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

合集下载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2008)江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二○○九年三月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正在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间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办发[2007]25号)和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框架,经省政府同意,省信息办(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统计局开展了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测评,并研制本报告。

一、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分析(一)总体情况经测算,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68.3,与国家确定的“十一五”期末“全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注:文件原文以1为基准,本报告为便于计算,以100为基准)”的主要目标相差1.7。

在5个分类指数中,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为65.2,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指数为77.9,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为70.4,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为66.9,环境与应用效果指数为65.2(见图1)。

(二)指数分析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协调推进,应用效果良好全省信息化投入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2%,每百户宽带接入用户数为30.6户,有线电视普及率为76.2%,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为34台。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不断加强和改善,为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省人均通信业务总量为1584元,纳税户电子申报比重达79.0%,银行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18.6%,公共服务网上办事项数达到212项,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日趋普及。

全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2.4%;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42.4%,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省统计局对全省居民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及服务满意度的电话调查,我省公共信息化认知与满意度达70.6%。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与普及程度、环境与应用效果三个分类指数接近,说明我省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效果之间的协调性、均衡性较好。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的通知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的通知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1.25•【字号】苏信息化办[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的通知(苏信息化办〔2013〕1号)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昆山、泰兴、沭阳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客观衡量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正确引导全省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协调发展,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会同省国税局、地税局、广电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通信管理局和各地信息化、统计等部门,在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评测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了年度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工作。

现将《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予以发布。

请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从各方面推进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附件: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1月25日附件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2)(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2012年12月)“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十八大首次把信息化水平提升列入发展目标,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引领和支撑,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为客观全面评价江苏地区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会同省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知识产权局、广电局、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及各地信息化、统计等相关部门,对2011年度江苏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形成本报告。

江苏信息化指数居全国第二

江苏信息化指数居全国第二

江苏信息化指数居全国第二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通信》
【年(卷),期】2016(32)6
【摘要】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发布江苏省“十三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

王鹏介绍,江苏省信息化指数从“十一五”的全国第六位上升到“十二五”的全国第二。

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光缆总长度全国第一。

移动基站数达到32.5万,互联网宽带接口数达到3572.2万,互联网省级出口带宽达到13T,均位列全国第二。

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省电信业务综合价格指数下降50%。

【总页数】2页(P28-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85
【相关文献】
1.2008中国企业500强揭晓中石化依旧全国“最强”,江苏入围企业数居全国第
二 [J],
2.江苏外贸连续十年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二 [J],
3.江苏入选“中国好人榜”总人数居全国第二 [J],
4.江苏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二工业投资占近半壁江山 [J], 本刊讯
5.江苏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1年)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1年)

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 中心国家枢纽节点
四川
国家数字经 济创新发展
试验区
福建 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
河北
智慧城市建设 (雄安新区)
重庆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数字产业
智力保障:省际差距较大,“北上广”人才集聚优势显著
北京、广东、上海在智力保障方面位列全国三甲,人才集聚优势显著。江苏、浙江、四川紧随其 后,智力保障指数均在30以上。湖北、山东、福建、河南进入前十,对大数据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显著增强。
衢州市大 数据发展 管理局
河南省
强化数据汇聚与共享 应用,持续提升一体 化政务服务能力。
平顶山市 政务服务 和大数据 管理局
三门峡市 政务服务 和大数据 管理局
新乡市政 务服务和 大数据管
理局
鹤壁市政 务服务和 大数据管
理局
漯河市政 务服务和 大数据管
理局
商丘市政 务服务和 大数据管
理局
郑州市大数 据管理局
大数据发展环境前10名各分项指标情况
大数据发展环境前10名依托自身发展禀赋在组织建设、政策环境 、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集聚示范和智力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例如 贵州在政策环境方面遥遥领先,河南在集聚示范方面有待进一步提 升。
组织建设:大数据管理机构不断下沉,组织保障日益完善
整体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组建相应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大数据管理机构建 设成效显著。浙江省和河南省以53.54的发展指数并列双雄,四川省和广东省并列其后,发展指 数均在48以上。陕西、湖北、江苏、湖南、贵州等一系列省份在大数据组织建设上颇有成效。
中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
➢伴随国内大数据重点 企 业的落户和人才培养体 系 的完善,湖北大数据发 展 成效突出,发展指数达 32.29,位列全国第9名; ➢河南依托良好的大数 据 基础环境,以27.23的 总 指数位列全国第13名。

