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

合集下载

仿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仿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仿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仿生材料的研究被视为制造业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仿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一、仿生材料的定义及其应用仿生材料是指通过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机理,设计、制造出具有类似生物体性能的人工材料。

仿生材料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智能机器等领域。

生物医学材料方面,仿生材料的制备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骨骼、胶原蛋白等生物替代材料,用于修复人体器官和组织,取代或弥补存在缺陷的生物材料,实现生物材料的再生和治疗。

在环保领域,仿生材料的制备可以制造出具有净化水源、改善空气质量等功能的新型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环保成本,提高环保效率。

在智能机器领域,仿生材料的应用可以制造出具有自修复能力机器、具有自适应机能的机器等,不断提高机器的精准度和适应能力。

二、仿生材料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备仿生材料,其中最常用的包括自组装法、电化学沉积法、纳米复合材料法、3D打印技术等。

1、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通过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如电场、温度、pH值等)使分子或颗粒在自由状态下自发组装成二维或三维超分子结构,最终得到固体材料。

自组装法制备的材料具有成本低、结构复杂、形态可控、超分子结构规律等优点。

目前自组装法中应用较多的是溶液自组装法、气相自组装法和薄膜自组装法。

2、电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是将化学物质通过电流进行还原或氧化,使得原料从溶液中析出成固体材料,实现所需形状和结构的制造技术。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仿生材料具有成本低、控制性强、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

目前电化学沉积法中应用广泛的是阳极氧化法和电镀法。

3、纳米复合材料法纳米复合材料法是将纳米尺度的粉体或人工合成的蛋白石结合于材料基体中,制备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法的制备技术成本低,结构变化灵活,功能所得相对较好。

纳米复合材料法中应用较多的有化学还原法、高温煅烧法、半导体量子点掺杂法等。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制造技术与应用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制造技术与应用

建筑领域:如 仿生混凝土、 仿生玻璃等
环保领域:如生 物降解材料、污 水处理材料等
电子领域:如 仿生传感器、 仿生电池等
纺织领域:如 仿生纤维、仿 生织物等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 的制造技术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的制造原 理和过程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的定义和 分类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的制造技 术和设备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领 域和前景
材料选择:选择 具有优异性能的 生物材料作为仿 生合成材料的基 础
结构设计:模仿 生物结构的特点, 设计出具有优异 性能的仿生合成 材料结构
加工工艺:采用 先进的加工工艺, 如3D打印、纳米 技术等,提高仿 生合成材料的性 能
表面处理:对仿 生合成材料进行 表面处理,如涂 层、改性等,提 高其耐磨性、耐 腐蚀性等性能
01
02
03
04
生物仿生合成材料 件,如机翼、发动机等 仿生合成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等优良性能,适合航空航天领域使用
仿生合成材料可以模仿生物结构,如蜂窝结构、骨骼结构等,提高航空航天器的性能
仿生合成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01
02
03
04
生产成本:包 括原材料成本、 研发成本、生 产设备成本等
经济效益:包括 产品销售利润、 市场占有率、品 牌价值等
成本控制:通过 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原材料成本 等手段降低生产 成本
经济效益提升: 通过提高产品质 量、扩大市场份 额、提高品牌知 名度等手段提高 经济效益
起源: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深入研究生物机理,再到现在的智能化、多功能化

骨仿生材料的进展

骨仿生材料的进展

骨仿生材料的进展摘要:人口老龄化,疾病以及交通事故等造成大量的人体骨组织损伤和丢失。

现在人类致力于研究以生物大分子及其衍生物为模板进行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这些生物大分子主要有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等。

此外很多学者还在利用自组装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HA/COL)复合物,但是将这些材料用于人类时,需要考虑生物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所以人类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与双相羟基磷灰石(HA/B-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I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确定其相容性,同时还存在另一种问题,一些人造骨缺乏力学强度,尚不能在四肢负重部位修损。

关键词:骨仿生材料组织相容性负重组织工程骨一、前言目前,由于交通事故、疾病、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人体骨组织缺损、骨丢失、骨折、骨质疏松症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自体骨具有优异的骨组织修复能力,但其来源有限,无法做到临床上大规模的应用。

在这种背景下,骨仿生材料的研制开始蓬勃发展。

但是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分子仿生设计合成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种方法还不成熟,理想的有机基质模板的分子结构和组装方式及理想的矿化方式还有待研究。

很多学者采用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从生物分子调控水平上去理解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并探究负重组织工程骨的新型支架的仿生学设计,同时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的问题也在一直困扰着人们。

二、正文针对以上生物组织细胞相容性以及负重组织工程骨的问题,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或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

采用冷冻干燥和仿生矿化技术自制 4 种仿生复合骨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分别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

