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体系结构)【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圣才出品】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1.研究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必须时时紧密联系经济的实际方面;或者说,对于经济的货币方面、金融方面,是作为经济整体中与实际方面不可分割的部分进行研究的。
学习这门课程后,你对这样的思路有怎样的领会?答:略。
2.两分法的分析框架在理论研究中被广泛地运用,但要具体运用却不太容易。
比如,什么是“名义”,什么是“实际”,你能时时事事都可分清吗?再如,什么是“货币方面”,什么是“金融方面”,你能清清楚楚地予以界定吗?不妨试试看。
答:略。
3.这是一个涉及“名义与实际”、“货币与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微观主体的资产总和并非宏观经济体的总资产?答:名义与实际讲的是“一个”个体本身或“一个”集合本身的两个侧面——名义面和实际面;实际资产与货币资产构成的框架,则是存在于任一经济体——不论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还是宏观经济整体——之内的两个有紧密联系却又能清清楚楚加以区分的并存部分。
就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来说,实际资产与货币资产这两者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这两者的和构成总资产;而从宏观角度考察则是另一种情况。
一个经济体——一个封闭经济体模型,它的资产,它的财富,只是由实际资产构成,至于货币资产无论其数额如何大,那只是实际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它可以促进实际经济加速发展,但无论如何,却不能构成实际资产与实际财富的本身。
当存在金属货币时,用于货币的金属是实际财富。
但今天的货币,是用纸印制的,是账簿上记载的,是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
如果说它们的形成成本也构成财富,那么这种财富的量很微小,在一般的经济理论分析中可以略而不计。
颇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事例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把货币供给量计入GDP的。
4.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是承接马克思所论证的理论概念。
但我们今天所讲的虚拟资本,其范围只是马克思所讲的虚拟资本的一部分;而我们所承接的这一部分,较马克思的时代则有极大的发展。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中介体系)【圣才出品】
第5章金融中介体系5.1 复习笔记一、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1.金融中介的定义与范围(1)金融中介定义金融中介是指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也称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
其基本功能就是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作为连接资金需求者与资金盈余者的桥梁,促使资金从盈余者流向需求者,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
(2)金融中介范围①在间接融资领域中,与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金融中介有各种类型的银行。
②在直接融资领域中,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提供策划、咨询、承销、经纪服务的金融中介,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基金以及证券交易所。
③各种保险事业。
④从事信托、金融租赁、土地和房地产金融活动的机构。
2.金融中介的国际分类(1)联合国统计署的分类①按经济活动类型分类,把现今世界上的经济活动分成17个大类。
金融中介,是其中的一大类,包括的内容是:不包含保险和养老基金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和养老基金;辅助性金融中介。
②按中心产品的分类,共分6大类。
金融产品属于服务性质的产品。
“金融中介、保险及辅助服务”包括的内容是:金融中介服务;投资银行服务;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再保险服务;金融中介辅助服务;保险和养老基金辅助服务。
(2)国民核算体系SNA对金融业按机构的分类①中央银行;②其他存款公司;③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④金融辅助机构;⑤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3.金融服务业的特点(1)金融资产比率极高在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其他产业不能比拟的极高比例。
(2)高负债率金融业务的自有资本与资金来源相比,所占比例过低。
一般企业的该比例要高许多。
(3)高风险产业高负债率决定了金融业务的高风险。
(4)政府的严格监管高风险和高负债率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对其的严格监管。
(5)追求利润作为企业这是与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
二、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我国目前形成了以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中介体系格局,具体如图5-1所示。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市场8.1 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1.什么是金融市场(1)定义:一般地说,金融市场就是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赤字部门融通资金的场所,这种资金的转移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也可以表现为金融商品的买卖,因此,金融市场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了社会一切金融活动,如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贵金属买卖、外汇买卖、金融同业拆借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买卖。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仅包括典型的金融商品的买卖,而排除了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
但在现代多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①交易对象不同;②交易场所不同;③交易价格不同。
(3)证券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证券化”。
证券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证券化从狭义来看,是指传统的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资产(主要有贷款或抵押物)被转变成可转让证券的过程;证券化从广义来看,是指各种各样新型可转让票据市场的新发展,如票据发行便利和浮动票据等。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的价格——利率(2)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3)交易的工具——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金融产品(4)交易的主体——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①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但主要是作为资金的供给者身份出现。
②企业。
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③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者,它们一方面创造着大量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又大量地购买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其中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最终提供者,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直接管理者。
④政府。
政府在金融市场上主要充当资金的筹措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角色。
(5)交易的组织方式——交易所交易组织方式、柜台交易组织方式、中介交易组织方式①交易所交易是指在专门的交易所内,由交易双方通过公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的交易方式。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监管(圣才出品)
