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王艳芳(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太原 030032)摘 要:采用以TSP203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为主的超前地质预报,综合预报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简要介绍对溶洞、溶腔的超前预报手段的应用。
关键词:大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文章编号:1009-6477(2007)05-0088-04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Lead Geological Foreca st in Dayao shan Tunnel ConstructionWang Yanf angAbstract:Adopting lead geological forecast mainly TSP203geological lead forecast,integrated with geological situation in front tunnel,s o to ensure safe tunne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pplication of lead geological forecast to forecast leach holes,diss olved chambers.K ey w ords:Dayaoshan Tunnel;lead geological forecast;im plementation s olution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防止隧道开挖时发生突发性灾害、保证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和评判围岩稳定程度的积极手段,是隧道施工的“侦察员”。
进行隧道施工,必须对施工隧道围岩地质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了解越详细、越真实,就越能保证施工安全、优质、快速地进行。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就是要从时间上提前了解隧道围岩地质情况。
从一定意义上说,设计院提交的隧道设计纵断面图、地质总平面图等资料也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成果,但由于勘察设计精度的限制及隧道地质的复杂性等种种原因,设计图中常常遗漏很多只有在隧道施工中才能发现的不良地质体,因而对围岩特征描述就不是十分准确。
对大瑶山隧道地质构造的论证
对大瑶山隧道地质构造的论证
王宇明
【期刊名称】《铁路航测》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在大瑶山隧道的勘测过程中,经过钻探未曾发现较大的地下水,但是应用遥感图像的宏观特征,分析隧道中部的班古坳槽谷(九峰断裂上盘富水带)具有充分的涌水条件,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涌水预报,获得显著效果。
已证实的6处较大涌水中,有4处均在遥感预测范围内。
由遥感得出的有关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结论与地面勘测的有所不同,充分表明了在长大隧道勘测中采用遥感技术的必要性。
本着实事求是和发扬科技民主的精神,特提出本文以供检验和讨论。
【总页数】12页(P8-19)
【作者】王宇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1
【相关文献】
1.分段渐进帷幕注浆技术在大瑶山隧道近接水库段地表加固中的应用 [J], 邓海峰;康士相
2.论大瑶山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情况分析看新奥法对防止隧道坍塌的作用 [J], 鲍福安
3.大瑶山隧道竖井联系测量误差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J], 石璞
4.大瑶山隧道断裂地质构造调查遥感图象的应用研究 [J], 吴景坤;王爱军
5.武广客运专线最长山岭隧道——大瑶山一号隧道贯通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瑶山一号隧道开挖变形分析
泊松 比
弹性模量 GP a 6~ ( 2】 l 0
2 2 O 7~ . 3~ 5 . 15 2 4 11 .
O2 0 3 .5~ . 02 .5
3 2 开 挖 断 面 说 明 .
1 开挖①部 , 工支 护 I。2 开挖 ② 部 , 工支 护 Ⅱ, ) 施 ) 施 同① 图 3 标准横断面 图 部 。3 开挖③部 , Ⅲ。4 开挖④部 , Ⅳ, ) 施作 ) 支护 同③部 。5 开挖 ) 3 4 模 拟 结果 分析 . ⑤ 部, 施作支护 V。6 开挖 ⑥部 , ) 同⑤ 部。7 拆 除 临时支 护。8 ) )
3 隧道 施工 过程 数值模 拟 方法及 AD N 实现 IA
3 1 基本模 拟 思 想 .
