内部人员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加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绩效考核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需求。
4.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通过绩效考核改革,倒逼事业单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注重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四、具体措施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其工作内容和定位,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指标。
2. 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指标。
浅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浅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5838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浅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管理对于整体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方法,以期能够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问题分析1.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绩效评价和激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导致评价标准不清晰,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不公正。
有些单位只重视定量指标,忽视了定性指标,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片面和不全面。
这就需要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2.绩效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奖励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绩效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奖励的设定不够合理,有的单位奖励机制过于简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导致绩效激励不够精准,员工积极性不高。
一些单位的绩效奖励过于依赖上级财政拨款,导致奖励资源有限,难以激励全体员工。
这就需要对绩效奖励激励机制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多样化、灵活性和激励性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脱节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绩效管理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和奖励上,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激励。
一些单位只注重对绩效突出人员的奖励,而忽视了对绩效欠佳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这就需要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建立绩效管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得绩效管理更加有利于全体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4.绩效管理的过程化不够规范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过程化不够规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规范、系统、持续的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目标制定不够明确、执行不够到位、反馈不够及时、改进不够有效。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31e0c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b.png)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绩效工资制度的引入旨在激励人才、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在实践中,绩效工资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绩效考核的不公平、缺乏有效监督、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绩效考核的不公平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通常是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每个员工的绩效工资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绩效考核的标准没有明确、评定方法不科学、评定人员的公正性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往往不够公平,甚至出现一些不正当的情况。
这些不公平的现象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也影响了事业单位整体的稳定和发展。
对策建议:1.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和评定方法。
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评定方法,并确保这些标准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
2.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监督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和公正,为员工维权提供有效的途径。
3.开展绩效考核的培训和指导。
对参与绩效考核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其绩效考核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问题二:缺乏有效监督在事业单位中,由于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比较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存在利用绩效工资制度进行个人私利的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利益,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对策建议:1.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2.加强外部监督。
通过外部监督的方式,如组织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对绩效工资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和规范。
3.依法监督。
建立起一个法律规范和法律制裁的机制,依法监督和制裁违法违规的行为,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事业单位的正常秩序。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4640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2.png)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事业单位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管理的改革和探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绩效目标不够明确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很多事业单位在确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并不够清晰明确,导致绩效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2.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在事业单位中,绩效评价的机制常常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性,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够科学合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导致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预算控制不到位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预算过度被超支,导致事业单位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地激发。
5.管理水平不高事业单位中,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失误和偏差。
二、对策探讨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以确保绩效目标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控制方面加强管理,合理制定预算控制的规章制度,对预算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事业单位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事业单位本身加强改进和完善。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重视,从而不断地完善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cf09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d.png)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郭小瑜摘㊀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与效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绩效工作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㊂文章中以事业单位为着手点,分析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㊂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优化一㊁引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持续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也愈发重视绩效工作管理㊂通过加强绩效工资管理,可以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开展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绩效工资管理方式㊂二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一)影响内部人文建设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应该起到正面积极作用,但实际落实时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㊂如,社保局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将工资收入与信息发表量挂钩,使得信息发布工作蒙上功利色彩,部分职工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信息发布,出现懈怠本职工作的情况㊂这种情况出现直接偏离绩效工作改革的初衷,造成员工日常工作时忙于找寻素材写信息,影响本职工作开展,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㊂(二)绩效考核难度较大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诸多数量的岗位,各岗位工作内容差别较大,造成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异常复杂,需要对考