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论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大纲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极强国家——极弱社会”的社会境遇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几乎没有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支持,愈渐民主的政治环境鼓励了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来,这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恢复发展阶段(1979-1989年)。
这一阶段体现为社会团数量急剧增加。
到1989年,我国全国性社会团体的数量达到1 8 0 0个左右,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 16倍;地方团体数量达到近20万个,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33倍。
1978年,政府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行政权力从经济领域准见退出,为社会走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例如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学术领域的学术团体增长很快。
2.整顿治理阶段(1989-1998年)。
1989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开始对全国社团进行“复查登记”或“清理整顿”。
1 992年确认登记的全国性社团有l200个,为1989年的60%,确认登记的地方性社团18万个,为1989年的90%。
进入2O 世纪9 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机制完善,政府主动推动行业协会和其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
截止1996年,全国性社团和地方性社团又分别增至1800个和20万个。
3.法带Ⅱ规范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10月,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发,同时发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民办非营利的实体性机构进行非政府组织登记。
重新登记确认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范围、数量在短时期内发生较大波动。
据估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暂行条例》出台前,中国的民办非企单位大约70万个,到2001年底,经条例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8.2万个。
(出处:张江周玲《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非政府组织明显显得“先天弱质,后天困难”,存在着发展环境不畅、自身困扰等问题,还不能满足社会变迁带来的对非政府组织的现实需要,处于初创阶段。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
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
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
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
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
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摘要: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一股新生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人类活动。
非政府组织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它在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作为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组织形态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目录1、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发展 (1)2、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位置 (1)3、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 (2)3.1. 贴近民众的优势 (2)3.2. 灵活调整的优势 (2)3.3 .社会沟通的优势 (3)3.4.创新的优势 (3)4、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3)4.1.承担社会管理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3)4.2.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4)4.3.制约政府权力 (4)4.4.成为多元化治理的重要力量 (4)4.5.扩大就业机会 (4)5、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存在的问题 (5)5.1.社会公信力低,法制体系不健全 (5)5.2.资金不足 (5)5.3.人员水平偏低 (5)参考文献 (6)1、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发展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一股新生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人类活动。
非政府组织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它在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其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弊端影响着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作为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组织形态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管理和培育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位置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必须将其一部分功能分割给社会,而这些是企业所不愿承担或不能承担的,这就给非政府组织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公共管理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推动开展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主要特点在于供给形式,这里无论是实物的捐赠还是体力的劳动,非营利组织提供的都是无偿的。而其在一些社会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扶住、再就业、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抹磨灭的作用。作为企业,由于本身以盈利为主,对于上述领域方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而对于政府,虽然它属于为人民服务的载体,资金、人员、机构的设置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能高效的解决如上问题。而非营利性组织正能与政府合作,更有效地推进这些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无偿的帮助。例如扶贫基金会、希望工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等。
然而,非营利性组织并不是像玉一样的完美无瑕,它就像政府和市场都会失灵一样,也有其瑕疵和局限。但非营利性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以它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和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发展所在的领域也在悄无声息的慢慢变化,它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也愈来愈被重视。
【参考文献】
1、黎民:《公共管理学》,第24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而西方学者研究非营利组织的优势及作用被我国学者吴锦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机会;(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4)增加资源利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5)扩大社会公平;(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7)协调、监督国际事务。
三、笔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阐述一些观点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它的活动领域般是营利部门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包括福利慈善和环保活动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也使人们对于这些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高于营利组织为他们在某些领域竞争医院家庭护理教育等创造了条件
《公共管理学》之文献综述
题目: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安云;戴雅玲;苗丹民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非政府组织(NGO)在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是我国民间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度相对于其它国家远远不足,其原因主要有:目前我国民闻组织仍然以身上而下的官办社团为主,民间组织的自主性不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很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仍然习惯于包揽社会事务缺乏动员社会资源的意识.本文将就此进一步论述如何有效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郑安云;戴雅玲;苗丹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069;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2.非政府组织(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3.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4.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
5.非政府组织(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管理学往届试题二(附有答案)
《公共管理学》往届试题二(附有答案)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6分)1.1.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足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和的关系,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思路。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
那就是和。
3.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和。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
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是;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是。
5.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另一种是。
6.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7.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批准的国家计划。
