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戏曲艺术对赵树理小说文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创化传统融通中外——老舍与赵树理小说的“戏剧性”及其比较

创化传统融通中外——老舍与赵树理小说的“戏剧性”及其比较

创化传统融通中外——老舍与赵树理小说的“戏剧性”及其比较金晔;席扬【摘要】老舍和赵树理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欢,与其对“戏剧性”元素的创造性借用大有关系.他们在小说情节经营上的戏剧性追求,一方面表现为适时设置假定性情境,激化新的矛盾冲突,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多变;同时又注重渲染故事的传奇性,通过设计奇巧的情节或安插突转,以增强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感官冲击.在叙述话语上企慕“出口就响”的口语化、动作性,造就了其小说作品浅近通俗又生动活泼的戏剧性特点.老舍和赵树理还借鉴了传统戏曲的人物“亮相”元素,在主要人物出场时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形象“拼贴”,成为其作品人物形象和性格达成生动鲜明的重要手段.【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6页(P93-98)【关键词】老舍;赵树理;小说;戏剧性【作者】金晔;席扬【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小说与传统戏曲有着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艺术上受到传统戏曲的较大影响,在“讲故事”上广为人称道的老舍和赵树理,又表现出他们对叙述方法的精心选择与建构,融入了丰富的戏剧性元素,使其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戏剧化”风貌。

一老舍和赵树理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情节的戏剧性。

他们在情节设置上继承了传统小说的衣钵,合理有效地设置假定性情境,在冲突中完成始料未及且饶有趣味的突转,向读者呈献一个个曲折多变且情趣盎然的故事。

《骆驼祥子》中,老舍为了让祥子的命运起伏不断,有意将他安置在诸多假定性情境中,为祥子命运的转向制造背景。

西城外有战事的传言预示着祥子遭劫被虏掳噩运;逃亡途中发现骆驼又使祥子在车财两空后重拾奋斗的决心和资本;刘四外出祝寿为虎妞与祥子发生关系提供时机,也为后来刘四父女翻脸和祥子的婚姻埋下伏笔;祥子和孙侦探的偶遇是老舍为祥子第二次遭劫设置的情境,曹先生因与阮明结仇而被诬陷为乱党又成为孙侦探敲诈祥子的理由,这一组假定性情境导致祥子的“第二落”;刘四的寿诞是为了制造一个公开的场合,使刘四、虎妞和祥子之间的矛盾纠葛在众目睽睽之下变得难以收场。

试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原创)

试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原创)

试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汉语言文学本科分校:XXXX姓名:XXX学号:123456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正文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 (4)二、体现了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 (12)(一)从叙事策略上看 (12)(二)从价值追求方面看 (12)三、具有民间文学直接的人民性特征 (13)结语 (15)参考文献 (16)试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内容摘要: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艺术家,第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

他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出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落后的但却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山区农民家庭,他一贯追求通俗化、大众化,追求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形式;他在农民土地上出生、成长、工作,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在农民中间创作,农村生活是他创作的土壤。

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也是最能说明其特色的作品之一。

关键词:赵树理民间文学传承性变异性人民性赵树理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这些作品无论是选题、情节结构、叙述表达,还是人物形象、语言对话,都富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所喜闻乐见。

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

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的。

小说发表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源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同样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就主要谈一谈自己对这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的理解。

我认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一般来说,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篇一一、引言赵树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以其深厚的乡土情怀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在新时期,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得到了新的发展,既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展现出新的流变。

二、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核心特点赵树理的文学传统以乡土文学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深入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其核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鲜明的地域性,赵树理的作品深入描绘了山西农村的生活;二是深刻的人性关怀,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喜怒哀乐;三是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三、新时期的流变1. 主题内容的流变新时期,赵树理文学传统在主题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流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赵树理的作品也更多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

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和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存状态。

2. 艺术手法的流变在艺术手法上,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在新时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开始尝试运用更加丰富的文学手法和技巧,如更加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加生动的语言表现等。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构建,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 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流变的过程中,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并没有被遗忘或消解,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新一代的作家在继承赵树理的文学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他们将赵树理的文学传统与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四、结论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在新时期发生了明显的流变,但这种流变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或消解,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新时期的作家在继承赵树理的文学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这一传统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小二黑结婚》的戏曲喜剧美

《小二黑结婚》的戏曲喜剧美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小二黑结婚》的戏曲喜剧美⊙贾正 李璞金[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4]摘 要:赵树理深受我国传统戏曲影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具有典型的喜剧美,就“喜剧性”而言,其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具有矛盾性,情节的发展具有突转性,故事的结局具有“欢喜”性;就“喜剧性角色”而言,其具有滑稽的造型、夸张的行为、滑稽的话语;就“喜剧审美”而言,具有“喜生于好”“乐而不淫”的特点。

