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 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 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 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 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 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平的动人之处; 2.了解林语堂写北平的方法; 3.了解林语堂散文的风格; 4.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 点
【划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 种老成的品格(1段)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4段)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6段)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7段) 北平是清静的,每家都有一个院落(8段)百度文库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9段)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都具有 历史典故(10段)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11段) 北平舒适可爱的居民生活方式(16段)
问题探究: 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的动人之 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a、自然风光动人 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 文化气息)动人
故都北平的动人— 老成、豪爽、包容、 守旧容新
作者的情感—优 雅情怀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 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 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 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 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 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问题探究:
4、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5、找出文章中对北平进行细致描写的句子, 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4.第一,道路极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 爱”; 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5.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 言之成理即可。
品味语言:
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提示:形象化、抒情性、句式等)
选材:
全景式描写又处处是 具体可感的画面。 对比、比喻、排比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抒情
作业:
《美丽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如:“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 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 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 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 它“根脉 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喻为 “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 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 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 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 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 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结婚时,当着众宾客的面,林语堂拿出婚书, 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 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我把它烧了!”举座 哗然。 林语堂在杭州玉泉购买一铜雀瓦,付款后对摊 主说这是假的。摊主严词诘问:“你为什么要 买假古董?”林则回答:“我就是专门收藏假 古董的。”
林语堂和鲁迅的矛盾
“洋泾浜”(bang)事件
【中心句的结构关系】
老人:老成 不理这回事(反复) 包 谁去理那回事(反复) 历史悠久 古木老树 内涵丰富 容 人文深厚 贫富共居 珠玉之城 环境清净 多样特性 国王梦境 理想居住城市 舒适生活方式
豪爽 北京: 宽大 包容
问题探究: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 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 何写的?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 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林语堂】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 《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 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 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 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 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杨杏佛事件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庆龄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民盟的活动,让南京当局很恼火,他们选择了向杨杏 佛下狠手,杀鸡给猴看。 好友的故去让林语堂悲痛欲绝.更让人难过的是,他 和鲁迅又产生了误会。6月20口,举行杨杏佛的入殓仪 式。林语堂正在被严密监控,出不得门。鲁迅去后没 见到语堂,很生气,“这种时候就看出人来了,林语 堂就没有去,其实,他去送殓又有什么危险!” 事实上,据《申报》报道,林语堂参加的是7月2日 杨杏佛的出殡下葬仪式,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那 一次,鲁迅没有去。林语堂没有解释。他觉得清者自 清,没必要自我辩护。
• 在一次饭桌上,几个广东作家讲粤语,说得 兴致盎然,其他人听不懂。林语堂故意讲一 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表示是鸡同鸭讲,逗趣 一番。不料鲁迅厉声道:“你是什么东西! 难道想用英语来压中国的同胞吗?”林语堂 哑口无言。
“祝寿”事件
为了给新创办的《人间世》杂志造声势, 林语堂把周作人的自寿诗抄给相熟的文化名流, 同时刊发在《人间世》创刊号上,并佐以周作 人的巨照片。这一番精心渲染,周作人的诗作 和《人间世》果然轰动一时,满城传诵。 左联早就看不惯林语堂提倡幽默的那一套, 而自寿诗事件又确实有使文艺界庸俗化之嫌, 一些血气方刚的革命小将带头指着林语堂骂了 一通。鲁迅也骂林语堂的幽默文学是“麻醉文 学”。先前,《论语》的幽默杂文开罪了不少 右派作家,右翼分子也一哄而上,恶语相向。
【林语堂】
(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 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 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毕 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 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 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 运动。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 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 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 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 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
“翻译”事件
鲁迅曾写信劝告林语堂不要搞这些小品了, 多翻点英文名著才是正途。林语堂回信,“等 老了再说”。 时过一年多,鲁迅给曹聚仁写信,提到了这 件事:“这时我才悟到我的意见,在语堂看来 是暮气。”林语堂听说后.无奈地解释道: “我的翻译工作要在老年才做。因为我中年时 有意思把中文作品译成英文……现在我说四十 译中文,五十译英史,这是我工作时期的安排, 哪有什么你老了,只能翻译的嘲笑意思呢?”
明确:1、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 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 作用: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 点,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何写的?