8.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1.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基础上。
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沦发展而成的:A 现代经济学B.公共行政学C 管理学D.政治学2.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在他那篇著名的( )一文中。
不仅为行政学确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提出理论,而且还为行政学提出了赖以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思想。
A.《公共行政学原理》B.《行政学研究导论》C.《政治与行政》D.《行政之研究》3.( )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木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A 组织理论学派B.行动学派C 管理主义学派D.公共选择学派1.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伞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
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
我们将这称为A。
可靠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公开性原则5. 把预算年度山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问,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称为( )。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转型中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转型中的作用一、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的第71款中正式加以使用的。
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
”当时用来指“任何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成立的以及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随着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扩大,学者对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最宽泛的意见认为,所有非政府和非企业的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
这种理解显然过于简单化,不利于理解社会组织的多样性。
NG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
NGO应有三个基本属性,即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
二、公共管理结构转型近几十年来,各国公共管理普遍陷入了官僚制度的低效泥潭之中,其突出表现为机构臃肿、浪费严重、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已难以应付各类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挑战,尤其是面对全球化、国际冲突、信息革命、环境保护等诸多压力,公共行政机构普遍力不从心,已不能有效运转。
由此在西方各国引发了普遍的行政改革浪潮,“治理理论”被作为继传统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分析之后的第三种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提出,与之相应的是“公共管理结构转型”的概念。
公共管理结构转型包含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的唯一权力中心。
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行使的权力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能成为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
二是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和权力依赖性。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责任界限相当模糊,政府正在把原先由它独立承担的责任移交给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而且在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关系与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
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主体之间的权力依赖与合作伙伴关系,表现在运行机制上,最终必然形成一种自主自治网络。
公共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 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1.................2.(有差异或不同)3.(公共组织)4...............5........................6....................7...................8............9...............三、简答题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课堂笔记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课堂笔记本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相关知识,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相关内容。
在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谁来管理,谁实施管理,这实际上涉及的就是公共管理的主体问题。
与传统公共行政不同,公共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主体管理体系。
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政府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社会力量也都逐渐被纳入到了公共管理的主体范畴之中。
它们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公共管理活动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
本章将介绍作为公共管理重要主体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从它们的一般理论入手,进而分析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从政府一元化主体垄断管理向多元化主体合作共治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总得来看,这主要源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1)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这意味着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的失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与凯恩斯主义时期全能政府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的主导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政府只相当于“守夜人”的角色,它的作用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
但是,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人们也发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而是存在着失灵现象。
外部性、垄断、不正当竞争、宏观经济失衡、分配不公等弊端通过市场本身无法解决,从而导致了失业、贫富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市场的神话最终被1929—1933年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所打破,这场危机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主体答:公共管理主体是一切从事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总和。
在组织的意义上,公共管理主体是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官僚制组织与任务型组织以及以合作网络的形式出现的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在内的一个复杂的合作治理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服务者以及合作平台建构者等新的角色。
2.非政府组织[南昌大学2016年研]答: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
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是具有如下共同特征的社会组织:①组织性,即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②民间性,即独立于国家和政府体系之外;③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分红;④自治性,即能够自主决策和自主活动;⑤志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并非受某种外在强制,而是秉持志愿精神自愿组成,其活动经费也来自志愿捐赠。
非政府组织所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有的服务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市场化。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不受竞争机制的调节。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中也可以产生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组织发展和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3.官僚制[中山大学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答:官僚制是指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执行决策者命令、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
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的核心概念。
“官僚制”具有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特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4.组织间网络答:组织间网络是指一些相关的组织在长期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结构形态。
这种组织群可以通过集体决策、联合行动来生产产品或服务,以便更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并提高自身竞争力。
4第四章 非政府组织公共事务管理
第四章非政府组织公共事务管理本章学习目的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的第三种形式之一,在当前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在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在这种飞速发展的背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员通过本章学习,需主要把握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运行中的问题,思考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自身两方面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第一节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和类型本节学习要点本节主要学习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及其类型。