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种植于自制 4 种支架及58S 生物玻璃支架上。

医学中的仿生学与生物学合成技术

医学中的仿生学与生物学合成技术

医学中的仿生学与生物学合成技术近年来,医学界迅速发展出许多先进的技术,其中包括仿生学和生物学合成技术。

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医学中的仿生学和生物学合成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分析其在医学上的意义和挑战。

一、仿生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仿生学是以自然界生物学系统为模板,利用工程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设计和制造具有类似生物系统特性的新材料、结构和装置的学科。

在医学中,仿生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仿生医疗器械的研发仿生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设计和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提供了依据。

例如,仿生技术可用于开发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的人工关节和植入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仿生材料的应用仿生材料是指模仿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造出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仿生心脏瓣膜、仿生血管和仿生骨骼等。

这些材料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 仿生系统的研究仿生系统是指将自然界的生物学系统的原理和特性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例如,仿生系统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眼科检测和治疗方法。

二、生物学合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生物学合成技术是将生物学原理和工程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改造和组合生物体内的基因和细胞,创造新的化合物和生物体的技术。

在医学领域,生物学合成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生物学合成技术可以用于生成并大规模生产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药物。

通过改造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的基因,使其产生所需的药物蛋白,为药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2. 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生物学合成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和重建受损细胞和组织。

例如,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细胞,并将其重新植入患者体内,可以实现细胞治疗,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和再生。

3. 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生物学合成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

生物医用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现状1.研究背景人体骨组织本身有一定的再生和自修复能力,但只限于小面积的骨缺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其他因素,这种能力会有所衰退。

其中,软骨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

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以及受伤后未分化的细胞难以迁移到受伤部位,所以其自身修复的能力较差。

因此对于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发育异常的个原因引起较大的骨缺损,单纯依靠骨组织自身的修复自然无法自然自愈,需要进行骨移植手术治疗。

常用人工骨修复材料分为四类,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1]。

1.人工骨修复材料分类及特点2.1 金属材料用于人工骨的金属材料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钛合金、钴基合金,此外还有贵金属、纯金属钽、铌、锆。

金属材料的优点是力学强度高,缺点是可能有毒性、易腐蚀,应力遮挡效应,易造成骨质疏松[2]。

2.2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与天然骨良好的亲和性,可在人体内稳定存在,适合用作人体硬组织部位的替换材料。

磷酸钙、生物活性玻璃是骨修复研究中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3]。

磷酸钙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

磷酸钙表面能形成磷灰石层,与骨组织通过化学键稳定结合,进而提高与受损骨间的整合效果。

2.3 有机高分子材料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与人工合成高分子两类。

其中,天然高分子包括胶原、纤维蛋白、丝素蛋白、甲壳素、透明质酸、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包括聚羟基乙酸(PGA)、聚乳酸(PLA)、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PLGA)和聚已内酯[4]。

胶原是天然骨中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它能为钙盐沉积提供位点,同时还能与调控细胞矿化的蛋白相结合,促进骨基质矿化。

但存在机械强度较低、降解过快等不可调控的缺陷。

2.4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根据材料的优缺点,将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进行复合制得,不仅兼具组分材料的性质,还可以得到单组分材料不具备的新性能。

人工合成的骨修复材料

人工合成的骨修复材料

动物试验
生物力学性能特点
Biomechanical Assessment of Bovine Bone and Bioactive Glass as Cancellous Bone Graft Materials
6 mm
材料和方法 动物模型: 新西南白兔 (2.0-3.0kg) 缺损: 如右图,自径6mm, 在外侧髁横穿股骨 试验方法: 固骼生® Bio-Oss® (钙磷物资) 正常骨对照 试验周期: 4到 12星期
一种全新的再生材料
完全人工合成 – 不用担忧(如用异体异源骨)病菌的传染,免受二次手术痛苦(如取自体骨). 骨传导作用 – 独特的表面性能提供良好的骨支架. 骨生长促进作用 – 固骼生的离子释放促进整个缺陷区域的成骨细胞的活性. 活化基因表达 –固骼生的离子释放产物活化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成骨作用的基因基础)。 临床证实 – 在广泛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其结果已得以证实.
Learn More
Bioactive Glass Stimulates In Vitro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Creates a Favorable Template for Bone Tissue Formation
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实验程序 将固骼生块材料放入有细胞培养液和成骨细胞的培养皿中 恒温培养到22天 用EDTA溶液将表面细胞物质清洗掉 结果 直接观察到细胞在表面的吸附,3维骨组织在表面形成
骨促进作用
结果 – 组织学观察 在固骼生表面上,成骨细胞占据更密集而不像在其他试验材料上分散开 在固骼生培养面上,很多表面层汇集在一起。与羟基磷灰石和金属合金相比,在固骼生表面上,更大的细胞团形成,更显著的细胞表达.

