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的研究综述
研究性学习哥特式建筑
![研究性学习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86e65ee2cc58bd63186bd37.png)
它始建于1176年,直到 1439年才全部竣工,用孚日 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 正面顶上,一边是一座高142 米的尖塔,另一边却只有一 座平台,此处原应该是一座 对称的尖塔,由于当时的财 力有限而没有建起来,如今 反倒成了它的特色,斯特拉 斯堡大教堂也因此而极负盛 名。教堂内有一个11米高的 天文钟建于1838年,每隔15 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 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 人出现,但每一整点有死神 提着板斧出来报时,至今准 确无误,到中午12点30分鸣 钟报时之际,就会有众多的 人物轮流出场,带来引人注 目、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 场面。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玫瑰窗
璃 作 事 工 并 排台 不的 长 以 用 , 艺 应 窗廊 足景 的 而 象 花 窗 窗 红 , 起 , 用 。、 哥 沉 , 窗 户 棂 红、 也 到 拼 了 这楼 特 被被 的 色蓝 具 了 组 从 些廊 式 闷 玻 从 向压 而 璃 称称 构 二 有 向 成 阿 窗, 建 往抑 改 造 为为 造 象色 很 不 一 拉 户直 筑 天的 变 就 ““ 工 征为 高 识 幅 伯 几至 逐 花 国感 了 了 玫柳 艺 基主 的 字 幅 国 乎整 渐 窗 的觉 罗 教 瑰叶 十 督, 艺 的 五 家 承个 用 玻 内, 曼 堂 窗窗 分 的蓝 术 民 颜 学 担教 侧 璃 心并 式 内 ” 精 鲜色 成 众 六 得 了堂 廊 理表 建 部 ”, 巧 血象 就 宣 色 的 墙采 窗 。 达 筑 神 圆 繁 。征 。 传 的 彩 体用 户 了 因 秘 形 复 天 花 教 宗 色 的大 取 人 采 灿 的 。 国 窗 义 教 玻 功面 消 们 光 烂 则 细 ‘ 玻 的 故 璃 能积 了 。 ’
l870 6
就津作争庆( 三 帝 观胜 常 海 皇 当 三 处 拆 是 教 为 胜 祝 取 “ 古 除 岔 国 。迹 进 楼 帝 年 岔 的 的“ 区 法 利 第 “ 圣 建 了 河 主 望 出 , 巡 这 河 位 望 来望 总 国 ” 二 圣 母 筑 原 口 义 海 拈 以 幸 里 口 置 海 历海 堂 天 之 次 母 得 , 有 北 强 年寺 香 及 驻 建 的 正 楼 建的岸行 和的皇华有北是 。楼 , 主 意 鸦 仁 胜 , 教 , 教 ) 片 慈 堂 造 中 以 租 法崇 津 帝 的 清 岸 古 教 堂 这 天 , 战 和 ” 起 国 后 用 国禧 门 经 望 朝 。 代 堂 所 ” , 1862
浅析英国哥特式建筑
![浅析英国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ab5f1b59b6648d7c0c74632.png)
浅析英国哥特式建筑【摘要】英国哥特式建筑沿着一条与欧洲大陆时而平行时而分离的道路在前进发展,哥特式风格在英国大约持续繁荣了100多年,作为一种哥特式模型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笔者通过分析哥特建筑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哥特建筑的特点以及英国哥特建筑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英国哥特建筑独特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辉煌灿烂的成就。
标签英国哥特式建筑装饰式垂直式一、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哥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而英国哥特式是英国在大约1180年到1520年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同欧洲其他国家哥特式建筑相比,英国哥特式建筑是通过它的棱角分明的拱顶,拱璧,大窗户以及尖顶来定义的。
二、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三个时期英国哥特建筑包括早期英国风格(1180 - 1275);装饰风格(1275- 1380);垂直时期(1380 - 1520)三个时期。
英国早期哥特式,也作尖头窗哥特式。
在12 世纪晚期,早期哥特式代替了罗马式和诺曼式建筑风格。
到了13 世纪,它发展成为了装饰哥特式风格,最早出现时在圣丹尼斯教堂的唱诗楼里,到1175 年这种风格和坎特伯雷大教堂唱诗楼结合,在英国稳固的建立了起来。
三、三种时期的代表和比较1、早期哥特式建筑早期英国最重要最典型的发展是尖拱形的尖顶窗。
尖顶型的应用非常普遍,不仅应用于那些中央有拱廊的拱形建筑中,还应用于门和尖顶窗。
相比它们的高度,这种尖顶窗通常很窄而且也没有窗饰,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风格。
如被誉为“英国第一教堂”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它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这座古老的教堂结构宏伟,装饰辉煌,外观是依拉丁风格建造的十字形,双塔耸立,非常壮观,是英国最高的哥特式拱顶。
教堂四周高处的窗户都是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装饰而成,它们使以灰色为主调的教堂在庄严中增加了几分典雅和华丽的情调。
威斯敏斯特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门镂刻优美,屏饰装潢精致,玻璃色彩绚丽。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范文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a1c41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png)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范文Title: A Study on Gothic Architecture1. IntroductionGothic architecture is a style that emerged in Europe during the late medieval period, around the 12th centur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pointed arches, ribbed vaults, and flying buttresses. This research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ncluding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2. Historical BackgroundGothic architecture originated in Fr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lica of Saint-Denis, which marke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Romanesque style to the Gothic styl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chitectural style coincided with the rise of the Catholic Church's power and influence, with many of the large cathedrals built during this period being ecclesiastical structures.3. Architectural Features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s the pointed arch, which replaced the round arch commonly found in Romanesque structures. This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allowed for greater height and siz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dditionally, ribbed vaults were employed to distribute the weight of the roof more effectively, enab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r and more elaborate buildings.Flying buttresses are another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Gothic architecture. These arched stone