核指标进行解析,通常选择层层分解的方法㊂分析绩效考核现状发现,事业单位仅侧重考核员工工作效率㊁工作质量等大的方面,导致仅能定性分析大部分工作岗位的绩效考核,无法实现量化考核员工绩效㊂部分单位内部没有构建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依靠定性分析进行考核,造成大部分工作无法量化㊂(三)绩效工资激励有限事业单位现行绩效工资结构下,在相同职级或不同职级方面的绩效工资差异不大,绩效与工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无法起到激励在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部分事业单位依然采取传统奖励性绩效模式,即绩效结果达到标准就是合格,只要合格就可以拿到与月薪相等的绩效奖金㊂这种模式层次感不强,加上本身区别度不大,限制绩效工作激励作用的发挥,无法起到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作用㊂三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的优化措施(一)引入导向性绩效的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政策应该反映出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详细规定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的方式,只有确保绩效工资制度与单位发展战略吻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效果㊂事业单位岗位工作不仅关系到政府部门,还牵扯到社会公众的生活,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向人们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㊂就具体实践效果来看,应该以奖金辅以各种奖励的方式执行绩效工资激励政策,让员工通过激励政策就能明白自己工作努力程度与奖励的关系㊂如,可以在绩效考核中设置具体的加分项与减分项,详细描述取得各种奖励方式的行为㊂(二)搭建科学绩效工资结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结构主要分成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通过工资一般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物价水平㊁经济现状及岗位性质㊂通过员工的奖励绩效可以体现出其工作业绩与对单位的实际贡献,因此需要保证绩效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作挂钩,这也是职工绩效工作中最为灵活的一部分㊂当然,新的绩效工资结构确定后,需要经过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大会表决通过㊂需要在大会上向员工解释绩效工资结构,然后由全体职工讨论并投票表决,只有通过80%的赞同才能上报上级审批㊂根据事业单位的类型和发展方式,与不同岗位上员工创造的不同价值,设立不同的薪酬㊁绩效考核机制㊂兼顾大多数人的合理地共同地利益㊂设立专职部门,做好科学地记录,以此来作为员工升职,加薪,奖罚,选拔人才地依据,更好地促进和保障事业单位总目标的实现㊂计算与发放员工薪酬时缺少分配方式死板的情况,不重视绩效考核,造成实际出现一大批赖于充数㊁混日子的员工,在事业单位内部造成不良影响㊂人力部门构建新型薪酬制度,将传统平均薪酬模式转为阶梯工资分配体系,除了考察日常表现外,还要考核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便同一岗位上的不同员工工资也可以出现差别,增加浑水摸鱼员工的危机感㊂(三)构建绩效信息化管理平台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中地位极其重要,因此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订完善㊁合适的绩效指标和考核体系,将工作内容尽可能细化并量化㊂根据预算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要求,加上员工能力特点以及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㊁可视化流程㊁协调统一的任务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前提㊂根据信息化平台所收集的各种有效信息和相关资料㊁数据等,制订一个合适的㊁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预设方案,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对员工和事业单位发展定性㊁定量考核的评价基础,确保所得结果的公平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㊂而只有确保所得绩效指标的公平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才能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自身预算管理能力,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完美发挥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引入导向性绩效制度㊁搭建科学的绩效工资结构等,切实发挥绩效工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㊂参考文献:[1]王福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29):86-88.[2]章剑南.基于公平理论的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6):144-150.[3]王丽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的难点与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7-79.作者简介:郭小瑜,西安外国语大学㊂88。
分析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分析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a68c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0.png)
分析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同样也感受到了管理变革的压力,不得不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点,成为了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那么,实际上,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难点有哪些呢?针对这些难点,又应该如何制定对策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难点分析1. 组织架构调整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改革。
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包括人员安置、薪酬待遇、晋升机制等。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多为官僚化,一旦出现组织架构调整,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面临诸多困难。
2. 绩效指标制定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而绩效指标的制定是绩效评价的基础。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较为特殊,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效果难以进行直接比较;绩效指标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出工作的成效,但又不能太过复杂和繁琐,否则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
3. 绩效激励机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激励是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有效手段。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限制,绩效激励机制往往存在不足和不完善的情况。
这表现在绩效考核不公平、奖励分配不合理、晋升机制不透明等方面,造成了员工对绩效评价的不满和怀疑,进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4. 绩效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将绩效信息进行公开和透明,以便外部监督和社会评价。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信息封闭的传统,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常常受到阻力。
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建立起公开透明的绩效信息平台,提升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组织变革管理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组织变革管理,确保组织架构调整能够顺利进行。
试析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
![试析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dab7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4.png)
试析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旨在对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运用的做法和建议。
通过实例分析,探讨预算绩效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促进其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绩效导向型管理转变,激励公务员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促进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建设,增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对于促进政府部门改革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研究意义】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基础,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角度探讨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现状以及优势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选取几个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案例,具体分析它们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效果,从实践角度探讨如何有效运用预算绩效管理。
通过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用情况,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正文2.1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预算限额,对单位或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以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强调通过将资源分配与绩效评估相结合,促使组织在资源利用上更加有效和高效。
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工作分析
![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工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ee094addccda38376baff2.png)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工作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绩效评价成为事业单位中对员工进行评价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减少了“混日子”现象的繁衍,建立积极向上的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本文就机构改革中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浅要分析及建议探讨。