第28章金融监管[视频讲解]28.1 复习笔记一、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1.金融监管及其范围(1)金融监管的概念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之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主管当局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
(2)金融监管的范围金融监管的范围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监管、对非存款货币银行的监管、对短期货币市场的监管、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业以及各类投资基金的监管、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等等。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监管原则一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必须有法律、法规为据;二是金融机构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监管要求必须接受,不能有例外;三是金融管理当局实施监管必须依法行事。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监管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才能保证监管的有效性。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持、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既要避免造成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与活力,又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破坏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金融监管不能代替一切,监管应该注意使用有效的监管手段,一方面,消除被监管对象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化解其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把培养被监管对象自身管理能力作为监管工作之一。
(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金融业安全稳健经营是金融监管中心目标,提高金融效率是金融监管的基本要求,金融监管当局要把二者协调起来。
(5)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及时调整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得多。违约风险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债券利率的差异。对于相同到期期限的债券,企 业债券通常要比国债支付更高的利率。
(2)风险溢价 在到期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有违约风险的企业债券与无风险的国债之间的利差便是风险 溢价。 通常而言,有违约风险的债券总会存在正的风险溢价,而且风险溢价会随着违约风险的 上升而增加。 2.流动性因素 (1)流动性 流动性是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流动性被用来衡量金融资产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债券的流动性越强,意味着它转换成现金时所支付的成本会越低。 投资者通常喜欢持有流动性强的债券。但如果投资者选择持有流动性强的债券,就得以 放弃部分收益为代价;反之亦然。 国债通常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相比之下,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就较差。 (2)流动性溢价 流动性会影响投资者持有债券的愿望,在到期日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通常会选 择持有流动性强的债券。要让投资者对流动性较差的债券产生需求,债券发行者就得提供相 应的流动性补偿。直观地说,在流动性较差的债券的利率中,有必要包含一个利差,即流动 性溢价。 3.税收因素 债券利息的税收政策同样会影响债券利率。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市政债券的利率较低、 流动性较差,有时还存在违约风险,但若考虑了税收减免因素,持有市政债券的回报仍然较
2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其中,P 表示现值;S 表示终值。 (3)现值的运用 现值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各种金融资产的到期收益率,可以对两种期限不同的金融 资产的价值进行比较,为金融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竞价拍卖与利率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债券只有面额(还本时的金额)而不载明利率,发行时采用竞价拍 卖方式。拍卖成交价,即现值;与面额,即终值的比,决定当前的利率。这样形成的利率就 是市场利率。 5.利率与收益率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 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5章~第28章【圣才出品】
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25.1复习笔记一、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1.两个两分框架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第14章【圣才出品】
第3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第12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12.1复习笔记一、利率及其种类1.利率及其系统利率是指在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不同的利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利率系统。
2.利率的种类(1)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的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在实际中有不同表现,在西方,传统上曾指再贴现率;在我国,则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
现在已有变化,各国不尽相同。
【例12.1】基准利率[山东大学2016金融硕士;西南大学2016金融硕士;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答: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它的变化传递出央行银根紧缩与松动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规模,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因此,把握各种利率的变化趋势就要首先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的变动趋势。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
在我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
(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①定义: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②二者关系: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1+i)(1+p)-1,其中,r 为名义利率,i 为实际利率,p 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第11章【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市场8.1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1.什么是金融市场(1)定义:一般地说,金融市场就是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赤字部门融通资金的场所,这种资金的转移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也可以表现为金融商品的买卖,因此,金融市场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了社会一切金融活动,如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贵金属买卖、外汇买卖、金融同业拆借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买卖。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仅包括典型的金融商品的买卖,而排除了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
但在现代多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①交易对象不同;②交易场所不同;③交易价格不同。