一种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彭松林,贺小琴,赵津,何同忠,王尚
申请号:CN202010871881.X
申请日:20200826
公开号:CN112007213A
公开日:
20201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包括骨修复层和软骨修复层;所述骨修复层包括亲疏水片段聚合物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所述软骨修复层包括亲疏水片段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得到的弹性体。

所述骨软骨修复仿生材料具有与骨环境和软骨环境相匹配的力学性能,而且在生物体内还具有可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

申请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巩克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生物医学工程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医学工程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医学工程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的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仿生材料是通过模仿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人造材料,它能够提供适合人体组织生长和功能恢复的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器官的制作中。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展示生物医学工程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的应用。

案例一:人工皮肤人工皮肤是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应用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传统的人工皮肤使用合成材料,虽然提供了创面的保护,但却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而采用仿生材料制作的人工皮肤,不仅具有与真实皮肤相似的外观,更能够实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血液供应和气体交换,从而提高创面愈合的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改进仿生材料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特性,使得人工皮肤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能够用于烧伤患者的伤口修复,还能够应用于整形手术等领域。

案例二:人工骨髓人工骨髓是一种应用仿生材料制作的人工器官,能够模拟和替代自然骨髓的功能。

骨髓是人体内产生血细胞的重要器官,当骨髓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可能导致血液系统功能障碍。

而仿生材料制作的人工骨髓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支持结构,使干细胞得以生长和分化为正常的血细胞,从而恢复血液系统的功能。

目前,人工骨髓已经在一些临床实验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为骨髓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案例三:人工心脏瓣膜心脏瓣膜是心脏内流动的阀门,起到控制血液流向的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人工心脏瓣膜存在耐用性、生物相容性等问题,且无法实现与自身心脏组织的良好结合。

通过利用仿生材料制作人工心脏瓣膜,可以改善传统人工瓣膜的缺陷。

仿生材料能够模拟自然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用性。

因此,采用仿生材料制作的人工心脏瓣膜能够更好地替代自然瓣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总结生物医学工程仿生材料在人工器官中的应用案例正不断丰富,从人工皮肤到人工骨髓,再到人工心脏瓣膜,生物医学工程的技术不断推动着仿生材料的发展。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仿生合成侯京朋长期以来, 缺损骨骼的再生修复一直是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20年来, 骨的仿生制备已成为缺损骨骼修复研究的重要内容。

几乎所有优异的生物矿化材料都采取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 因此, 从生物分子调控水平上去理解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骨生物材料的合成是突破这一领域的关键。

1 分子仿生的原理受天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启发, 采用仿生的思想进行生物材料的合成设计已有悠久历史。

传统的仿生学设计, 常采用材料合成的方法去模拟生物体系。

但是, 天然矿化组织都是由生物大分子(脂类、蛋白、多聚糖)和无机矿物组成的复合材料, 从宏观到微观、从分子到纳米都是自组装的有序等级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是利用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等)自组装, 无机晶体核化、定向、生长和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使其在纳米水平上表现出非凡的有序性, 这些都是传统的材料合成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物理、化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依据生物矿化过程的“有机基质调控”理论, 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和纳米合成技术的联合应用, 使仿生学进入了分子水平,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仿生材料化学。

2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的现状2.1 自组装表面活性剂微囊仿生合成无机骨修复材料通过表面活性剂形成脂质小泡, 原位合成具有复杂微孔结构和精确表面形态的仿生无机材料。

Walsh等首次使用微乳方法合成了高度有序的无机仿生骨材料。

刘景洲以天然来源的卵磷脂为双亲分子, 正十四烷油相和水相形成的微乳胶为磷酸钙矿化的“模板”, 调控、诱导矿化。

获得由卵磷脂与羟基磷灰石(HA)共同构建的具有纳米结构的立体网状、空心棒状、空心球状产物, 制备了具有纳米微观结构的生物活性替代材料。

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合成无机生物材料, 而且必须去除表面活性剂。

2.2 钛材表面的仿生涂层钛及其合金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具有较理想的生物学活性, 因而广泛应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缺损的负荷区。

仿生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仿生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仿生材料的合成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材料的深入研究,仿生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仿生材料是指通过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方法,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来设计和制造的一类材料。

本文将从仿生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仿生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一、仿生材料的合成方法1. 生物模板法生物模板法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的有机或无机材料作为模板,将仿生材料在模板上合成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模板包括贝壳、骨骼等。

以贝壳为例,可以利用贝壳内的有机物质作为模板,通过溶液法或气相法合成仿生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的材料具有天然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能更好地模拟生物体。

2. 生物体内仿生合成法生物体内仿生合成法是将仿生材料的合成过程放入生物体内进行,通过生物体的代谢和自组装作用来合成仿生材料。

例如,利用蛋白质的自组装能力可以在细胞内合成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相对简单,且能够得到具有生物特性的仿生材料。

3.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仿生材料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液法、沉淀法等。