特点: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体现北平包容 新旧、宽怀大量。 手法: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 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林语堂
•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 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 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 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 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 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平的动人之处; 2.了解林语堂写北平的方法; 3.了解林语堂散文的风格; 4.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 点
【划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 种老成的品格(1段)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4段)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6段)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7段) 北平是清静的,每家都有一个院落(8段)百度文库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9段)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都具有 历史典故(10段)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11段) 北平舒适可爱的居民生活方式(16段)
问题探究: 感受到林语堂笔下的北平的动人之 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a、自然风光动人 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 文化气息)动人
故都北平的动人— 老成、豪爽、包容、 守旧容新
作者的情感—优 雅情怀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 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 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 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 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 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问题探究:
4、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5、找出文章中对北平进行细致描写的句子, 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4.第一,道路极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 爱”; 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5.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 言之成理即可。
品味语言:
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提示:形象化、抒情性、句式等)
选材:
全景式描写又处处是 具体可感的画面。 对比、比喻、排比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抒情
作业:
《美丽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如:“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 “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 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 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 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 它“根脉 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喻为 “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 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 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 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 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 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结婚时,当着众宾客的面,林语堂拿出婚书, 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 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我把它烧了!”举座 哗然。 林语堂在杭州玉泉购买一铜雀瓦,付款后对摊 主说这是假的。摊主严词诘问:“你为什么要 买假古董?”林则回答:“我就是专门收藏假 古董的。”
林语堂和鲁迅的矛盾
“洋泾浜”(bang)事件
【中心句的结构关系】
老人:老成 不理这回事(反复) 包 谁去理那回事(反复) 历史悠久 古木老树 内涵丰富 容 人文深厚 贫富共居 珠玉之城 环境清净 多样特性 国王梦境 理想居住城市 舒适生活方式
豪爽 北京: 宽大 包容
问题探究: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 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 何写的?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 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林语堂】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 《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 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 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 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 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杨杏佛事件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庆龄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民盟的活动,让南京当局很恼火,他们选择了向杨杏 佛下狠手,杀鸡给猴看。 好友的故去让林语堂悲痛欲绝.更让人难过的是,他 和鲁迅又产生了误会。6月20口,举行杨杏佛的入殓仪 式。林语堂正在被严密监控,出不得门。鲁迅去后没 见到语堂,很生气,“这种时候就看出人来了,林语 堂就没有去,其实,他去送殓又有什么危险!” 事实上,据《申报》报道,林语堂参加的是7月2日 杨杏佛的出殡下葬仪式,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那 一次,鲁迅没有去。林语堂没有解释。他觉得清者自 清,没必要自我辩护。
• 在一次饭桌上,几个广东作家讲粤语,说得 兴致盎然,其他人听不懂。林语堂故意讲一 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表示是鸡同鸭讲,逗趣 一番。不料鲁迅厉声道:“你是什么东西! 难道想用英语来压中国的同胞吗?”林语堂 哑口无言。
“祝寿”事件
为了给新创办的《人间世》杂志造声势, 林语堂把周作人的自寿诗抄给相熟的文化名流, 同时刊发在《人间世》创刊号上,并佐以周作 人的巨照片。这一番精心渲染,周作人的诗作 和《人间世》果然轰动一时,满城传诵。 左联早就看不惯林语堂提倡幽默的那一套, 而自寿诗事件又确实有使文艺界庸俗化之嫌, 一些血气方刚的革命小将带头指着林语堂骂了 一通。鲁迅也骂林语堂的幽默文学是“麻醉文 学”。先前,《论语》的幽默杂文开罪了不少 右派作家,右翼分子也一哄而上,恶语相向。
【林语堂】
(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 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 予、岂青等。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毕 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 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 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 运动。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 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 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 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 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
“翻译”事件
鲁迅曾写信劝告林语堂不要搞这些小品了, 多翻点英文名著才是正途。林语堂回信,“等 老了再说”。 时过一年多,鲁迅给曹聚仁写信,提到了这 件事:“这时我才悟到我的意见,在语堂看来 是暮气。”林语堂听说后.无奈地解释道: “我的翻译工作要在老年才做。因为我中年时 有意思把中文作品译成英文……现在我说四十 译中文,五十译英史,这是我工作时期的安排, 哪有什么你老了,只能翻译的嘲笑意思呢?”
明确:1、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 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 作用: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 点,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何写的?
特点: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体现北平包容 新旧、宽怀大量。 手法: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 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