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3.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性质。
2.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
2.应用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二》。
2.投影仪、教学PPT。
3.凸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性质以及传播方式。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光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焦距的变化,加深对焦距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凸透镜焦距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焦距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概念和传播方式,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概念,能够描述其物理意义。
2. 使学生学会计算各种情况下功,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
教学重点:功定义,功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模型(展示力作用点和方向)。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滑块在斜面上滑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对物体运动影响,从而引出功概念。
2. 例题讲解:a) 讲解恒力做功计算方法。
b) 通过模型展示,讲解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c) 分析变力做功求解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功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功定义及物理意义。
2. 功计算公式。
3. 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下功。
b)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力作用,力和位移夹角为30°时功。
c) 已知一个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求该变力做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情况,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现代科技中与功相关研究和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设计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部分,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关键步骤。
是例题讲解,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这些都是本节课难点,需要我详细解释和示范。
是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这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拓展。
实践情景引入是我需要精心设计部分。
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物理实验,比如使用小车和斜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如何作用于物体,以及物体如何沿着斜面移动。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C、某同学手提一桶水静止不动,他的拉力对桶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不动,他的支持力做了功。
(二)讲解新课
1.议论研究功的一般表达式:当F与l互成夹角α时,力F能否做功以及做功的多少,正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下边经过同学们分组议论研究,并请小组代表回答上边所提出的问题。
例题: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遇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500N,在水平川面上挪动的距离l=5m。雪橇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100N。求外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已知cos 37°=0.8)
解: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1=Fcos 37°,它做
的功为W1=F1l=Flcos 37°
练习2: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在粗拙的水平面上
向右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C)
A.假如物体做加快直线运动,F必定对物体做正功
B.假如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必定对物体做负功
C.假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必定对物体做正功
D.假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必定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的计算: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课方案
——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
(通钢一中 邹立明)
课题
功
课时
1课时
教材剖析
“机械功”承接和发展了初中讲过的功的公式W=Fl,是在学生已知的特别状况下(F与l在同向来线上)的功的公式基础上的扩展,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W=Flcosα时(力F与位移l互成夹角α),突出了力做功的成效。功是力学中的基本观点,在用能量门路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功的观点是不行缺乏的,别的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亲密的联系,也是本章的学习的一个基础。所以,在教课中应着重培育学生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创建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达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认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领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学习的热忱和责任感。
功的教案高中物理
功的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理解功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1.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功的计算方法;
3. 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功的理解程度;
4. 复习资料,让学生对前期学习内容有所回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视频或动画引入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物理量。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的定义和公式;
2. 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功;
3. 引导学生思考功与能量的关系。
三、实验(2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力在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作的功,并让他们计算功的大小。
四、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功的理解程度。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场景,并总结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理解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
在复习和巩固阶段,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功的理解。
(完整版)《功》教案
《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