(3)证券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证券化”。
证券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证券化从狭义来看,是指传统的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资产(主要有贷款或抵押物)被转变成可转让证券的过程;证券化从广义来看,是指各种各样新型可转让票据市场的新发展,如票据发行便利和浮动票据等。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的价格——利率(2)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3)交易的工具——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金融产品(4)交易的主体——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①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但主要是作为资金的供给者身份出现。
②企业。
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③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者,它们一方面创造着大量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又大量地购买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其中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最终提供者,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直接管理者。
④政府。
政府在金融市场上主要充当资金的筹措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角色。
(5)交易的组织方式——交易所交易组织方式、柜台交易组织方式、中介交易组织方式①交易所交易是指在专门的交易所内,由交易双方通过公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的交易方式。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11章金融基础设施11.1复习笔记一、金融体系的要素金融体系要素包括: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
1.金融中介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
2.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以及外汇交易市场等。
3.金融基础设施狭义: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
广义:还包括确保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法律程序、会计与审计体系、信用评级、监管框架以及相应的金融标准与交易规则等。
二、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体系1.支付清算系统和中央银行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支付清算系统,也称为支付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
具体地讲,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
现代的支付清算体系则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
各国中央银行,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
2.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支付清算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现代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清算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规避金融风险,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结算和清算支付清算的全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连接的过程组成的。
(1)结算,即算账过程,是把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进行抵消并计算出应收应付的差额,属于下一过程的准备阶段。
(2)清算,是以货币收付行为结清应收应付的差额。
这标志支付清算全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相关债权债务关系的终结。
4.常用的清算方式(1)面对不同交易行为的结账要求,有两种清算方式:全额实时结算、净额批量结算。
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表现为每笔转账的支付指令发出时,无须参与轧差而是逐笔直接进行结算。
全额实时结算的支付效率高,有利于支付风险的控制。
但是商业银行或客户在支付系统账户中占用的用于结算的资金较多。
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在一个清算周期结束前,用净额清算系统的参与者从系统中其他所有参与者那里应收到的全部转账金额与他对其他参与者的应付出的转账金额轧出差额,形成据以结算的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
黄达《金融学》(第2版)(金 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3章金融3.1复习笔记一、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1.“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金融概念大体包括: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概括,通常所理解的金融,就是指由这诸多部分所构成的大系统。
这个大系统既包括宏观运行机制,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
近年来,有一种理解,认为“金融”仅指资本市场,仅指资本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
同时存在范围稍大的观念,如从资本市场扩及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市场。
所指范围虽然稍大,但也极其明确:金融仅指这个范围内的微观运行机制。
比较上述两者,可以粗略地将金融以“宽”口径、“窄”口径加以区分。
2.“金融”这个中文词并非古已有之“金”与“融”连起来组成的“金融”始于何时,无确切考证。
分析应在19世纪后半叶,那时正是现代西方文化东渐之际。
现在,在工具书中都是把金融与finance对应;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是简单互译。
3.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如果简单概括,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也不只限于一种,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口径:(1)最宽泛的是诠释为: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政府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归之为public finance;工商企业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归之为corporate finance;个人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归之为personal budget,即个人收支。
(2)最狭窄的诠释为:金融用来概括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以及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行情的形成。
在经济学界,这样的用法通行。
近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对“金融”的狭义解释,即来源于国外对finance的这种用法。
(3)介于两者之间的诠释为: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如果上述两种口径以“宽”和“窄”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称“中”口径。
概而言之,西方对finance也并非一种用法。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圣才出品】
第24章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24.1 复习笔记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1.融资方式(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体系(主要是银行体系)筹措资金。
直接融资是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如债券、股票等)进行的筹资活动。
