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在情绪研究中,伊扎德(Izard,1980)总结了过去情绪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情绪研究的一些主要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绪的多维量性和多成分性,这就决定了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把它规定为单一变量的现实。本节正是从这个原则出发,讨论情绪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变量。

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两种:印象法和表现法。

(一)印象法

印象法(impression method)乃是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验。其典型方法是:给被试一个情绪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报告他的内部体验。例如,给被试听一段音乐,然后让他报告是否产生了情绪体验,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这些体验是何时以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试图用印象法来得到对内省情绪体验的系统描述。例如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曾在印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三维体系:愉快——厌恶;兴奋——抑郁;紧张——轻松。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在使用印象法时还采用了问卷方式。例如伊扎德(Izard,1972,1974,1977)以分化情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别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分化情绪量表。

现代的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印象法的主要缺点是:(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发生困难,例如,实验者很难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情绪形容词,非等于另一个被试所说的形容词;(3)情绪在内省时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低强度。因此,在情绪研究中印象法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需同时配以其他方法或指标。

(二)表现法

情绪过程既有内部体验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这就是表现法(expression method)。表现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客观。早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尽管不是情绪的生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但他们在情绪研究中仍然采用了表现法。他们在记录皮肤电反应、呼吸、脉搏和血压变化的仪器上作出了很多创造性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研究者已经可以使用各种电子仪器,以各种方法测量并记录伴随情绪而发生的生理变化,例如呼吸、心跳、血管收缩、皮肤电反应、心电、脑电等等。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采用照相、录像(或录影)等方法记录表情动作等行为变化,并借助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以达到对情绪比较客观的测量。

但表现法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体“唤醒”水平的测量。至于表情,也能测量,也有人类的共同规律,但有时离开了具体背景,就很难判断(见图10-13)。

情绪研究者一般认为,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两者并用,既用表现法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又用印象法记录被试的主观体验。在情绪状态发生时,有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对情绪反应的各种表现,实验心理学研究较多的是:(1)情绪的生理变化(第二节将讨论);(2)情绪的表情动作(第三节将讨论);(3)情绪的主观体验(第四节将讨论)。

二、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

一般而言,心理过程愈复杂,则它对方法上的要求就愈高,对变量的控制也愈严格。从现有的情绪研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1)根据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2)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前一类研究通常属于准实验研究,后一类研究则是真正的实验研究。

由于情绪实验条件中所涉及的变量极其繁杂,在所有这些变量中要严格地区分出固定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所有可操纵的潜在变量在一个具体的情绪实验中究竟担任什么角色,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因此,在叙述情绪研究中的变量时,将采用另一种分类方法,即把变量分为认知变量、行为变量和生理变量,下面我们分别予以讨论。

(一)认知变量

情绪实验中的认知变量(cognitive variable)包括情境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以及被试的自我报告。它们有些属于自变量,有些则属于因变量。

1.情境变量情境变量(或情境变项)(situational variable)指一种外部的、非物理和生理性的情绪刺激,它通常由一个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环境所构成。情境变量一般作为自变量,它需要通过认知才能产生作用。在大多数实验中,它与其他自变量共同发挥作用,或与其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自变量。

情境变量是情绪研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自变量。除了沙克特(Scha-chter)、瓦林斯和拉扎勒斯的工作外,其他的情绪研究也频繁地使用情绪作为一种情绪刺激。例如在情感移入(empathy)研究中,克雷格和洛厄里等人(Craig& Lowery et al., 1969)的实验均使用了情境变量。他们的基本方法是让被试观看一个人(通常是实验助手)正处在危险情境中,或者正在遭受电击(通常是虚假的),这些情境布置得非常逼真,使被试不自觉地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情境变量作为一种变量,尤其是作为自变量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操纵或控制,情绪研究中操纵情境变量的具体方法有:(1)让被试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例如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等;(2)被试并不直接处在某个情境中,但让他(她)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内容可以是悦目的人像,也可以是紧张性电影等;(3)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如期望等。

所有这些方法,一般都要求对被试隐瞒真实实验目的。由于情境刺激通常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实验者对情境刺激中可能影响被试认知或情绪反应的种种因素事先应详加考虑,并谨慎地予以控制,否则极易发生“污染”实验结果。

2.认知解释认知解释(cognitive explanation)是指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它可以单独构成一种自变量。根据特定实验的需要,这种认知解释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例如在沙克特(Schachter,1962)的一个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即向被试说明注射药剂后将产生长达20分钟的副作用,对这些副作用的描述与注射肾上腺素后产生的主观体验相同。第二组,不告知肾上腺素的效果。注射时告诉被试,药剂是温和无害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第三组,歪曲肾上腺素的效果。告诉被试注射药剂后将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痛等现象,这与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完全不同。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认知解释,就可从一侧面了解认知解释在情绪中的作用。

3.自我报告由于情绪是一种体验,因而运用自我报告也就是理所当然了。早期的自我报告(self report),一般是由被试报告其情绪体验,近来的研究虽然仍然保留了这一方法,但更多的是以情绪量表或问卷的形式出现。情绪自我报告量表可分作二大类,一类是情绪状态量表(EmotionalState Scale),一类是情绪特质量表(Emotional Trait Scale)。前一类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