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学时总数:32学时
学分总数:2学分
适用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增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以及交际的准确性,帮助他们避免交际失误,能够适应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它不同于其它英语专业的课程,实践性较强。
三、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跨文化交际基础篇,包括跨文化交际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如何理解交际与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篇,主要阐述文化如何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特别是世界观与价值观如何因文化而异,并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人际关系。第三部分为言语交际篇,包括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介绍中西方人对语言交际功能的不同认识和在交际中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较为详细的说明中英语言存在的差异,探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和英语口、笔语交流中的语言迁移问题。第四部分为非语言交际篇,探讨非言语交际行为的跨文化差异。第五部分为跨文化交际的提高篇,重点探讨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建议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注意有意识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自信以及交际的准确性,避免交际失误,能够适应不同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建议:建议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讨论为辅;教材学习为主,影音材料视听为辅;教学中以个案分析为先导,知识讲解为主导,以增强学生基本技能。
五、主要实践环节与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中文化差异,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或者课程论文)。形成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等因素。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资源
建议教材:
1. 《跨文化交际导论》,宋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资源:
1.《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Larry A. Samovar and other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Guo-Ming Chen,William J. Starosta,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3.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4. 《跨文化交际教程》,刘凤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6. 《语言与文化》,邓炎昌、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
7.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平洪、张国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9. 《跨文化传统》,王宏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10.《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11.《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