(2)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最常见的内源融资方式是留存收益投资,而外源融资既包括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也包括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
企业在筹集资本的过程中,遵循着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基本顺序。
(3)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包括留存收益投资(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外源融资),债务融资包括借款融资(间接融资)和债券融资(直接融资)。
权益融资没有固定期限且企业所有权会发生转移,而债务融资有固定期限,企业的所有权不会转移至债权人。
2.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1)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作为企业筹措、运用长期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为了实现最优资本结构,企业需要选择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
资本成本可用绝对数或者相对数表示。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般采用相对数。
①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a .企业的长期借款融资成本:企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所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
企业的长期借款融资成本C L 的计算公式为:()()11L L r t C L f ⨯⨯-=⨯-其中,L 为长期借款;r 为利率;f 为手续费率;t 为税率。
b .企业的长期债券融资成本: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资所支付的成本。
企业的长期债券融资成本C B 的计算公式为:()()11B B r t C P f ⨯⨯-=⨯-其中,B 为长期债券发行面额;r 为票面利率;P 为债券筹资额(根据发行价格);f 为发行费率;t 为税率。
c .长期借款融资成本和长期债券融资成本的区别长期借款融资获得的资金通常是借款合同中标明的面值,即未来要归还的本金。
发行长期债券获得的资金不一定等于债券面值,因为长期债券可以以溢价(发行价>面值)、平价(发行价=面值)和折价(发行价<面值)三种方式发行;相对于借款融资,债券融资面对的投资者相对分散,而且还有信用评级等因素,因此其发行利率通常较高。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
26.1复习笔记 26.2课后习题详解 2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7.1复习笔记 27.2课后习题详解 2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8.1复习笔记 28.2课后习题详解 2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作者介绍
这是《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 该书作者的介绍。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 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黄达
典型
习题
笔记
习题
名校
真题
笔记
教材
金融学 视频
货币
第版
复习
金融
笔记 题
第章
机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黄达《金融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黄达 《金融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金融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金融类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 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 行了详细的解答。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金融学优秀教 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的 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黄达主编的《金融学》(第3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 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金融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 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黄达主编 的《金融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 于记忆。精选部分考研真题进行视频讲解。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 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 纳。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圣才出品】
第20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20.1复习笔记一、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1.赤字的口径财政的赤字就是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的部分。
但对政府债务收入是否计入财政收入,以及债务的清偿是否计入财政支出之中而使赤字有不同的口径。
计与不计,使赤字基本上有两种口径:(1)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收入主要是指税和费的征收收入;经常性支出主要指对政府、军队、文教卫生、经济建设的拨款。
项目的特点是不以“归还”和“付息”为条件。
(2)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3)IMF的口径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净增贷款)-(财政收入+补助总额)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非税的各种传统财政收入项目以及出售固定资产和股票等资本性收入(capital revenue);补助(grant)则指来自国内外的无偿补助收入。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国防、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经济服务、对国内外的补助等传统支出项目以及获取固定资产和股票等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净增贷款指本期对国内外提供的贷款数额与贷款回收数额之间的差额。
2.账面赤字和隐蔽赤字隐蔽赤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虚收”;另一方面是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但并未安排却由银行以扩大信贷途径解决的部分。
所谓“虚收”,并不是指财政没有收入而在账面上假造收入。
它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但从经济过程的实质来说是“虚假”的。
虚收实支的隐蔽赤字与公开赤字在性质上并无不同,都意味着财政支大于收而不得不靠扩大货币供给来弥补,从而造成货币流相对于市场供给流偏大。
赤字不论是公开还是隐蔽,对扩大货币供给的压力,在性质上没有区别。
3.预算外及制度外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严格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1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初识货币对外交往中的货币(外汇):对于任一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其本国的货币,也把一切外国的货币称为外汇。
货币流通体系:以个人、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及对外货币收支构成国民经济的五大货币收支系统,这些收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割裂的货币流通活动总和。
二、货币的起源研究货币的起源问题就是研究货币的产生问题,关于货币的起源或货币产生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类。