supports were added to the exterior of buildings, allowing for thinner walls and larger windows. This innovation not only enhanced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s but also created a sense of lightness and verticality.4. Cultural SignificanceGothic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renowned for its impressive and intricat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but also for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towering cathedrals and churches built in the Gothic style were intended to inspire spiritual awe and convey the wealth and power of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grand structures was often funded by wealthy patrons as a means of demonstrating their piety and status in society.Furthermore,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Gothic architecture has had a lasting influence on art and design. The intricate stonework, rose windows, and soaring spires have inspired countless artists, including painters, sculptors, and even filmmakers. The Gothic Revival movement in the 19th century sought to recapture the grandeur and romanticism of the medieval era and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umerous Gothic-style buildings worldwide.5.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Gothic architecture is a remarkable architectural style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medieval period and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European architectural history. Its unique features, such aspointed arches, ribbed vaults, and flying buttresses, not only represent advancements in engineering but also convey a sense of awe and grandeur. Moreover,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extends beyond its architectural prowess, influencing art, design, and cultural movements. The enduring legacy of Gothic architecture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 ingenu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human spirit.。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f20c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4.png)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Title: A Research Paper on Gothic ArchitectureAbstract: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ts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By examining the key features,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Gothic architecture, this study seeks to shed light on its enduring legacy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 world.1. Introduction- Definition and origin of Gothic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2. Characteristics of Gothic Architecture- Verticality and soaring height- Pointed arches and ribbed vaults- Flying buttresses and external supports- Elaborate stained glass windows- Decorative sculptural ornaments3. Key Structural Elements- Nave, choir, and transept- Piers, columns, and pillars- Windows and rose windows- Spire and towers- Cloisters and chapels4. Historical Context and Influence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n Gothic architecture- Transition from Romanesque to Gothic style- Gothic archite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e.g., Gothic cathedrals in France, England, Germany)5.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al Styles- Revival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n later periods (e.g., Gothic Revival in the 19th century)- Impact on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styles- Influence on modern architecture6. Case Studies- Notre-Dame Cathedral in Paris- Canterbury Cathedral in England- Cologne Cathedral in Germany7.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Challenges in preserving Gothic architecture- Notable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8. Conclusion- Summary of findings- Significance and relevance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worldReferences- List of cited sources and materials used in the research paper。
《哥特式建筑赏析》
![《哥特式建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3e75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8.png)
《哥特式建筑赏析》摘要:哥特式艺术,与公元12世纪末叶继罗马纳斯克式建筑而兴起与法国北部,公元13至15世纪盛行于西欧各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思潮是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哥特式建筑在历史的长河里孕育而生,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反应了特殊的艺术特点和宗教意义。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显著的价值,而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建筑方面,这使得无论建筑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法在当时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背景成就风格地位成就(一)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背景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以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起开始与建筑方面,而后才波及到雕塑和绘画。