隧道 开 挖 时破 坏 了岩 体 内 原有 的 应 力 平 衡 , 围 岩 内 各 质 点 在
地 应力 的作用下 , 均将力沿最短距离 向消除 了阻力的 自由面方 向
移动 , 引起围岩 内应力的重新分布 , 以达到最新 的平 衡 , 成二 次 形 应 力场 。但 限于 目前 的计算手段 , 用真三 维的计算 模型来 模拟 上
2 工 程地质 及 水文地 质
大瑶 山隧道区属南岭 山系 , 其中一号 隧道属构造 剥蚀 ~溶蚀 切割 中低 山、 山地貌 , 口至 D 10 低 进 K 99+70段 为碳 酸盐岩 分布 3 区, 主要岩溶形态为溶峰 、 溶谷 , 表层溶沟 、 溶槽 、 石芽 等较发育 , 地 形起伏较小 ; K 9 9+ 3 出口段 为碎屑岩 一浅变质岩分 布区 , D 10 70至 属构造剥蚀型低 山, 最大相对高差 达 70m, 、 5 陡坡 峡谷极为发育。
大瑶山3号隧道岩溶地段施工技术
公路 隧道
2 0 第 2期 ( 0 8年 总第 6 ) 2期
大 瑶 山 3号 隧 道 岩 溶 地 段 施 工 技 术
王 艳 芳
( 中铁 十二局集 团第二工程有 限公 司 太原市 0 0 3 ) 3 0 2
摘
要 大瑶山 3号隧道地质 条件 复杂 , 溶洞 、 腔 。本文简 要介 绍对溶 洞 、 的超 前地 质预报 手段 和处 存在 溶 溶腔
出 口( 东侧 ) 2 0 出 口标 高约 1 5 低 于 隧道 出 约 3 m, 6 m,
口标高 。附近 出露 岩 基 为 棋 梓 桥 厚 层状 灰 岩 , 产状 6 1。裂 隙较发 育 , 道 流 沿 走 向 20方 向 的裂 O 2, 管 6。 隙流 出 。流 量 随 季 节 性 的 变 化 较 大 , 流 量 达 其 4 . L s该 管道 流 出 口流 量 在 暴 雨 季 节 增 大 23 94 / , /, 且 水质 浑浊 。
段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分布区, 属侵蚀构造型低 山,
其 主要 特 点 为 深 切 割 、 陡坡 、 谷 发 育 ; K13 - 峡 D 91 9
7o K 9 2 90 为碳酸盐分布 区, o ~D 13 - 7 段 9 属溶蚀 构
造 型低 山 , 岩溶 十 分发 育 , 主要 岩溶 地貌 形态 以丘 陵
及谷地为主 , 微地貌为溶沟、 溶槽、 岩溶漏斗、 落水洞
等 十分发 育 ; 下 岩 溶 如 溶 洞 、 道 流 等 均 发 育 , 地 管 地 形起伏 相 对较 小 , 形 相对 高 差 一般 为 10 左 右 , 地 0m
最 大约 3 0 0 m。
3 岩 溶 地 段 施 工 流 程
4 施工过程 中采用超前预报方法
大瑶山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大瑶山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王石春;张可诚
【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大瑶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遇到了较多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在论述隧道围岩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形
破坏以及隧道水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王石春;张可诚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1
【相关文献】
1.大瑶山隧道修建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剖析 [J], 方维鹏
2.金建铁路紫金湾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J], 杨维东
3.兴泉铁路于都一号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J], 张八二
4.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东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J], 孙宝忠
5.T2b2地层隧道围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特性——以郑万高铁(重庆段)为例 [J], 张毅; 杜宇本; 向道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大瑶山三号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大瑶山三号隧道出口平行导坑岩溶地段施工中的综合运用一、工程概况大瑶山三号隧道是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难点、控制性工程,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境内,隧道起讫里程为DK1924+583~DK1932+970,正线全长8387 m,进、出口各设一平行导坑。
其中出口平行导坑位于正洞左线中线左侧50m,起讫里程为PBK0+000~PBK1+272,全长1272 m,与正线DK1931+670~DK1932+942段相对应,出口PBK1+272处铺底顶面标高为173.531m。
出口平行导坑所处区域为碳酸盐分布区,且分布有F5~F9共5条断层破碎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十分发育。
二、平导所处区域岩溶特征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㈠岩溶的发育形态及特征大瑶山三号隧道出口平行导坑洞身围岩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十分发育,地表岩溶形态主要有溶丘、溶谷、溶槽、溶沟、石芽,其次为少量岩溶洼地、溶蚀漏斗、落水洞等;地下岩溶有溶洞,溶蚀裂隙、岩溶管道等;大部分岩溶点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平导出口两侧分布有两个管道流出口,其中崩岗下管道流出口位于隧道出口右侧约250m,出口标高约162m;石下村管道流出口位于平导出口左侧约200m,出口标高约165m,两管道流出口均低于平导出口标高。
㈡出口平导所处区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出口平导所处区域为管道型岩溶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如下:1、地下水补给途径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要补给途径,大气降水主要通过岩溶区的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槽、溶沟及岩溶裂隙等垂直发育的岩溶通道补给;⑵上游地表水通过溪沟流经区内,通过裂隙渗漏补给地下水;⑶相邻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出口平导所处区域主要接受北东向同一含水层的上游补给和北西向来自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的侧向越流补给。