《功》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三届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必修 2第七章第 2 节《功》教学设计单位:武安市第一中学授课人:***第七章第二节功---《功》教学设计武安一中李湘茹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功》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接触过功,本节课是让学生加深对功的深入理解。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是对正、负功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在对功的学习中,我会采取合理方法给予引导。
(三).教材特点与学生特征联系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力和位移同向求功的思维基础上,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力和位移不共线时的表达式及夹角的含义。
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法上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能够从有趣的实验中感受能量变化,建立做功和能量变化关系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例得出做功的两个要素,并形成功的概念。
3、会运用力的分解观念推导功的表达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思维:1、在演示实验的引领下推导归纳功的表达式,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功与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功与功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功与功率》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将了解力量的作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掌握计算功和功率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功和功率的定义,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能力目标:能够计算利用力量做功、产生功率的数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量及其转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定义,能够计算功的数值。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功率的数值。
2.2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功率的公式,能够灵活运用于问题解决中。
•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理解力量是什么吗?力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果一个人用力推动了一个物体,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你能看出哪些物理量的变化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力量的本质,引入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
3.2 理论阐述与例题解析在学生已经猜测出力量、功和功率的概念后,引入正式的物理定义和公式,对功和功率做详细解释。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来说明。
通过一些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功和功率的数值,掌握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逻辑。
3.3 拓展应用与练习给出一些生活或实践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电脑的功率是多少?如果知道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电能,如何计算电脑做功的数值?•汽车引擎的功率是多少?如果知道车辆行驶的距离和时间,如何计算汽车做功的数值?通过解答问题和分析解决过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功和功率的理解。
3.4 归纳总结与课堂小结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精品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精品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理解功的概念。
2. 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 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1. 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新课教学(一)功教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问题1:如图,力F 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计算公式:W =Fl 。
问题2: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2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αcos 1F F =αsin 2F F =由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s 。
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就有确定值.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多劳多得?)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 ——焦(J).突破难点(三)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一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而得到功W的意义如何.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α=2π时,cosα=0,W=0.力F和位移l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α<2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3.当2π<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有做功.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讨论总结:力F与物体位移l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1.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正功、负功从效果上和能量上的意义。
2.学会负功的两种等效说法,会比较功的大小。
拓展规律(四)计算总功的方法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例题: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根据例题引出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求法: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教案1. 了解功的定义和公式,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2. 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够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功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的正负性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2.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内容:功的定义和公式,功的物理意义,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练习题等。
3.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功的概念,介绍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讲解理论知识(15分钟)1. 通过例题,介绍功的定义和公式。
2. 分析功的物理意义及其正负性。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的物理概念。
三、梳理知识点(10分钟)1. 总结功的定义和公式。
2. 总结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3. 强调功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学习方法和练习策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解答问题。
※教学结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的定义和公式,了解了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增加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能力: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探索和实践的热情。