它发展的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后转向绘画的效果,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片面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建筑( Gothic architecture )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一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常,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目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阔的赛会场地。
(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哥特”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原义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
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教堂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首先是采用了尖券、 X 形尖肋拱等建筑形式来减轻屋顶的重量,比罗马式半圆形拱顶更稳固,所以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更高旷、轻巧。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ef37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1.png)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风格和雄伟的气势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曼式建筑的演变。
罗曼式建筑注重厚重稳固的建筑结构,在建筑形式上没有太多的创新。
而哥特式建筑则突破了罗曼式建筑的限制,注重建筑的垂直感和空间感,使用了更多的拱形结构,使建筑更加纤细、轻盈。
二、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 纤细的拱形结构: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更多的尖拱形结构,使建筑物看起来更为纤细,营造出一种向上的动感。
这种拱形结构的运用,也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2. 飞扶壁和飞拱:为了支撑更高的建筑物,哥特式建筑引入了飞扶壁和飞拱这两个特殊的结构。
飞扶壁是沿着外墙面向外凸出的墙体,起到支撑和分担重力的作用。
飞拱则是连接飞扶壁和主体建筑物的拱形结构,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
3. 十字架平面布局:哥特式教堂通常采用十字架的平面布局,即由一个长形的中殿和两个交叉的横向走廊组成。
这种布局使教堂的空间分隔得更为清晰,同时也符合基督教教义中对十字架的象征性意义。
三、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1. 宗教表达的媒介:哥特式建筑以其庄严的氛围和壮丽的艺术形式成为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媒介。
教堂内部的高耸拱顶、彩色玻璃窗以及镶嵌细致的雕塑等艺术元素,使信徒更加沉浸于宗教仪式的氛围中。
2. 彩色玻璃窗的运用: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窗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透过色彩的折射和投射,表达了圣经故事和宗教教义。
这些彩色玻璃窗不仅使教堂内部充满神秘感和神性,同时也是当时玻璃工艺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现。
3. 亲近自然的要素:哥特式建筑着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使用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植物图案的雕塑和壁画,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论文--哥特式建筑赏析
![论文--哥特式建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c943b866fb84ae45c8da0.png)
哥特式建筑赏析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背景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其开始于建筑方面,而后才追件波及到雕刻和绘画。
它发展的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片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确切说,开始于1140-1144年间路易七世的长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
圣德尼教堂表明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从本质上区别于罗马式建筑:首先,后者有着结实而厚重的墙壁,而前者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
罗马式的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顶,其稳定性取决于足够厚实的墙壁,以支撑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应力。
其次在罗马式建筑中,窗户总是很小,而现在,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允许空前规模的采用彩色玻璃画。
第三,圣德尼教堂的片面遵循了带有呈放射分布的礼拜堂的后堂回廊式型制,但这些礼拜堂不再像早先建筑那样呈孤立的单元。
(二)哥特式建筑的技术成就哥特式建筑所显示的技术成就,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感受到。
首先是外部造型。
哥特式建筑特别是教堂,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
2021年哥特式建筑历史和发展研究论文
![2021年哥特式建筑历史和发展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481c05b14e852459fb576e.png)
2021年哥特式建筑历史和发展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哥特式风格教堂建筑传统文化【论文摘要】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木的功绩,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也要创新传统文化,让它更灿烂辉煌。
哥特式建筑是it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一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盒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盒.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盒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
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
内部空间的特点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
哥特式建筑风格概述
![哥特式建筑风格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09444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e.png)
哥特式建筑风格概述哥特式建筑风格,作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以其独特的气势和壮丽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哥特式建筑风格进行概述,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在欧洲各地的典型代表。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随后在欧洲迅速传播并发展。