以溶液法为例,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配比来合成具有特定形态和结构的仿生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可控性强,能够得到各种形态的仿生材料。

二、仿生材料的应用领域1. 医学领域仿生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仿生材料可以用于皮肤修复和再生,通过模拟自然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创伤愈合和组织再生。

此外,仿生材料还可以用于人工器官的修复和替代,如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

2. 航空航天领域仿生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例如,仿生材料可以用于飞机的表面涂层,提高飞机的气动性能,减少能量损耗。

此外,仿生材料还可以用于航天器的材料,提高航天器的耐高温和抗辐射性能。

3. 环境领域仿生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磷酸化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物的仿生合成及其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磷酸化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物的仿生合成及其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入 到含有 P S的 N O C a H的溶液 中, 反应 形成的沉淀物冷冻 将
干 燥 后 , 到 磷 酸 化 壳 聚 糖 一羟 基 磷 灰 石 纳 米 复 合 物 ( C — 得 P S
H p 。最后 , P SH p与 成骨 细胞 共 培养 , 价其 细胞 A) 将 C —A 评
相容性 。结 果 P S可 以 调 控 H p 晶 体 成 核 、 长 ; C — C A 生 P S
F 2培 养基及 胰 蛋 白酶 为美 国 G B O公 司产 品 ; 1 IC 地 塞 米松 、 生素 c、 一 酸甘油 钠 、 丫[ 一4 5 二 甲 维 B磷 M1 3 ( ,一 r 基 噻唑 一)2, 2 . 5二苯 基 四氮唑 嗅盐 ] 为美 国 Sg a公 i m 司产 品 ; 碱性 磷酸 酶 试 剂 盒 购于 南 京 建 成生 物 制 品 有 限 公 司 。 烧 结 的 羟 基 磷 灰 石 ( yrx aai , hdoyp te t HA ) p 粉末 由四川 大 学 华西 口腔 医学 院 材料 教 研 室
dfat n R 型 号 为 X P r PoMP P ip irc o ,X D) f i et r D, hl s公 i 司产 品 ; 立 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 or r rnf m 傅 F r e- a s r i T o if — d 丌 I 型 号 为 5 0 美 国 Nclt 司 产 nr r , R) ae 1 P, io 公 e
赠 送 。1~3 dWi a 鼠 ( 洁 级 ) 雌雄 不 限 , s r大 t 清 , 由
2 0世纪 8 0~9 0年 代 , 生 了一 种 新 型 的 材 料 诞 合成 技术— —分 子仿 生合 成 。其 主要思 想是 在生 理 条件 下 , 以有机 大分 子 为模板 控制 无机 晶体 的形 成 , 通过 生物 大分子 的 自组装 形成 纳米 的 、 多等级 的 、 有 序 的类骨 结构 。 目前 , 用 分 子仿 生方 法 构 建 有 机 应

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研究_杜昶

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研究_杜昶

第31卷第5期2012年5月中国材料进展MATERIALS CHINAVol.31No.5May 2012特约专栏收稿日期:2012-05-02基金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12CB619100,2011CB606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30101,U0834003,51072056)作者简介:杜昶,男,1972年生,教授通讯作者:王迎军,女,195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研究杜昶,赵娜如,叶建东,陈晓峰,王迎军(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由肿瘤、炎症及各类创伤而导致的骨组织坏死、病变、缺失及骨折是临床多发病症,自体骨移植虽然是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但由于供体受限而很难满足需求。

通过对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矿化过程的模仿,应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特别是纳米技术,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控,获得仿生型骨修复材料或者对传统材料进行仿生功能化修饰,以满足临床对病损或缺失的骨组织进行有效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阐述了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类骨钙磷纳米矿物的合成,有机分子模板对纳米矿物尺寸和形貌的调控,以及仿生多孔结构支架的构建等。

关键词:骨修复材料;生物矿化;仿生合成中图分类号:R31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62(2012)05-0002-09Biomimetic Functionalized Bone Repair MaterialsDU Chang ,ZHAO Naru ,YE Jiandong ,CHEN Xiaofeng ,WANG Yingjun(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issu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one defect and bone fracture are common clinical implications due to bone tumor resection ,bone necrosis ,osteitis and various traumas.Transplantation of autograft that comes from a healthy site in patient to the defect site is the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but the donor shortage limits its application.Mimicking the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and its biomineralization process ,biomimetic functionalized bone repair materials can be produced with ad-vanced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a precise modulation.This manuscript focuses on the synthesis of nanoscale calcium and phosphate containing minerals ,the control of organic molecular templates on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bone-like minerals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biomimetic porousscaffold.Key words :bone repair materials ;biomineralization ;biomimetic synthesis1前言由肿瘤、炎症及各类创伤而导致的骨组织坏死、病变、缺失及骨折是临床多发病症,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有些还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纳米羟基磷灰石_胶原骨修复材料_冯庆玲