一、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界定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一个至今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一般来说,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政府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并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组织。
它主要致力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活动,专门提供政府和企业不能、不愿和不能充分提供的公共服务。
在国外,非政府公共组织多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除了“非政府组织”一词之外,还有一系列名称用以描述世界上出现的这一类组织,如“非营利组织”“第三种类型组织”“第三部门”“慈善组织”“社会基层组织”“民间自愿组织”“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社会团体”“公民社会部门”等。
这些名称都可以一般地指各种有组织的民间志愿性组织及其活动,在使用这些名称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各国的使用习惯选择名称,如“非政府组织”在不同国家就有不同的含义,在西欧和北美指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非营利组织,在东欧指所有慈善和非营利组织,在第三世界国家则指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民间组织;二是根据描述这类组织所需要强调的相对属性而选择适当的名称,如强调组织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或是强调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区别时,就应选择“非营利组织”,而强调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时,就应选择“非政府组织”或“独立部门”,在强调组织的资料来源是私人慈善性捐款时使用“慈善组织”就更为合适。
第一讲 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第一讲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政府是这些管理活动的核心主体,但政府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与产品,除政府之外还必须有许多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其中。
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其发展已成为具有世界共性的社会演变趋势之一。
本章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作用、现状、管理制度、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章学习要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
正确处理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
第一节非政府公共组织概述一、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非政府公共组织通常也被称为非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第三域、慈善部门、独立部门、志愿部门、免税部门等。
非政府公共组织是为满足公众需要而不是为了积聚私人财富而成立的组织,这是它能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重要依据。
它与企业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营利,而在于它不能为了组织营利而损害公共利益,并且所得利润不能用于分红,只能用于发展和扩大符合组织目标的公益项目。
为了鼓励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目前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经营收益免税的做法,而且一些国家还将此载入了法律。
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 它是指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
传统的公共部门主要指政府,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惟一提供者,其实政府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全部的公共物品,除政府之外还必须有许多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其中。
早在19世纪中叶,欧洲就出现了慈善组织,通过开展救济活动向穷人提供政府提供不了的公共物品。
公共事业管理学
6.非政府组织是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社会组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我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不存在一个相对于国家权威的自治社会,因而不存在真正的非政府组织。我国非政府组织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公民社会本身的发展,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也采取了积极扶植的态度。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其一是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身份不清,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其二是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影响: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脱节,相关法律过于简略、薄弱。我国非政府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首先,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 “政社分开”是指只要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其次,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主要工作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有:第一,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必然主体。第二,非政府组织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第三,非政府组织是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第四,如果从整个现代社会运行来看,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以及增加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的基本内容有: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他们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能力、水平和效率。2、经济成分:一定的经济成分决定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决定着政府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政策,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体系、经济利益关系、经济调节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制度特征、行为特征和运行。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融合了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
非政府组织则在公共事务中发挥着补充和协同的作用。
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对象,涵盖了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和事务,如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它来源于公众的授权,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公共目标。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指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非排他性。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追求行政的效率和科学性。
新公共行政理论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民参与,强调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
三、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类型包括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具有层级结构、职责明确、权力集中等特点。
非营利组织则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等特征。
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职能、环境、规模等因素,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等。
四、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
政策制定需要经过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抉择等环节。
政策执行受到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为政策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政治性、公共性、稳定性等特点。
2012.4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排版后)
1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一) 一、选择的知识点1.从本质上说,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2.非营利性可以说是公共事业公共性一个更为具体的表现。
3.公共产品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根本原因是其收益的外溢性。
其收益的外溢性。
4.在理论上,最早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义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5.国防、行政管理和立法等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大学教育则属于准公共物品。
则属于准公共物品。
6.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生产的正外部性,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消费的正外部性。
式是消费的正外部性。
7.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主要的组织是政府组织。
府组织。
8.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
共权力。
9.间接控制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果出现偏差,就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追究管理者或执行者的责任,并督促其在实践中改正的过程。
改正的过程。
10. 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项,一是阶级统治,二是社会管理。
治,二是社会管理。
11.11.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公有性等。
公有性等。
121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综合。
1313.情感方法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情感方法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法的是法的是 14. 战略规划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的核心。