它是一种由罗马式建筑风格演化而来的新型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13世纪至16世纪。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技术、结构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世纪建筑的巅峰之作。
二、特点与风格1. 垂直感与空间感: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尖拱和尖顶窗等特点,营造出一种垂直向上的感觉。
这种垂直感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显得更加高大、宏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2. 飞扶壁与尖拱:哥特式建筑中的飞扶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它允许大面积的窗户开设在墙体上,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而尖拱则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大特征,它不仅增加了建筑的高度,还赋予了建筑一种轻盈的感觉。
3. 精细的雕刻与装饰:哥特式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装饰而著称。
建筑中的雕像、花纹和浮雕等装饰元素,常常描绘着宗教故事和圣经中的场景,给人以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三、典型代表1. 巴黎圣母院:作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巴黎圣母院以其庞大的体量和精细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它是法国巴黎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之一。
2. 米兰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其细致的雕刻和独特的尖顶而著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3.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的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座杰作。
它以其巨大的尖顶和精美的玫瑰窗而闻名于世,是德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总结: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垂直感、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以及壮丽的外观而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无论是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还是科隆大教堂,都展示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概述,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一建筑风格的起源、特点以及典型代表,也更加欣赏并喜爱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建筑风格。
德国哥特式建筑
![德国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e619b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3.png)
德国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德国作为哥特式建筑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哥特式建筑。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德国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德国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垂直感。
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上注重垂直线条的延伸,通过高大的尖顶、尖拱和高耸的尖塔来营造威严和庄严的氛围。
尖拱是哥特式建筑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它通过将石块错综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轻盈而挺拔的外观。
此外,德国哥特式建筑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
比如,在建筑的立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华丽精致的花饰和浮雕,在柱子和窗户上,我们也能看到精心雕刻的壁龛和雕像。
这些精美的细节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更是展示了建筑师和工匠们的艺术才华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二、德国哥特式建筑的历史哥特式建筑在德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各种文化和艺术都汇聚于此,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德国哥特式建筑出现在科隆主教座堂,该建筑以其巨大的尖塔和精美的尖拱而闻名。
之后,各地的教堂、宫殿和城市建筑纷纷效仿哥特式风格,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在14世纪和15世纪,德国的城市开始兴起哥特式的市政建筑,特别是市政厅。
这些建筑不仅是行政中心,更是展示城市繁荣和地方自治能力的象征。
兰茨胡特市政厅、布列斯劳市政厅等著名建筑成为了德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之一。
三、德国哥特式建筑的文化价值德国哥特式建筑不仅在风格上独具特色,其背后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德国哥特式建筑是德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形式,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宗教和社会变迁。
德国哥特式建筑不仅是中世纪德国人文明的象征,更是后来德国艺术和建筑的重要源泉之一。
其次,德国哥特式建筑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追求。
哥特式建筑常常用于教堂,而教堂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bde6e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5.png)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哥特建筑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独特的特征在今天依然能够令人惊叹。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4d86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0.png)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一、引言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技术成就,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哥特式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其风格特点、历史背景与发展、结构特点与技术革新、象征意义、与其他建筑风格的比较、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以及审美价值。
二、建筑风格特点哥特式建筑的显著特点主要包括飞拱、高大的窗户和尖顶。
这种设计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高耸挺拔,具有强烈的垂直感。
同时,细长的窗户和尖顶设计增强了建筑的神秘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历史背景与发展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法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哥特式建筑逐渐成为欧洲主流的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的建筑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期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