纳米羟基磷灰石_胶原骨修复材料_冯庆玲

存在抗原性的问题( 各种以金属’ 陶瓷或高分子制 造的人工骨替代材料也已应用于临床" 但多数是作 为永久植体使用" 它们不能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因而长期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
! -)BB0M,)’I9’/ (;C=)B L0.] $"$!_\‘%\‘‘$X J!D(9.] V9)D(C0BaD(9.6CM9’/=;(60I;6H’
料 的 矿 物 含 量 约 为 2$3 " 矿 物 相 为 含 有 碳 酸 根 的 羟 基 磷 灰 石 " 结 晶 度 低 " 晶 粒 尺 寸 为 纳 米 量 级 % 矿 物 相 均 匀 沉 积 在
! 型 胶 原 蛋 白 基 质 上 % 1*+- 复 合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表 现 为 各 向 同 性 " 其 显 微 硬 度 可 以 达 到 骨 皮 质 显 微 硬 度 的 下 限 % 用
1*+- 是 生 物 活 性 材 料 " 种 植 体 与 骨 组 织 可 形 成 界 面 化 学 键 合 %
仿生合成 纳米羟基磷灰石 ! 胶原复合材料
45"%6$%
!"#$ ! %&’($)&"*"+,+- ! .$//"0-# 1$2*$3,+- 4$( 5$#- 6-*",(
70’/ 89’/ ! .9’/ : -;9 7; ! <=(9 >=(’/ ?09
B0,(9B9’/6 ;-+%$’3 1*+- H)D,)M9C0 W(M I0O0.),0I VP V9)D9D0C9H D0C=)I6 6-3</+3 L=0 H)D,)M9C0 M=)W0I M)D0 E0(C;B0M )E ’(C;B(. V)’0 9’ V)C= H)D,)M9C9)’ (’I D9HB)MCB;HC;B06 L=0 D9’0B(.M H);.I H)’ ! CB9V;C0 C) 2$3 VP W09/=C )E C=0 H)D,)M9C0M 9’ M=00C E)BD6 L=0 9’)B/(’9H ,=(M0 9’ C=0 H)D,)M9C0 W(M H(BV)’(C0 ! M;VMC9C;C0I =PIB)TP(,(C9C0 @ *+U W9C= .)W HBPMC(..9’9CP (’I ’(’)D0C0B M9<06 *+ ,B0H9,9C(C0M W0B0 ;’9E)BD.P I9MCB9V;C0I )’ C=0 CP,0 ! H)..(/0’ D(CB9T W9C=);C ,B0E0B0’C9(. )B90’C(C9)’6 L=0 H)D ! ,)M9C0 0T=9V9C0I (’ 9M)CB),9H D0H=(’9H(. V0=(O9)B6 *)W0O0BX C=0 B0M9MC(’H0 )E C=0 H)D,)M9C0 C) .)H(.9<0I ,B0MM;B0 H);.I B0(H= C=0 .)W0B .9D9C )E C=(C )E E0D;B H)D,(HC(Y L=0 C9MM;0 B0M,)’M0 C) C=0 1*+H)D,)M9C0 9D,.(’C0I 9’ D(BB)W H(O9CP W(M 9’O0MC9/(C0IY Z’)), D9HB) ! =(BI’0MM C0MC W(M ,0BE)BD0I C) H)D,(B0 C=0 D0H=(’9H(. V0=(O9)B )E C=0 H)D,)M9C0 (’I V)’0Y +C C=0 9’C0BE(H0 )E C=0 9D,.(’C (’I D(BB)W C9MM;0X M).;C9)’ ! D0I9(C0I I9MM).;C9)’ (’I D(HB),=(/0 ! D0I9(C0I B0M)B,C9)’ .0I C) C=0 I0/B(I(C9)’ )E C=0 H)D,)M9C0X E)..)W0I VP 9’C0BE(H9(. V)’0 E)BD(C9)’ VP )MC0)V.(MCMY L=0 ,B)H0MM )E 9D,.(’C I0/B(I(C9)’ (’I V)’0 M;VMC9C;C9)’ W(M B0D9’9MH0’C )E V)’0 B0D)I0.9’/Y 1$#./<3,$# L=0 H)D,)M9C0 H(’ V0 9’H)B,)B(C0I 9’C) V)’0 D0C(V).9MD 9’MC0(I )E V09’/ ( ,0BD(’0’C 9D,.(’CY

【推荐】仿生骨简介-推荐word版 (9页)

【推荐】仿生骨简介-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仿生骨简介篇一:骨仿生材料的进展骨仿生材料的进展摘要:人口老龄化,疾病以及交通事故等造成大量的人体骨组织损伤和丢失。

现在人类致力于研究以生物大分子及其衍生物为模板进行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这些生物大分子主要有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等。

