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号:02330000新课号:PHI-0-000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mroduction lo Philosophy)开课学期:秋季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无一、基本目的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

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題(“哲学”的含狡,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

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箱神境界的理解视野。

教学安排:(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5-17,21-25,29; 61-65,68-71 (苏),83-90 (哲学家):119-120 (亚); 361-365 (笛)。

(2)《资料》423—425 (泰利士),399-402 (普罗塔哥拉),426-428 (毕达哥拉斯)。

(3)《论语》2.4: 7 (述而):9 (子罕):5.28(好学),11.26 (吾与点也)。

[《附加材料》74左;86 86-3-86-5; 82 左.缺11.26](4)《老子》10, 15, 20o [《资料》147左,150右,155左]5 《庄子》6 (大宗师)。

[《资料》197左一202左]6 《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

[《资料》355 — 382]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

(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

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104614哲学 教学大纲

104614哲学 教学大纲

《哲学》The Panorama of Philosophy课程编号:104614 学分: 2开课单位:商学院总学时:3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哲学是什么,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分支学科、哲学史的基本知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哲学思维,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一些理论与实际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与问题领域、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哲学在人类精神体系中的位置、本体论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旨趣、认识论与科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体系、中国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导论这门课程主要为文科各系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人文问题的视野。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以及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为在文科各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和学理基础。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绪论一、历史上的不同说法二、学科与学说三、哲学与中国哲学四、“哲学”概念在中国五、立足学科,发展学说1、教学要求:了解学习哲学的必要性与哲学的价值所在。

2、重点、难点:如何说明哲学的用处。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兼有课堂讨论。

第一章,哲学的形态一、哲学的发生于发展二、哲学的对象和视域三、哲学的问题和构成1、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哲学。

2、重点、难点:当代哲学界对哲学的几种界定。

3、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

第二章,哲学的特性一、哲学的思维特性二、哲学的方法三、哲学与其他学科1、教学要求:了解哲学问题的基本性质和类型。

2、重点、难点:如何理解哲学问题的解决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当代哲学中的新思潮与前沿理论

当代哲学中的新思潮与前沿理论

当代哲学中的新思潮与前沿理论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都在探究人类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相。

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哲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当代哲学中的新思潮和前沿理论。

1. 新唯实主义新唯实主义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强调客观实在的存在性,并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描绘、反映和解释,而不是创造并构造。

新唯实主义与旧唯实主义相比,更加关注实在的本体性和客观性,强调真实存在是不受主体思想影响的。

2. 转态现象学转态现象学是由法国哲学家默里·梅洛·庞蒂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认为知觉、身体和语言无法被简单地分割开来,因此认为身体、主体和世界之间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转态现象学强调身体是理解存在和世界的重要参照点,而语言只是描述身体和存在的工具。

3. 边缘学派边缘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主张突破传统哲学对于主体和客体、本体和存在这些二元对立的刻板观念,强调哲学应该倾听被边缘化的声音,并关注社会和政治的真实情况。

边缘学派认为哲学应该体现人类共同的关怀和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的责任。

4. 新唯心主义新唯心主义是一种当代哲学思潮,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存在只是对意识的认识。

新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唯一的真理,对物质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没有真正的了解。

与传统唯心主义不同,新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一种能动的力量,能够引导和改变物质的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5. 线下哲学线下哲学是一种新兴的哲学思潮,它强调哲学的反思和思考应该超越虚拟空间和社交媒体的束缚,回归到真实世界中来。

线下哲学认为哲学应该直面人类面临的问题,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本质,而不是在虚拟世界和互联网上消耗时间。

这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旨在消除虚拟和真实之间的隔阂,让人类重新认识到真实和现实的重要性。

6. 生态哲学生态哲学是一种关注生命、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潮。

它认为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一课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及其意义,了解哲学的探索过程;2. 掌握哲学在认识世界、指导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识的有效运用。