四、结构特点与技术革新哥特式建筑的又一特点是其独特的结构设计。
例如,飞拱的设计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同时扩大了室内的空间。
此外,哥特式建筑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也有所创新,如采用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技术上采用骨架券等。
五、哥特式建筑的象征意义哥特式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体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高耸的建筑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宗教的崇高和神圣,而尖顶则被视为通向天国的象征。
此外,细长的窗户也被视为对知识和光明的追求。
六、与其他建筑风格的比较与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垂直性和尖顶设计,显得更加高耸挺拔。
与文艺复兴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神秘、幽暗和精细。
比较不同风格的建筑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种风格的特点和差异。
七、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哥特式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革新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如巴洛克和洛克克等风格都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
其次,哥特式建筑的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如高耸的尖顶和细长的窗户等。
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美感,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八、哥特式建筑的审美价值哥特式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细的工艺。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34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a.png)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指一种在欧洲出现于12世纪末17世纪初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高耸且苗条的尖拱形和窗户、瘦削的尖塔、复杂的拱形和窗户、和刻有复杂装饰的浮雕石刻。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本质是一个教派和文化运动,以无与伦比的教堂建筑为标志。
本文将深入研究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历史起源、特征及其世界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历史起源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在法国应用,随后在欧洲许多地方流行。
现代的哥特式建筑是基于15世纪到17世纪的建筑风格的改进。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中世纪欧洲的建筑中,极为受欢迎,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各国建筑的重要样式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拱形构造和哥特人所采用的拱形结构。
哥特式建筑在12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其首要特征之一便是庞大而高大的教堂,结构上能够支撑完整的墙壁和巨大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拱顶。
这种建筑风格也有别于更早期的罗曼式建筑,后者在结构上较为简单并且在装饰上,使用较为简单的图案和花纹,而哥特式建筑则使用更加复杂的图案和花纹,并且更高大的建筑结构给人一种巨大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的确是因为教堂内部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也为摆放大型装饰品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而哥特式建筑的其它特点也因此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尖拱形:哥特式建筑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在窗户、钢梁、弓形护栏中应用了许多尖锐而复杂的拱形。
2、突出的塔楼:哥特式建筑著名的塔楼,是其体系的核心。
塔楼突出在的建筑上方,有两个功能:一是标示工程项目的位置,二是为建筑提供了壮丽的结构。
3、高窗:哥特式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比例精确且艺术感强的形式,窗户的整体尺寸较大,高窗则充分利用窗户提供的自然光线。
窗户的上部构造中有许多美丽的弓形、装饰性垂直支撑和飞拱。
4、中殿:哥特式建筑典型的教堂结构包括中殿,这是一种中央轴线对称的结构,使人们能够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感受到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98f7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f.png)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论文引言: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晚期出现的一种建筑样式,其特点是高大的拱形支撑结构、尖顶式屋顶和精美的装饰。
哥特式建筑在当时极为流行,无论是教堂、城堡还是市政厅,都可以看到其影子。
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法国,最早出现在圣丹尼大教堂的重建中。
在此之前,罗马式建筑是欧洲主导的建筑风格,建筑主要以圆拱为特征。
然而,哥特式建筑在设计上更为复杂和独特,其出现颠覆了当时的建筑规范。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期哥特式、高高哥特式和后期哥特式三个阶段。
早期哥特式建筑以圣丹尼大教堂为代表,高高哥特式建筑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后期哥特式建筑以巴黎圣母院的改建为代表。
二、特点1. 纵向拉伸: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建筑的纵向拉伸,使建筑物显得更高大,形成了建筑的垂直性。
这一特点源自于哥特式建筑师对建筑的神圣性和力量的追求。
圣母院的尖顶和飞扶壁都是纵向拉伸的体现。
2. 拱形结构:哥特式建筑使用了更加轻巧的石拱结构,大大减轻了建筑的重量。
圆拱和尖拱作为主要的建筑元素,使得建筑更加稳定和坚固。
3. 尖顶式屋顶:哥特式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尖顶式,造型独特。
尖顶式屋顶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纵向感,也使建筑更加具有装饰性,并且在修道院和教堂中常用于标示信仰的符号。
4. 精美的装饰: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非常精美,常常使用尖形窗户、雕花和镂空的石雕等。
装饰元素往往取材于宗教、自然和民间传说等,体现了建筑师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神内涵的追求。
三、影响哥特式建筑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哥特式建筑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发展基础。
其纵向拉伸的特点以及使用尖顶式屋顶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建筑师,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米开朗基罗。
此外,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风格也影响了后世。
建筑师们在设计时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从而为后来的建筑风格如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奠定了基础。
