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期末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美,别蒙住你的心
著名音乐家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的演奏,平均得花200美元。而当他在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地铁站里用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时,却很少有人驻足来听,45分钟,这位大师只挣了7﹒17美元。而约夏·贝尔,个人才华与实力在小提琴家中数一数二,曾因电影《红色小提琴》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声音乐奖,他俊美的形象也令他被美国著名《人物》杂志评为“全球50大最俊美的人”。官方网上也贴满了他与粉丝的合照,论坛上满是对他外表的赞叹。可以说,人们不可能对他的外貌一点印象也没有以至于认不出他,他的才华和实力也不可能不让他演奏的音乐成为绝妙的艺术,那么,为什么剧院里他得到的是追捧,而朗方广场地铁站里,却是很少有人注意呢?出入地铁站的大部分都是戴着响亮头衔的人物,他们大部分人都可能听过像贝尔这样的大艺术家的音乐,不可能一点都不懂。而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忽略,是不是可以用一位名人的话来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知美,就别蒙上了你的心灵。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艺术美,生活美,科学美,自然美,社会美…这些美丰富了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让我们时时感受到愉悦与快乐。路边的花朵,蔚蓝的天空,餐厅里的一幅画,公交车上的让座…无不让我们体验到一种
美。而很多时候,却会因为步履的匆忙,心情的抑郁和不快,主观的偏见等原因,忽视了这些美的存在。只有有一天你的心情是平静而轻松的,步履是缓慢悠闲的,你才会注意到,餐厅那幅画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原来路边的小花也开得很热闹,很漂亮,原本你以为不屑一读的文学作品居然包含这么多富有哲理的寓意…发现美的过程,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升华,也感知到了美所带来的愉快和满足。而美反映的是客观现实。因此,只要我们打开心灵,学会留意,就会从现实生活中感知到更多的美的存在。也可以说,很多时候,美是客观存在的,对美的感知,人的因素占了大部分—心境和态度。而另一方面,也与美本身的性质和人对美赏析的特点有关。就约夏·贝尔的事例,我们来谈谈对艺术美的感知与人的关系。
美感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性质和发展也是由人类实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美感是客观美的对象的能动反映,它的反映形式的各种特征,又是由美的对象特征所决定的,是美的特征的能动反映。
人的感觉是在对象世界里感觉到人的本质的展开的丰富性,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也正因为感觉在其实践中肯定着人在对象世界中的本质力量,这正是认识美的主观条件。“只有音乐才
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人正是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时,看到了人的自由创造活动,感觉到人在创造活动中的自由,因而在精神上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快感和舒畅的愉悦。这种愉悦和快感又是普遍的,必然的,这就是美感的产生和形成。
美感认识与其他认识一样,都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知对象。因此,美感的认识是永远不能离开美的对象的感知与表象的感性因素的。
美感还包括理性认识的内容,在美的欣赏中,那种不动脑筋,不进行推敲和品位的思维活动,是不能深刻地认识美的内在本质、内容和意义的。美感中的感性认识因素就不是一般的低级认识,而是理解之后的感觉。在审美认识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一面感受,一面理解,使美感不断地发展。感受和理解不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而且两者又是互相融合,不着痕迹地进行的。如听贝多芬的交响乐,初听时只能感觉到节奏、旋律的美,对其内容还不太了解。听过很多遍之后,不仅对其节奏,旋律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对其表现的内容也有较深入的把握。并且这种对节奏旋律的把握与内容的理解又是相互促进的,最后才能达到感受与理解的统一,获得沁人肺腑,心旷神怡的美感和审美享受。
美感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有着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与人的利害有直接的,不可分的关系。当社会需要与理想与人的主观态度相符合,则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否则,将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在美感中,人的情感和审美需要处于和谐的统一中。
美感的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人在反映事物时,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想象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杰出本领,也是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素养。美感中的想象具有宽广的内容,它可以是以无为有,以假作真,它可以把美的对象中概括性、抒情性的内容和特长,想象成为更丰富,更为多样的具体化地形象,以促进美感的深入发展。欣赏音乐更离不开想象。音乐有着非常广泛的概括性的内容,从欣赏的角度,就非通过欣赏的想象,将概括化的音乐内容,转化为非常具体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才能倍增其美感。想象对于美感来说,是一刻也不能缺少的。美感中的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调,主观情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的抒发,因而审美对象在想象中也涂上一定的感情色彩,造成欣赏中所谓的“情景交融”的现象。
美感对人的精神发生积极影响,有着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提高了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并进一步激发起为了过美好生活而改造环境而斗争的积极热情。
美感在一定程度上随个人的心境,情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心境在美感中的作用,一是抑制审美情感的产生。当人们心境不好时,即使平时感兴趣的东西,也没有了兴趣,引不起审美情感的体验。例如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是由于他处在饥寒交迫中,迫切要求的是解决生存的吃穿问题,没有情趣和心境去欣赏自然风景,但这并不是自然风景本身不美。二是影响欣赏者从特定的心境去看事物,使事物着上了不同的心境色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不会溅泪,鸟不会惊心,只因为放在特殊的心境里,就有了这种感受。
由上面的陈述可以知道,美感的感受有一定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感知到理解,赏析。想象,人的心境和情绪,自我肯定,情感因素,美感的社会功利目的等,都是影响审美的条件。
在音乐方面,《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