2、径流特点:主要径流通道为溶蚀裂隙及溶洞断续组成的管道系统。
3、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为崩岗下管道流与石下村管道流,其中:崩岗下管道流流量随季节变化不大,石下村管道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新建武广铁路大瑶山区地质选线(论文)
2 . 3 地质 选线及 方案评价
经综 合分 析 确 定 , 大 致 以武 江南 北 向 流 向的 部 位 为界 , 区 内 的控制 性 构造 —— 以瑶 山 复背斜 、 瑶 山断 裂
区) 。在 H区 内 , 岩性 以浅 变 质 砂 岩 石 为 主 , 构 造 相 对 简单 ; 线 路 在 洞 口附 近 通 过 岩 溶 不 发 育 的 碳 酸 盐 岩 构 造, 工 程 易处 理 ; 无 区域 断层 与 溶蚀 槽 谷形 成 的 不利 组 合, 地 下水 天 然排 泄 条件 好 。
4 . 2 “ 系统 ” 主模块 A G I S应 用情 况
采用了“ 浏览器/ 暇务器” 结构, 数据库 ・ j 主模块使
武汉市的城市管理和城 市规划 l l 发挥作用, 可以为歧府、
相关单位 、 广大城市曙民提供 矮 生活{ = l = l 是的信息服务 道的部位 . 而对于厦域最大 、 延伸 ∞ k n 并导敛既有大瑶 『 I 『 隧道, 雨水害的湖涮 ( ) 断J ! 】 J 以小桥跨越
教训 , 结 合深 入 、 细致 的现场核对工作 , 仔 细 分 析 地 质
瑶 山复背 斜 、 瑶 山断 裂带 主 体 , 平 行坳 地 区, 通 过湖洞 断层 (F 或称九峰山断层 ) 及其帚状分支 ( 、 F ) 与深坑
关键 词 大瑶 山地 质 选线 方案 评 价
1 概 况
武 昌至 广 州 铁 路 客运 专 线 红 岩一 乐 昌段 长 约 5 0 k m, 线 路 主要 走 行于 瑶 山 中 、 低 山 及武 江 峡 谷 区 , 地 势
水, 引起班古坳地 区地表岩溶塌陷 2 0 0 余处 , 造成 了严
2 线路方 案及地质选 线
2 . 1 线路 方案 简介
大瑶山隧道九号断层的地质预报
大瑶山隧道九号断层的地质预报
余良济
【期刊名称】《铁道工程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大瑶山隧道位于粤北坪石-乐昌间,武水九峰陡弯的取直部位,长14多公里,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隧道。
九号断层(下称F<sub>9</sub>)正置隧
道中部关键地段,地质构造复杂,是修建该隧道的一大难点。
在穿越F<sub>9</sub>中,地质预报作为手段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根据地质攻关组的地质实践对【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余良济
【作者单位】铁四院地路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
【相关文献】
1.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J], 张华
2.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大瑶山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J], 赵文轲;王连成;钟鸣
3.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J], 王艳芳
4.铁路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应用——以浦梅铁路莲花山隧道F14断
层预报为例 [J], 张龙
5.大瑶山隧道F<sub>9</sub>断层地质特征及合体稳定特性 [J], 邓谊明;余良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瑶山隧道设计说明
一、隧道概况大瑶山一号隧道位于广东省乐昌市的庆云镇至两江镇的九峰河,穿越狮子山,进口位于庆云镇的头巾冲,出口位于两江镇的九峰河北岸,进口处有乡道通头巾冲,出口处有两江至红马桥电站的简易公路通过。
隧道进口里程DK1908+024,出口里程DK1918+355,隧道全长10331m,为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650米,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12‰、其坡长分别为2376m、7953m.隧道设有斜井和横洞各1座。
二、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客运专线隧道建筑限界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限界要求,详见"武广隧(初)参01-03"图。
双线隧道净空有效面积100m ,内设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工程技术作业空间0.3m。
双线隧道线间距与洞外相同,曲线地段隧道不考虑加宽。
三、轨道结构隧道内轨顶面标高=路肩设计标高+0.972米,隧道内设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进口外为板式无碴轨道,出口外为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四、隧道平纵断面隧道全长10328m,全隧道平面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12‰,其坡长分别为2376m、7955m。
本隧道DK1910+175~DK1910+625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0m,隧道纵断面中括号外标高为考虑竖曲线影响后的标高,括号内数字为未计竖曲线影响的标高。
五、洞口工程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暗洞施工前应对洞口衬砌外1~3m范围内的边仰坡进行锚喷加固,然后开挖进洞。
隧道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进口里程为DK1908+024;出口采用单侧挡墙式洞门,出口里程:DK1918+355,隧线分界里程:DK1918+361。
六、衬砌结构及辅助施工措施全隧道暗洞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局部地段根据需要予以加强;浅埋地段如暗挖施工困难,适宜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明洞衬砌;为确保施工安全,设计中根据需要采用相应辅助施工措施。
寻访粤汉铁路遗迹,以及大山深处的大瑶山隧道
寻访粤汉铁路遗迹,以及大山深处的大瑶山隧道粤汉铁路,旧时中国重要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也是京广铁路的前身。
在过去,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相会于武汉,但被天堑长江阻隔。
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修通,彻底连通了大江南北,京汉、粤汉铁路终于得以连为了一起,形成了真正的京广铁路。