江苏省2015年度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

江苏省2015年度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
调 研 透 视
江 一 一
作 。 评 估 工 作 由 省 信 息 化 办 会 同 省 统 计 局 牵 头 部 署
苏省 2 0 1 5年度 地 区信 息 发展 水平报 告
口 江 苏 省 地 区信 息 化 发 展 水 平 指数 评 测 课题 组
2 0 1 5 年 江 苏 省 地 区 信 息 化 发 展 水 平 总 为准 确把握 江 苏省信 息化发 展现 状 , 加快促 进 信 系 。 根 据 测 算 , 1 . 0 3 , 突破了 9 0大 关 , 比上 年 的 8 8 . 1 1 提 高 息化和 工 业化深 度 融合 , 有 效 提 升 经 济 社 会 各 领 域 信 指 数 达 到 9
( 一) 全省信 息化 发展 水平 总指数持 续提 升 。
从图1 所示的2 0 0 7 年- 2 0 1 5 年 以 来 的 全 部 评 估 数
实施, 相关职能 况
据 可 以看 出 : 江苏省 地 区信息化 发展水 平 指数持 续提
升 且保 持平 稳 向上发 展 态势 , 总 指数 从 2 0 0 7 年的6 8 - 3
江 苏 省
年有所 进 步 , 并都 突破 了 9 O 大关 , 基础
设施指数 和知识 支撑 指数增 长明显 , 发 展 效 果指 数 在上 年增 长 较快 且 逼近 9 0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小 幅 回落 。其 中 , 基 础 设
地 区信 息 化
发 展 水 平 呈
网+ ” 行动 计划 、 智慧江 苏 、 大数 据战 略的 导 向作 用 , 从2 0 1 5年 度评 测起 , 信 息化
1 OO. 0O 9 O. OO
: 不断缩小趋势。2 0 1 3 年 苏 南 地 区

2016年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报告-国家信息中心

2016年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报告-国家信息中心

2016年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一、全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1.现状与趋势2016年江苏省信息社会指数(ISI)为0.5540,处于信息社会的转型期。

全国排名第7位,名次与2015年相同。

近6年,江苏省信息社会指数均低于浙江省和广东省,但与两省的差距不断缩小(见图1)。

图1 2011-2016年江苏省与浙江省、广东省ISI对比2.重点领域发展概况(1)信息经济发展2016年江苏省信息经济指数是0.4832,处于信息经济转型期,排名全国第4位。

近6年 ,江苏省信息经济指数除2011年外均高于同期的浙江省与广东省(见图2)。

图2 2011-2016年江苏省与浙江省、广东省信息经济指数对比从衡量信息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领域来看,2016年江苏省产业结构指数全国排名上升1位,现为第5位,其他3个指标排名与去年一样。

另外,2016年江苏省创新指数排名由前几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北京市排名第1位,究其原因在于本测评采用百万人专利申请数测算创新能力指数,江苏省近几年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北京市,如2014年江苏省和北京市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21907件、138111件,两地区常住人口分别为7960万、2152万,推算出江苏省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3897件)低于北京市(4719件),故而江苏省创新指数(0.3897)低于北京市(0.4720)。

(2)网络社会发展2016年江苏省网络社会指数为0.5675,处于转型期阶段,全国排名第5位。

近6年,与浙江省、广东省相比,除2011、2012年外,江苏省网络社会指数均高于两省(见图3)。

图3 2011-2016年江苏省与浙江省、广东省网络社会指数对比从衡量网络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看,2016年江苏省支付能力指数为0.5879,排名第5位;社会发展指数为0.5471,排名第11位;两者排名与去年相同。