1.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价值及其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理论,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商品首先必须是有用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但所含的价值是同质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都是同质的,所以不同商品可以通过彼此体内凝结的不同劳动量即价值量进行衡量、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讲到商品有两个属性,相应的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弄清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需要结合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是同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它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也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
2.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圣才出品】
第22章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22.1 复习笔记一、利率的度量1.单利和复利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和复利。
(1)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P·r·n,S=P(1+r·n),其中,C表示利息额;P 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2)复利是单利的对称,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C=P[(1+r)n-1],S=P·(1+r)n以单利计算,手续简单,计算方便,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轻。
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是对贷出者(储户)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强化利率杠杆的作用。
一般来说,单利计算适用于短期借贷,而长期借贷则多采用复利计算。
(3)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
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例22.1】100元贷款,期限3年,半年计复利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18元,该贷款的简单利率和复合利率为多少?[南京大学2013金融硕士]解:(1)简单利率:设简单利率为x ,100(1+3x )=118,解得x =6%;(2)复合利率:设复合利率为y ,100×(1+y/2)6=118,解得y =5.6%。
2.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1)零存整取零存整取是每月(或每周、每年)按相同的金额存入,到期本利和一次取出。
其算式是:()11r 11n S P r +⎡⎤+-=⋅-⎢⎥⎢⎥⎣⎦其中,P 为每月(或每周、每年)存入的金额;n 为依次存入的次数。
(2)整存零取整存零取是一次存入若干金额的货币,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相等金额的货币,当达到最后期限的一次提取时,本利全部取清。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24.2 课后 习题详解
25.1 复习 笔记
25.2 课后 习题详解
第5篇 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
第26章 货币经济 与实际经济
第27章 金融发展 与经济增长
第28章 金融脆弱 性与金融危机
第29章 金融监管
26.1 复习 笔记
26.2 课后 习题详解
27.1 复习 笔记
27.2 课后 习题详解
8.1 复习笔 记
8.2 课后习 题详解
9.1 复习笔 记
9.2 课后习 题详解
10.1 复习 笔记
10.2 课后 习题详解
11.1 复习 笔记
11.2 课后 习题详解
第3篇 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
01
第12章 利率的决 定及作用
02
第13章 货币需求
03
第14章 现代货币 的创造机 制
04
14.1 复习 笔记
14.2 课后 习题详解
15.1 复习 笔记
15.2 课后 习题详解
16.1 复习 笔记
16.2 课后 习题详解
17.1 复习 笔记
17.2 课后 习题详解
18.1 复习 笔记
18.2 课后 习题详解
19.1 复习 笔记
19.2 课后 习题详解
20.1 复习 笔记
20.2 课后 习题详解
28.1 复习 笔记
28.2 课后 习题详解
29.1 复习 笔记
29.2 课后 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第15章 货币供给
06
第17章 开放经济 的均衡
05
第16章 货币均衡 与总供求
第18章 通货膨胀 与通货紧缩
第19章 货币政策
黄达《金融学》(第2版)(金融与发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6篇专论第23章金融与发展23.1复习笔记一、金融与经济发展1.金融与经济发展概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初的20年,西方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先是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后又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现象,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
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
自此,发展中国家先后推开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
同时发达国家也相继放松金融管制。
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
2.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作为一个专用术语,按照戈德史密斯的解释,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
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组合,形成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就越多,金融的效率就越高。
(2)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对于金融发展的程度,一是根据对金融发展的释义,通过对金融结构状态的数量指标来度量;二是通过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来度量。
①金融部结构指标:a.主要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b.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c.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d.主要金融机构相对规模;e.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f.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对比。
;g.国内部门和外国贷款人在各类债券和股票中的相对规模。
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指标:a.金融相关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b.货币化率: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金融体系结构【圣才出品】
黄达《⾦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融体系结构【圣才出品】第9章资本市场1.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是直接在⼀级市场上筹集资⾦,那为什么还必须同时有⼆级市场的存在和充分发展?答:(1)⼀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的市场。
凡新公司成⽴发⾏股票,⽼公司增资发⾏股票,政府及⼯商企业发⾏债券等,都构成发⾏市场的活动。
在发⾏市场上,发⾏⼈或者⾃⼰直接,或者借助中介机构的帮助发⾏证券。
由于中介机构有丰富的经验和⼤量信息,绝⼤多数的证券发⾏均通过它们完成。
发⾏市场通常⽆固定场所,是⼀个⽆形的市场。
发⾏市场在发挥融资功能的同时,还发挥价值发现与信息传递的功能。
好的发⾏市场能够相对准确地确定⾦融资产价值。
(2)⼆级市场,是对已经发⾏的证券进⾏交易的市场。
当股东想转让股票或债券持有⼈想将未到期债券提前变现时,均需在流通市场上寻找买主。
当希望将资⾦投资于股票或者债券等长期⾦融⼯具的⼈想进⾏此类投资时,可以进⼊流通市场,从希望提前变现的⼈⼿⾥购买尚未到期的证券,实现投资。
股票流通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但也有场外市场;债券⼆级市场则主要以场外市场为主。
流通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融资产的流动性。
如果没有流通市场,许多长期融资将⽆法完成。
流通市场同样具有价值确定的功能。
(3)⼀级市场与⼆级市场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级市场是⼆级市场存在的前提,没有证券发⾏,⾃然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有了发⾏市场,还必须有⼆级市场,否则,新发⾏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难以推销,从⽽导致⼀级市场萎缩以致⽆法存在。