为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京广铁路在日后也进行了多次改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修建复线和提速。
而为了实现提速的效果,对于湘粤边境的南岭山区地区,需要对线路进行重新规划,截弯取直。
因此过往的许多线路需要废弃,逐渐的回归山林,淹没在茫茫森林之中……而新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4.3公里的大瑶山隧道,也成为了新京广铁路最重要的咽喉之一。
本次的行程开始于韶关乐昌的坪石镇。
坪石镇坪石镇,过去也是粤北重要的工业重镇,广东的北大门户,因此在过去也是非常的热闹的一个小城镇。
京广铁路在坪石镇设有坪石火车站,至今仍然为一个较为重要的车站。
新的京广铁路离开坪石镇后,一路向南,一头扎进大瑶山深处。
而老的粤汉铁路则是沿着武江峡谷,蜿蜒了几十公里,在靠近乐昌市郊与新线汇合。
罗家渡圩,过去曾经是老粤汉铁路途径的地方。
从圩镇出发一路沿江向南,就是原来的老铁路遗迹,一条不知名的乡道正是沿着过去的铁路路基修建,路旁很容易就能看到铁路的痕迹。
老铁路,如今已是公路路旁还是能看到手工开凿的护坡倒下的公里标,距离北京1970公里有过去铁路的基础,修建公路也比较容易。
道路总体沿着武江峡谷走向,有点西南山区的感觉。
炎炎夏日,靠着路边的植被和江水,让这趟旅程不至于太过炎热,还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武江武江武江峡谷山区的特点就是地质结构不稳定。
前段时间广东的大雨造成了多处的水浸,武江也是韶关以及粤北地区洪水的主要来源地。
如今已过去了一个月左右,依然能在路边看到山体滑坡的痕迹。
不过有铁路护坡的地方依然稳固,也说明过去的工程质量可靠。
铁路护坡遗迹前方山体滑坡其实在大瑶山隧道通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条老线还是被保留下来,作为应急线路存在。
大瑶山隧道的科研与施工
垂育水力联 系其特点 为 : ①地 下40 深处 的隧洞与地 面 0.
1 R 风化带, 施工中变形大来压决, 易坍方, 稳定性差;. 。 弱面
充 成为大瑶山隧道区域地下水充足的补给源之 沛的雨水,
位于粤西北, 虽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 但均属老构造活动, 区 域内最新的坪石一阳山断裂, 虽具继承性和多期活动性 但 均处于稳定近期构造运动微弱, 未见上述断层复活, 不存在 孕震、 发震的活动断裂, 属基本稳定区, 地艇烈度为60②局 0
avne l e, m r c ie aoa avne l e ad hs et-dacd e. t s et c t hi ah v- dacd l3 s h r tnl dacd l Iim dm scavne l lWi h c nf ad n ci e e v i t e nn i - e a t e n t a o i v e e v t e i n e c e h i i c
Abt a t sr c
f wi t pz a a e a t o ere nd u es o h h re ra r d h t r v t mn . r h is w d n e e a o c e e d h l c t Te su i f a h t eh c e d t s ar nf n e n e l, h h e h ie ao - co oDy s n nl a ie 1 im omj sei a t hirusowi 6 s e r tnl h c t tn a o a u or n n a h v 0 f c tc c c t f s e o i i d s c im a n n a t v t i
145胥春山大瑶山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大瑶山隧道开挖施工技术(隧道工)论文姓名:胥春山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大瑶山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胥春山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摘要: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为了达到施工预期目标,专门针对各种隧道开挖施工工法进行优选。
在施工过程中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本工程的开挖施工难点,并总结出工程实际施工技术经验,对今后具有类似环境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这一工程所采用的开挖施工技术,这项施工技术在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健词: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隧道开挖上下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0 引言随着目前国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增多,长大隧道的设计与建设也越来越广泛。
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通常出现以开挖进度为主导因素制约着整体施工进度的普遍情况。
因此,选择合适的开挖施工方法,对控制长大隧道工程的工期以及成本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工程概述大瑶山隧道为武广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单线3910米,断面为高速铁路标准型断面。
隧道区属南岭山系,其中一号隧道平导属构造剥蚀—溶蚀切割中低山、低山地貌,进口~PDA1+510段为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岩溶形态为溶峰、溶谷,表层溶沟、溶槽、石芽等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小;PDA1+510~PDA2+300段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分布区,属构造剥蚀型低山,相对高差较大,陡坡、峡谷极为发育。
2 大瑶山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1)大瑶山隧道为特长隧道,并且是全线最长隧道,全线关键性控制工程,工期紧,任务重。
(2)大瑶山隧道工程地质复杂,有岩溶、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活动强烈等不良地质地段,开挖施工安全风险极大。
(3)大瑶山隧道工程规模大,施工条件差,出碴运输困难,安全风险大。
(4)大瑶山隧道远离既有公路,且地形陡峻,施工便道工程量大,电力接入困难;洞口场地狭窄,临时设施布置困难。
(5)本工程处在林区、风景区上游,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
大瑶山隧道深层岩溶水地段洞内长期排水所引起的水文地质...