重点难点: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探讨功的应用和意义。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入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
三、示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若干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计算。
2. 分析示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力、距离和功之间的关系。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与同学讨论解答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五、小结与归纳(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功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积极探索物理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的概念展开,通过概念讲解、示例分析、练习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7.2《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并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明确功是标量,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4、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功【教学重点】1、明确引入功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用功的公式W=Flcosα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对正功、负功的理解2、求多个力的总功【新课引入】先从本章知识体系的角度引入第2节——功;接着让同学们观看两段小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能量是如何发生转化的,转化了多少。
要回答这些问题多要学好今天的内容功。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例的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解决为什么要引入功【新课教学】同学们自学:让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1、功的概念;2、做功的两个因素,阅读P57前3段,时间为2分钟。
总结;一、做功的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一)老师通过学生自学,给出今天内容的第一个问题:做功吗?1、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时候:①上举的过程;②举起后站着不动;③举起后水平匀速前进。
【设计目的】加强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如果做了功,怎样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W=FL不同向呢?,求拉力F的功(两种方法)1、学生回答:WF1=Fcosα·LWF2=0WF=FLcosα问: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自然想到分解位移。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二、功1、功的定义2、公式3、单位总结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学以致用(二)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两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x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设计目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功的公式的理解通过计算总结从数学的角度判定正负功完成下表:正负关键看:关键看力和位移的夹角α再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正负功含义:负功的两种说法:F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F做了功含义: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代表大小注意:功是标量, 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功有正负,总结正功、负功的含义学以致用(三)3、若质量为m,摩擦力为f,位移为L(1)求这几个力做的总功?(2)合力做了多少功?总结做功的两种方法【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并总结功的标量性巩固练习链接高考 (3min)(2011重庆卷)(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做功B.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做功.C、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物块的重力不做功D、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不做功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做功、正负、多少及某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区分达标测试当堂反馈(3min)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力一定大B 5J的功小于-6J的功C 人用手拎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累的满头大汗,说明人对水桶做了功D 运动员用20N的力将球踢出50米远,则运动员对球做了1000J的功在于考察功的基本概念、公式、标量性。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5.1节的功的定义,5.1.1节的功的计算,5.1.2节的功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功。
(3)讨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3. 功的性质:正功和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5m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3m的功。
(3)解释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W = F·s = 10N × 5m = 50J。
(2)W = F·s = 15N × 3m = 45J。
(3)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1节《功与功率》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1节《功与功率》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1节《功与功率》。
第八章是机械能,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
任何人类活动都离不开能量。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们发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且能量的转化与功的概念紧密相连。
这是因为,如果在一个过程中存在做功的现象,就必然存在能量变化的现象,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及能量的变化提供分析的基础。
《功与功率》一节主要讲解功与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知识。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1.1 理解功和功率。
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例 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所受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力所做的功。
例 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二、说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功、正功和负功、功率。
教材一开始以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时应当怎样计算功;紧接着分析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讲述了力做功的几种情况——不做功、正功和负功;最后教材讲解了做功快慢的表示方法——功率。
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能理解功、功率概念的含义,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2.能正确计算功和功率。