1616..公共项目是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
1717..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标准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出来的。
1818.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贯彻进入.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贯彻进入中期出现的失效是偶然失效。
1919..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可以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
2020..法院判决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的正式构建途径。
2121..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特征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等。
2222..下列属于公共组织的是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公共管理学导论》题集
《公共管理学导论》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哪方面的管理活动?A. 政府组织内部B. 企业经营策略C. 公共关系处理D. 公共事务与公共服务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A.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B. 高度依赖政府权威C. 服务于特定群体D. 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率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哪个学科?A. 经济学B. 政治学C. 社会学D. 所有以上选项4.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什么?A. 政府应减少干预B. 政府应加强控制C. 政府应提高效率D. 政府应放弃公共服务5.下列哪位学者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斯·韦伯B. 赫伯特·西蒙C. 戴维·奥斯本D. 彼得·德鲁克6.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哪个阶段涉及对问题的界定?A. 政策制定B. 政策执行C. 政策评估D. 议程设置7.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哪项是核心活动?A. 招聘与选拔B. 培训与发展C. 绩效评估D. 所有以上选项8.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的要求?A. 公正B. 廉洁C. 自利D. 负责9.公共管理中的“治理”与传统公共行政中的“管理”有何不同?A. 治理更强调多元化参与B. 治理不关注效率C. 治理是私人部门的概念D. 治理排斥政府的作用10.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政府透明度B. 降低行政成本C.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__________。
2.在公共管理中,__________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服务与产品的总称。
3.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关注的是公共管理者的__________和职业操守。
4.__________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新公共管理运动起源于20世纪__________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总结资料第一章:导论第1节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1、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2、【大题】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规模性。
3、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4、公共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5、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指一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
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上可以排斥他人的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或者是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不允许的。
(2)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竞争性来说的,这里所说的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有两层基本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0;编辑拥挤成本为0.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6、社会总产品俱乐部产品私人产品纯私人产品7、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8、准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不充分;(2)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
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表现为生产成本的下降。
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表现为社会对该商品需求的下降。
注:公共产品也具有负外部性,如行政处罚。
9、准公共产品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外部性(具体分析)10、【选择题】公共事业产品基本性质:(1)纯公共产品性质(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2)准公共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非政府组织:在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治性社会组织的总和。
2、公共物品:指能够在消费者之间不可分割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3、私人物品:指能够在消费者之间可分割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权力:基于某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认可,并为管理其中的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而形成的一种支配、影响和调控该共同体各种关系的特殊权威力量。
5、公共政策环境: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和总和。
6、公共事务:指那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相关的社会性事务。
7、电子政务: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分之间的分割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8、公共管理环境:指围绕公共管理行为和活动这一全体的外部状况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管理系统整体运作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9、执行力:指执行主体在准确理解执行目标及方向的基础上,能够精心设计执行方案和计划,并通过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制等的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地执行各项公共事务,达到既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
10、政府失灵:指个人对公共物品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政府活动并不像理论上的那样有效,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
11、公共收入:指政府部门为了使公共经济方面的职能得以实现,利用政治和经济权力获得的所有货币收入。
12、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也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13、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无偿将资金单方面转移给受领者的支出活动。
1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公共支出。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公共管理学简答题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P37)答:三个阶段,即: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2、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39)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1)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及活动特点,即:1、广泛性;2、针对性;3、中介性。
二是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4、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P51)答: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P57)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6、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83)答:1、利益选择性;2、目标指向性;3、权威约束性;4、功能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
7、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P89)答:1、问题搜索;2、问题界定;3、问题表述;4、问题感知。
8、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2)答: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9、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P93)答:1、确立政策目标;2、拟定政策方案;3、评估政策方案;4、择优政策方案。
10、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96-98)答:(一)政治因素分析: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再次,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1)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 (2)
2.1公共服务提供者 (2)
2.2公共服务参与者设 (3)
2.3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3)
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事业中的作用 (3)
3.1承担社会服务和部分管理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3)
3.2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3)
3.3制约政府权力,克服政府合法性危机 (4)
3.4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成为多元化治理的重要力量 (4)
3.5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就业 (4)
4、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 (4)
4.1社会公信力低,法制体系不健全 (4)
4.2资金不足 (5)
4.3人员水平偏低 (5)
参考文献 (5)