关键词:戏曲的喜剧 喜剧性 喜剧性角色 喜剧审美赵树理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他“酷爱各种各样的民间文艺和地方戏,对其中的若干形式,自己会唱、会写、会表演,而且以此相当自豪”a,老舍的儿子舒乙也曾谈到“在民间戏曲创作上,五六十年代的那一批老作家,除了老舍和赵树理,任何人都不会。

这么多作家中就只有两个人,又懂曲艺,又写曲艺,又喜欢曲艺,一个来自解放区、一个来自国统区的两大人物就是当时曲艺的代表”b。

赵树理从1939年到1966年,改编的大小剧本有十三个,写作的戏曲评论有二十五篇。

他的小说创作也深受传统戏曲的影响,多部小说被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比如《小二黑结婚》《登记》《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以下主要从我国传统戏曲的喜剧所涉及的“喜剧性”“喜剧性角色”“喜剧审美”三方面对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进行分析。

一、喜剧性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思想迷信,事事都要掐算,自己很是慎重,可别人看来,只增笑耳:按历书选栽种的日子只有他家误了时分,被别人传为笑谈,得了个“不宜栽种”的外号;掐指算来小二黑和小芹命相不对,而与小七岁童养媳 “千里姻缘使线牵”,婚后夫妻说玩话,小芹学他说的“区长恩典,命相不对”,被淘气的孩子们听去,又得了个“命相不对”的新外号。

这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诸葛期盼通过自己的阴阳八卦知“天机”,使自己生活得更加顺利,也获得些别人的尊重、崇拜,可现实却是他的水平实在有限,从来没有算对过,总被别人嘲笑。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论文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论文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论文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论文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

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全文如下: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

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1](P475),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

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

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们微笑着敬而远之”[2](P452)。

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赵树理的小说果真如某些新潮评论家所言,既无高雅之艺术品位,亦无宏深之思想涵蕴,充其量只不过因其创作上的大众化成就而在当年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侥幸获一时之殊荣吗?窃以为,赵树理的出现,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赵树理的小说模式,不仅在当年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下及日后之文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拔开当前赵树理研究的迷雾,解构、颠覆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论,还之以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了望台,锁定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用发展的眼光,预见赵树理小说模式之于当下及日后文坛的重要借鉴意义。

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对古典小说的渗透与影响

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对古典小说的渗透与影响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的形成,与先于它繁荣起来的另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戏曲对它的影响与渗透是分不开的。

具体而言:戏曲程式化的独特功能直接影响了小说创作的类型化;戏曲科诨的喜剧效果是古典小说向其学习的直接动因;古典小说对科诨艺术的借鉴呈现各种方式和形态;戏曲对古典小说重视外部特征描写构成影响;戏曲对古典小说叙事结构构成影响。

古典小说与戏曲天然的血缘关系,使这些影响与渗透成为必然。

关键词:小说;戏曲;渗透与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05)01-0107-05 古典小说与戏曲虽然是在各自轨道上平行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相互之间却明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收、借鉴,取长补短,各自完善,其中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在古典小说中的渗透(这里主要是指代表古典小说成熟形态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对古典小说艺术上的中国特色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

一小说的类型化与戏曲的程式化的关系1·古典小说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化倾向中国古典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类型化倾向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长篇小说,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其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甚至连外貌特征都极为相似的人物类型群,如英勇盖世而又卤莽粗犷的猛将张飞、李逵、牛皋、孟良、焦赞、程咬金等,属于英雄莽汉型;料事如神、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谋划者诸葛亮、吴用、徐茂公等,属于神机妙算的智者型;爱护百姓、礼贤下士的刘备与号称“及时雨”的宋江等,属于所谓忠厚仁义的明主型;此外大量的才子佳人、妒妇、三姑六婆形象,都有着明显的类型化的倾向。

且不论这种倾向的好坏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它实实在在成为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

类型化的写作方式,具体体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大量重复雷同的描绘与叙述。

从沪剧《罗汉钱》看赵树理小说戏剧改编的特点

从沪剧《罗汉钱》看赵树理小说戏剧改编的特点

许 建从沪剧《罗汉钱》看赵树理小说戏剧改编的特点著名的小说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在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中,各类反映中国北方农村生活的小说占有很大比重,其中一些优秀的、有着完整叙事结构的作品被改编成剧本,成为戏剧舞台上二次创作的滥觞。

本文将以改编自赵树理短篇小说《登记》的沪剧《罗汉钱》为例,通过探究小说文本与戏剧舞台呈现之间的异同等问题分析其改编的基本特点。

沪剧《罗汉钱》讲述了解放伊始农村青年男女李小晚和张艾艾自由恋爱的故事。

二人互赠罗汉钱和戒指以表明心志,艾艾母亲小飞娥顾忌村里人的闲话,又不忍自己年轻时饱受苦难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

在进步女青年马燕燕的倾心相助下,二人的婚事逐渐得到理解与支持,并最终破除了封建观念,响应婚姻法的颁布,成功登记结合,成就了人人称羡的模范婚姻。

该剧表达了对封建势力束缚下“包办和买卖婚姻”的批判,宣扬了自由恋爱的时代新风,展现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在这次改编之中,沪剧《罗汉钱》和原著《登记》有一定的出入,仔细审视内在的嬗变将有利于揭示戏剧改编视阈下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艺术设计与戏剧因素的承接性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不成戏剧。