四、说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功和功率知识,从物理学视角形成能量观念;能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2.科学思维:能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功和功率;能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抽象概括;能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功;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功的单位和量纲,掌握功的计算技巧;4.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功的单位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功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力的功:(1) 作用力为20N,位移为10m;(2) 作用力为30N,位移为5m。
六、板书设计: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和量纲功的计算方法功的物理意义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功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8章第1节功和功率(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设计(第2课时)讲授新课一、功率1、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用P表示,即。
2、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单位:瓦特(W)1J/s=1w 1kw=103w力、位移、时间都与功率相联系,这种联系在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4、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1)公式:P =Fv一个沿着物体位移方向的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2)推导由w = F L 得:因为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P=FvP一定时,F与v成反比;v一定时,F与P成正比;F一定时,v与P成正比。
说明:(1)若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2)若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功率P表示力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3)适用条件:适用于F与v同向的情况(4)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__________,要增大牵引力,学生倾听记忆阅读课文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阅读说明理解记忆掌握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定功率为60 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 1 800 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假定汽车行驶速度为54 km/h 时受到的阻力不变,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分析: 实际功率不一定总等于额定功率,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的实际功率都比额定功率小,但在需要时,短时间也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
题目中说“受到的阻力不变”,表明本题对于较低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只要求估算。
解: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 =F 阻=1 800 N由于P =Fv,所以额定功率下的速度当汽车以速度v =54 km/h =15 m/s 行驶时,有P =Fv = 1 800×15 W =27 kW 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120 km/h。
《功》物理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掌握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理解功的一般计算式αcos Fl W =,并能基本运用αcos Fl W =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道做功有正功与负功的区别,正确掌握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能”这一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
做功的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功”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为后面即将学习的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功”基础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但其对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力与位移同向、共线的情况。
2.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通过必修Ⅰ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
抽象思维虽有所提高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加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入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为他们提供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判断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及物理意义;(2)正确利用“功”的公式αcos Fl W =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并理解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4)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充分利用本节知识进行科学解密,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信仰,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习策略目标注重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自做、自悟,即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
高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功》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叫做功以及做功所必需的两个要素。
(2)掌握功在⼒和位移同向以及⼀般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符号表达式和功的单位。
并能进⾏有关计算(3)掌握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在⽇常⽣活中学会判断⼒做功的正负。
(4)掌握合⼒做功的意义2.过程与⽅法(1)通过经历讨论探究的过程掌握讨论探究的⽅法。
(2)通过掌握功的计算以及产成条件,尝试运⽤功来解决⽇常⽣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列举功在现实⼴泛的应⽤,使学⽣联系⽣活实际,激发好奇⼼,产⽣求知欲。
