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稳态的生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稳态的生理意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体现生物教学是学生活动的教学,体验的教学。
2.实现多媒体在体验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
3.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1)首先分析苏教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在处理内环境、稳态和调节这三个贯穿本模块的核心概念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把握苏教版教材的教学工作。如下表1:
表1:人教与苏教的不同之处
注:苏教版关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稳态的生理意义中的稳态的概念中一带而过,没有展开详讲,却在随后将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既是化学物质、又能维持渗透压)、血糖调节(既是化学物质、又能维持渗透压)作为人体稳态的子章节具体展开,酸碱度在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的继续探究中让学生收集资料来分析酸碱度保持稳定的原因。
人教版直接在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中具体展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中的化学成分和渗透压:以血浆为例讲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具体讲解渗透压的渗透现象的机制,而酸碱度和体温则在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体温作为论证内环境动态变化的一个实例,酸碱度的维持作为一节实验来展开。而稳态理化性质的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这三部分内容在人教版却作为通过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以及激素的调节这两部分内容的实例来提出的。同一个调节在不同的版本论证的主题不同,偏重点也就不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教版在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子章节讲了两个重要概念:内环境和稳态。将稳态的理化性质的调节过程在随后的子章节分别讲述。而将调节的手段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置到独立的章节。人教版则以讲调节手段为主,将理化性质的调节过程作为作为
调节手段的实例。总之,不管是手段和调节过程分开讲还是合在一起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稳态。
(2)稳态的生理意义教材分析:从单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再由内环境引出什么是稳态,接下来阐述为什么要维持稳态,最后如何来维持稳态。可见教材的编写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而这种逻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2.内环境概念形成:
通过单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多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识图观察人体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找出这些环境的共性,得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本教案对教材的开发,主要是创生了概念的体验和提炼过程。
3.学习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稳态是贯穿本模块的一个重要概念,之所以重要,因为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正确的理解稳态的意义可以为后续生态系统的稳态奠定基础。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1)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有明显的发展;
(2)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分析事务的本质。这就为我们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准备了思维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在高二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中,有四部分内容可以成为构建新知识的认知基础:
(1)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可以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奠定基础
(2)必修一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节,水在活细胞中一般约占细胞总质量的60%-90%。为由细胞外液推理出细胞内液奠定了基础。
(3)必修一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节,某些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失衡导致的症状。
(4)化学的缓冲液为理解血液的pH平衡奠定了基础。
(5)必修一物质的跨膜运输水分子的自由扩散为理解渗透压做了铺垫。
3.非认知因素分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
(3)说明内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4)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仿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稳态概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形成真理是相对的哲学观点(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重难点]
1.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说明稳态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举例说明反馈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重要意义
2.难点:说明稳态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环境]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实验室观察);
◆图1-5 ,以及视频1;
◆多媒体课件;
◆《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南》《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等
[教学方法]
1.教师的启发式引导与学生的动脑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2.教师多媒体展示与学生板书、提问等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思路]
(1)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情景引入主题,用多媒体提供任务驱动,为“概念形成”的教学服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成果”的微型研究过程。
(2)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沿着由“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实质联系。
(3)鉴于苏教和人教两个教材版本的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稳态的生理意义中讲的深度限于学生知道理化性质包括那些内容,在后续的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以及血糖调节的教学中,对其进行详细展开,通过调节再次论证调节的目的是稳态。酸碱度在稳态的生理意义课后,作为一个继续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做实验是一种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也是一种探究。只是两个版本的偏重点不同而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处理。
(4)将进行过程性评价,监控、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将努力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教学时空要开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
教师活动1:由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引发思考,不同的生物所处的环境相同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那种环境作为你的生存环境?
图1 图2 图3 图4 视频1 草履虫生活的环境(超链接)
学生活动1: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不同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在寒冷环境下,有的在炎热干旱地区,而有的在温度水分适宜的地方,宇航员在高真空、失重、高寒、高辐射的太空环境,草履虫生活在水的环境中。对我们而言,当然选择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
教师活动2:由上图我们知道了以上的环境都是以生物个体为主体或中心而言的,图1、2、3的例子是生物个体的生存环境,肉眼可见,易于理解。图4是太空环境的宇航员。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