近几年,环境问题对江苏省社会发展指数影响较大,江苏省空气质量指数排名一直排在20位以外。

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市 ”建设较为完善 ,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 良好基础 ;地
级市基本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 ,昆山、常熟 、江 阴、武 进等 一批 区县市亦展 开各具 特色 的智 慧城市 建设 。苏 中、苏北 大多地 区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较差 ,信息化总
江苏信 息产业专家委员会 ,联合企业成立产业联盟 ,如
物联 网产业联 盟 已覆盖 物流 、交通 、农业 、环境 、医 护 、家居 、矿山安全等领域 。
量。
无锡作为国家感知 中心 、国家云计算 服务创新试点
信息系统工程 I 2 0 1 3 . 9 . 2 O 1 3 1
< . <

! 呈
信 息 壅
2 . 建设 内容有失均衡 。智慧城市建设 的主体结构包 括 :基础设施是根本 ,保 障体 系是关键 ,业务应用是核 心 。目前全省智慧城市偏重基础设施和示 范应用工程 的 建设 ,如全 省在建 和准备建 设 的云 计算 中心 已超过 1 6 个 ,物联 网、智 能电网产业基地或产业 园较多 ,布局是
示 范城市及省物联网产业 发展 的核心 区,智慧城市建设
以物联 网产业发展为驱动。 《 无锡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三年行 动计划 》指 出,将 在九大领域开展3 0 多项重点示
范工程建设 ,把物联网应用全面融合到市 民生活中。 苏州信息化整体水平位居 国内前列 , “ 十二五”期
间通过实施 “ 三大任务 、六大平台和九大工程 ”,建设
设 内容 、 强化 示 范效 应 。
关 键 词 :江 苏城 市建设 ;智 慧城 市 ;城 市信 息实 “ 智 慧城市 ”战略 举措 ,我 国多部委 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 0 1 0 年科 技部启 动8 6 3 计划 “ 智慧 城市 ( 一期 )”项 目,并发布 《 智慧城市技术 白皮书 》;2 0 1 1 年工信部制订 的与智慧 城市相关 的规划超过 1 0 个 ,包括 “ 十二五 ”信息化 、信 息安全 、电子信息产业 、软件业 、通信业 、物联 网、电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2•【字号】苏政办发[2011]148号•【施行日期】2011.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编制的《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第一节网络建设第二节建设管理第三节存在问题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第一节发展环境第二节发展趋势第三章“十二五”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一节网络能力提升第二节融合集约建设第三节服务平台完善第四节网络信息安全第五节应急通信保障第六节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章重点工程第一节“宽带江苏”提升工程第二节“无线江苏”加速工程第三节“高清江苏”普及工程第四节“三网融合”推进工程第五节服务平台完善工程第六节网络安全升级工程第七节应急保障强化工程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保障第二节完善政策扶持第三节健全标准体系第四节优化项目管理第五节营造良好环境附录1 “十二五”重点项目一览表附录2 名词解释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取得长足发展,信息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和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信息通信服务和应用水平普遍提高,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了社会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支撑了我省率先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的通知

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的通知

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公布日期】2014.12.08
•【字号】苏信息化办〔2014〕5号
•【施行日期】2014.12.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关于发布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的通知
苏信息化办〔2014〕5号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辖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客观衡量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正确引导全省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协调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统计组织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办发〔2013〕15号)、《关于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务实推进“八项工程”的意见》(苏办发〔2013〕29号)精神,2014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会同省政府办、省教育
厅、省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省卫生厅、省科技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相关部门,对2013年度江苏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

现将《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予以发布,请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联系人:吴瑜电话/传真:025-82288065
电子邮件:***************
附件: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2014)
江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2月8日。

江苏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2018)

江苏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2018)

江苏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2018)作者:滕宏虹来源:《市场周刊》2018年第12期摘;要: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领域应用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和积累所引起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必然结果。