大瑶山隧道深层岩溶水地段洞内长期排水所引起的水文地质...邓谊明
【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卷),期】1992(19)6
【摘要】大瑶山隧道为深埋双线铁路隧道,其中部有一段850m穿越石灰岩,埋深达420—600m,涌水量达2000—12000m^3/d。
施工开挖时采取放水减压、因势利导地排水,衬砌后采取注浆围堵,使水汇聚集中引排。
因隧道洞内长期排水,引起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和地表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如部分泉水干涸、地表坍陷等;同时还存在突发性夹带泥砂堆积造成危害的可能。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邓谊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
【相关文献】
1.大瑶山三号隧道岩溶地段施工技术 [J], 王艳芳
2.大瑶山隧道灰岩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与岩溶的关系 [J], 周金生
3.大瑶山3号隧道岩溶地段施工技术 [J], 王艳芳
4.大瑶山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的研究 [J], 邓谊明;蒙曙辉;白日升
5.六月田隧道岩溶坍塌地段洞内管棚支护稳定性分析 [J], 张军;李洪瑶;樊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瑶山隧道设计说明
一、隧道概况大瑶山一号隧道位于广东省乐昌市的庆云镇至两江镇的九峰河,穿越狮子山,进口位于庆云镇的头巾冲,出口位于两江镇的九峰河北岸,进口处有乡道通头巾冲,出口处有两江至红马桥电站的简易公路通过。
隧道进口里程DK1908+024,出口里程DK1918+355,隧道全长10331m,为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650米,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12‰、其坡长分别为2376m、7953m.隧道设有斜井和横洞各1座。
二、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客运专线隧道建筑限界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限界要求,详见"武广隧(初)参01-03"图。
双线隧道净空有效面积100m ,内设双侧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工程技术作业空间0.3m。
双线隧道线间距与洞外相同,曲线地段隧道不考虑加宽。
三、轨道结构隧道内轨顶面标高=路肩设计标高+0.972米,隧道内设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进口外为板式无碴轨道,出口外为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四、隧道平纵断面隧道全长10328m,全隧道平面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12‰,其坡长分别为2376m、7955m。
本隧道DK1910+175~DK1910+625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0m,隧道纵断面中括号外标高为考虑竖曲线影响后的标高,括号内数字为未计竖曲线影响的标高。
五、洞口工程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暗洞施工前应对洞口衬砌外1~3m范围内的边仰坡进行锚喷加固,然后开挖进洞。
隧道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进口里程为DK1908+024;出口采用单侧挡墙式洞门,出口里程:DK1918+355,隧线分界里程:DK1918+361。
六、衬砌结构及辅助施工措施全隧道暗洞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局部地段根据需要予以加强;浅埋地段如暗挖施工困难,适宜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明洞衬砌;为确保施工安全,设计中根据需要采用相应辅助施工措施。
京广线大瑶山隧道排水洞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研究
京广线大瑶山隧道排水洞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研究摘要:京广铁路大瑶山排水隧洞F9断层属区域性复合地质断层,断层宽度达465m。
岩体破碎,易失稳塌方,为Ⅴ、Ⅵ级围岩,最大涌水量约66475万方,易突水突泥,属极高风险施工。
因此,为安全顺利地穿越F9断层,开展富水断层带施工方法研究,既确保排水隧洞的顺利施工又确保京广线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隧道断层富水断层带施工大瑶山隧道位于京广线的坪石至乐昌区间,隧道全长14.295公里。
隧道中部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泥灰岩及砂岩,两端为变质砂岩、板岩,穿越大小断层14条,其中9号断层规模最大,大量断层水流向出口。
隧道排水方式采用中心水沟为主,双侧沟为辅的形式,全隧道内水流量因季节及雨水的关系在8000~40000m3/d间变化。
为解决大瑶山隧道F9断层地下水(含K1979+270出水点)严重影响京广线的运营问题,原铁道部决定增设大瑶山平行排水隧洞。
然而,京广铁路大瑶山排水隧洞F9断层属区域性复合地质断层,断层宽度达465m。
岩体破碎,易失稳塌方,为Ⅴ、Ⅵ级围岩,最大涌水量约66475万方,易突水突泥,属极高风险施工。