关键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建议探讨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单位,工作内容较为稳定,人员流动较少,以及受到财政拨款的限制,长期以来绩效考核呈现“纸上谈兵”的状况。
但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步伐加快,事业单位逐步加入市场竞争,原有的形同虚设的绩效考核明显不能为单位提供真正有意义的帮助,因此事业单位也纷纷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
在机构改革中,实施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的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针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策进行完善管理。
一、事业单位传统绩效管理的挑战与困惑(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发挥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同样也是核定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
那么从宏观来说,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载体,需要将公益目标和工作内容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根据不同岗位提供的公益服务,来制定绩效考核的评估方式。
但是缺乏可续合理的绩效评估方法,事业单位的岗位应聘条件取决于人员的职称和学历,对于岗位的业绩方面却有所忽视,那么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就很难有所发挥,无法刺激到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绩效工资总量水平的核定方法过于单一,不合理现行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全国事业单位统一总量水平的平均化进行核定,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过于老旧单一,这种“一刀切”的绩效核定方式让绩效管理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此外,财政部门对部分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进行改革,使其预算之外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无法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也不利于开展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分析与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3c039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9.png)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分析与改进建议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地方机关或事业组织,是为了服务社会、稳定社会、提高社会福利而存在的组织,其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对于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如今发展迅猛的社会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问题分析1.绩效考核不公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绩效考核的不公平。
由于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业务性质的不同,导致绩效考核标准的难以统一,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往往可以获得高绩效评定,而一些较为繁重的岗位则难以获得公平的绩效考核。
这种不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和组织内部的不满情绪。
2.激励机制不合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中,激励机制不合理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以薪酬激励为主,而忽视了其他非经济激励的作用。
经济激励虽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一些非经济激励的需求,比如晋升晋级、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等等,当前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
3.岗位晋升机制滞后在事业单位中,岗位晋升机制滞后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晋升机制过于僵化,很多员工工作多年难以获得晋升的机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降低,也会对组织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改进建议1.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绩效考核不公平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
并且可以引入360度绩效考核的方法,让员工的绩效不仅仅是由直接上级评定,还包括同事和下属的评价,以保证评定的客观性。
2.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对于目前激励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建议事业单位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除了经济激励之外,还可以引入其他非经济激励,比如员工培训、晋升机会、表彰奖励等。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ac8d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e.png)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和绩效提升。
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1.预算和绩效管理脱节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存在着脱节的现象,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
有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以financial budget为主,忽视了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的因素,导致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之间的脱节。
2.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合理,往往以定性指标为主,忽视了定量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这样就会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表现不相符,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3.管理层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一些事业单位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重视不够,往往只注重完成财政预算和资产管理,而缺乏对绩效管理的重视。
这就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力,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加强预算和绩效管理的衔接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的因素,将绩效目标纳入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使预算和绩效管理紧密衔接,从而实现财务预算和绩效目标的有机统一。
2.科学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在绩效管理中,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既包括定性指标,也要充分考虑定量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还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3.加强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管理层应该加强对绩效管理的重视,要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绩效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去。
还要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使绩效管理得以有效推进。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分析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edd1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8.png)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分析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坚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以及政策。
目前,随着事业单位在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政策的提出,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开展了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也让管理层认识到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方面出发,对其提出改进措施,从整体上促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优化升级。
一、事业单位及绩效管理的总体概述(一)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特征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主要承担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为社会公益目的所举办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社会公益性活动,从整体上帮助国家创造社会价值,改善社会生产条件。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事业单位是由国家举办的,并且由国家管理,但其自身又具有社会公益性,实际工作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其经费来源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有着非营利性以及服务性的明显特征。