此外很多学者还在利用自组装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HA/COL)复合物,但是将这些材料用于人类时,需要考虑生物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所以人类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与双相羟基磷灰石(HA/B-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I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确定其相容性,同时还存在另一种问题,一些人造骨缺乏力学强度,尚不能在四肢负重部位修损。

关键词:骨仿生材料组织相容性负重组织工程骨一、前言目前,由于交通事故、疾病、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人体骨组织缺损、骨丢失、骨折、骨质疏松症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自体骨具有优异的骨组织修复能力,但其来源有限,无法做到临床上大规模的应用。

在这种背景下,骨仿生材料的研制开始蓬勃发展。

但是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分子仿生设计合成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种方法还不成熟,理想的有机基质模板的分子结构和组装方式及理想的矿化方式还有待研究。

很多学者采用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从生物分子调控水平上去理解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并探究负重组织工程骨的新型支架的仿生学设计,同时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的问题也在一直困扰着人们。

二、正文针对以上生物组织细胞相容性以及负重组织工程骨的问题,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或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

采用冷冻干燥和仿生矿化技术自制 4 种仿生复合骨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分别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

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引言: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们具有多样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对于医疗器械、药物传递系统和组织工程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够在体内被生物降解和代谢,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材料的痛苦。

常见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和明胶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能,在组织工程和药物传递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是指能够与生物体组织相容性良好的材料。

例如,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等高分子材料常被用于制备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和人工皮肤等医疗器械。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惰性,能够减少对生物体的刺激和排斥。

3.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医学应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例如,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A-HA)复合材料可以用于骨修复,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VA-PAA)复合材料可以用于药物控释,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疗效。

二、人工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1. 高分子合成法:高分子合成法是最常用的制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方法之一。

通过合成反应将单体聚合成高分子链,然后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制备成所需的材料形态。

例如,通过聚合反应将乳酸单体聚合成聚乳酸高分子链,再通过热压、溶液浇铸等方法制备成薄膜、纤维或颗粒等形态。

2. 共混法:共混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混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材料。

例如,将聚己内酯和明胶混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的特点。

3. 仿生法:仿生法是通过模仿生物体内天然材料的结构和功能来合成高分子材料。

仿生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仿生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仿生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仿生材料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仿生材料是指通过对生物系统和生物结构的深入研究,利用先进的材料科学技术,开发出的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型材料。

本文将介绍仿生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一、仿生材料的合成技术1.生物仿生技术生物仿生技术是一种以生物体为模板的仿生材料合成技术。

通过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生物体中一些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可以用来制备材料。

常见的生物仿生材料有:蜘蛛丝纤维素、鲨鱼皮、壁虎足等。

以蜘蛛丝纤维素为例,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和高韧性,使得它成为了一种优秀的生物材料。

现在,科学家们通过模仿蜘蛛丝的生长过程,提纯制备出了蛋白质纤维素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仿生材料导向进化仿生材料导向进化是一种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的仿生材料合成技术。

通过建立一个基因库,仿照自然界中的进化过程,将改进后的基因库界定成新的种类,并将其编码成基因库,最后通过遗传算法来模拟进化的过程,以产生更具优良性能的材料。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合成基于碳、氧、氮等元素的高分子材料,例如,仿生合成出的许多高聚物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可以用于柔韧的机器人材料、智能感测器材料等领域。

二、仿生材料的应用1.智能材料智能材料通常用于传感、反应和控制系统等领域。

例如,光敏材料可以根据环境光线的密度来调节材料的表面性质。

而磁敏材料可以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改变自身的形态和结构。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从智能汽车制造到智能空间技术都有涉及。

例如,在智能建筑中利用这种材料可以制作出可以随温度调节开关的窗户,从而调节房间的温度。

2.仿生医学材料仿生医学材料是利用生物材料、工程学和医学技术相结合,用于替代人体组织或辅助人体功能的医学材料。

它主要用于修复人体组织损伤和替代人体器官等方面。

例如,利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仿生材料可以成功地制作出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支架等医疗设备。

骨全能的功效与作用

骨全能的功效与作用

骨全能的功效与作用【骨全能的功效与作用】一、骨全能的定义和来源骨全能,又被称为骨胶原全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物活性材料,主要成分为骨胶原和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物。

骨胶原是一种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骨全能通过仿生修复和重建人体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骨全能能够促进骨的再生和修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骨的力学性能,提高骨折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生物材料。

二、骨全能的应用领域1. 骨折修复:骨全能可以用于骨折修复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骨缺损的填充和骨不连修复。

骨全能可作为填充物填充骨缺损,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的再生,使骨折愈合更快。

2. 人工关节置换:骨全能可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填充切割面,增加人工关节与骨的接触面积,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3. 骨缺损修复:骨全能能够修复植骨融合困难的骨缺损,例如非骨折性骨坏死、骨肿瘤切除、创伤性骨缺损和植入物感染等。