为安全顺利地穿越F9断层,开展高风险断层地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既确保排水隧洞的顺利施工又确保京广线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在富水断层带围岩预加固方面,国内已有类似项目的实施案列。
如: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断层带导水性强、岩体破碎、富含高压水等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为防止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与冷冻法作出对比,选用注浆法对地层进行预加固;广珠铁路江门隧道采用水平旋喷与大管棚复合超前支护的预加固措施对下穿富水河道段富水软弱层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止水并加固地层,有效规避塌方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及降低造价。
但是以上加固方法均不是邻近隧道富水断层带地层加固,目前针对邻近隧道富水断层带地层的预加固方法研究较少,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隧道爆破设计计算
4.3 Ⅳ级围岩爆破设计工程概况大瑶山隧道位于广东省乐昌市的庆云镇至两江镇的九峰河,隧道全长10331m,隧道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隧道内考虑到断裂带、部分浅埋段岩体风化、破碎等,2隧道围岩多为Ⅳ级。
隧道穿越地区有断裂构造,围岩较为破碎,裂缝较发育,断裂带附近易富水,岩溶水赋水性为中等,碎屑岩及浅变质岩属含水丰富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所以地下水较发育。
隧道断面设计为马蹄型,跨度B=14.22m,高为H=11.93m。
爆破方案选择为了保证隧道的开挖质量,又能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故IV级围岩实施爆破区段采用上、中、下三台阶开挖的光面爆破方案,由于围岩较为破碎,所以采用段台阶法,实现及早支护封闭。
由于采用三台阶的开挖方法,所以每循坏进尺的爆破工作都要分成三部分完成的。
对于一个开挖断面,先对上台阶进行爆破开挖、出渣,当上台阶向前开挖推进一定距离后,再对中、下进行爆破作业,应尽量减少相邻两个工作面之间施工相互干扰。
每月施工28天,采用2班循环掘进平行作业,月掘进计划进尺为120m。
爆破参数选择(一)上台阶参数计算(1)炮眼数N断面炮眼数是受多个因素限制,它和爆破作业面积、围岩等级等因素有关。
炮眼数目N可根据式(4-1)计算得出:(4-1)式中,q—炸药消耗量,一般取1.2~2.4 实际根据表4-1选取: ,,,。
S—爆破作业的面积,由开挖断面图可知,IV级围岩开挖断面,上台阶断面积为,中台阶断面积,下台阶断面积;仰拱断面积。
—系数,根据表4-3取值,选取时要综合考虑各类炮眼,上台阶取0.43;—药卷的炸药质量,2号岩石铵梯炸药的每米质量见表4-2;本工程中取0.78 ;根据上式计算得出,上台阶炮眼数为N1109个,中台阶炮眼数为N2102个,下台阶炮眼数为N394个,仰拱炮眼数为N425个。
表4-1 隧道爆破单位耗药量()表4—2 2号岩石铵梯炸药每米质量值表4—3装药系数值(2)每循环炮眼深度本隧道工程初步拟定月掘进循坏进尺为85m,每掘进循环的计划进尺数l1202822.1m,工程中炮眼利用率实取0.91,由式(4-2)计算炮眼深度得炮眼深度为2.3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况大瑶山一号隧道进口里程DK1908+024,出口里程DK1918+355,隧道全长10331m,为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650米,隧道内设置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12‰、其坡长分别为2376m、7955m。
隧道附属工程有1个斜井,1个横洞。
隧址测区位于广东省乐昌市的庆云镇至两江镇的九峰河,穿越狮子山,进口位于庆云镇的头巾冲,出口位于两江镇的九峰河北岸。
进口处有乡道通头巾冲,出口处有两江至红马桥电站的简易公路通过。
斜井井口无既有道路可达,横洞洞口与隧道洞口是同一条乡道.大瑶山一号隧道位于南岭山系大瑶山区,最高点位于DK1910+930左侧的狮子山,海拔标高为900.5米;最低点位于隧道出口处的九峰河谷,海拔标高约141米。
沿线为中、低山地貌,按照地貌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两段:进口~DK1909+730段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属溶蚀构造型低山,主要岩溶形态为溶峰、溶谷,地形起伏较小,最大相对高差小于250米;DK1909+730~出口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分布区,属侵蚀构造型低山,其主要特点为深切割,最大相对高差达750米,陡坡、峡谷极为发育。
进口~DK1909+730段岩溶发育区:发育有两个管道流(暗河),分别分布于DK1908+450左侧和DK1909+075左侧;其实测流量为22L/s 和41L/s;该段主要为溶峰、溶谷地貌,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较大的垂向岩溶形态发育较少,表层溶沟、溶槽、石芽等较发育。
工作区属武江水系,溪沟十分发育,水系发育,以狮子山为分水岭,北段流向头木冲河,汇入武江;南段流向九峰河,在九陇十八滩汇入武江。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并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无霜期约为300天,霜冻期约65天,年平均气温为19.7°C;最高气温42℃,最低-4.6℃,山区有霜冻和积雪现象,多年平均湿度76-82%;年最大降雨量为2117.4mm,最小降雨量976.6mm,丰水期(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3.2-70.9%;枯水期节从11月至次年1月。