英国哥特式建筑
![英国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47832b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a.png)
英国哥特式建筑在英国的城市景观中,我们常常看到壮丽而庄重的哥特式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凭借其雄伟的风格和浓重的历史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一、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特点哥特式建筑是一种源自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后来迅速传播到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
这种建筑风格在欧洲大陆称为“法式风格”,但在英国,人们习惯称之为“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其高耸的尖顶、突出的尖拱形门窗和复杂的雕刻装饰。
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当时技术的高度发展,还体现了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的力量。
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注重垂直线条的表现,以突显其庄重和庄严感。
二、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1.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伦敦的地标建筑,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1世纪晚期至16世纪,是英国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它的尖顶和精美的装饰使其成为观光客和宗教朝圣者的热门景点。
2.诺曼底庄园诺曼底庄园位于北约克郡,是一座精美的中世纪城堡,充满着神秘氛围。
它的建筑风格是一种独特的哥特式石造结构,坐落在壮丽的乡村风景中。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城堡和围墙,以及精美的雕刻和尖顶。
3.牛津大学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也有许多哥特式建筑,如基督堂和圣约翰学院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教育和宗教的元素,代表了中世纪学术的辉煌时代。
三、哥特式建筑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哥特式建筑不仅仅是美的象征,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建筑是英国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贵族、教堂和大学的文化传统。
它们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还是国王加冕仪式、贵族婚礼和葬礼的重要场所。
另外,这些建筑还为英国的旅游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四、现代哥特式建筑的独创性虽然哥特式建筑诞生于中世纪,但现代建筑师们通过借鉴和演绎,使其风格得以保留和发展。
现代哥特式建筑致力于保持传统的线条和形式,同时融入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
这些建筑既重视历史遗产的保护,又呈现出现代建筑的创新思维。
《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艺术
![《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6415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5.png)
《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艺术简介《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展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小说中,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更是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复杂结构和装饰性。
本文将围绕着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的哥特式建筑艺术进行探讨。
哥特式建筑艺术概述哥特式建筑艺术起源于12世纪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它与前期罗马式和拜占庭式等传统风格相比,具有明显不同之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哥特式建筑特点:1.高耸而尖锐的拱顶:哥特式建筑以高挑的尖顶和高耸的拱顶为特点,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通过这种结构方式,哥特式建筑能够实现更大的内部空间。
2.扁平的飞扶壁和尖窗:与传统建筑不同,哥特式建筑使用了扁平而具有装饰性的飞扶壁来支撑上部墙体。
此外,尖窗是哥特式建筑中常见的元素,它们不仅增加了自然光线进入建筑内部的数量,还带来了美学上的效果。
3.高大而细节丰富的雕塑:哥特式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性,外立面和内部都装饰着精美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通常描绘圣经故事、圣徒形象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它展示了哥特式建筑艺术最典型的特点:1.高耸而尖锐的拱顶:巴黎圣母院的中央拱顶高达69米,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这座尖顶象征着天堂和神圣。
2.扁平的飞扶壁和尖窗:巴黎圣母院采用了多层楼梯状的飞扶壁来支撑上部墙体。
这种结构使得该建筑能够实现较大面积的玫瑰窗,这些玫瑰窗不仅给建筑带来了更多光线,还以其精美的花纹雕刻而闻名。
3.高大而细节丰富的雕塑:在巴黎圣母院内外,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细致的雕塑作品。
它们描绘了圣经故事、宗教人物以及当时生活场景。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立面上那组栩栩如生的雕像。
结语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艺术品呈现和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值得参观和学习的代表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b4f9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的起源、特征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产生于12世纪末期的法国巴黎,源于当时新兴的修道会所建的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借鉴古罗马建筑艺术而创造出的新的建筑艺术,同时也吸收了早期的罗曼式建筑风格的因素。
哥特式建筑既保持了古典建筑的稳重和庄严,又充分表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情绪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欧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尚的空间感哥特式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以挑高为主,用高度展示丰富的宝座、圣经故事、窗户以及其他雕塑作品。
此种空旷的空间设计有效地表达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宗教情结,显示出身处于这样宏伟而高尚的建筑中会增加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
2. 壮观的立面与尖拱弧形哥特式建筑的立面设计显得雄伟壮观,其主要特征为采用尖拱弧形结构,使建筑显得更具重量感,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耐久性及美感。
3. 花托和雕塑哥特式建筑中充分利用了花托和雕塑来装饰其墙壁和拱顶。
这些用石头和雕塑具体化的人形象征着上帝的住所,会增添文化气息给建筑。
二、社会文化背景哥特式建筑的创立与欧洲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传统密切相关。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传统是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这也是哥特式建筑创立的主要原因。