(二)绩效管理的总体概述在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承担的各种经济项目必须要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帮助事业单位提升各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防止出现资金损耗等各种有害现象,从整体上提高预算以及绩效管理工作,并且通过绩效管理,让单位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政经济制度,提高资金分配效率以及经济收益性。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是全员参与,综合性管控的现代管理体系,有着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系统管理的主要特征,促进单位内部各部门工作高效融合,提高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收益性,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一)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讲,事业单位在承接经济业务时,经济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上级的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自身的资金预算与上级的财政拨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和国家国库资金的收支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10788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2.png)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篇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咱就说这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吧,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实际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多了去了,而且还真有不少让人直摇头的问题。
我就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行政事业单位上班,他们单位每年做预算绩效那叫一个“热闹”。
首先啊,这预算编制的时候就有点懵圈。
本来是要根据实际工作和发展目标来定预算的,可实际操作起来就变味了。
各个部门为了多争取点经费,那预算数字报得是一个比一个高,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比如说有个部门负责组织培训的,本来预计一年最多组织10次培训,每次培训费用大概2万元左右,可上报预算的时候,非得写一年组织20次,每次费用3万元。
理由嘛,就是“说不定有临时增加的培训需求”。
这啥逻辑啊,还“说不定”,这预算不就成了拍脑袋定出来的嘛。
到了预算执行阶段,也是乱得一塌糊涂。
有些项目开始的时候一阵风似的花钱,前几个月就把大半预算都花出去了,后面几个月就只能干瞪眼,有些项目又特别慢,到年底了还有很多钱花不出去,只能突击花钱。
我那朋友就跟我吐槽,说年底那会啊,办公室里天天有人讨论怎么把钱花出去,买些不怎么需要的办公用品啊,安排一些没啥意义的加班餐啊,反正就是得把钱花完,不然明年预算可能就会被砍。
再说说这绩效评价,那更是走过场。
评价指标制定得模模糊糊的,根本没法准确衡量项目的实际效果。
很多时候就是大家凑在一起简单讨论一下,给个差不多的评价分数就完事了,根本没有真正去分析项目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钱花得值不值。
篇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上面说了那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问题,那有没有啥好办法解决呢?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还是说我朋友他们单位的事儿。
后来上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来个大整改。
首先在预算编制上,可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
安排了专人负责调查研究,把每个部门的实际工作任务、业务需求都摸得清清楚楚。
2024年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
![2024年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355b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a.png)
2024年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一、引言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实现。
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单一、员工培训与发展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针对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与单位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完善绩效管理的流程,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反馈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加强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绩效考核方法创新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需要创新绩效考核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入360度反馈法,让上级、下级、同事等多个角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以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法,将单位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实施平衡计分卡(BSC)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员工与单位的共同发展。
四、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培训与发展是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员工培训与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发展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与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与绩效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19b4bb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6.png)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与绩效考核事业单位改革与绩效考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改革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
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致力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
在过去的发展中,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方式受到了许多质疑,绩效考核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改革重点和绩效考核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事业单位改革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过去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存在一些体制和管理上的弊端,例如行政化管理、缺乏竞争机制、效率低下等等。
这使得事业单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因此,改革事业单位成为了当务之急,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
通过转变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2. 财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是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 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事制度,优化人事管理流程,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绩效考核的方式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励事业单位的组织成员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1. 定量考核:定量考核是通过数据和指标来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
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指标,如工作完成量、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来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估。
2. 定性考核:定性考核是通过主观评价来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
可以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成员进行综合评价,如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9b26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b.png)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指标设定不合理、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考核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优化指标设定、统一评价标准和建立客观评价机制等对策。
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则应更加注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考核体系,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对策、指标设定、评价标准、主观因素、优化、统一、客观评价、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绩效考核不仅是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事业单位组织效能提升,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指标设定不合理的问题。
许多单位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往往过于片面,忽视了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导致考核结果片面化和不够客观。
评价标准不一致也是当前绩效考核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同部门、不同领导者对于绩效的评价标准往往存在差异,造成了员工工作表现的不公平性和不一致性。
考核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是当前绩效考核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的领导者在考核员工时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评价不客观、不准确的现象。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探讨,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优化指标设定、统一评价标准、建立客观评价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状。
具体来说,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绩效考核中指标设定不合理、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考核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指标设定、统一评价标准以及建立客观评价机制等对策。
浅谈绩效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浅谈绩效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f3b2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3.png)