沪剧《罗汉钱》的成功改编离不开小说《登记》情节的巧妙设计。

故事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聚焦在以小晚、燕燕为代表的年轻人和以村长为代表的守旧派之间。

一方追求婚姻自由,一方固守封建传统思想,这组矛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许多民众仍然存有浓重的封建思想,不认可新的婚姻制度和观念,认为这是违背传统的“造反”行为。

因此,在改编之中主创人员宗华、文牧和幸之也是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将顽固不化的村长、重利轻义的五婶、摇摆不定的张木匠乃至不通情法的王助理员等人刻画成小晚和艾艾二人登记道路上的“拦路虎”。

在双方各自据理力争、产生剧烈冲突的时刻,观众不免会思考:为什么小晚和艾艾这对年轻人的真心相爱始终打动不了村长等人?村长始终不肯给小晚和艾艾写介绍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孤立无援的燕燕和艾艾等人又会想出什么样巧妙的办法去应对?跌宕起伏的情节环环相扣,展现了作家高超的叙事能力,原著《登记》较为成熟的艺术设计为戏剧改编厚植了沃土,以矛盾冲突为代表的戏剧因素得以充分表现。

浅析赵树理代表作

浅析赵树理代表作

浅析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与中国古代小说及说唱艺术的关系《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赵树理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鲜经验,他因深爱我国古代和民间说唱艺术而使他的小说吸取了其中的精华,融会了“五四”以后新小说的长处。

一般来说,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上,主张白描手法,即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在结构上,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注意情节按顺序展开,层层递进,首尾相应;在语言运用上,他善于汲取群众口语,创造雅俗共赏,幽默风趣及富有喜剧性的文学语言。

这些因素彼此契合,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艺术化、大众化的独特风格。

讲到赵树理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时,自然要提到中国民间文学对他的影响。

毫无疑问,他是吸吮着祖国民间艺术的浮汁成长的,从他的作品的结构艺术、描写手法、语言技巧等都可以看到这种迹象。

他竭力倡导向民间曲艺学习,其态度之强烈,简直到了执着的地步。

但赵树理绝不是中国说唱文学传统的盲目沿袭者,他是主张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来,掌握这个规律,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他摒弃了民间文学中单纯追求趣味、节外生枝以及程式化等缺点,吸取了其中精华部分加以革新创造。

与此同时,他也十分注意向“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以及世界进步文学的长处学习,如他所说:“我能够成为职业作者的条件主要还得自这一面——中国民间文学传统文艺的缺陷是要靠这一面来补充的”。

在谈到自己接受的文学传统时,赵树理说他自以为是“什么也继承了,但也可以说什么也没有继承”。

而只是根据农村读者情况而形成了“一种什么形式的成分对他有点感染,但什么传统也不是的写法来给他们写东西”。

什么都有点,又什么都不是,这就是有所择取,也有所剔除,这就是综合,也就是创造。

赵树理是自觉为农民写作的“人民艺术家”。

他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的,并且要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传统的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

论与中国古代小说及说唱艺术的关系

论与中国古代小说及说唱艺术的关系

论与中国古代小说及说唱艺术的关系《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赵树理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鲜经验,他因深爱我国古代和民间说唱艺术而使他的小说吸取了其中的精华,融会了“五四”以后新小说的长处。

一般来说,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上,主张白描手法,即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在结构上,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注意情节按顺序展开,层层递进,首尾相应;在语言运用上,他善于汲取群众口语,创造雅俗共赏,幽默风趣及富有喜剧性的文学语言。

这些因素彼此契合,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艺术化、大众化的独特风格。

讲到赵树理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时,自然要提到中国民间文学对他的影响。

毫无疑问,他是吸吮着祖国民间艺术的浮汁成长的,从他的作品的结构艺术、描写手法、语言技巧等都可以看到这种迹象。

他竭力倡导向民间曲艺学习,其态度之强烈,简直到了执着的地步。

但赵树理绝不是中国说唱文学传统的盲目沿袭者,他是主张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来,掌握这个规律,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他摒弃了民间文学中单纯追求趣味、节外生枝以及程式化等缺点,吸取了其中精华部分加以革新创造。

与此同时,他也十分注意向“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以及世界进步文学的长处学习,如他所说:“我能够成为职业作者的条件主要还得自这一面——中国民间文学传统文艺的缺陷是要靠这一面来补充的”。

在谈到自己接受的文学传统时,赵树理说他自以为是“什么也继承了,但也可以说什么也没有继承”。

而只是根据农村读者情况而形成了“一种什么形式的成分对他有点感染,但什么传统也不是的写法来给他们写东西”。

什么都有点,又什么都不是,这就是有所择取,也有所剔除,这就是综合,也就是创造。

赵树理是自觉为农民写作的“人民艺术家”。

他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的,并且要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传统的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