另外,如果⼀级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较弱,也会影响⼆级市场的价值发现的效果。
例如,由于种种原因使⼀级市场定价普遍偏低时,会促使⼆级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助长过度投机,不利于市场正常发展。
2.为什么债券发⾏如此看重信⽤评级?答:公司债发⾏⼈的资信状况千差万别,公司债的风险也远远⾼于政府债券。
因此,公司债券的发⾏与交易⼀般需要先通过权威的、绝对中⽴的信⽤评级机构进⾏评级,然后再进⼊市场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金融体系结构
10.1 复习笔记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1.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可以说是金融体系赖以展开的基座、平台。
(2)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是融资运作的两大领域。
人们常常把融资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别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挂钩: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领域;金融中介是间接融资领域。
这两者是构成金融体系实体的两个互补的部分。
金融体系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所构成。
(3)金融工具。
没有脱离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金融工具;也没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
(4)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
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准公共产品。
因此,国家的管制框架就成为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实际会涉及整个金融体系,是有关金融体系的全局问题。
2.金融功能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界提出了金融功能分析框架。
金融功能观是指应当从功能而不是机构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原因有两点:①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②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功能的效率提高。
金融功能框架并非限于金融机构,更着眼于金融市场。
金融系统基本功能可分为六项:
(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产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
1.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
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但在现实世界中,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两者在金融体系中的对比却有不同的格局。
例如,在美国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而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则是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金融体系,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2.对金融体系存在不同结构的论证
通过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关系论证美、德分别代表的两种金融体系结构。
从各国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在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论证了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来看,存在不同的金融体系格局。
但一般认为,金融体系还是存在不同的结构: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3.两种金融体系结构
表10-1对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表10-1 美国与德国的金融体系比较
【例10.1】哪个国家目前的金融体系格局属于“银行主导型”?()[中国人民大学2015金融硕士]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澳大利亚
【答案】A
【解析】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目前,金融体系格局属于“银行主导型”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
4.不同金融体系结构的成因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人为的政策管制,对一国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即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5.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向
近些年,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而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却发展缓慢。
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1)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原来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
(2)战后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
于是刺激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从而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3)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积极创新;同时,政府的管制也趋于放松,但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
6.信息技术与金融体系格局的变化
(1)信息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①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强化;②降低了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③信息技术革命也导致金融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大。
(2)信息技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①债务市场比重增加,而且随着可交易债务工具的增加,金融机构在债务市场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②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迅速发展;③支付体系日益电子化,因而家庭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减少。
7.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
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但是,不仅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
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的确有这样的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但是要使这样的判断成立,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显然,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满足这样的假设条件。
而且,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对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前景,还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①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的优劣比较;②从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劣比较;③从监管方面的优劣比较;④从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劣比较。
但几乎都存有不同见解,头绪纷繁,极难做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