2018年江苏省信息中心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社会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社会测评指标体系,从数字经济、网络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活对江苏省及13个设区市进行信息社会发展测评,力求客观反映江苏省及设区市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分析与研究全省和设区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社会;对比分析;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081-03一、全省信息社会发展概况(一)总体情况依据《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对江苏进行信息社会发展测评,2018年江苏省信息社会指数(ISI)达到0.6340,首次超过0.6,处于信息社会初级阶段。

江苏信息社会指数(JSISI)=数字经济指数×30%+网络社会指数×30%+数字政府指数×10%+数字生活指数×30%(二)重点领域发展概况2018年江苏省信息社会重点领域指数见图1,重点领域包括:数字经济、网络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活。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数字政府发展指数高在4个重点领域里,数字政府指数高,2018年江苏省数字政府指数达到0.8070,远高于其他3个重点领域发展指数。

2. 网络社会和数字生活发展较好2018年江苏省网络社会指数是0.6522,数字生活指数是0.6349,均高于同期江苏省信息社会指数。

3. 数字经济指数一般2018年江苏省数字经济指数是0.5571,低于同期江苏省信息社会指数。

从《江苏省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可以看到,数字经济指数下设4个二级指标:经济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和发展方式指数,2018年江苏省产业结构指数偏低,为0.4451,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江苏省的数字经济指数。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

江苏省信息化现状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第一次革命为农业革命,使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革命为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第三次革命为当代仍在进行中的信息革命。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正在逐渐将人类从繁琐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对全社会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众多新的产业;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快,信息的生产、收集、处理和传播,在社会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着社会的进步。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问题目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在技术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

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变得简单、统一和可靠;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受较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多媒体化则使人们的学习可以利用多种感觉通道来接收信息;在教育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可归纳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美国鼓励及发展信息科技教育政策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投入51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用于实施一项称之为“美国教育行动”的宏伟计划,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让每一位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12岁的儿童都能上Internet网;(2)使每一位18岁的青年都能受到高等教育;(3)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显然,上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尤其离不开广大中小学和每一个家庭的普遍联网。

(2)英国出台世界上最大的公私合作的教育系统从1989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院校中实施了一项称之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 in Teaching 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其目标是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在当前就是通过Internet),实现对高等院校所有学科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报告(摘要)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报告(摘要)

( ) 八 坚持 军 民融合 , 工产业持 续发展优 势得到提 升 。军 工产 业是 我省 工业 经 济 的一 个 重要 组成 部 军 分 . 去一 年在促 进 军 民结合 、 过 联动 发展 方 面加 大 了工 作力 度 。一 是全力 支 持军 工重 点工 程 , 二是 加快 发
展 军 民结 合产 业 , 三是推 进船舶 产业 快速发 展 。
领作 用 , 是着 力培 育新兴 产业 , 二 三是 推进优 势产 业提升 改造 , 四是 促进 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
( ) 三 注重应 用 示范 , 两化 融合 ” 程进 一 步加 快 。坚持 以信息化 带 动工业 化 , “ 进 强化 企业 主体地 位 , 扎 实有 效 推进工 业化 与信息 化融合 发展 。一是 抓好 示范试 点 , 二是加 快实施 一批 重点项 目, 三是 推进信 息服 务 平 台建 设 , 四是加 强 网络信息 基础 工作 。
陈震 宁 : 苏省 经 济 和 信 息化 工 作 报 告 ( 要 ) 江 摘
江苏省经济 和信息化工作报告 ( 摘要 )
陈 震 宁
( 苏 省 经 济 和 信 息 化 委 员会 主 任 江
2 1 年 1月 ) 01