”他深受我国的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论文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论文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论文2000字小说与戏曲一直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在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与戏曲的关系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将对小说与戏曲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小说与戏曲的关系小说和戏曲都是中国文学中最为繁荣的两个流派。

小说是一种被广泛阅读的文学形式,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文学语言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和思想。

而戏曲则是一种通过表演艺术达到文学传播的方式,它依靠舞台艺术和传统音乐来传递故事情节。

小说和戏曲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通常被看作是两个文学流派中反映国民文化的两个方面。

在很多方面上,小说和戏曲是互补的。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通常很长,这使得小说非常适合于展示复杂的情节和细致的人物描写。

而戏曲则通常是由诗歌编成的,这种形式使得戏曲非常适合于传达有强烈情感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除此之外,小说和戏曲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小说和戏曲都是民间艺术的代表,它们都源自人民群众的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观念。

小说和戏曲的取材通常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们通常都带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人性思考。

二、小说与戏曲的联系小说和戏曲虽然在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首先,小说常常是戏曲编剧的来源。

许多经典的戏曲,例如《红楼梦》和《水浒传》,都是取材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小说和戏曲之间的互相借鉴不断加深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色。

其次,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相同的主题和情节。

例如,《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的小说,都以英雄史诗为主。

这种情节也经常被戏曲所采用,例如著名的京剧《精忠报国》就是以明朝抗倭名将岳飞的事迹为基础。

除此之外,小说和戏曲之间还经常出现相同的人物形象。

例如,《水浒传》中的晁盖在小说后来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水浒传》戏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这种形象借用也加强了小说和戏曲之间的联系。

三、小说与戏曲的比较虽然小说和戏曲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表现方式、文学风格和受众群体方面也存在相当的差异。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篇一一、引言赵树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作品深深扎根于农村生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在新时期也发生了显著的流变。

本文旨在探讨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以及这种流变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二、赵树理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特点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形成于他深厚的农村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和社会矛盾。

他的文学语言质朴、生动,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意识。

三、新时期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流变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赵树理的文学传统在新时期也发生了显著的流变。

首先,主题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赵树理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关注农村生活,也关注社会变革和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开始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其次,艺术手法的创新。

在新时期,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在艺术手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他开始尝试运用更多的现代文学手法和技巧,如心理描写、象征手法等,使他的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此外,对人性描写的深化也是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重要流变。

他开始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描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流变对当代文学的影响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种流变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主题和内容。

赵树理的作品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世界,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他的作品也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意识,使当代文学更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其次,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古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

古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

古代小说与传统戏曲的相互影响古代小说和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内容、表达方式以及艺术传播上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戏曲的影子,而戏曲中也常常充满着小说的元素。

本文将分别从古代小说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以及传统戏曲对古代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古代小说对传统戏曲的影响1. 叙事与情节古代小说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法的文学形式,其详细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特点对传统戏曲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小说中常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来展现丰富的人性和社会关系,这使得传统戏曲能够借助小说的叙事方式来更好地呈现戏剧中的角色与故事情节。

2. 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给传统戏曲中的演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塑造角色的素材。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角色千姿百态,这些形象在传统戏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绎。

演员们通过对小说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够更好地诠释戏曲角色,使之更具深度和打动力。

3. 文学表达与对白古代小说以其精细入微的描写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戏曲的对白和唱词。

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修辞手法使得戏曲对白和唱词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同时,小说还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让传统戏曲在表达上更具变化和创新。

二、传统戏曲对古代小说的影响1. 故事情节传统戏曲作为戏剧形式,其丰富多样的剧情设定和独特的结构方式对古代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戏曲对故事情节的紧凑安排和高潮迭起的展开方式为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使得小说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 语言表达传统戏曲的独特语言体系和表演形式对古代小说的写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借鉴和影响。

戏曲中独特的对白和唱词方式,以及其特有的音韵和韵律对古代小说的语言表达风格带来了新的启示,使得小说的语言更有力度、更具韵味。

3. 描写手法传统戏曲以其富有戏剧性的画面感和舞台表演效果,对古代小说的描写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古代戏曲与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戏曲与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古代戏曲与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其中古代戏曲与小说更是这颗明珠中耀眼的两个光点。

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借鉴。

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民间的歌舞节庆活动,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以木偶、提线等形式表现的艺术形式。

其中的戏剧元素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例如,诸葛亮的“空城计”、杨戬的“改名换姓”等情节,都被后世文人广泛运用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丰富文学的优秀素材。

另一方面,古代戏曲与小说之间也互相影响与借鉴。

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一支,它以讲述故事情节为特色,具有良好的叙事能力。

而戏曲作为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方式,则在叙事上有着独特的技巧与手法,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将故事场景更加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这种艺术手法与小说中的描写手法相映成趣,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力和形式。