我们将重点讲述以下内容:1. 深入浅出地解析“基本问题”的具体内涵;2. 阐释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3. 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案例、实践活动来掌握哲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搜集并整理相关哲学经典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和补充;2. 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3. 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同时,教师应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内容及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课堂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深思的哲学小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讲述“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真理、认知和智慧的哲学问题。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接下来正式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导入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准备。

三、知识讲解1.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使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介绍不同的哲学派别对基本问题的看法,如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

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前沿问题

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前沿问题课程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历史方法论
第一节实证主义的论战与韦伯社会历史方法的形成
一、实证主义论战的焦点
二、韦伯社会历史方法的形成
第二节韦伯的社会历史方法的内涵
一、研究对象:理论对象与经验对象
二、研究原则:价值判断与价值中立
三、研究方法:理想型研究模式
第三节韦伯的社会历史方法的应用
一、经济理性与资本主义——韦伯的经济社会学
二、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三、责任伦理与政治权威——韦伯的政治社会学
第四节比较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方法与韦伯的社会历史方法
一、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的分野
二、经济分析与社会分析的界限
三、文化学路经与社会历史路经的博弈
第二章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一节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石
一、主体性原则
二、人性理论
第二节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主干
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二、对病态社会的批判
三、对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三节、马尔库塞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一、资本主义的病征与病因
1、主体性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一体化
2、单向度的人与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二、瓦解资本主义的路经
1、新的革命动因——爱欲解放论
2、新的革命主体——新左派
3、新的革命道路——总体革命
第四节比较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心理分析与社会分析的差异
二、文化分析与经济社会分析的理论间性
三、人道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
/
/
/
2
1.1
1.1 1.1化学的发展历史
1.1化学定义、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M1,M2
1
讲授
1
自学资料
3
1.2
1.2化学的发展趋势
1.2化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新动态
M1,M2
1
讲授
1
自学资料
4
第2章
第2章无机化学的现状与未来
本章重点及难点:无机化学的未来
/
/
/
/
5
2.1
2.1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无)
4.2物理化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新动态
M1,M2
2
讲授
2
自学资料
13
第5章
第5章分析化学的现状与未来
本章重点及难点:分析化学的未来
/
/
/
/
14
5.1
5.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
5.1分析化学定义、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M1
2
讲授
2
自学资料
15
5.2
5.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5.2分析化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新动态
2
M1
文献调研报告
50%
A-内容准确丰富、规范,表达清晰。B-内容一般,表述较清晰。C-内容单薄,表述较差。D-未做报告。
3
M2
/
50%
A-内容准确丰富、规范,表达清晰。B-内容一般,表述较清晰。C-内容单薄,表述较差。D-未做报告。
4
M2
文献调研报告
50%
A-内容准确丰富、规范,表达清晰。B-内容一般,表述较清晰。C-内容单薄,表述较差。D-未做报告。

实践哲学教学大纲设计(3篇)

实践哲学教学大纲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实践哲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践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授课对象:哲学专业本科生二、教学大纲一、课程内容1. 实践哲学概述- 实践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实践哲学的历史发展- 实践哲学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2. 实践的本质与特征- 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实践的能动性与规律性- 实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3. 实践主体与客体- 实践主体的构成与特征- 实践客体的性质与类型- 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4. 实践的范畴与方法- 实践的范畴: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等- 实践的方法:实践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5. 实践与价值- 价值的本质与特征- 价值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6. 实践与道德- 道德的本质与特征- 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 道德实践与道德教育7. 实践与美学-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学范畴与美学方法- 美的实践与审美教育8. 实践哲学的应用- 实践哲学在政治哲学中的应用- 实践哲学在伦理学中的应用- 实践哲学在文化哲学中的应用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实践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实践哲学的应用。

4. 读书报告法: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撰写读书报告,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提问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安排1. 第1-4周:实践哲学概述、实践的本质与特征2. 第5-8周:实践主体与客体、实践的范畴与方法3. 第9-12周:实践与价值、实践与道德4. 第13-16周:实践与美学、实践哲学的应用四、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一、1. 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2. 真正的哲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 对于时代课题,注意四点:1)感觉;2)领悟;3)把握;4)探索。