在接受基督教教化的过程中,欧洲的文化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众心态和信仰的改变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出现。
同时,哥特式建筑也受到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欧洲的军事、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发展,为哥特式建筑的创作和闪耀奠定了基础。
三、哥特式建筑的文化意义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巨匠之作”,并对全球建筑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1. 宗教艺术的代表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体系中的宗教艺术之一,它通过建筑不仅是修士和神职人员的工作场所,也是教区民众所表达敬畏和崇拜上帝的场所。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23a0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哥特式建筑研究报告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起源于12世纪,主要流行于13世纪至16世纪。
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的尖顶、尖
拱窗和复杂的装饰为特点,它的设计和结构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和上帝的虔诚与威严。
本文将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欧洲建筑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建筑设计和结构上。
哥特式建筑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元素,例如尖拱窗、高耸的尖顶和螺旋形的铁塔。
这些设计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高大、庄重和宏伟。
而在建筑结构方面,哥特式建筑采用了飞扶壁和扶壁拱,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分散建筑物的重量,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其次,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建筑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哥特式建筑代表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权力。
许多哥特式大教堂和城堡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体现了教会和王权的威严与权力。
同时,哥特式建筑也标志着中世纪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它的设计和结构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如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最后,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哥特式,它出现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代表建筑物有巴黎圣母院和圣丹尼斯教堂。
第二阶段是高峰哥特式,出现在13世
纪至14世纪,代表建筑物有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
第三
阶段是晚期哥特式,出现在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代表建筑物有米兰大教堂和西班牙的哥特式宫殿。
总之,哥特式建筑作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一种重要风格,它的设计和结构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宗教和威严的追求。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研究综述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艺术在这一阶段内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多种流派在相互竞争中得到交融,共同组成了中世纪灿烂辉煌的艺术发展史。
而哥特艺术作为中世纪欧洲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西方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其中的佼佼者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理所应当的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建筑风格, 凸现出来。
它广泛的流行于13到15世纪的欧洲,成为基督教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深刻地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哥特建筑是哥特艺术的核心部分,它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世纪历史视觉上的呈现。
研究哥特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欧洲艺术史、建筑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不仅对于深入认识欧洲的宗教传统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思潮与审美观念的变迁。
由于关于此问题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的著述实属有限,在中文的出版物中很难寻找到直接的学术参考,故下面的综述主要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辅之国内期刊中可见的短暂论述资料。
一.哥特文化的起源及其在中世纪的地位在建筑史的普遍意义中,“中世纪”主要是指公元4 世纪至公元13 世纪的一千年左右,而历史往往将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
但正如胡志毅指出的:“在人们看来是一个黑暗时期的中世纪,在建筑艺术方面却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
”《世界艺术史·建筑卷》(胡志毅著,东方出版社,2003.2 ,第73页)的确,“哥特式”建筑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成为了中世纪的精神象征,影响了中世纪的审美,更影响了今天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和对审美的体验。
它充满诗意与结构的奇异之花正是在中世纪充满复杂因素的社会背景下开始萌芽、发展、繁荣的。
“哥特”作为具有标记性的一个词语,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也是较为复杂的。
不论是在哥特式艺术还是在哥特式建筑的概念上至今都还没有足够明确的解释。
《哥特建筑》一书曾在开篇中提到,“它没有准确限定的历史时段或地理范围。
它的形式、技术以及造型的特征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们往往随着所处的时间与地域而变化。
” 《哥特建筑》({法}路易·格罗德次基著,吕舟,洪勤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第5 页)在书中,格罗德茨基拿之与“卡特琳娜艺术”的概念相比较,便足以见得“哥特”概念的模糊性。
“哥特”一词最初是由16 世纪著名的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的。
如格罗德茨基所说:“15世纪和16世纪的意大利作家用这个概念来说明西欧艺术与建筑相对于文艺复兴而言的如同一幕野蛮的序曲。
”可见,“哥特”及其所代表的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使用之时,带有明显的贬义意味。
不过是“处于衰落的古典文明与他们自己所处的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之间产生的“野蛮”建筑。
” 《哥特艺术——辉煌的视像》({美}迈克尔·卡米尔著,陈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9页)就像热尔曼·巴赞所说的,“哥特式“一词是”日耳曼“或条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用以贬低中世纪艺术的用词)的法语同义词。