过去一 年 的主要 绩效
预计 全年 规模 以上工 业增 加值 达 21 .1万亿 元 , 比增 长 1% : 同 6 规模 以上工 业 主营 业务 收入 、 税 、 利 利
越。
到“ 十二 五 ” , 争实 现 以下主要 发展 目标 : 末 力
国务 院和省 委省 政府 决策 部署 , 抓重 点工 作落 实 。一是 强化 综合 协调 , 是强 化用 能管 理 , 狠 二 三是 强化 关 键 措施 。 四是 强化 预警调 控 , 五是 积极有效 地 开展循 环经济 试点 和清 洁生产 相关 工作 。 ( ) 进 兼并 重组 , 势 骨干 企业 带 动作 用得 到 更充 分发 挥 。引 导 企业 把 握 发展 机 遇 , 重市 场 规 六 推 优 尊 律, 着眼 调整 转 型 , 实施 各种 形 式 的兼并 重 组 , 加快 做强 做 大 步伐 。一 是 注重 政 策 引导 , 是 加 强跟 踪 服 二 务. 三是培 育优强 企业 。 ( ) 七 完善服 务体 系, 中小企 业发展 环境 继续 改进优化 。密切 关注 面广量 大 的 中小 企业发 展情 况 , 大 加 扶持力 度 . 提高 服务水平 , 进其 稳定健康 和可持续 发展 。一是 完善政 策措 施 , 是健 全服务 体 系 , 促 二 三是 加 快科技 创新 , 四是推动 集 聚发展 。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一、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及状况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也变得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整体较高,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

本部分将通过对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及状况的分析进行论述。

首先,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信息化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3.9%,信息产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人民币,其中互联网行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

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优秀的成绩。

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信息化水平滞后的现象,主要是西部地区。

因为其经济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弱,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程度较低。

除了发展滞后,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化发展也面临不同的问题。

比如说,在东部发达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在中西部以及一些沿海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

此外,目前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也面临许多挑战。

虽然移动互联网和新兴技术衍生的新型业态在市场中崛起,但一些传统领域却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这降低了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有效性,也间接制约着区域之间差异的缩小。

二、区域信息化水平差距形成原因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现状后,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其差距形成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包括东部以及沿海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明显较高。

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一方面,由于高收入和强大的商业氛围的影响,信息化应用场景和模式更加成熟,因此区域信息化水平更加稳定和健康。

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因为地理和经济条件所限,政府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弱化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程度,同时也因此无法使得相关产业发展起来。

2.区域文化、教育和人口素质水平不同区域文化和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9•【字号】苏政办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江苏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攻坚时期。

为引导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属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在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同时,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为重要依据,旨在确定“十二五”时期江苏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调整方向、布局重点和措施保障。

本规划突出宏观性、指导性、操作性,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是编制工业内部各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主要成绩与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5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制定并迅速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等计划,实施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多策并举,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程度化解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全省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健康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信息化指数

信息化指数

1、信息化发展指数(百度百科:/link?url=OimQ-55pxZvbAF6EB24aNRD7EPKwlkcY0X5MmzRvMPu_yFbMpsXOTIJa50kJqQRhz1zls_ kRY3zbcS7MFWhta_)信息化发展指数(IDI,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是为国家“十一五”信息化规划而编制的,它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制约环境,以及居民信息消费等方面综合性地测量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

信息化发展指数由5个分类指数和10个具体指标构成。

指标体系如下表:信息化发展指数Ⅰ总指数分类指数指标一、基础设施指数电视机拥有率(台/百人)固定电话拥有率(部/百人)移动电话拥有率(部/百人)计算机拥有率(台/百人)二、使用指数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户/百人)三、知识指数教育指数四、环境与效果指数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元/人)五、信息消费指数信息消费系数(%)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优化后,用于“十二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总指数分类指数指标信息化发展指数Ⅱ一、基础设施指数1.电话拥有率(部/百人)2.电视机拥有率(台/百人)3.计算机拥有率(台/百人)二、产业技术指数4.人均电信业产值(元/人)5.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个/百万人)三、应用消费指数6.互联网普及率(户/百人)7.人均信息消费额(元/人)四、知识支撑指数8.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比重(%)9.教育指数(国外:成人识字率Ⅹ2/3+综合入学率Ⅹ1/3国内:成人识字率Ⅹ2/3+平均受教育年限Ⅹ1/3)五、发展效果指数10.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重(%)11.信息产业研发经费占比重(%)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相关文献1、什么是信息化指数?(百度百科:2012年2月)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是继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后反映信息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由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的20项指标综合测算出来的。