二、1. 辩证法是与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2.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对概念把握经验对象的。

3. 当前时代的社会思潮: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

4. 优秀的博士学位必须有两个前提:文献前提、思想前提。

要做到这两个前提必须苦读和笨想。

5. 恩格斯: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

由于对哲学史的不熟悉,人们往往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作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

6. 区分一个历史时代,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用什么生产。

7. 对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实现的革命。

三、1. 宗教的本质在于对神的信仰。

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

3. 神圣形象就是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

4. 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就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5.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 世界观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的世,而是人生在世的世;世界观的"界"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而是人在途中之界;世界观的"观"不是超历史的或者与历史无关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目光。

7. 人的目光是有限的目光。

8. 世界观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9. 后形而上学把神的目光变成了理性的目光。

10. 没有选择的标准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没有标准的选择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四、1. 没有经过分析哲学的炼狱,则不能上升到当代哲学的殿堂。

2. 语言的世界是对人来说的真正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号:04000134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曹勇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课程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的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历史意义的学科。

它从历史背景、主要观点、现实社会等方面着重对文化哲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当代哲学前沿问题。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力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研读、学习,能够了解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的基本方面和概况,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较深厚的理论功底。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等课程的合理延伸与扩展。

它们在内容上相互照应,功能上相互补充,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

4、教学时数分配:总课时数56
5、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考核方式:考试
7、教学方式:讲授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知识点】
文化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本章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本章难点】
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章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的生成
理解:文化的功能
掌握:文化的本质
【知识点】文化的生成文化的功能文化的本质
【本章重点】文化的功能
【本章难点】文化的本质
【讲授内容】
第一节:文化的生成
第二节: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文化的本质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章文化的构成与形态
【教学要求】
了解:中外思想家关于文化形态的视角
理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掌握: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知识点】
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自在的文化自觉的文化【本章重点】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本章难点】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讲授内容】
第一节:中外思想家关于文化形态的视角
第二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第三节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参考书目】
第四章文化模式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模式的概念
理解: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掌握: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知识点】文化模式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本章重点】文化模式的概念
【本章难点】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文化模式的概念
第二节: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第三节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五章文化危机与转型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的危机
理解:文化的转型
掌握:文化转型的途径与方式
【知识点】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途径文化转型的方式
【本章重点】文化的危机文化的转型
【本章难点】文化转型的途径与方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文化危机
第二节:文化的转型
第三节文化转型的途径与方式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六章20世纪的文化焦虑
【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理性主义的文化
理解:文化焦虑
掌握:“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20世纪的命运
【知识点】
西方理性主义的文化文化焦虑“轴心期”的历史精神
【本章重点】文化焦虑
【本章难点】“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20世纪的命运
【讲授内容】
第一节:西方理性主义的文化
第二节:文化焦虑
第三节“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20世纪的命运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七章理性文化批判的视界
【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掌握: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知识点】
现代历史哲学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
【本章重点】
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本章难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讲授内容】
第一节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八章中西视野中的传统中国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理解: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掌握: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知识点】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本章重点】
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本章难点】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讲授内容】
第一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二节: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第三节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九章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教学要求】
了解: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现状
理解:“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的评析
掌握: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知识点】文化现状“文化热”文化激进主义社会转型期
【本章重点】“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的评析
【本章难点】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讲授内容】
第一节: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现状
第二节:“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的评析
第三节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十章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全球化概述
理解:全球化与文化整合
掌握:中国的新文化精神培育
【知识点】
全球化全球化与文化整合中国的新文化精神培育
【本章重点】全球化与文化整合
【本章难点】中国的新文化精神培育
【讲授内容】
第一节:全球化概述
第二节:全球化与文化整合
第三节中国的新文化精神培育
【参考书目】
1)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