《艺术史》(热尔曼·巴赞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5 页)其实,“哥特式” 起源于生活在波罗地海和黑海一带的游牧民族哥特族,他们是中世纪初期入侵欧洲“蛮族”的主要力量。
这也是当17 世纪再次提起这一词语时还是带有挥之不去的“轻蔑含义” 的根源所在,“从种族和历史的角度以贬抑的态度诠释了一个异族的时代。
”关于这一点,格罗德茨基又指出可以参考莫里哀的诗歌“,, 哥特装饰无聊的趣味,一个无知时代令人作呕的畸形怪物,由野蛮的狂潮造就,, ” 。
《希腊的光荣》(莫里哀,转引自《哥特建筑》{法}路易·格罗德次基著,吕舟,洪勤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第5页)这便造就了哥特艺术得名并非在其诞生之时,而是在文艺复兴的大潮中。
“对于要恢复希腊、罗马时代建筑荣耀的意大利人来说,哥特是一种无厘头的技术游戏,不知所云,因此以“蛮族的”这样词汇来称呼它是恰如其分的。
”方晓风是这样描述瓦萨里对“哥特”的谈论的。
《哥特建筑的力量——平民性与整体性》(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总第199期,2009.1 )而这一切,直到18 世纪的评论家威廉·吉尔平等人,才有所转变。
“哥特” 开始得到相对肯定的评价,甚至是赞美的言语,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蛮族”欧洲的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格体验,而这又突出表现在建筑方面。
众所周知,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最主要的贡献之一,而这些令后人称奇的建筑中,哥特式的教堂建筑无疑拥有无法比拟的一席之地。
这大概也就是《世界艺术史·建筑卷》中所说的“黑格尔把中世纪艺术归为浪漫型艺术,也主要从哥特式建筑着眼的”原因吧。
.哥特式建筑的产生《西方建筑史》中曾指出:“西方建筑史上几乎没有其他阶段像哥特时期一样带来如此的风格诠释, 对于其不同的解释放在一起虽然会互相抵消,但其中也确实包括一些真知灼见。
”《西方建筑史》({英}大卫·沃特金著,傅景川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 第126 页)就像沃特金在紧接着的文字中举的保罗· 弗兰克的例子,他带有争议性的指出:“中世纪文化不同侧面的“共同根基” 都“存在于基督之存在中”。
《哥特史》(保罗·弗兰克尔,1962)由此可见,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的联系是甚为密切的。
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中世纪时期建筑艺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基督教极度盛行的中世纪,宣扬教威成为基督教会的主要任务。
在《从哥特式建筑看中世纪的审美文化》一文中提到:“这种精神象征尽量回避对具体人物形象的描绘,因为上帝与天国世界是终极的,是人及其精神的主宰,不能借助视觉形象来表现。
在这种审美需要的驱使下,中世纪的审美理想集中于建筑本身,从而构造了一个特殊的建筑文化世界。
” 《从哥特式建筑看中世纪审美文化》(马庆晓,《大众文艺》设计与人文)与此同时,在文章下面提到:“与之相应,中世纪形成了一套宗教艺术理想模式。
这个模式强调崇高的形式美。
”这便说明,这一时期内在基督教会的眼里,艺术并不是艺术,建筑也并不是建筑,他们仅仅只是宗教观念的物化形态。
而这“物化的形态”的典型代表,便是欧洲建筑艺术最灿烂的核心——教堂。
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综述的哥特式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要研究哥特式建筑的产生及渊源,必定要从教堂艺术的兴起入手。
《西方艺术史·建筑卷》在中古时期的建筑一节指出:“西方的艺术都是从教堂或者说通过教堂表现出来的,戏剧、音乐是在教堂中表现的,绘画装饰艺术也是如此,而教堂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教堂的确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具有独特的意味。
舒尔乡说:“建筑全都传统性的朝向东方,换而言之即教堂后的园堂朝向东方——太阳跃出的地方,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诞生,而教堂建筑的正面朝的西方,西方——是太阳每晚沉睡,或云太阳似乎是死去的地方。
这种朝向反映了基督徒对于以光线每天的消失和复出为象征的复活的信仰, 人们会被城市中所有其他神殿朝向上的一致性所打动, 人们由此明白了宗教建筑物在城市总体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建筑》(唐·昂热列可·舒可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第50-51 页)“教堂是城市的礼仪中心”,所以,哥特式教堂在教仪盛行的中世纪必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宗教礼仪作用,种种原因造就了哥特式教堂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宗教信仰的必要基础。
作为中世纪西方三大建筑风格之一的哥特式建筑,代表着中世纪的神圣与奥妙,崇高与威严的时代特征,华丽的感官效果所造成的天国世界的吸引力。
现在已经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这一风格诞生于12世纪30年代,法兰西岛附近的地区,并遵循着一定的时间顺序,最终流传到欧洲各地。
而另一位学者丹纳在解释哥特式建筑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基督教是普遍的宗教,诉之于广大的群众,号召所有的人拯救灵魂,所以屋子要特别宽大。
”《艺术哲学》(丹纳著,商务印书馆1981,第51页)愈加宽大的房子必能容纳更多的信徒,而哥特式建筑自身的独特风格又起到了吸引信徒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便是中世纪基督教会所期望的。
而这一切,又要从哥特式建筑独特的设计风格中说起。
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能够创造出飞拱,把人们的精神引向天国;能够将墙改进为玻璃屏风,这种屏风上有教育礼拜者的教义以及信仰原义的图画故事,能够使礼拜者沉浸在天国般的光亮之中。
”这是纽金斯在其著作《世界建筑艺术史》《世界建筑艺术史》(帕瑞克·纽金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第26 页)中的描述。
可见,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来源同样也具有浓厚的基督色彩,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建筑学方面的含义。
从18 世纪研究哥特史建筑的先驱者开始,用简练语言概括什么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尝试就从未停止。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哥特式建筑的主要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及创造性热尔曼·巴赞在《艺术史》中说道,“处女般”一词是我们试图用于哥特式艺术的术语。
原因在于,哥特式艺术是纯粹的创造力,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起点。
巴赞将哥特与其他艺术风格相比较,哥特的更富创造。
“罗马得益于希腊,拜占庭出自罗马与东方,罗马艺术则是东方、拜占庭、蛮族和古代的混血儿,文艺复兴艺术和现代艺术则借鉴了古代艺术的全部形式,以及大部分关于美的思想。
哥特艺术则恰恰相反,它摆脱了束缚罗马式艺术的推动力之陈旧式的重负,从自然出发。
”哥特式建筑则是同样的道理,其结构、装饰、灵感皆赋之于自然。
诸多的学者也是始于此,对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进行了充分的比较。
张浩达就指出:“在建筑艺术上看,哥特式建筑师们受了穆斯林建筑师的影响,要与罗马式圆筒形屋顶或锅底形圆顶一刀两断,他们别出心裁的创造了尖顶。
”《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张浩达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虽然我们无法否认哥特式教堂是脱胎于罗曼式的教堂,其平面原型是继承前人的。
但是,哥特式技术对罗曼式建筑的改造是全方位的,绝非表面简单地以尖拱代替半圆拱那么简单。
罗曼式建筑从外部的形制结构、综合表现力到内部的采光、整体空间的建构,都存在着设计造成的无法避免的缺憾。
而哥特式建筑,凭借其新兴的风格,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
迟轲在其出版《西方美术史话》一书中,则有更为明确的解释。
“罗曼式建筑以水平线及圆拱劵为主,宽阔平稳,但不免有沉闷笨重之感,且墙壁面积大,其上的装饰雕刻与绘画,更倾向于程式化的几何图案;而哥特式建筑以尖顶拱劵和垂直线为主,更显精致,门窗也几乎没有墙壁,雕刻与绘画更强调生活的真实感。
” 《西方美术史话》(迟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第64-65页)这些相比较于罗马的改进与优点正是来源于哥特的想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