《江苏省信息化条例》

《江苏省信息化条例》

《江苏省信息化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规范信息化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发展与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信息化发展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统一标准、实用高效、惠民优先、保障安全的原则。

社会公众平等享有获取和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权利。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推行政府信息主管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优先支持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性公共信息系统建设。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信息化建设。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的统筹协调、规划编制、组织推进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通信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相关部门,建立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定期发布评价报告。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应当以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依据。

第七条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用于信息化发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依法进行政府采购。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信息化研究与创新、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各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

普及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鼓励发展信息技术职业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应当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信息化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本文根据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近年来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指标体系的建议.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十一五"时期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J], 统计科研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
2."十一五"时期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监测与评估 [J], 统计科研所;信息化统计评价研究组
3.江苏省2015年度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 [J], ;
4.江苏省2015年度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 [J],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评测课题组
5.江苏省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2008)江苏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统计局二○○九年三月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正在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间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办发[2007]25号)和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框架,经省政府同意,省信息办(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统计局开展了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测评,并研制本报告。

一、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分析(一)总体情况经测算,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68.3,与国家确定的“十一五”期末“全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注:文件原文以1为基准,本报告为便于计算,以100为基准)”的主要目标相差1.7。

在5个分类指数中,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为65.2,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指数为77.9,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为70.4,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为66.9,环境与应用效果指数为65.2(见图1)。

(二)指数分析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协调推进,应用效果良好全省信息化投入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2%,每百户宽带接入用户数为30.6户,有线电视普及率为76.2%,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为34台。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不断加强和改善,为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省人均通信业务总量为1584元,纳税户电子申报比重达79.0%,银行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18.6%,公共服务网上办事项数达到212项,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日趋普及。

全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2.4%;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42.4%,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省统计局对全省居民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及服务满意度的电话调查,我省公共信息化认知与满意度达70.6%。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与普及程度、环境与应用效果三个分类指数接近,说明我省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效果之间的协调性、均衡性较好。

2、公众信息化消费负担能力较强各分类指数中,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指数居各分类指数之首(77.9)。

我省是经济发达地区,2007年,全省人均GDP为33928 元,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6378元和6561元。

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得公众在互联网接入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使用费、通讯费和上网费等信息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说明公众信息化消费潜力还比较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3、信息化知识与应用能力总体较好,但发展不均衡各分类指数中,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居第二位(70.4),但该指数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的发展差异性较大。

一是存在受教育人口与总人口的差异,全省高中毛入学率已达85.7%,但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6年,尚不足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二是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群还不大,仅占总人口比重的9.9%。

三是本省互联网资源还不多,每千人互联网站数仅为2.2个。

二、江苏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分析(一)总体情况据测算,我省13个市信息化总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见图2)。

图2:各省辖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总体排序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次相吻合,表明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也再一次说明了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地区综合实力的相关性。

根据测算结果(见表1),可将各市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分成三个级次:1、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大于70有3个市,依次为苏州、南京、无锡。

三市平均指数为77.5,比全省总指数高9.2,其中苏州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已超过80。

2、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介于60—70之间有5个市,依次为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

五市平均指数为64.9,比全省总指数低3.4。

3、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小于60有5个市,依次为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

五市平均指数为56.4,比全省总指数低11.9。

表1:各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与全省比较(二)指数分析1、各级次地区信息化水平分析从三个级次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平均指数看,彼此间差距较大,其中第一级次与第三级次平均相差21.1(见表2)。

表2:省及三个级次地区信息化水平指数从各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看,苏南总指数最高的市高于全省总指数12.8,苏北总指数最低的市低于全省总指数16.1,两市相差28.9(见附件2)。

