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答妙解 :应对学生提问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答妙解:应对学生提问的几种方法

【摘要】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应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技巧和方法去回答。本人用形象比喻法、对比说明法、确定范围法、答非所问法、借题发挥法、仿照反弹法、假言推断法回答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巧答方法

看过漫画、笑话的人都知道,很多作品的题材来自于学生与教师或家长的问答、对白。不容置庸,许多时候,学生常常在课内外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易于回答,有的具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很刁尖。碰到这种问题,教师如果不予回答或答错,不仅使自己尴尬,也会给学生留下遗憾;如果回答不慎,又会闹出笑话。那么,如何机智巧妙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提问者的疑问呢?下边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形象比喻法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解答问题十分正确,我们都觉得明了清楚。可是你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执有怀疑呢?”捷诺思索了一会,随手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和一个小圆圈,然后对学生说:“大圆圈里面是我的知识,小圆圈里是你们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是,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不懂的部分。大圆圈虽比小圆圈大,可是接触无知的范围也比你大,这就是我常常怀疑的原因。”[注1]

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们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果老师从一般的角度回答,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或越说越乱,捷诺运用大圆圈、小圆圈的关系比喻自己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例关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从而科学地论证了自己“怀疑”的原因,既通俗易懂地回答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又充分地表现了自己严谨的学风,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 对比说明法

对比说明法是指通过一类事物的不同时期或不同方面的对比来解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在上《狼牙山五壮士》时,一学生问道:“请问,日本兵、国民党兵、八路军之间有什么区别?”我说:“日本兵可以用刺刀捅死中国的一位老太婆;国民党兵可以抢走这位老太婆的鸡或鸭,砸烂她的水缸;八路军可以用自己胸膛为这位老太婆挨刺刀,可以帮她喂鸡挑水扫地。”这里只用一个例子去回答:就是三种士兵如何对待一个老太婆的不同做法,通过对比,学生自然了解三者的区别:日本兵任意残杀中国人,遭人发指;国民党兵的掳掠行为,不得民心;只有热爱人民,关心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才会得到人民拥护,才是最好的兵。这样,不用过多的说明,学生自然知道“三军”中的区别,从而自然地回答了学生的疑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周顶上一节数学课,可能我是数学教学的弱势,下课时学生问我:“老师,你认为自己刚才上的那节课好吗?”我说:“总体是好的,也有不好的。对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的同学来说是好的,因为他们在这节课中肯定学到一些我讲的新知识;对开小差、不爱学习的同学来说是糟糕的,因为这四十分钟里他坐痛了屁股坐累了腰。”在好与坏间,首先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指出学生的不足,从而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 确定范围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范围,但有些事物的范围不太明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难回答的。例如,一位学生问我:“班长管班干,班干管同学,那么您班主任管什么呢?”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是要有一个分工明确的班干部去管理,班干部越得力班主任的工作就越轻松。我不暇思索地说:“听话的班干、同学我不管,我管的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同学;我还管内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得多少。”这样回答既使学生很自然地知道班主任首先管好班干,就容易管好班集体;又让学生懂得班主任的职责之一是关心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息等琐事。班主任确定班干的管理范围,分工明确,就让人信服,班主任有威信,班干亦有自豪感。

4 答非所问法

上《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正说着桂林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一男生不知是在电视上还是上网得知汉水这条河的名称,冷不丁问我:“老师,你知道汉水的发源地吗?”我真不知汉水的发源地,对这个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不回答,学生就不满意;如果回答错,就很尴尬。我只能答非所问了,幽默地说:“哦,我知道,汗水的发源地在皮肤下。”学生连忙笑着纠正说:“不对,不对。我问的‘汉水’是条河,不是‘冒汗’的那个‘汗水’。”“哦,是条河。你知道的真多。我得回去上网查查,回头告诉你。”两次都没正面回答学生,答非所问法掩盖了自己缺点,又令学生满意。

5 借题发挥法

在上《人有两件宝》一文,让学生讨论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时,一位平时较调皮捣蛋又爱耍点小聪明的学生问:“老师,人有两只手,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可为什么只有一根舌头一张嘴呢?”我笑着回答说:“两只手是要你多做事,两个耳朵是让你认真听讲,两只眼睛是让你多发现,两条腿让你多跑,只有一根舌头一张嘴是约束你少说废话。”他一伸舌头,规规矩矩地听课了。学生所提的这个问题正面去回答是很难的,我抓住学生提问的内容生发开去,借眼睛、耳朵、双手、两腿、嘴舌的作用去发挥,既巧妙地回答了难题,又借题教育了学生,一举两得。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给人印象较深的则是他在教《小稻秧脱险记》时的幽默之言[注2]——讲到杂草被农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名学生朗读这句话的声音非常洪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就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同学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同学也会意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于永正老师没有直白地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借题发挥,用幽默的话语,说稻秧“抗药性强”或者“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间接地指出这名学生读得不对,不符合情境,让学生明白了此时的杂草应该是“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样子,于是在第二次朗读中改正了错误。于老师这番幽默话,既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又不至于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借题发挥一定要紧扣问题,不能任意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