4. 骨发育障碍修复:骨全能也可用于骨发育障碍的修复,例如小儿畸形脊柱和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5. 骨科手术修复:骨全能可用于各种骨科手术中,如骨折手术、关节镜手术、骨肿瘤切除手术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三、骨全能的功效与作用1. 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骨的再生:骨全能中的骨胶原和有机无机复合物能够提供良好的细胞定居表面和支撑力,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的再生和修复。

2. 提高骨的力学性能:骨全能中的有机无机复合物能够模拟人体骨的结构和成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提高骨的强度、韧性和稳定性。

3. 改善骨缺损的微环境:骨全能能够改善骨缺损的微环境,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的再生。

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骨全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降低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仿生合成
侯京朋
长期以来, 缺损骨骼的再生修复一直是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20年来, 骨的仿生制备已成为缺损骨骼修复研究的重要内容。

几乎所有优异的生物矿化材料都采取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 因此, 从生物分子调控水平上去理解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骨生物材料的合成是突破这一领域的
关键。

1 分子仿生的原理
受天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启发, 采用仿生的思想进行生物材料的合成设计已有悠久历史。

传统的仿生学设计, 常采用材料合成的方法去模拟生物体系。

但是, 天然矿化组织都是由生物大分子(脂类、蛋白、多聚糖)和无机矿物组成的复合材料, 从宏观到微观、从分子到纳米都是自组装的有序等级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是利用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等)自组装, 无机晶体核化、定向、生长和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使其在纳米水平上表现出非凡的有序性, 这些都是传统的材料合成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物理、化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依据生物矿化过程的“有机基质调控”理论, 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和纳米合成技术的联合应用, 使仿生学进入了分子水平,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仿生材料化学。

2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的现状
2.1 自组装表面活性剂微囊仿生合成无机骨修复材料
通过表面活性剂形成脂质小泡, 原位合成具有复杂微孔结构和精确表面形态的仿生无机材料。

Walsh等首次使用微乳方法合成了高度有序的无机仿生骨材料。

刘景洲以天然来源的卵磷脂为双亲分子, 正十四烷油相和水相形成的微乳胶为磷酸钙矿化的“模板”, 调控、诱导矿化。

获得由卵磷脂与羟基磷灰石(HA)共同构建的具有纳米结构的立体网状、空心棒状、空心球状产物, 制备了具有纳米微观结构的生物活性替代材料。

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合成无机生物材料, 而且必须去除表面活性剂。

2.2 钛材表面的仿生涂层
钛及其合金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具有较理想的生物
学活性, 因而广泛应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缺损的负荷区。

但是其本身缺乏与骨组织的键合作用, 所以基本属于惰性材料范畴。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促进骨性结合的形成是目前钛种植材料研究的重点。

钛材表面的超薄仿生HA涂层是研究的热点。

其步骤首先是基材的活化, 再在钙磷过饱和液中进行矿化。

一般情况下, 钛表面的二氧化钛是致密的钝化层, 引导磷酸盐沉积的能力极差, 甚至不能诱导。

通过适当的处理(酸、碱、酸碱结合、双氧水等强氧化剂、溶胶-凝胶、辉光放电处理等), 制备表面活性的二氧化钛及其溶胶, 发挥表面钛羟基(Ti-OH)的功能, 诱导磷灰石的形成。

另外可在钛材表面自组装SAM或LB
超薄膜, 诱导成核;或者接枝生物大分子诱导成核。

2.3 HA-胶原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
磷灰石-胶原(HA-胶原)复合材料是目前仿生合成中最成功的一类。

胶原是骨组织的主要有机物, 国内外许多学者以胶原为模板仿生合成了HA-胶原有序键
合的纳米复合材料, 模拟了骨组织最低等级的复合结构———纳米磷灰石晶体
的c-轴与胶原纤维(或自组装多肽)的长轴平行取向排列。

常用方法如下:①将含有钙、磷离子的溶液滴加到胶原溶液中, 实现HA形成及其与胶原纤维的组装一步完成。

其设计合成的思路是按照预计的胶原纤维和HA的重量比例, 分别配制胶原纤维溶液和一定浓度的钙磷溶液(钙、磷的摩尔比为1.67)。

合成时, 将钙
磷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胶原的溶液中, 或先将一种离子(如磷溶液)与胶原溶液
混合, 然后再逐渐加入另一种离子的溶液(如钙溶液)。