浅谈绩效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绩效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是为了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下面将从绩效考核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确定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和能力。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优点和不足,为员工提供改进和进步的机会。
绩效考核还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绩效、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工作绩效主要是评价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成果,如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效果等。
能力素质主要是评价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如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职业道德是评价员工在工作中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如诚实守信、勤奋踏实、责任心强等。
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自评、上级评、同事评和客户评四种。
自评是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员工自我反思和改进。
上级评是上级对下属的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上级对自己的期望。
同事评是同事对同事的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客户评是客户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外界的形象和影响力。
在应用绩效考核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核要公平公正,要避免个别员工受到不公平评价的情况。
考核要及时有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制定改进和发展计划。
考核要科学合理,要选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考核要注重激励和奖惩,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激励,以促使员工积极进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改革分析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经济体制的转变也越来越快,面对国际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我国事业单位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一些老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对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绩效化改革越来越重视。
目前我国在事业单位中的绩效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针对相关问题,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绩效化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绩效;改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一、概述
所谓绩效管理,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讲。
就是根据某个员工在一定时间段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一些其他重点指标,对该员工一定时间段内进行一种系统的综合考评管理过程。
考评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的努力程度。
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员工的薪酬和相关福利待遇。
从员工角度来讲,实行绩效制度之后,过去拿固定工资,捧铁饭碗的思想在逐渐消退。
因此会更加努力提高业
务水平,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
从公司角度来讲,实行绩效制度有利于公司构建整体体系和长远的经济发展。
就目前来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渐加深,事业单位的绩效化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下去。
实际上,不仅是对事业单位整体水平要求的一个提高。
也是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形象和信用的一个关键机会。
事业单位集中的绩效化改革还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其绩效化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事业单位管理现状与特点
事业单位是直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管辖的单位,它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而是间接为人们服务的单位。
而且不同于私营企业与纯粹的公共部门。
其评估指标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经营目标也是要兼顾社会公众和单位的利益。
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一百多万个事业单位。
总资产四千多亿元。
三千多万职工;汇集了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医生,科研人员。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某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太到位,基本上以年终的思想工作汇报总结为主,然后不是优秀就是合格。
缺乏一种硬性指标,没有一套完善的整体考评制度。
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并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加以改进。
三、目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的定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
有些事业单位简单地把绩效管理仅仅等同于绩效考核,这就将目标短期化而没有系统长远的规划。
同时,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既没有将组织的总目标具体
化,也没有完全与员工的岗位职责相联系,这就使单位组织不能完全实现战略目标;其次大多数组织的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在员工的招聘、培训、晋升和奖惩等方面,而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
而且绩效管理指标也缺乏体系。
考核指标与被考核人职务工作的关联性不强,很多事业单位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甚至每项指标的权重也相同,这样不仅不能体现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以及对任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效果;其次,考核指标的量化性较差,使评分人难以操作和把握;再次指标的操作性不强,方法过于简单,比如仅仅用打分的方法就对员工做出评价,主观性很强。
沟通和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支撑,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忽视了这点,或者重视不够。
首先,在绩效指标的确定上,往往是主管人员私自拟定,这就造成了员工缺乏责任感和消极抵触的情绪。
四、相应对策
首先要深化对绩效管理体系内涵的认识,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绩效反馈与面谈和绩效改进与绩效结果的应用这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把关键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至部门、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各岗位,使部门及职工工作目标与改制事业单位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有不同的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从而保证绩效考核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公正性,进而有
力地支撑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核管理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
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把关键指标层层分解至各个部门、中层和一般管理职工各岗位使指标之间具有层次性、支撑性,形成比较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
为与事业单位以往的考核方式相衔接,可以根据各部门、岗位的具体情况,把各类指标进行量化。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保管和应用。
除了把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工资收入、奖金发放,还要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于职称评聘、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相结合起来,作为参考的依据,使开展这些工作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待遇挂钩,引起广大职工对绩效管理、绩效提高的重视。
最重要的是实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在绩效管理的计划、实施、绩效管理、反馈和结果等五个环节上,更多体现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更加注重对职工的绩效提高和辅导,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绩效目标实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主管反馈、书面报告、绩效进展和绩效回顾等方式不断强调对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改善。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对事业单位绩效化改革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但随之而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新的绩效化模式。
即:较高的管理水平,绩效化考评制度,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化改革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还
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绩效化改革领域起步较晚的问题。
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企业管理人员的规划意识与革新意识,还要进一步制定相关绩效考评制度,使得人人重视绩效;并对需要改进的方面加以有效地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与损失。
使相关事业单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绩效化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婷.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改革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2]宋玲雅.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8.
[3]杨宁.浅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