仅为年降雨量的9.2-11.5%;丰、枯水季节之间均有两个月的过渡期,约占年降雨量的20%左右。
4-8月为雨季,且多有洪涝灾害发生,年降雨量为1491.0mm。
测区北东向的吴川-四会深断裂为主要的活动性深断裂,至今仍不间断地活动,但其离测区较远,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测区东西向的九峰大断裂自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主要表现为断块差异抬升,但活动能量较小,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轻微。
测区内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场地特征周期区划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二、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特征沿线出露的地层岩性从老至新为:震旦系上统(Z2-3):分布于DK1912+730-DK1914+760,由一套浅海相砂质、泥质及粉砂质岩石经过区域浅变质作用形成,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及灰绿色中细粒浅变质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及板岩互层,区域厚度>1300米。
寒武系(∈):区域总厚度为2162-3500米,本隧道仅出露其下组寒武系八村群下组(∈1):分布于DK1910+720-DK1912+730、DK1914+760-DK1918+370;由一套海相类复理式砂泥质沉积经过区域浅变质作用形成,岩性主要为浅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及板岩互层。
与下伏震旦系乐昌峡组整合接触。
泥盆系(D)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D1-2gt):分布于DK1909+720-DK1910+720,其下部为陆相类磨拉式沉积建造的紫色厚层底砾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紫色页岩,上部以滨海相砂页岩及砾岩为主,区内仅出露于狮子山北坡,主要为其下部石英石英及石英砾岩。
区域厚度为438-1344m。
区内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寒武系八村群下组之上。
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上统佘田桥组(D2q+3s):分布于DK1908+030-DK1909+720,D2q以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薄层状泥灰岩;D3s为灰白色微粒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为主。
区域厚度为113-470m。
区域上与中下统桂头群成整合接触。
第四系(Qel+dl)区内岩层广泛覆盖有0~3米残积层或残坡积层,隧道区DK1911+500-800段蓝田村一带厚度达10-15m,岩性以含碎石或块石的粉质粘土为主,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
隧道浅埋段DK1909+730-850下排子一带发育坡洪积红粘土,厚3-12.1米,呈软~硬塑状。
2、地质构造测区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运动的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加里东-华力西-印支运动基本肯定了本测区的构造形迹格局,经后期燕山运动的改造形成了测区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构造形迹,形成一系列大致呈NE20°~NE30°走向的断裂带和走向近SN向的隆起和拗陷带(向斜/背斜),属粤北山字型构造脊柱北段。
据本次实际调绘结果,大瑶山一号隧道区发育有泗公坑倒转背斜,其次有狮子山背斜等次级褶皱和F1-F13共13条断裂。
简述如下:褶皱区内主要褶皱构造为泗公坑倒转背斜,位于头寨向斜西侧,北西翼劈理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但倾角比地层倾角小,南西翼为倒转翼,北东翼为正常翼,轴面向南东倾。
其核部由震旦系中上统浅变质石英砂岩及砂质板岩组成,核部位置约在DK1914+200附近;岩层产状较陡(一般为60°左右),两翼发育不对称,北西翼由下寒武砂质板岩组成、北段在狮子山以北(里程为:DK1910+730)被泥盆系地层覆盖,南西翼由中下寒武系地层构成,发育较全,与大源倒转向斜相接;该倒转背斜核部受断裂(F10、F11)影响,震旦系地层发育不全。
狮子山背斜位于泗公坑倒转背斜北东翼,为寒武系下统地层构成的次级褶皱,南东翼发育完整、北西翼被超覆其上的泥盆系地层覆盖,并受断裂构造破坏。
断裂区域性断裂为狮子山断裂(F7),据实测资料,该断裂在测区内表现为一组(三条)陡倾角断裂,其倾向北西,倾角为65~75°,所见特征主要为石英脉和挤压破碎现象。
本隧道由三个岩性段组成:进口段为泥盆系中上统碳酸盐岩、之后为泥盆系中下统碎屑岩、狮子山至出口段为寒武-震旦系浅变质岩系。
各岩性段的主要构造特征如下:碳酸盐岩段:断裂发育(F1-F6),性质以张扭性和压扭性为主,走向为北北东-北东,断裂带一般可见角砾岩和重结晶作用,断裂带较宽,大部分胶结较好,为钙质-钙泥质胶结;断裂对岩层产状影响较大,沿断裂带有较明显的强岩溶微地貌发育(洼地、漏斗、溶沟溶槽、落水洞、塌陷等)、或地下水活动强烈出现岩溶大泉或管道流(暗河)。