在古代小说影响戏曲方面,最为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西游记》。

这部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被传统的京剧、豫剧等戏曲形式广泛演绎。

比如猴王孙悟空的形象被戏曲演员们诠释得栩栩如生,丰富的舞台形象和声音效果使得观众们更加容易被吸引与感染。

这种相互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表演形式上,更深层次的是在艺术创作思维和表现主题上的借鉴与吸取。

除了戏曲对小说的影响,古代小说同样对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古代长篇小说,它以对家庭、财富、情感的细腻描写著称。

而这些情节和人物塑造在戏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如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成为了京剧、越剧等戏曲表演中的重点人物。

同时,小说中对于世俗生活的深入剖析,也让戏曲作品更接地气、更贴近观众。

古代戏曲与小说在演绎和创作上的相互影响,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戏曲中的戏剧效果和舞台表演,为小说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腔调”“腔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西皮、二黄等;第二种是指调子;第三种是指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本文所论述的“腔调”有别于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赵树理小说有特点的语言运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的小说所体现的“腔调”是极具特点的,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诙谐成趣,土而不僻,通而不俗”。

“语言的结构系统十分复杂,由各个分支系统或层次组成,如单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

”各层次系统依靠语法或修辞手段进行组织衔接,常常以声音、语气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语言的特点,即“强调”。

“强调”的表现常要借助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手段表现出来。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形成的与其它地区作家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也正是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一、语音(一)讲求语言的谐音押韵“谐音是表达者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暗示和联盟,由本体向谐音相关体及隐蔽谐音的词语转化,也就是讲能指意义转化为新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语言表达目的的修辞方法”赵树理在《李有才板画》、《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大的其他韵文,处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谐和的本身,更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

例如,在《李有才板画》中:张德贵,真好汉(h a n),跟着恒元舌转(z h u a n)一只虎,阎喜富(fu),吃吃喝喝有来路(l u)老恒元,真混账(z h a n g),抱住村长死不放(f a n g)丈地的,真奇怪(g u a i),七个人,不一块(k u a i)(二)重视句与句之间的节律美“汉语语音节奏是由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四个要素构成的。

由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长短、快慢和停顿的问题的间歇交替上形成的节奏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拍。

有音强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和非重音的交替上,音量的强弱是形成节奏的最鲜明的因素;由高音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即交替运用不同的声调和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形成抑扬有致的节奏;有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在双声、叠韵和押韵上,利用声韵对立来有规律的组合,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和谐悦耳的节奏感。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2024年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范文

《论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篇一一、引言赵树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其作品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新时期的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本文旨在探讨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流变,分析其作品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和价值。

二、赵树理文学传统的特点赵树理的文学传统主要体现在其作品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

同时,他的作品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三、新时期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流变1. 主题的拓展与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作家们在继承赵树理关注农民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关切。

他们通过作品揭示了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艺术手法的创新与多样化在新时期,赵树理文学传统在艺术手法上也发生了流变。

作家们不仅继承了赵树理的细腻描绘和刻画,还尝试了更多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例如,他们运用了更多的现代文学技巧和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 地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在新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为赵树理文学传统的流变提供了新的契机。

作家们在创作中吸收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这种地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进一步丰富了赵树理文学传统的内涵。

四、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的影响与价值赵树理文学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动了文学的繁荣发展。

其次,他的作品关注农民生活和命运,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最后,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代戏曲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戏曲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古代戏曲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古代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首先,古代戏曲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其表演形式上。

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这种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达方式,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例如,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使得文学作品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表演形式的引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次,古代戏曲对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其题材和故事情节上。

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取材于历史、神话、传说等各个领域,丰富多样。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为戏曲表演提供了素材,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借鉴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传承性。

同时,戏曲中的故事情节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素材。

另外,古代戏曲对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其语言和修辞手法上。

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往往需要演员通过语言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因此,戏曲中的语言表达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学的修辞手法,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例如,京剧中的念白和唱腔,使得文学作品可以通过音乐和声音的表达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引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总的来说,古代戏曲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戏曲的表演形式、题材和故事情节以及语言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艺样式在赵树理小说中的直接呈现

曲艺样式在赵树理小说中的直接呈现

曲艺样式在赵树理小说中的直接呈现作者:赵敏廖鹏飞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赵树理小说中包括多种曲艺样式的直接呈现:韵诵体样式、“说书人”显身说书方式、直接与观众交流感情的表现手段,这些手法有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可以满足习惯于听书的农村读者的审美期待,实现他们在听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获得的“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韵诵体;说书人;交流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012-02《曲艺概论》对曲艺的艺术形式作了这样的划分:“…曲艺‟所包含的艺术形式,既有说的,又有唱的,还有说唱兼有的。