(2)通过对功的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于⽣产⽣活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常⽣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在理解⼒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和正负功的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功复习回顾: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学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作⽤在物体上的⼒;⼆是物体在⼒的⽅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引导:⾼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扩展教学: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在物体上的⼒;②物体在⼒的⽅向上移动的位移.即如果⼀个物体受到⼒的作⽤,并且在⼒的⽅向上发⽣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对物问题探究问题1:如果⼒的⽅向与物体的运动⽅向⼀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的功.课件展⽰情景⼀:物体m 在⽔平⼒F 的作⽤下⽔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下图所⽰,求⼒F 对物体做的功.教师指导学⽣思考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推导.尤其强调⼒和位移⽅向⼀致,这时功等于⼒跟物体在⼒的⽅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l.问题2:若⼒的⽅向与物体的运动⽅向成某⼀⾓度,该怎样计算功呢?课件展⽰情景⼆:物体m 在与⽔平⽅向成α⾓的⼒F 的作⽤下,沿⽔平⽅向向前⾏驶的距离为l,如图所⽰,求⼒F 对物体所做的功.教师提⽰学⽣思考,虽然F 与位移⽅向不⼀致,但可以根据⼒F 的作⽤效果把F 沿两个⽅向分解.即跟位移⽅向不⼀致的分⼒F1,跟位移⽅向垂直的分⼒F2.学⽣根据教师的提⽰画出物体的受⼒分析图,并在相互垂直的⽅向上正交分解,并求解F1、F2 的功.则分⼒F1 所做的功等于F1l,分⼒F2 的⽅向跟位移的⽅向垂直,物体在F2 的⽅向上没有发⽣位移,所以F2 所做的功等于零.因此,⼒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等于F1l,⽽F1=Fcosα,所以,W=Flcosα教师利⽤实物投影仪展⽰学⽣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字叙述,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动⼿亲⾃推导公式,让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打好基础.要点辨析:教师与学⽣共同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对公式的使⽤注意事项总归纳:1.公式中F 应为恒⼒,即⼤⼩、⽅向不变.2.做功与物体运动形式(匀速或变速)⽆关,也就是说,当F、l 及其夹⾓α确定后,功W 就有确定值.3.计算功时,⼀定要明确是哪个⼒对物体做的功.4.公式中的单位:F——⽜(N);l——⽶(m);W——焦(J).⼆、正功和负功公式理解:功的计算式W=Flcosα包含cosα这⼀要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α的变化,cosα的值也变化.指导学⽣利⽤数学知识讨论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如何变化,从⽽得到功W 的意义如何.学⽣讨论总结:⼒F 与物体位移l 的夹⾓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于0,从⽽得到功W 也可能⼤于0、等于0、⼩于0.教师指导学⽣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画出各种情况下⼒做功的⽰意图.并通过⽰意图总结:1.当α=0°时cosα=1 ,w=Fl2.当α=π时,cosα=0,W=0.⼒F 和位移l 的⽅向垂直时,⼒F 不做功; 23.当α<π时,cosα>0,W>0.这表⽰⼒F 对物体做正功; 24.当π<α≤π时,cosα<0,W<0.这表⽰⼒F 对物体做负功. 2思维拓展功是标量,只有数值,没有⽅向.功的正、负并不表⽰功的⽅向,⽽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于负功”,它们仅表⽰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物理过程从不同⾓度的反映.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正功的意义是:⼒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物体获得了能量.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物体失去了能量.课堂训练1、⼀学⽣⽤100N 的⼒将质量为0.5kg 的球迅速踢出,球在⽔平路⾯上滚出20m 远,则该学⽣对球做的功是:()A、2000JB、1000JC、16JD、⽆法确定要点:公式中F 为恒⼒,且始终作⽤在物体上2、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定⽐⼩的⼒做的功多B、+5J 的功⽐-5J 的功多C、+10J 功⽐+5J 的功多要点:功的正负不表⽰功的⼤⼩3、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 分别放在粗糙⽔平⾯上和光滑的⽔平⾯上,在同样的拉⼒F 作⽤下,产⽣相同的位移S,则拉⼒:A、对A 做的功多B、对B 做功多C、⼀样多D、以上都有可能F Fθθ粗糙B光滑要点:⼒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 、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关例题4、⼀个质量m=150kg 的雪橇,受到与⽔平⽅向成37° ⾓的斜向上⽅的拉⼒F=500N,在⽔平地⾯上移动的距离为5m,物体与地⾯间的滑动摩擦⼒f=100N,求(1)各个⼒对物体所做的功(2)各个⼒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3)物体所受的合⼒(4)合⼒对物体做的功(1):拉⼒F1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F1lcos37°=500×5×0.8 J=2000 J摩擦⼒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 lcos180°=-100×5 J=-500 J(2)外⼒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 等于W1 和W2 的代数和Am v S M 0 Sm 所以:W=W 1+W 2=1500 J.(3)物体受到的合⼒为: F =F cos37°-f =500× 4 N-100 N=300 N 合 1 5(4)合⼒对物体做的功 W=F 合l=300×5 J=1500 J.师⽣⼀起点评两种解答过程,并对解题规律总结如下:⼏个⼒对⼀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个⼒的合⼒对物体所做的功当物体在⼏个⼒的共同作⽤下发⽣⼀段位移时,求这⼏个⼒的总功的⽅法:⼀是根据功的公式 W=Flcosα,其中 F 为物体所受的合外⼒;⼆是先求各⼒对物体所做的功 W 1、W 2、…W n , 再求各⼒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W=W 1+W 2+…+W n ,注意代⼊功的正、负号.三.摩擦⼒功的理解【问题导思】 1. 滑动摩擦⼒⼀定做负功吗?M 2. 静摩擦⼒⼀定不做功吗?3. 相互作⽤的⼀对静摩擦⼒的总功和⼀对滑动摩擦⼒的总功分别如何?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或静摩擦⼒,静⽌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或静摩擦⼒.总结: (1)当静⽌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或静摩擦⼒时,摩擦⼒对该物体不做功 .(2) 当运动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或静摩擦⼒时,摩擦⼒可能是阻⼒,也可能是动⼒.当摩擦⼒为动⼒时,摩擦⼒做正功;当摩擦⼒为阻⼒时,摩擦⼒做负功.(3) 求摩擦⼒做的功时,对于静摩擦⼒,由于物体之间相对静⽌,两物体位移相同.因此⼀对静摩擦⼒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对于滑动摩擦⼒,由于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故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并不相同,因此两个相互作⽤的滑动摩擦⼒做功的总和不为零.4、作⽤⼒和反作⽤⼒做功⼀定是⼤⼩相等,正负相反吗?作⽤⼒和反作⽤⼒做功,其⼤⼩不⼀定相等,正负也不⼀定相反课堂练习关于摩擦⼒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总是做负功B 、滑动摩擦⼒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C 、静摩擦⼒对物体⼀定做负功D 、静摩擦⼒对物体总是做正功课堂⼩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在物体上的⼒2、物体在⼒的⽅向上发⽣⼀段位移N S N S v⼆、功的⼀般计算公式W=FL cosα三、功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J 四、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对物体做正功,该⼒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对物体做负功,该⼒成为为物体运动的阻⼒五、总功的求法1、先求每⼀个⼒所做的功,在求它们的代数和;2、先求合⼒,再求合⼒所做的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
•- 二〕r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建立概念C. 在水平路上推着自行车前进时人对自行车做了功;
D. 行车吊着工件水平匀速运动时,吊绳的拉力对工件做了功。
那么,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比较知道,主要是用“位移”代替了“距离”,用“发生”代替了“通过”。
那么,高中对功的计算是否跟初中也有不同呢?这就是我们
要探究的主题二。
二:如何计算功的多少?
1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如何计算功的多少呢?
展示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移动的位移为s,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总
结规律2 •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夹角,又该如何计
算功的多少呢?