论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前言: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些变革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这矛盾凸显、困难重重的关键时期,仅靠原来的行政手段和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了。
这就需要新的治理模式来应对当下复杂的公共事务。
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弥补政府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除政府和企业之外支撑社会发展的“第三支柱”。
正是因为其在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人们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重视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成为主导,政府职能也开始全面调整由“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凸显,社会伦理道德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玉成于斯,必将会为时代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记。
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38.7万个。
这些社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表1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见表
单位:万个、%指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社会团体13.1 12.9 13.3 14.2 15.3 17.1 19.2 21.2
民办非企业 2.3 8.2 11.1 12.4 13.5 14.8 16.1 17.4
社团年增长率-4.6 -1.6 3.1 6.8 7.7 11.8 12.3 10.4
资料来源: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数量迅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且其活动的领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从以下表中可以略知一二。
表2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分布(注:多项选择,总比例超过100%)
资料来源: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 管理世界,2002(8)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其在这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是分析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角色定位:
1 ,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必须将其一部分功能分割给社会,而这些是企业所不愿承担或不能承担的,这就给非政府组织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2 ,公共政策的参与者
非政府组织是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力量之一。
它们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能及时发现社会问题,继而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最终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
还有的是,它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为政府的长期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建议。
3 ,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我国处于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频发,造成公共关系极度脆弱。
而非政府组织却是这繁杂交错的公共关系的最佳协调者,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剂。
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当今逐步形成的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下,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1 承担社会服务和部分管理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行政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改革的日程。
我国政府由原来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为此必须将一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转嫁给社会。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不会去承担,非政府组织责无旁贷的承担了下来。
另外,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同时,政府与市场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个“空白地带”,而这“空白地带”关系到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客观上需要一个联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非政府组织也就顺应时代要求成为这联接政府与市场的中间层。
再则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政府从微观的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全力的进行宏观管理。
最后,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公共事务中还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有效地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率、资源浪费、服务态度差和“寻租”等丑陋现象。
2 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政府很难摆脱官僚主义的诟病。
政府行为受到各种社会势力的牵制,加上政府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政府往往对新的社会需求反应迟钝。
在官僚体制内,政府官员又缺乏降低成本,增加产出的内在激励。
因此,政府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
考虑到这种现实的存在,许多国家开始鼓励非政府组织介入,将越来越多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转移给政府组织,政府做适当的资助,而非政府组织在市场基础上可以形成相互
间的竞争,这就提高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各国的实践证明,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非政府组织往往比政府部门更具效率。
3制约政府权力,克服政府合法性危机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任何公共权力都需要制约。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最大拥有者,对其约束只靠政府组织内部的约束机制是不够的,要有独立于政府的强大的社会权力对其制约。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公众的意志和利益,是比较好的制约政府权力的社会组织。
政府合法性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接受和认可。
面对公众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且需求不断扩张,政府的职能受到严峻的考验,政府的合法性也陷入危机中。
而非政府组织在克服政府合法性危机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分担政府的部分服务功能,满足公众的利益要求,分担政府背负的合法性压力。
4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成为多元化治理的重要力量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
公众的兴趣、价值观念、经济利益都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也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
因此政府必须面对种种不同的社会需求,但政府服务的对象时全体公民,其行为具有普遍性,很难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而非政府组织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提出不同的行动方案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5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就业
当前,作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的国企在经济结构转型及企业改革的情况下,员工数量逐年下降;政府机构精简,人员需求量也在缩减。
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疲软。
随着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它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压力。
4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社会公信力低,法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定位,且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相关立法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法律地位的不明确,自身身份的模糊,管理机制的不顺等均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导致其社会公信力低。
2 资金不足
这是制约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瓶颈。
目前我国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财政上捉襟见肘,处于困境。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缺乏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造成的。
3人员水平偏低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以非专职人员和中等文化程度的职员为主,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其留不住高素质人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非政府组织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低;(2)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远不如政府工作人员。
虽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其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相信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政治的进步,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其自身的努力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的。
不容置疑,非政府组织已成为我国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同样它也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主体。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只手”。
参考文献
1林修果非政府组织管理.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 管理世界,2002年
4 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