说的——相声、评书、故事等。

唱的——大鼓、琴书、单弦、时调等。

说唱兼有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韵诵体‟。

如快板、快书等。

这类“韵诵体”的艺术形式,有节奏但无音乐伴奏。

……另一类叫做…半说半唱‟。

就是在一段节目里,一会儿说,一会儿唱。

既有全无伴奏的说白,又有音乐伴奏的唱词。

”①按照这一划分标准,赵树理的小说中有两大类别的曲艺形式,即“说唱兼有的”和“说的”两大类。

一、韵诵体样式的直呈“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快板类。

“快板”,是属于“韵诵体”一类的民间说唱。

它是在顺口溜、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合辙押韵的最普通、最通俗的诗歌,所以又叫…快板诗‟,有的地区就叫“顺口溜”、“练子嘴”。

“莲花落”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也属于“快板”这一类说唱兼有的曲艺形式,在解放前的民间,多为乞丐乞讨时的歌唱,其特点是即兴编词,见啥唱啥。

《李有才板话》中板人李有才过人的本领就是“编歌子”,小说中对此作了解释:“他还有个特别本领是编歌子,不论村里发生件什么事,有个什么特别人,他都能编一大套,念起来特别顺口。

这种歌,在阎家山一带叫… 圪溜嘴‟,官话叫…快板‟。

”在这篇小说中共使用了13段快板,穿插在小说中,主要借“快板”这种韵诵体的曲艺形式来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或事件的总结,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也构成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戏曲影响

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戏曲影响

《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戏曲影响》摘要:摘要:地方戏曲给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营养,极大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思想,本文欲探究戏曲活动怎样表现在赵树理小说中,戏曲活动中自由自在的精神怎样体现在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思想中,怎样深层影响了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一般大一些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戏班子,喜欢的人都可以参加,在大家共同的唱戏、演戏、交流、编排、观看中,大家被联系在这个公共空间中,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观看者、批评者都可以在这一空间中自由存在摘要:地方戏曲给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营养,极大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思想。

赵树理小说中的戏曲活动体现了乡民生命个体对自由存在的强烈需要,也给乡村世界构建了一个公共自由空间。

戏曲创作、表演、观看过程中参与者自由自在活动的氛围培植了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自由自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戏曲自由自在现代作家赵树理,一生喜欢民间戏曲,尤其是上党干梆戏,他对戏曲的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都做过研究,同时他还是个热情的剧作家、评论家。

据《赵树理全集》可知,从1939年至1966年,赵树理创作改编的大小剧本有十三个,写作的戏曲评论有二十五篇,这在中国现代小说作家中是很少见的。

作为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地方戏曲给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营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思想。

在乡村,地方戏曲演唱的主要功能,一是敬神娱神,期望人身平安和风调雨顺等;一是道德教化,通过戏曲人物、故事来传承乡村传统伦理道德;一是自娱自乐,通过唱戏、看戏行为达到自己精神的愉悦,以此消解生活之苦。

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看重戏曲内容的道德教化功能,强调戏曲潜移默化的“劝人”功效,而戏曲创作、表演、观看过程中参与者自由自在活动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赵树理小说的创作思想,培植了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自由自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戏曲活动在赵树理小说中体现出乡民生命个体对自由存在的强烈需要,也给乡村世界构建了一个公共自由空间。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民间戏曲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贾明志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9)6
【摘要】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总页数】4页(P21-23,37)
【作者】贾明志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41
【相关文献】
1.在默契与游离之间——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与赵树理方向 [J], 孟远
2.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性冲突 [J], 张军
3.纪念《讲话》,缅怀赵树理——兼谈赵树理小说创作成就和意义 [J], 王国栋;
4.回归传统超越传统——论鲁迅与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民族特色 [J], 邓齐平
5.作家的"主体间性"与小说创作中的"间性形象"——以赵树理、孙犁的小说创作为例 [J], 孙先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0104(2004)03O3505135L一塑型塑坚需舞蔫勰豳试论戏曲艺术时赵科理小说交体的影响王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赵乖时理的小说受益于民间文化,这是学界的共识。

不过,人们在具体讨论他的小说创作时.往往对戏曲等传统文艺形式的熏陶作用作概述;深^分析上党地方戏曲是如何影响渗透了赵树理小说创作,这样的研究至今极少。

本文就是要从赵树理与戏曲的沫厚联系为楔^点,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细致剖析,探索戏曲在文化m理和文体构成的各个层次上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复杂影响。

关键词:地方戏曲;赵树理;小说文体中图分类号:J80:IZ074文献标识码:BDiscussingtheinfluencethatChineseOperaonZhaoShu—li’novelStyleWANGli众多回忆者和研究者均谈及赵树理对家乡戏曲卜党梆子的热爱和所表现出的娴熟技能;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中为数极少的兼小说创作和戏曲改编、创作丁一身且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者①;他的小说被改编成戏曲的数量之多、剧种之多,在一个世纪的中国作家中,不作第二人想;更重要的是,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基本上是小说创作与地方戏曲改编和创作同步进行的。

②这些事实都说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和戏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系。