(1)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大于70的三个市,分类平均指数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数78.5、使用与负担能力指数80.5、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84.2、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78.9、环境与效果指数69.5,分别比全省水平高13.3、2.6、13.8、12.0和4.3(见图3)。

说明在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与应用能力和使用与普及程度三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信息化费用的负担能力上与全省水平相差不大,但环境与效果指数优势不够明显,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研发创新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信息产业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同时,信息化发展与上述地区公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2)地区信息化总指数介于60—70之间的五个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平均为64.9,与第一级次的三个市相比,该五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平均要低12.6,说明一、二级次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五市分类平均指数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数60、使用与负担能力指数78.1、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71.9、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64.0、环境与效果指数57.7,与全省分类指标平均数比,分别为-5.2、+0.2、+1.5、-2.9、-7.5(见图4)。

说明该五市信息化费用负担能力、知识与应用能力已超出全省水平之上,但使用与普及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地方信息产业对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公众需求差距较大。

(3)地区信息化总指数小于60的五个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平均为56.4,与第一级次的三个市、第二级次的五个市相比,要分别低21.1、8.5,说明第三级次与一、二级次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且与第一级次地区间差异很大。

五市分类平均指数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数51.2,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指数67.4,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为61.4,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为56.9,环境与应用效果指数为50.6。

与全省分类指标平均数比,分别比全省低14.0、10.5、9.0、10.0和14.6(见图5)。

说明该五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全省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滞后,信息产业对信息化支撑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与公众需求间的差距很大。

图5:省及第三级次地区信息化水平分类平均指数表2、各市地区信息化水平分析(1)从基础设施建设指数看,除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市超出全省水平(65.2)外,其余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指数最高地区(苏州)与最低地区(宿迁)相差45.9;在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每百户宽带接入用户数、地区有线电视普及率及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四项指标中,苏南5市超出全省水平,其余8市均低于全省水平。

说明我省大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南北地市间差距很大(见附件3)。

(2)从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指数看,苏南5市、苏中3市均超过全省水平(74.5);指数最高地区(无锡)与最低地区(宿迁市)相差22.6。

相比较而言,各市在该指数上差距相对较小,但苏北地区公众在信息化消费能力上与其他地区仍有明显差距。

(3)从知识与应用能力指数看,各市之间高中毛入学率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最低的市也超过了70%,说明高中教育整体水平尚好;各市在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上差距不大,在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口比重、每千人互联网站数两项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后三项指标总体不高,说明我省信息化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还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4)从使用与普及程度指数看,除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高于全省水平(66.9)外,其余各市均在省水平以下,指数最高地区(苏州)与最低地区(宿迁)相差34.7;在人均通信业务总量、银行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纳税户电子申报率三个具体指标上,指标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均相差3-4倍;在公共服务网上办事项数上,最高值(730项)和最低值(15项)间则相差48倍多。

说明在信息化应用上,地市之间差距非常大。

(5)从环境与应用效果指数看,仅南京、苏州、无锡3市高于全省水平(65.2)。

在具体指标上,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很低,南北差异不大;在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两项指标上,南北差异较大,与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密切相关;根据电话抽样调查,各市公众信息化认知与满意度指标处于66-73%这个区间,总体满意度属中等且各市间差异不大。

三、建议(一)加快推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大力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推动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并重并举、协调发展,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苏中、苏北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全面提升地区信息能力,促进科学发展。

(二)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根据本地实际,以重点行业、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示范和突破,充分发挥在传统产业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公众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苏北地区信息技术应用。

(三)进一步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社会信息化发展理念。

围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科学把握公众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指导,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努力缩小不同领域、人群间信息化水平,为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简约、便捷、专业化的服务。

(四)大力发展自主信息产业。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发展战略型产业,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现集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地区信息化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1、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体系2、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及分类指数(2008)3、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二级指标(2008)4、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测算方法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体系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及分类指数(2008)附件3: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二级指标(2008)1314附件4: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测算方法一、地区的确定本次测评选取了全省和13个省辖市作为2008年度地区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测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