展示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
前移动的位移为s,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3•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W= FSCOS a
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
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单位:F ( N )、s
(m)、W( J )。
请看一个问题:
例2 :在如图所示四种情况下,物体都是在大小相同的力 F
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S,且0>a,则力F 对物体做的功( )
F F
(1)尸0 (2)卩工0 (3)尸0 (4)卩工0
A. W1>W2;
B. W1=W4;
C. W1>W4;
D. W2>W3
在(4)中,摩擦力做的功怎么求?是正值还是负值?可见,功有正、
负之分,正功和负功又有何区别呢?
中讲“通过”的距离。
3 .通过分析、讨论、归纳,
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
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
移。
1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
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功的计算公
式。
在问题二中,由于物体所
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
角a,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
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
方向一致的分力F1, 跟位移方向
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
F2-F^CL
据做功的两个要素可知:分力
F1对物体所做功F1S,分力F2
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垂直,对物
体不做功。
所以,力F所做
的功为:
W=W1 + W2= W1
= F1S=Fscos a
2 .体会:①功是标量、过程量;
②F —般为恒力,可以是一个
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
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是
变力,公式就不能直接应用;
③S为力F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
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
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三。
三:正功和负功有何区别?
1.从数学的角度讲,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0°W^18O;在这个范围之内,COS a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也可能小于0,因而,功W也就可能大于0、等于0、或小于0,这就出现了正功和负功。
从物理的角度讲,正功和负功有什么不同呢?
请看教材:(三种方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的图片)向上的位移;④要计算
功只要找F、S和a就可
以了,不必考虑物体是做怎
样的运动。
1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
①当a = n /时,COS a =0 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表示该力对物体的运动快慢没有影响;
分析讨论,深化理解2. 教材上图7.2 —4,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重力和支持力对小球是
否做功?
3. 教材上图7.2 —5,人用绳子拉小车前进时,图中绳子拉力的方向跟
速度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车做什么功?
4. 教材上图7.2 —6,人逆着小车运动的方向用力拉小车,拉力与小车
速度方向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小车做什么功?
正功的意义是:力促进物体运动,是动力;负功的意义是:力阻碍
物体运动,是阻力。
力对物体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
了功。
总之,功的正负表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前面的陨石“砸了一个大坑”的现象中,陨石“砸”地面
的力对地面做了正功,地面对陨石的作用力对陨石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
是陨石克服地面阻力做了正功,正是地面对陨石的这个阻力,阻碍陨石的
运动,才使得陨石很快停止运动。
以后,我们还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上面所求的都是单个的力对物体做的功,如果有多个力对物体做功,
这多个力做的总功又该怎样求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主题四。
四:如何计算合力的功?
②当aV n /2寸,COS a>0 ,
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它将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
③当n /V aW 时,COS a
V 0, W V0。
这表示力F 对物体
做负功,它将对物体的运动起
阻碍作
用;
发
散思维,尝试应1.展示问题三(拓展问题):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拉力R的作用下,水
平向右移动位移为s,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各是多少?各个力对物体
所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多少?合外力所做的功是
多少?
1 •思考问题,部分学生说
明解决问题的思路;
2 .比较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与合外力所做的功,得出相
应的结论:合外
力的功等于各分力的功
任务驱动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以教材P110例题(见图7-7)为例,我们看一下,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其中F i做的功为多少?
(先求合力后求功;先求各力的功后求功的代数和)。
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①物体受到哪些
力的作用?②分析哪些力
对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
负功?哪些力对物体不做
功?回答老师提出的为什
么。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
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
原理,这种任务驱动式课
堂小结,有利于促进知识
内化,提升学习品质。
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归纳。
§ 7-1 功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
1. 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F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
位移s。
( F和s具有同体性、同过程)
二:如何计算功的多少?
1. 公式:W=FSCOS a,a是F、S正向间的夹角,且F —般为恒力。
2. 单位:F ( N), s ( m), W (J )。
三:正功和负功有什么不同?
①当0WaVn /2时,做正功,是动力
②当n /2 VaWn时,做负功,是阻力
③当a =n /2时,不做功,不影响运动快慢
四:如何计算合外力的功?
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的代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