众多研究者在考察赵树埋的小说时,电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古代小说和地方戏曲的深刻影响,但往往或把这一重要的文体特征归人大众化、通俗化创作的层面讨论,或强调“评书”和古代白话小说对他的影响;对于地方戏曲在其小说文体构成中的深刻影响,则往往概述之,因此忽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赵树理的小说被广泛接受并且产生巨大反响,乃至成为“方向”,与当时各解放区的戏剧活动轰轰烈烈、观者如潮,难道是平行的两道路轨,没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赵树理的很多小说里人物活动涉及庙会唱戏或“正月扮故事”、自乐班、梆子戏等社会背景——由此町见地方戏曲已经成为赵树理和他笔下的人物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有意无意地流溢于小说叙述之中。

山西上党梆子的剧日特点是宋代以后的故事多,忠臣良将戏多,叙事一般具有情节结构和象征结构的列应性。

显在的情节往往是忠臣良将(好人)被奸人构陷或昏君冤屈,流亡或避匿,最后昭雪;从象征的层而上看,可以归结为真相(社会正义)南被遮蔽到彰显的变化,而这一象征几乎笼罩了所有的中吲古代小说和戏曲,因此是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的普遍诉求。

有论者指出赵树理的小说有一种“清官”意识,@自然可以找到多方面的源头,但是和他本人长期受戏曲熏陶的文化心理也应该不无关系。

从地方戏曲的角度考察赵树理的小说,我们必然也只能从他常常道及的上党梆子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独特性入手。

通过对赵树理小说的细致剖析,可m发现其小说文体在多个方面的特征,与上党地方戏曲有着明显的借鉴关系,即:人物形象塑造“类型化的性格化”,情节结构的场景化,韵散结台的叙述方式。

人物塑造“类型化的·眭格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赵树理常常采用“类型化的①赳树理不仅创作了《万象楼》、《十里,占》、《焦裕禄》等戏曲,而且改编山西上党梆子的传统剧目《三关排宴》井』“演出咀后都认为是好戒”。

参见《赵树理文集》第3卷、第4卷P1765,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

@参见复旦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P513—525,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参见朱庆华《赵树理/1、说的“清官”情结》,《山西师大学报》2000年1期。

黼意蔫器羔鬻笋型堕堕—一136性格化”方法,以冲突的审美效应来冲淡、消解伦理教化内涵可能带来的生硬板滞。

今天的研究者大都认为《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在丁主要人物小芹和小二黑成了“观念的传声筒”,而次要人物两个神自II却很有个性。

单纯从小说批评的角度讲,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如果联系思考上党榔子特有的脸谱传统和当时接受者对戏曲叙事的特殊要求,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仪是作者【Jf应当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结果,还有其更为深刻的市美发生学基础。

上党梆子形成于明术清初,剧目以封神榜、三国戏、说府戏、杨家戏、岳家戏为主。

所塑造人物质直占朴,单纯豪放。

火爆炽烈,忠奸分明。

它的脸谱也具柏同样品格:线条粗犷、笔法简练、刘比鲜明。

最早的脸潜画法油单,只足用红、黑、白三色简单区分人物的类型干lI性格:红意味刚,白象征奸,黑代表猛。

嗣后随着艺术的发展丰富和外界的交流,脸谱逐渐类型化、艺术化,完善成有章法有特点的脸谱造型。

为了提高表现力,使线条,色彩有所变化,甚至采用黑白相问的灰色,红白相问的粉色,红黑相问的紫色。

尽管谱式发展了完善了,但用色基本还是红、黑、自三种。

——此“三原色”的脸谱设训‘传统,事实上说明了一种淳朴的世界观和伦理标准,电表明这一剧种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粗犷风格。

上党梆子的行当方而,须生的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净角、青衣和武小生。

——在赵树理的小说里,具有最终裁决权的县、区干部,代表社会阻力的父母或者流氓(二诸葛、阎恒元),代表社会正义和发展方向的农民(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分别承担了这几种角色的叙事功能。

另外,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要求上场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从始至终,人物性格必须一贯到底。

如果人物性格在舞台表现上不稳定的话,不仅容易使观众不理解、看不明白,而且也会波及到人物之问的关系和戏剧冲突,造成整个戏曲故事进展的混乱和失败(对于当时解放区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农民读者来说,尤其如此,因而小说人物的塑造也不能不考虑到这种接受基础)。

程式在某种情况下是道德内涵的良好载体:“古代戏曲创作可以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类型性人物典型的创作原则。

戏中人物进行行当划分本身就是人物的类型标志。

”'I’同时为了强化冲突所带来的审美效应。

赵树理在小说中不仅采用“类型化的性格化”的方法,而且在次要人物身上贯注多方面的性格因子,即“用某些突出的性格特点、或一组密切相联的性格特点来加以充分表现”。

”1《小二黑结婚》的主题是歌颂自由婚姻观念,作为这一主题的表现者,主要人物的性格就被限制在争取自由、反抗旧观念和恶势力干扰的范围内,当他们得到“区政府”的保护时,人物行动与叙事主题的意义已经合‘,性格也就不需要变化,这就是戏曲表演中主要人物阐释叙事主题的功能。