其特点是有机基质与钙磷溶液反应, 把有机分子的自组装和有机大分子模板对HA晶体的组装同步完成, 即共同组装。

其优点是容易大规模生产, 重复性好, 无机物的含量也能精确控制。

国内外对此方法有大量报道, 但多数结果显示HA晶体无明显的取向。

②胶原纤维膜或胶原纤维海绵在钙磷过饱和液中或分别在CaCl2 和Na2 HPO4溶液中交替浸泡矿化。

Du等将胶原海绵浸入0.56 mol/LNa2HPO4 (pH =14)溶液, 然后再浸入1.12 mol/LCaCl2 溶液, 获得的HA-胶原复合物中无机矿物可达总量的60%~70%, 其拉伸程度在骨的拉伸范围内。

因此可以认为0.56 mol/LNa2 HPO4 是亚
稳定体系, 合成的Na2HPO4 、Na3 P3 O10 · 6 H2 O晶体可有控地释放磷酸根, 控制HA的生成。

③通过温度敏感性载钙、磷脂质体和温度激发的胶原自组装仿
生合成HA-胶原纤维复合物。

Pederson等模拟骨组织矿化过程中的基质小泡形式, 应用交错熔融法,合成载钙、磷脂质体, 通过调节磷脂的组成, 控制磷脂的相变温度, 使之在37℃时的通透性增加, 释放钙、磷离子, 诱导矿化。

另外胶原纤
维在酸性的低温条件下, 保持单股的胶原纤维的形式, 但是当温度和pH升高, 就可以自组装成网状胶体(最低可在20℃,0.1 g/L的条件实现)。

他们综合上述脂质体和胶原纤维的热自组装特性, 当胶原纤维和载钙、磷脂质体的混合悬液从室温升高到37℃时, 脂质体释放钙、磷, 在自组装的胶原纤维中矿化。

脂质体
与胶原纤维存在较强的作用, 脂质体在胶原纤维中呈独立的颗粒状分布和聚集, 矿化物也呈颗粒状聚集, HA晶体呈棒状、板状(5 ~ 10 nm长, 100 ~ 200 nm 宽), 并在胶原纤维表面呈放射状排列。

研究提供了HA-胶原纤维复合物仿生合
成的新途径研究, 但是脂质体的矿化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④胶原纤维与其他酸性蛋白耦联进行仿生矿化。

对于胶原是促进矿化还是抑制HA晶体的形成一直争论不休, 目前认为胶原纤维在矿化过程中不仅是提供支架的被动过程, 而且是
一个主动的调控因素, 这种调控因素与其特殊的分子聚集态、特殊的分子侧链立体化学、电化学有关。

胶原纤维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矿化, 酸性的非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磷酸化的蛋白)可能在HA沉积过程中首先起到凝结核的作用, 并在胶原和HA之间桥接。

依据上述理论, Doi等通过热激发胶原自组装, 并与碱性磷酸
酶和卵黄高磷蛋白耦联, 耦联复合物进一步经过碱性磷酸酶处理后, 在β -甘
油磷酸钙溶液中浸泡, β-甘油磷酸盐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 释放磷酸根, 进一步形成HA晶体。

其设计较理想地模拟了骨组织的矿化过程,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法。

HA-胶原仿生复合物有一定的韧性, 但机械强度较差。

为了解决机械强度的问题, 有学者把常用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与胶原复合, 再进行仿生矿化。

HA-胶原仿生复合显示了优良的生物学性能, 在体内可被吸收, 并参与骨的代谢。

3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分子仿生设计合成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分子仿生合成还处于初期, 在生物矿化模板的设计上还
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 模板的选择不同于天然骨组织生物矿化中与磷灰石成核相关的大分子模板。

与骨组织生物矿化的密切相关的是一些非胶原蛋白, 如牙本质的磷蛋白、骨组织的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等。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一级结构中
含有大量的周期性的负电荷酸性基团(如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羟脯氨酸、磷酸丝氨酸等)和含有细胞黏附分子整合素的结合位点———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如RGD结构。

另一方面, 模板的设计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良, 或来源有限
和价格昂贵。

目前报道的仿生材料在组成结构上还比较简单, 骨有机基质是由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生长因子等共同组成的体系, 不具有缓释细胞因子等效应。

尽管如此, 仿生合成方式还是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 特别是纳米材料在二维、三维的组装上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 是实现新一代生物材料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顺和,指日可待的仿生材料[J] ,世界产品与技术,1996,(3):24-25。

[2] 林东洋, 赵玉涛, 施秋萍, 仿生结构复合材料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2005,19(6):28-29
[3] 王玉庆,周本濂,师昌绪,仿生材料学—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J],材料导报,
1995,(4):1-4
[4] 蒋冬青, 仿生建材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J],广东建设信息,2005,(4):23-24.
[5] Whitney H M, Kolle M, Andrew P, etal. Floral iridescence, produced by diffractive optics, acts as a cue for animal pollinators[J]. Science, 2009, 323(5910): 130~133
[6] 肖秀之,前景诱人的仿生材料[J],今日科技,2002,(12):42-43.
[7] 胡巧玲,李晓东,沈家骢,仿生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学
报,2003,17(4):337-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