浅变质岩区:未发育区域性断裂,中小型断裂构造较发育(F8-F13),小型断裂构造(或大型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指破碎带规模小于1米,平面延伸长度小于200米,对岩层错动较小的断裂);据应力分析,该段构造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小型断裂和密集发育的节理裂隙,陡倾角岩层的层间滑动现象十分普遍。
3.构造节理隧道洞身地层由于沉积年代久远,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活动,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各种性质的节理、裂隙。
节理裂隙的主要发育方向为NNE、SE、SN、近EW向,多为压~压扭性裂隙,裂面平直~光滑,多为闭合状,少量为张~张扭性裂隙,呈微张~张开状,少充填,结构面平均间距0.15~1.0m居多,裂面宽度0.05~0.10cm;深部裂隙多为紧闭裂隙,裂隙延伸长度一般大于3m,且多为穿透性裂隙,造成测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状,少量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部分地段易造成隧道塌顶。
节理裂隙统计特征及综合分析结果见:"武广客专乌韶初(隧)093-01-9"。
三、水文地质(一)、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1.地下水类型该隧道由三段岩性组成:碳酸盐岩、碎屑岩、浅变质岩,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的分布及地下水赋存空间的特征,地下水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其中基岩裂隙水根据岩性组合和裂隙特征划分为2个亚类:即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浅变质岩基岩裂隙水。
2.地下水赋水特征碳酸盐岩岩溶水根据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该段地表岩溶发育中等,岩溶洼地分布较少,漏斗、落水洞等强溶蚀现象较少见,受断裂构造影响发育有两个管道流系统,出口均位于线路左侧400米外,平水期实测流量分别为22.4L/s、41.75L/s,属裂隙岩溶水亚类。
基岩裂隙水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带中,呈不连续的含水体,浅部为含水丰富且较均匀的风化带层状裂隙水,其厚度约10-40米(据区域资料)。
据区域资料和本次测绘结论,构造度和连通性逐步减弱,其含水性逐步降低,据沟谷渗流、散流排泄带的发育高度分析,深度100~150米以下层状裂隙水的含水性已降低到贫乏级以下;因此基岩裂隙水具有含水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弱的特点。
深部主要为沿着部分张开的构造裂隙或断裂带作深部径流的脉状裂隙水。
(1).碎屑岩裂隙水:地表分布于DK1909+730-DK1910+770,含水层地层岩性为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的石英砂岩、石英砾岩,该段分布较少,仅调查1个泉点(072点,流量为0.192 L/s),区域资料显示,岩层裂隙发育,地下水露头较多,泉流量一般为0.1~1.0L/s,少量为2-3L/s,地下水径流模数为5.15L/s.km(2)(本次实测修正值为7.0 L/s.km(2)),钻孔压水试验单位吸水量为0.36-11.48L/s,对照赋水性分级标准,属含水丰富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2)、浅变质岩裂隙水:地表分布于DK1910+770-隧道出口段,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和砂质板岩,受长期构造作用,断裂、节理裂隙十分发育,风化层厚度达10~40米(引自1:20万韶关幅水文地质报告),泉水出露较多,一般流量为0.1-1.0L/s,(本次仅调查1个泉点,流量为0.483 L/s)断层破碎带泉流量达2~8L/s,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96-6.08 L/s.km(2)(本次实测修正值为4.375 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83L/s.m,水位埋深28.96(单孔资料),个别孔承压喷出地表2米以上。
对照赋水性分级标准,属含水丰富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
3.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根据测绘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该隧道各断层构造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见"武广客专乌韶初(隧)093-01-9"。
(二)、第二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碳酸盐岩岩溶水进口段为裂隙岩溶水,分布于隧道进口至DK1909+730段.1、补给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途径,区内基岩裸露,大气降水主要通过裂隙及少量的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垂直发育的岩溶通道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2)上游地表水通过溪沟流经区内,通过裂隙渗漏补给地下水,如发源于狮子山的数条溪沟流经测区,均可通过裂隙渗漏的形式补给地下水;3)相邻地下水系统的补给:该段主要接受南西方向同一含水层的上游补给和南东方向来自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的侧向越流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