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促进120急救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120急救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交通事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和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呈上升态势,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市急救中心自年成立以来,较好地担负起了院前急救、社会急救、伤病员转运以及重大灾害抢救等任务,为挽救急症患者的生命,急危重病人、灾害事故伤员的院前抢救、途中监护和转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城市120急救工作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财力缺乏、急救网络不健全、硬件设施不完善、急救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急救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急救需要。
一、市120急救中心现状
市急救中心是市唯一合法的院前急救的专业医疗机构。现有职工36人,有6台在一线运行的救护车。车内设有配套的急诊急救药品、心电图机、自动呼吸机、心脏除颤仪、按压泵、吸痰器、气管插管、洗胃机、血糖仪和多功能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指挥调度室有3部普通型"120"急救专线电话,日常实行4台车24小时值班,急救半径平均8公里,反应时间市区平均为10分钟,环城路以外平均20分钟左右。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多数设有急诊科,医院内基本都能形成急诊小区。急诊工作有组织领导,有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从医疗诊室、医疗设备及床位设置来看,有两家大医院基本上能满足接收大批急诊抢救病人的需要,有的二级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接收大批急诊抢救病人的能力较差。被调查的2个大中型医院共有5辆急救车。
二、当前120急救中心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
1.没有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体系。目前我市急救工作主要依靠急救中心,无分站。由于急救服务半径大,反应时间长,虽然多家医院都有急诊科和救护车,但由于没有统一急救调度指挥系统,直接影响社会救援伤病员和院前急救的快速应急反应。
2.急救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急救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编制人员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人员经常超负荷运转。据调查,市急救中心现有36名职工中,从学历上看,本科7人,占19.4%大专11人,占30.5%中专6人,占16.6%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员12人,占33%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1%27%和55%一线人员职称偏低,高层次、高素质人员缺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3.急救中心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还不高。有许多市民对急救中心不甚了解,有的市民虽呼叫过120但认可度不高。