冈为在戏曲的叙事结构设汁中,主题的彰扬大于个体人物性格展示。

而次要人物就不同了,他既然承担了与叙事主题的价值意义相对抗的角色,就要不断受到主题价值意义的质疑和批判,因而性格展示就可能丰富得多。

毕竟新的伦理观念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不能不清理所有与之不相容的东西,这就要在各个侧面比照出次要人物(也就是各种复杂的旧观念)的“弊”,次要人物的性格得以比较全面的表现。

这在古代戏曲中是常见的现象——古代戏曲中正而人物待往成为某种伦理象征符号,而丑角、反角则更见个性。

三仙姑和二诸葛是在与子女的冲突中见其迷信之可笑,彼此冲突则见出作为人之父母的情感差别,在政治权力和恶势力的面前则分别见出其更复杂的性格面的。

赵树理在叙述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波折时,将他们设置为反角,同时将旧的乡村文化习俗…融进这两个神仙的言谈举止,在家庭内、神坛下、村巷中不断显示其悖常处,一方面使小说叙事充满了轻喜剧色彩,另一方而强化了追求自由婚姻的合法性,曲终奏雅。

不过也就在这一点上,九十年代后的赵树理研究者提出了批评,认为他过于明确的主题指向削弱了文本的表现力,人物成了某种政策或思想的标签。

①放在一个世纪的小说发展历史中评价,此沧甚当。

不过,如果考虑到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文学接受主体——即赵树理为自己确定的接受主体——农民的实际情况,李渔《曲话》中的观点也许更台乎赵树理本人的追求:“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叉与不读书之妇人d、JLlaq看”。

他的“文摊”观念,就是让更多人接受。

《/b---黑结婚》发表后,从1949--1979年,被改编成山东快书、鼓词、评剧、豫剧等计12种地方戏曲。

这一记录,恐怕是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中最高的。

情节结构的场景化戏曲表演受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需要以场景来连接故事进程——这已经成为戏曲编剧和表演的程式。

由于中国古代戏曲小说长期交互影响的原因.小说很容易接受戏曲处理空问的方法,在情节结构上呈现为戏曲空间意识对小说的渗透。

②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的一幕,凤姐眼中,贾琏追逐平儿.屋里屋外隔窗对话。

庚辰本脂批云:“此等章法是在戏①参见孔范争主编《二r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P877.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此外,钱理群、陈思和等学者九十年代虬后的研究也指出了这一点。

②参见鲁穗才《中国古代小说处理空阀的艺术》,《明清小说研究》第=辑PI】。

137L—堂型堂鼍需等篇篇疆场上得柬n'’①日本学者洲之内彻早就发现,《小二黑结婚》年lI《登记》等小说中也存在这种情况:“他的作品中不沦足故事情节的运用,还是人物的.卜场下场,本来就是非常戏剧性的,、”学赵树理对上党梆子传统剧目《j关排宴》的改编,体现了他刘这种场景化叙事的娴熟运用,第一场戏使用r关前、帅帐两个场景,就交代r朱辽争战几1.年的家仇国恨渊源;而最后一场“责子”仅用了帅帐一个场景,其问人物上下场颇多而线索明晰——这应归功丁作者对戏}I}I程式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故事的能力。

当他的这一能力转化应用到小说创作方面日寸,就成为显在的文体特征:眦场景衔承事件和过程,空间转换迅速而避免产生突兀之感,人物行动成为场景运动的贯穿线。

《三里湾》的开头,就以玉梅的行踪勾连旗杆院、金生家等场景和众多人物及其关系;而这部小说若干章节标题的设计,则体现了戏曲结构艺术对赵树理小说结构的内在影响。

“船头起”、“老五同”、“黄沙沟口”、“站得高、看得遍”就是明显的例子。

这几处景象的描写不仅完全融和在故事的叙述中,而且叙事移步换景式地跟随着人物的活动展开,同时这些人物的括动,又是以他们自己亲历其境的眼见和H述告诉读者,事实上相当于舞台表演的对白和独自。

——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这几处的叙述,明显是以张信的语言为主导,而何科长充当了亦步亦趋的角色,菜园的老汉等引他们进入画面或者说舞台后,就退场了。

这非常像一出折子戏,“说”的特点非常清楚,顺次道来,不枝不蔓。

为了激生波澜,作者叉让画家老梁先在隐处发声,造成视听和阅读上的期待.然后从树上下来,这种人物出场方式也是充分戏剧化了的,只不过把舞台幕布换成了一棵大树而已。

这种场景化的情节单元链接,保证了故事进程的连续性,而且显得笔墨经济互相呼应。

不过小说叙事毕竟不同于戏曲,书面表达要求再现人物的行动性.赵树理就将对于人物动作的叙述作为形象构成要素和叙事的楔人点,虚化、简化社会场景的描写.强化人物命运的情节叙述,善于从人物眼中和主观意识中(情绪、情感印象中的)写出社会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